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5242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台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台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台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三台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三台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台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台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台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A刖S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是稳定解决就业、促进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十三五”以来,三台县服务业坚持以构建畅通商贸体系,完善商业综合设施,促进消费市场升级为目的,强投入、重引领、促发展,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三台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台、推动三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做大做强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县,为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增添新动力。根据三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2、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三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特制订三台县“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本规划着眼服务经济发展新趋势,立足三台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基础,明确未来一段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指导全县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一章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既是三台县取得全面小康决胜的五年,也是全县城乡面貌大幅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五年,更是服务业快速发展重大突破的五年。“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服务业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三台县服务业增加值由2016年86.23亿元增长到2020年183.46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9%,分别高于全国

3、(6.7%),全省(8.0%)、全市(8.7%)平均水平2.3、1.0、0.3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源,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三二一”产业结构日趋巩固,服务业成为全县第一大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绵阳市第4位,占全市服务业总量的12.5%。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自2016年起持续位居全省34个农产主产区县第1位。获得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全市服务业先进集体一等奖等殊荣。图1:三台县2016年-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图2:三台县2016年-2020年社消零总额及增速服务业经济贡献明显。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43.9%增长到

4、2020年的45%o2020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6%,拉动GDP增长L8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为全县GDP突破400亿元做出突出贡献,支撑三台县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2020年服务业市场主体44014户,其中企业4542户、个体户39472户,服务业创造税收收入6.9亿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56%。服务业用工人数达到16.25万人,其中女性4.4万人。图3:三台县2016年-2020年地区经济产业占比服务业主导产业明确。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县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1+2”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

5、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服务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确定以构建商业贸易、文化旅游、现代物流“1+2”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最大限度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和潜力,形成了服务业发展有指导意见、有推进体系、有保障政策、有扶持资金的良好环境,为全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服务业项目效果显著。“十三五”期间建成狂欢小镇、冒险岛水世界、樱花谷等网红景区景点7个,印象涪江美丽岛、西部写生基地、潼川古城等省、市重点项目相继实施,红星美凯龙、东方时代广场等4个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成营运,五鑫农贸批发市场等6个城乡农贸市场相继建成。争创实施首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

6、服务中心1个和镇村级服务网点398个,电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邮政物流网络基本建成,麦冬、生猪、等农特产品电商化持续加快,2020年电商交易额达到137.15亿元。网络零售额19.86亿元。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三台县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标江油、射洪等服务业强县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还存在发展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区域发展不均、供给质量不高、开放程度不足等问题,亟需在“十四五”期间着力解决。服务业规模不大。2020年三台县服务业总量居绵阳市第三位、全省农产品主产区第一位,但很容易被市内的游仙区、市外的中江县反超。三台县服务业占GDP比重仅45%,分别比全国、全

7、省、全市低5.8、3.7、3.7个百分点。培育规模以服务业企业困难,三台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户,无年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企业,有平台、有带动的大企业、优质企业不多,资源相对集中的国有平台企业对服务业贡献不大。图4:三台县2016年-2020年服务业占比分析服务业结构不优。商超、餐饮等传统性生活性服务业占比超过70%,存在体量大、占比高、品质低的特点。生活性服务业的新模式、新业态欠缺,家庭服务、养老服务、互联网销售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发展滞后。研发设计、科学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行业起步晚、发展慢、基础弱,生产性服务性占比仅为56.8%。部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还存在空白。限

8、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不到10%。衣林牧渔293%交通运输业 5.1%图5:三台县2020年服务业各行业占比分析图服务业发展不均。各乡镇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布局有待优化。中心城区集聚效应明显,服务业业态较齐全,服务业企业城区占全县比重基本保持6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地区占52%,城镇占48%。乡镇抓经济促服务业发展力量欠缺、能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重视不够,12个乡镇无限额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图6:三台县乡镇2020年限上商贸单位社消零总额统计表镇乡在库企业数量(家)限上商贸单位社消零总额(万元)限上商贸单位社消零总额占比(%)潼川镇558538

9、155.4北坝镇211699411.0芦溪镇854873.6乐安镇3139269.0西平镇6116897.6新德镇462884.1观桥镇232532.1景福镇、永明镇、中太镇、刘营镇、八洞镇、富顺镇、金石镇、石安镇、新生镇等镇乡15109687.1服务业质量不高。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载体创新、制度创新滞后于服务业发展需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供给不适应消费者便利化、个性化、品质化、特色化需求,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信息、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制造业智能化、专业化、高端化、服务化要求。服务业开放不足。受内陆地域和不通铁路、港口等因素所限,服务业

