《鹿城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鹿城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8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鹿城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鹿城区人民政府2016年12月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现实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发展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存在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发展机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总体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发展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空间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提升发展现代商贸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做大做强金融商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全域发展旅游休闲业错误!
2、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优化培育四大特色产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扶持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稳健发展房地产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推动发展现代物流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推进教育现代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提升公共卫生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健全社区服务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加强公共设施建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服务业重点载体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特色小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特色商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特色园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3、。第四节特色楼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特色西部旅游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实施五大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实施服务业平台提升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实施服务业企业培育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实施服务业品质提升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实施服务业改革开放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实施服务业要素保障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进一步加强市区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进一步加强统计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进一步强化考核督查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鹿城区服务业“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4、附图:1、鹿城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空间格局图2、鹿城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重点载体-特色小镇示意图3、鹿城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重点载体特色商圈示意图4、鹿城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重点载体-特色园区示意图5、鹿城区服务业发展“卜三五”重点载体-特色西部旅游区示意图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鹿城区是温州主城区,引领着温州市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入选全省第一批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十三五”时期,鹿城区进入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肩负着温州大都市区核心区建设的重任,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促进鹿城区经济结构调整,提升
5、城市综合功能,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3年修订)、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为更好地把握全区服务业发展思路,全面推进鹿城服务业强区建设,特制定鹿城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16至2020年,是“十三五”时期鹿城区服务业发展的
6、指导性文件。表1鹿城区服务业增加值组成结构表行业名称2010年(亿元)2015年(亿元)五年增量(亿元)2015年占比(%)第三产业395.24559.39164.15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2.6835.242.566.3批发和零售业95.14174.9579.8131.3住宿和餐饮业26.3143.8617.557.8金融业88.7350.10-38.639.0房地产业25.8555.7029.8510.0其他服务业1126.53199.5473.0135.7其中:营利性服务业60.7175.3214.6113.5非营利性服务业65.82124.2258.422.22、产业竞争优势亮
7、点频现。全区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形成了以商贸商务、金融信息、文化创意、网络经济、旅游休闲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奠定了温州时尚消费核心区和温州金融服务集聚区的地位。入选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十强。成立了温州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入选全省6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特色基地。创成网络经济产值百亿区,2015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48.65亿元。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4.98亿元,旅游收入居全市第一。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00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84家。创成服务业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浙江服务名牌7家。康宁医院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3、产业支撑平台不断优化。着眼于服务业集聚度提