10、开放水平有待提升,服务业诸多领域尚未形成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服务业利用外资总量较小,难以适应经济转型需要。服务业企业“走出去”融入国际市场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难以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2020年自营出口企业11家,货物贸易总量2.52亿元,仅占全市的1.15%o三、面临形势从全球形势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发展趋势。过去十年间,服务业占全球GDP的比重从65%上升至近70%,经济“粘合剂”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全球价值链中,服务已处于核心引领地位,经合组织成员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1/2、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1/3来自服务,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同时,

11、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扁平化、区域化、本地区倾向加剧,美欧发达经济体对核心技术和设备保护力度加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导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境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面临不确定性,致使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长足发展,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服务贯通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对各产业的整合与提升作用日益凸显,服务业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服务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正向高收入国家稳步迈进,将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

12、体,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会被充分激发,服务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从成渝地区形势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一体化部署、建设一体化交通、发展一体化产业、推动一体化开放、推进一体化保护成为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主旋律。区域合作的加强将为绵阳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医疗康养服务等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有利于提升三台服务业的开放能级和水平。但同时,由于成渝地区各城市间服务结构大体相似、服务腹地重叠,竞争将日趋激烈。从省市形势看,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全省规划建设包括成都市在内的8个区域

13、性服务业中心城市,极核成都一城独大,宜宾、南充、德阳等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成功获批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绵阳科技研发优势、教育大市优势,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推动绵阳服务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延伸。从三台县看,我县地处绵阳市东南部,南接“成渝发展主轴区”,东临“成德绵乐城市带”,西毗“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在全市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绵阳科技城、奋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拥中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农业优势和人口优势。我县将迎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大政策优势

14、和难得机遇,餐饮、旅游、房产、交通等传统服务业行业将面临提质提效、增量增品的难得机会,金融、科技、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将进入加速期。综上判断,三台县“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三台县必须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和丰富内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开启全面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

15、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特别是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科技城新区建设机遇,加快建设“1+2”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着力构建“一核、两区、多点多极”的服务业空间发展布局,培育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竞相迸发,金融服务、房地产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健康养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争相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16、格局,为加快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打造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作出应有贡献。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和服务业内部跨界渗透,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发展。增强服务业推动生产、促进流通、扩大消费的功能,把握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区域协作、联动发展。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区域之间服务业对接合作、资源集约共享、功能集成互动,提升三台服务整合功能,推动区域

17、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生态环保、绿色发展。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节约优先、生态优先,加快推动传统服务业绿色转型,完善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节约资源和高效利用资源,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升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释放潜力、开放发展。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加快服务业双向开放,搭建高效合作交流平台,破除服务业体制机制障碍,分类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稳步推动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开放竞争中拓展空间、提升水平,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

18、力和发展潜力。以人为本、共享发展。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服务供给,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覆盖更加全面,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实现突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水平稳步提升,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三、目标定位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绵阳市的定位,依托我县区位优势和人口红利,以“1+2”产业为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三产融合,打造绵阳南向东出的战略支点。到“十四五”期末,服务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质效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活县作用进一步提升,力争创建成为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消费创新引领

19、县、县域商业典型县。一经济总量持续提高。至2025年,三台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至2035年,三台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1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一商业基础持续完善。至2025年,建设2个县级商业中心、3条商业发展带、7个社区商业中心、8条商业街区、8个大型零售网点、61个农贸市场、6类商品交易专业市场、2个物流园区、3个物流中心、2个配送中心、1处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3处三星级酒店、2处四星级酒店、1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中心。三台县中心城区商业体量达到91.2万m2,人均商业面积为2.3m2

20、;展望至2035年,三台县中心城区商业体量达到125万m2,人均商业面积2.5m20一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县服务业行业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规上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取得新成效,企业主体总量不断提升。到2025年,服务业规上(限上)企业数量达150家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限上企业7户,规上企业1户,过5000万服务业规上(限上)企业数量达20户以上,实现服务业各行业齐头并进。一产业品质持续提升。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信息服务、特色餐饮服务、医疗康养服务等重点行业能级提升,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加速发展,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行业标准水平不

21、断提高,服务业品牌效应更加显著。三台县“十四五”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单单位22020年22025年属属性总指标体系1服务业增加值亿亿元1183.462290预预期性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45550预预期性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1%553660预预期性4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1%556559预预期性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亿元2203.632298预预期性6服务业规上企业数量1户116550预预期性75000万元级服务业规上企业数量1户0044预预期性8限上商贸流通企业数量1户6671120预预期性95000万元级限上商贸流通企业数量1户551

22、15预预期性IO亿级限上商贸流通企业数量1户2277预预期性四、空间布局一核:县主城区核心商业圈,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房地产服务、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服务产业,打造宜居宜商宜养节点城市。两区:芦溪现代智慧物流园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西平产业转移生产性服务区,重点发展承接成都产业转移、提供生产性服务产业。多点多极:观桥、塔山、新德、乐安等服务发展增长极,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乡村旅游等产业。以综合发展类、工业主导类和现代农业主导类三类特色商贸乡镇打造区域服务业发展节点。综合发展类特色商贸乡镇以商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向,工业主导类特色商贸乡镇以商品交易和物资集散为主,现代农业主导类特

23、色商贸乡镇以商品交易为主。综合发展类特色商贸乡镇包括塔山镇、鲁班镇、景福镇、观桥镇等4个乡镇,以工业、旅游、商贸、居住服务为一体,根据人口规模配置连锁超市、农贸市场、街巷商业、社区商业中心、电商服务站、大众餐饮店、便利店、线上线下生鲜店等商业网点。工业主导类特色商贸乡镇包括新德镇、刘营镇、永明镇、灵兴镇、三元镇、八洞镇、金石镇等7个乡镇,进一步优化集镇商业网点,增加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业态,根据人口规模配置连锁超市、农贸市场、街巷商业、电商服务站、大众餐饮店、便利店、商品交易市场、物流设施等商业网点。农业主导类特色商贸乡镇包括立新镇、翔江镇、忠孝乡、龙树镇、新鲁镇等5个乡镇,根据农旅

24、融合发展方向,设置农业休闲和配套商业,将特色农产品销售、农业体验、特色餐饮等集聚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产业,根据人口规模配置连锁超市、便利店、线上线下生鲜店、大众餐饮店、农贸市场、街巷商业、电商服务站、商品交易市场、物流设施等商业网点。三台县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城区服务业布局。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主、一副、三带、多中心”的总体空间结构。一主:北坝新区主商圈。一副:潼川老区副商圈。三带:涪江都市休闲商业发展带、凯江都市休闲商业发展带和凤凰山休闲观光商业发展带。多中心:以500米为服务半径,结合居住用地和特色资源,在中心城区布局12个社区商业中心。一主:北坝新区主商圈。北至神杨路,南

25、至龙潭路,西至恒昌路,东至樟树路。集合高端消费、生态旅游的县级高品质商业中心。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一副:潼川老区副商圈。北至东河路,南至老西街,西至后北街、小南街,东至银杏路、正北街、上南街。传统与现代潮流交织的精品零售和文化娱乐的县级综合性商业中心。规划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三台县中心城区商业中心规划一览表名称地址发展定位面积(万m2)规划指引建北坝新区主商圈北至神杨路,南至龙潭路,西至恒昌路,东至樟树路。集合高端消费、生态旅游的高品质商业中心。40新建近淹川老区副商圈北至东河路,南至老西街,西至后北街、小南街,东至银杏路、正北街、上南街。服务老城区居民,打造精品零售和文化娱乐的综合性

26、商业中心。35提档升级近三带:L涪江休闲娱乐商业发展带。城区规划范围内涪江西岸沿江一带,打造城市活力魅力展示区。鼓励设置休闲餐饮、零售购物、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展销、茶楼等业态。2.凯江休闲娱乐商业发展带。城区规划范围内凯江北岸沿江一带,打造凯江都市休闲娱乐商业发展带,鼓励设置休闲餐饮、文化创意展销等业态。3.凤凰山休闲娱乐商业发展带。凤凰山沿线及周边地带,打造山地休闲娱乐商业带,生态度假休闲娱乐区。鼓励设置休闲餐饮、文化创意展销、休闲娱乐、创意市集和生活服务等业态。多中心: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为参考,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将三台县社区商业中

27、心区分为传统社区商业中心和工业社区商业中心进行分类打造,全面构建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业态指引:以满足社区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务等基本消费需求的业态为主,适当配置满足休闲、健康、社交、娱乐、购物等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业态,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商业中心新格局。至2025年,建成传统社区商业中心6处,工业社区商业中心1处。三台县各类社区商业中心业态一览表社区商业类三社区位置服务对象场景类型业态指引传统社区商业中心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社区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打造以日用品购物和家庭服务为主的社会生活消费场景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线上店、菜市场、

28、药店、维修店市、无人便利店、智能货柜美容美发店、儿童培训、幼老服务、健身中心等工业社区商业中心位于工业集中区的社区以厂区工作人员为服务对象结合工业区邻里中心设置的休闲服务消费场景以便利店、24小时连锁超亍店、新式书店、保健养生、线上线下生鲜、养老托幼W人口规模与商业网点配置标准表人口规模(人)配置要求2000设置便利店、生鲜食品店、医药店、餐饮店等网点20005000增设综合小型连锁超市(营业面积300n?以上)、服务类店铺等网点500020000增设中型连锁超市(营业面积IooOnf以上)、生鲜肉菜超市、各类专业/网点2000050000增设生鲜肉菜超市(营业面积IooOm,以上)、各类专业