8、升,推进形成东部滨江商务区、中部环五马商圈和印象南塘文化旅游1营利性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四大类;非营利性服务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五大类。聚区8个,总数占温州市的三分之一。温州聚商盟电商创业园等电子商务园区(楼宇)正式运营,浙江省电子商务大数据研究基地落户鹿城。创成国家级文化产业试点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个、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6个。创成国家级AAAA景区1个。入选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3个。楼宇经济优势突出,到2015年底,共有
9、商住楼与纯商务楼宇150多幢,创成“亿元税收楼”7幢、千万元税收”楼24幢。加速低小散工业区搬迁改造,旧厂房改造面积全市第一,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空间。4、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温州五大国家改革试点,加快政府“五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实施17项省级及以上改革试点。出台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一批专项扶持政策,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率全市之先出台了鹿城区强三优二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实施细则、鹿城区第三产业建筑使用功能临时转变工作暂行办法等政策。推进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在服务业领域的工作。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引进了安邦金融广场、新希望中央绿轴项目
10、等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发挥主城区招商优势,持续推进对台现代服务业投资合作活动。第二节存在问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鹿城区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亟需在“十三五”时期补齐短板。1、服务业增速下降,结构有待优化。全区“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4.9%,低于浙江省的9.8%,温州市的8.8%,也低于同期全区生产总值增速(5.7%)和二产增速(7.5%)。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服务业投资和税收一半以上来自于房地产业。鹿城老城区的服务业驱动力有所下降,并受到龙湾、瓯海两大中心区、温州空港新区和瓯江口新区的投资分流影响。全区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有待全面提升。2、企业竞争力不强,品牌
11、度较弱。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少大企业大集团,市场竞争力较弱,规模以上企业近年效益下滑明显。全区1008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不到18%,仍以交通运输业和商务服务业两大行业为主,资产不足500万元的企业占到32%。引入的全国民营服务业100强和服务业外资企业较少,近年来服务业企业外迁现象加剧,服务业品牌培育与核心城区地位不符。3、平台集聚效益不高,要素瓶颈制约突出。目前对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引导力和执行力还不是很到位,存在总部经济园的“总部”产业不强、文化创意园区的生活休闲比重过高和同质化、楼宇开发业主更换频繁等现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数量偏少,示范效应不突出。受制于土地、资金等要素制
12、约,一些服务业重大项目谋划早、落地难,部分项目投资进展慢。服务业高端人才制约日益显现。4、协调机制有待加强,市区两级体制有待理顺。服务业行业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管理与缺位管理状况并存。全区城市建设实施主体较为复杂,存在市、区两级政府权责关系,不利于服务业区块的统盘谋划与建设运营。区级层面的服务业政策有待进一步优化,以利于搭建引导服务业发展完整的体系链。服务业统计体系有待完善,尤其是对服务业新兴行业的统计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三节发展机遇鹿城区作为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十三五”将步入服务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发展优势先人一步,发展机遇时不我待。1、区域发展新阶段机遇
13、。鹿城区2015年人均GDP达到1.66万美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5万元和2.56万元。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9.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人业人员的比重(57%)、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4.1%)正向爰达国家“三个70%”的水平靠拢。鹿城已迈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两化融合”全面提速,互联网+加速拓展,三次产业的跨界融合市场空间巨大。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以构筑时尚消费全业态为主方向,鹿城正加快打造温州的时尚消费核心城区。2、区域新型城市化机遇。新型城市化依然是“十三五”时期推动鹿城
14、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鹿城区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为76%,预计至十三五”期末将达到80%左右。以高效集约、功能完善、绿色生态、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化为方向,正加快构建综合交通、市政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体系,西部“半小时交通圈”逐步形成,城市发展正形成东西向展开的格局。全区产业平台加快整合提升,城中村、旧工业区改造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城市功能加快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东部的滨江商务区、七都特色小镇,西部的藤桥山地生态新城、仰义特色小镇等重大板块加速建设,将成为“十三五”鹿城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3、国家、省级改革试点推进机遇。“十三五”时期,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在金融、民政、民
15、办教育、社会资本办医、养老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惠民、新型城镇化、民营银行等各个领域,温州共获得25个国家级示范试点,此外还有23个省级改革试点,并在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鹿城作为温州主城区,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的全面深化将为下一步城市和经济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也将为鹿城服务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空间。第四节发展环境未来五年,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全球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不断提升。随着我国加入GPA政府采购
16、协定谈判推进,服务业开放领域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国家和区域经贸规划主导权争夺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导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从国内环境看,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贸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也为服务业发展以及“走出去”拓展了空间。从省市环境看,浙江省集中力量发展七大万亿级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万亿级产业,全力打造服务业强省,推动产业结构进入“三二一”时代,实施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程
17、。温州围绕打造“三个城市”战略目标,深入推进综合交通先行、城区首位度提升、产业人才联动等战略重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及发展环境趋好。总体来看,鹿城区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紧迫性更加突出,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全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发展主城区示范引领作用。3“4+4+1”即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商务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休闲”4大主导产业,优化培育“科技信息、健康服务、房地产、现代物流”4大特色产业,均衡优质发展公共服务业。创新发展,跨界融合。把握科技技术革命和消费结构升级等新趋势,推进“互联网+”服务业发展,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实现
18、产业转型升级和跨界融合。开放发展,激发活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服务业国际化,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以改革创新促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导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壮大。集聚发展,重点突破。坚持重大区块和重大项目支撑,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平台,促进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确定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扶持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实现重点突破。第三节主要目标到“十三五”期末,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生产制造相配套、与居民消费相对接,在服务业规模、质量、地方贡献、产业布局、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新一轮的发展和优化,全
19、区服务业“首位经济”进一步巩固。产业规模扩大。到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40亿元,年均增速8.5%,高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75%以上,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2%,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1750亿元;规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170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个数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比重达到20%O产业结构优化。到2020年,服务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凸显,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科技信息、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商贸流通、旅游休闲等优势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社会消费
20、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35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产业布局优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环五马千亿文化商圈、滨江-七都金融商务新区、鞋都时尚智造转型服务区、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等四大服务业主导平台,培育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培育形成3个以上省、市级特色小镇,楼宇经济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承载力全面提升。产业质提升。到2020年,服务业品牌培育、标准化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新成效,全区服务业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总数达到6个,浙江服务名牌(含区域名牌)总数达到4个以上,争取实现服务业标准化省级以上试点项目2个、市级试
21、点项目10个以上。地方贡献提高。到2020年,在就业方面,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2%左右;在税收方面,服务业税收收入达到90亿元,年均增速9.5%;在经济贡献方面,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体制机制创新。到2020年,基本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开放活跃的服务业发展市场体系。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服务业领域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阶段性成效,服务业市场更加开放,市、区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表2鹿城区服务业“十三五”发展指标表一级指标规模指标二级指标2015年2020年目标服务业增加值(亿元)559.39840服务业税收收入(亿元)56.9690服务业固定资
22、产投资额(亿元)266.2430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服务业大企业个数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比重()17.920速度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增速()6.38.5(五年)服务业税收增速()20.39.5(五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012(五年)结构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69.37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5762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4.170效益指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4.417.8服务业税收收入56.9690重点行业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787.521200网络零售额(亿元)148.65350旅游业总收入(亿元)124
23、.98200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5480第四节空间布局根据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3年修订),温州大都市区将构建“一核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结构,鹿城区作为“一核”的重要组成,将发展成为能够承载高端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的城市核心区。“十三五”时期,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为指引,挖掘自然人文资源,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发展新兴产业板块,加快形成“一带串联、一环亮丽、四区提升、多点协同的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一带”串联:突出瓯江作为温州城市中心发展轴的战略地位,依托瓯江防洪景观带的延伸建设,整合“水、岸、岛”三大元素,以“一带”串联“四区1.打造展现温州山水特色、焕发现代
24、时尚气息、传承瓯越文化的瓯江城市旅游休闲带。“一环”亮丽:以温瑞塘河景观开发为载体,依托塘河综合整治工程,提升沿线的居住、休闲、文化功能,展现浙南水乡文化脉络,打造展现鹿城水上风情的塘河文化休闲环线。“四区”提升:重点建设滨江-七都商务区、主城文化商业核心区、鞋都时尚智造转型服务区和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形成重点突出、业态聚集、功能完善的服务业板块。滨江-七都商务区主要包括滨江、七都街道,重点发展金融、商务会展、总部经济、信息传媒和江岛岸一体的休闲旅游,积极创建温州万国财富小镇,打造温州城市亮点板块。主城文化商业核心区主要包括五马、大南、松台、南汇等街道,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时尚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
25、,着力打造环五马文化商圈,形成一批现代城市综合体和特色街区,打造温州时尚消费中心。鞋都时尚智造转型服务区主要包括仰义、双屿、丰门等街道,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和研发设计、贸易展示、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商贸商务、休闲娱乐、工业旅游等功能,推动产业向时尚智造和服务经济转型,打造温州西部城市亮点。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主要包括藤桥镇、山福镇和仰义街道的山地区域,利用山水、土地和文化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体育休闲等产业,打造温州主城区“生态健康后花园”。“多点协同”:包括特色小镇、特色园区(基地)、特色楼宇等服务业发展载体,以及中心城区重点改造区块,大力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功
26、能和生产性服务功能,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协同配套和有机补充作用。第三章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十三五”时期,结合城市亮点区块打造,发挥主城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集聚辐射效应,整合都市休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四大主导产业,形成辐射温州乃至浙南地区的都市服务功能。第一节提升发展现代商贸1、发展目标突出“温州时尚消费核心区”定位,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优化商贸布局,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推进商贸流通业信息化、品牌化和跨界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350亿元,建成城市综合体
27、5个,省级以上特色街区8条,其中国家级特色街区1个,打造形成环五马千亿商圈,时尚消费层次和规模明显壮大。2、主要任务(1)优化商贸流通布局。推进中部环五马商圈、东部滨江商务区、城西及黄龙商圈的建设,优化商圈交通组织,改造提升商圈整体环境。加快温州中心、名城广场、滨江广场、牛山城市综合体、横渎河西城市综合体与世贸大厦、置信广场、现代大厦等一批高端商业楼宇的建设与运营,注重城市综合体的差异化发展。改造提升中国鞋都和鹿城轻工产业园区,配套建设一批商贸文娱综合体。加快打造特色商业街区,重点建设五马商业步行街、南塘文化风情街、温州大道汽车街区、黎明92创意休闲街区、789时尚生活街区、闻宅巷步行街等特色
28、街区。实施温州市区城市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升辖区17条城市道路的市政、景观、文化、夜景亮化等配套,重视“微商业街区”打造,带动沿街设施利用和商贸人气集聚。健全城乡社区商业体系,推进城中村的商住地块开发,优化便民商业设施布局,与周边的商业购物中心实现互补。全面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增一批四星级、五星级农贸市场,推进“农加超”模式。(2)改造提升商品市场。按照“内控中整外培育”导向,优化主城区专业市场布局,引导商品市场向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地区集聚,对现有市场实施业态调整。突出打造鹿城西部以“鞋服”为主题的专业市场培育区,加快建设温州商贸城西部商业新地标。主城区南部重点提升站前批零专业市场
29、,中部重点提升陶瓷品市场和广场路-城西街-施水寮服装街区。利用城区西部的温州木材市场、南部的温州化工市场等拆改地块,转型发展城市综合体和公共设施配套。鼓励商品市场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发展,促进高端要素集聚。专栏1商品市场提升计划鹿城鞋服专业市场培育区:集中布局温州国际鞋博城、中国鞋都鞋革城、温州国际鞋城、鞋用化工市场,打造中国鞋都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培育形成“鞋服”为主题的现代专业市场。温州商贸城:建设集精品市场、购物中心、商务办公、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综合体,成为温州城市西部综合功能最齐全的商业新地标。站前批零市场:培育站前批零电商市场,建设温州大道地下商业街二期,形成
30、商业、休闲、文化等多元业态。温州陶瓷品市场:实施陶瓷品市场一期、二期改扩建,发展线上线下业态,打造浙南闽北地区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中高端陶瓷卫浴专业市场。广场路城西街施水寮服装市场:实施广场路-城西街女装批发街、施水寮男装批发街、铁井栏童装批发街的品牌联动,设置标示标牌,统一店招形象,整治提升购物环境,打造街区整体形象。(3)倡导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推进住宿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住宿餐饮服务的文化品味,着力打造“瓯菜”文化品牌和国内外餐饮品牌汇集地。鼓励发展体验店、工厂直销店、专业买手店、目录商店、主题商城等新型业态,积极打造一批“智慧商业街区”,向消费者提供智能支付、免费wifi、电子优惠
31、券等服务。积极拓展美容美体、形象设计、婚庆服务、家居服务等商业产业链,引导细分市场的精准商业模式。引导商贸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开展自有品牌建设。推动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定制化、个性化、体验式消费业态,建立一站式推广、平台化运营、供应链服务等新兴模式。深入挖掘月光经济热点,与商圈、街区发展相融合,健全配套设施,开发夜间旅游精品项目。(4)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依托温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和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创建,不断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扩大电商经营规模。大力实施跨境电商工程,开展鞋类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电商产业链服务型企业,促
32、进B2C、B2B、B2B2C(海外仓)三者跨境电商融合快速发展。利用温州市级外贸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4,全力打造集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电子口岸、海外仓等一体化的新型外贸产业。扩大跨境电商进口贸易,加快建设进口商品直销市场,打造进口商品贸易总部,做大做强温州进口商品展。扶持发展电商街区和微商经济,拓展“电商+社区+终端”市场规模。第二节做大做强金融商务1、发展目标依托金融商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和良好基础,以金融集聚区和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着力培育现代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业,努力建成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温州总部企业集聚高地。到2020年,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0亿元,新增主板上市企业
33、1家,新三板企业10家,实现税收亿元楼宇10幢,税收千万元楼宇40幢。2、主要任务(1)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加快滨江商务区金融核心区和温州万国财富小镇建设,联动车站大道金融街区,完善温州金融集聚区布局。积极引进内外资银行和私募股权、股权投资、保险、信托、资本管理、投资咨询等财富管理机构,大力引进金融总部机构。依托温州民间资本服务中心,发展全国性民间资本投资服务平台。深化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温州民间财富管理中心运营机制。加快构建区域性资本管理中心,发展区域性产权交4指“现代温贸通”平台,将提供包含通关、退税、物流仓储、金融融资、信用担保等项目的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为广大中小型生产企业降低综
34、合经营成本。易市场。鼓励地方金融组织创新,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有序发展。推行普惠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等业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2)大力发展商务会展。积极发展会计、审计、律师、咨询、评估、认证、代理、策划、广告、融资、租赁、设计以及技术中介、就业中介、产权中介等商务服务业。采取鼓励政策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商务服务机构进驻,通过聘请专家、委托培训、资格互认等多种形式,扩大区域合作。结合区位优势、吸引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科技研发、金融创投等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电子商务楼、信息科技楼、金融服务楼等特色楼宇。提升发展会展经济
35、,完善国际会展中心功能,加快核心商圈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举办多种形式的展销会、展览会、博览会,努力形成一批辐射影响力广的区域性会展品牌。推进中国鞋都时尚化改造,完善相关会展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鞋产业时尚贸易展示基地。(3)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打造以总部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方向、低碳楼宇为载体、特色楼宇为支撑的“总部楼宇集聚区”。以滨江商务区、城市中央绿轴沿线、置信广场、世贸广场等为重点,着力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设立区域性总部、营销总部、创投总部等总部机构,大力引进一批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商贸商务企业。提升发展鹿城总部经济园,引进科技研发、外贸电商、服务外包等优势企业。提高楼宇
36、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程度,完善楼宇精细化服务。健全”鹿城区商务楼宇信息网”平台,推广“楼宇综合服务中心”模式。引进高品质楼宇管理机构,提升商务楼宇的管理服务水平,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商务区。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1、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提升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建设成为温州的文化创意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8%,累计创建15个文化产业园区,培育30家重点文化企业,其中主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骨干文化企业18个,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强劲的文化产业集群。2、主要任务(1)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广告策
37、划、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影视动漫电竞、现代传媒、文化会展、演艺娱乐、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推动文旅、体旅、农旅、康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文化艺术类产业原创力激发、创意设计类产业驱动力升级、时尚体验类产业吸引力增强、咨询广告类产业影响力扩大等四大行动,加快培育创意设计、创业服务、企业智力服务、创意人才培养四大平台。实施互联网+文化战略,引导发展文化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培育文化生态圈。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引进跨区域的文化合作项目,创新产品开发和项目运作机制。(2)丰富文化产业载体。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楼宇)和文化众创空间,有机更新一
38、批历史文化街区,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支持利用老旧厂房建设各类文化创意载体。丰富非遗展示馆、博物馆、艺术展馆、城市书房、公益舞台、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载体,推进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载体建设。以“情怀驱动与文化耕植”为切入口,加强文化创意场所的场景构建与体验提升,重视产业要素融合和数字化建设,关注周边社区营造与社群运营,全面提高孵化、集聚、交流、展示、交易功能。推进浙江创意园一一温州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和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争取2017年升级为国家级正式园区。依托鞋服、眼镜、印刷、家具等温州知名产业,推进建设一批工业设计基地,争取“十三五”期间新增10个省市级工业设计中
39、心。扶持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学研基地,积极引入“国字号”文化艺术机构。(3)培育文化企业主体。大力培育文化示范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和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发展小微文化企业,推进文化品牌创建,扩大文化合作交流。扶持发展一批非遗产业化项目和示范企业,推进艺术品商业领域与非遗文化的整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推进文化龙头企业在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及温州市股权营运中心等的挂牌。加快形成提供人才培育、投融资、信息发布、技术支持、租税优惠、合作交流等多方面服务的良好环境。依托温州会展业的发展,发展壮大会展龙头企业,办好中国温州(鹿城)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加强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提升文化企业竞争
40、力。专栏2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提升计划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温州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基地):浙江创意园、金牛工贸文创基地6个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浙江创意园、黎明92文化产业集聚区、智慧谷文化创意园、新邦文创园、温州非遗广场、秦际白鹿洲文化村,计划2016年-2020年每年至少培育一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第四节全域发展旅游休闲业1、发展目标围绕旅游全域化发展,不断丰富“水上鹿城”、“晚上鹿城”、“时尚鹿城”内涵,构建“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城旅一体”的发展格局,打造温州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力争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158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00亿
41、元。2、主要任务(1)构筑“一带一环四区多组团”旅游空间格局。着力打造瓯江城市休闲旅游带和塘河水乡风情旅游环线,拉动水岸经济和月光经济发展,实施“一江三岛”特色化发展,塑造九山怀情、南门会市、会昌竞渡、吕浦人家、陡门寻忆、印象南塘、龟湖水乡、蒲州新韵等景观节点及文化休闲集聚区。推进东部都市商务休闲区、中部历史文创休闲区、西部时尚智造休闲区、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区四大主题片区的旅游开发。、乡村度假、时尚康体等不同主题和功能的旅游发展组团。(2)构建都市大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旅游+”行动,拓展旅游产业链条,着重加强旅游业与都市现代农业、都市时尚智造、都市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加
42、快建设南塘休闲文化旅游区、五马历史文化旅游区、松台文化休闲区、仰义时尚体育小镇、七都休闲旅游区、鞋都工业文化旅游区等重点区块,加快藤桥、山福等西部地区旅游开发,推进戍浦江沿江旅游观光带开发,争创江心屿AAAAA级旅游景区、七都岛、仰义AAAA级旅游景区和岩雅山AAA级旅游景区,争创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生态旅游区、1-2家省级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区,6个以上旅游特色村,争创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3)完善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加强旅游交通路网及标志系统建设,结合温州绿道网络建设,增强全域道路景观品质。加快自行车驿站、自驾服务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内水、电、
43、通讯、网络、安全、卫生、景区(点)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及导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区的接待服务设施,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加快建设旅游商品基地。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建立鹿城旅游信息采集大数据平台,完善鹿城旅游官方网站、在线支付平台、旅游微信、微博、旅游APP.旅游手机导航等信息化平台,打造省级智慧旅游示范区。(4)推进旅游宣传营销。坚持市场运作、政企联动,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新途径。借力中国(温州)旅游休闲博览会、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博览会、鹿城旅游节、江心屿金秋文化节、温州动漫节、温州瓯江音乐节等品牌节会以及温州龙舟、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多方联动、全媒体联合,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品
44、牌的影响力。加快培育影视基地,吸引名导演、影视剧、娱乐节目来鹿城拍摄,推出一批网游、手游、微电影,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自媒体和新媒体,建立线上线下交互的旅游宣传营销服务体系。加大西部旅游宣传投入,全方位进行整体设计和包装,提升西部旅游整体形象。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产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合作共赢。第四章优化培育四大特色产业“十三五”时期,立足鹿城主城区优势,集聚人力资本、信息、资金等要素资源,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积极发展科技信息服务、健康服务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四大潜力特色服务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第一节扶持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1、发
45、展目标积极发展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科技综合服务,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服务业,重点打造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特色基地、大数据研发基地。推进浙江省科技强区和信息产业强区建设。到2020年,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o2、主要任务(1)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创新企业,推进建设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促进与互联网融合。加快鹿城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鹿城科技创新大厦等载体建设,着力培育温州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中承科技创业园等创新平台,做强鞋革等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科技企业孵
46、化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资源,打造温州市科技高端人才集聚基地。充分运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鹿城分市场等网络平台,打造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依托温州市级“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5,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发展科技服务企业、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下乡”活动。(2)发展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围绕通讯电子嵌入式软件、电子装备嵌入式软件和物联网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加快上下游产业集聚,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力度,实现软件
47、和信息服务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相互融合。鼓励软件企业研发应用软件,开展面向网络安全、工业制造、电子商务、城市及社区信息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实施“机器换人”、“机联网”等行动计划,支持构建“工业云”和“定制生产智能云”。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和高科技企业。(3)发展信息服务业。全力建设“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城市,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旅游等应用工程。推进电子商务应用,构建各类电子商务交易应用平台,引导企业和行业构建“互联网供应链工扶持发展大数据产业,依托中津研究院浙江省电子商务大数据研究基地,引进国内领先的大数据资产运营商,形成以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大数5包括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中国(温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等。据交易中心6,打造服务全省的大数据研发应用中心。扶持发展物联网产业,培育应用示范企业和示范试点项目。积极发展网络教育培训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