29、店(服务、医药、洗衣店等)、餐饮、旅店等网点50000增设大型、综合超市(营业面积1500m2以上)等网点第三章产业体系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眼三台产业特点,坚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扩容增效,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构建“1+2”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唐风宋韵体验地、研学旅行首选地、“不夜天府”示范地,做强“服务业活县”支撑,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县。一、推动“1+2”重点产业发展(一)商业贸易。全面落实“消费促升级”部署要求,推动商贸流通业提升服务能级、改善服务品质、创新转型发展,加快建成绵阳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到202

3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50亿元。提高商业贸易业供给水平。大力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引进培育1-2个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城市综合体、商贸集聚区等项目,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供应商、营运商、代理商和推广商、高端品牌旗舰专卖店入驻中心城区,增加高端品质商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商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打造潼川古城、东门里、翡翠滨江、佳琪世纪村、东方时代广场、北门天平巷等一批风格鲜明、集聚效应显著、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高品质商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健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连锁经营、共同配送中心、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适应城市配送“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

31、周期”趋势,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等多元化配送新模式,不断提高网络化、集约化、便利化水平。建设社区便民连锁店,发展社区配送服务。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夯实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基础,畅通消费品、农资产品下乡渠道,激发农村消费潜力。提升住宿餐饮业服务品质。联动城市商圈、城市综合体、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等优质资源,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推动住宿业与会展、商业、旅游、康养、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文化挖掘和产业升级,延长住宿业产业链,创新住宿业态、推动餐饮与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商旅文体联动示范项目。优化城乡餐饮布局,在中心城区着力建设商务餐饮、时尚餐饮和社区餐饮三

32、大产业集聚群,在商务区建设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餐饮服务实体,在流动人口集聚区建设美食街和夜市,在居民社区设置大众化餐饮网点。打造一批特色美食街区,布局一批绿色饭店、星级酒店、特色餐饮店。建立“梓州味道”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推动潼川豆豉、智华皮蛋、奕川泥纵酱等品牌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不断提升“梓乡情”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预制菜地方标志性品牌建设,打造预制菜基地。建立健全消费促进长效机制,全面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餐饮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的餐饮服务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转型发展。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

33、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鼓励传统批发市场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开展数字化增值服务,推动传统功能业态升级。推动传统零售业创新发展,不断丰富消费体验,引导东方时代广场、红星美凯龙、东门里、潘家坝等商业综合体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升级,实现由商品销售为主向“商品+服务体验”并重的转变。推动零售业智慧化转型,发展即时零售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移动支付、无人售货等融合发展新业态。建设一批“智慧农贸市场”“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创新“云逛街”“云购物”等消费模式,打造新场景、新体验、新地标。加快建设

34、三台电商直播基地、网红孵化基地,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无接触”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的政策体系,加强商贸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乐购梓州惠民购物”品牌促消费活动。专栏1:商业贸易重点项目:琴泉片区文旅康养综合体开发及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潘家坝综合体项目、三台县潼川古城旅游综合开发及“不夜天府”消费新场景项目、东门里城市综合体、北门天平巷特色商业街、三台博强蜀东外国语学校、圣桦时代广场项目、五鑫农贸市场、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倍乐大成养老院、羊森连锁超市、麦吉润超市、县域商业建设项目。到2025年,招引建设二十亿级项目1个、十亿级项目2个、

35、亿级项目5个。重点企业:绵阳宏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台县工投建设有限公司、三台县盛达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博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梓购国际购物中心、羊森璐阳商贸有限公司、四川省潼府人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到2025年,形成营业收入亿级企业3个、5000万元级企业10个。重点任务:推进我县购物中心由“一站式商品消费”向“一站式生活消费”方向转变,增强购物中心体验性与生活服务性、加强住宿业标准化建设,丰富经营品类,优化服务结构、鼓励餐饮业创新升级,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围绕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的总体目标,按照一核一环一带四片区格局,打造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特色鲜明的西部旅游

36、强县、文化强县。到2025年,争创1个全城旅游示范区、2个AAAA级旅游景区、5个AAA级旅游景区,打造2-3个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力争文化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8亿yco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开展“指尖点书送到家”服务,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书屋”目标。大力发展社区、农村实体书店,支持实体书店融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商贸物流等。推动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推进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与商贸物流融合。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性、成长性、示范性的印刷产业项目,推动印刷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支持印刷业转方式、提能力、优结构,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知名品牌。鼓励以潼川豆豉、涪

37、城麦冬等旅游商品为核心,发展文创赋能消费,带动平面设计、工艺美术,雕塑艺术等轻工产业发展。加快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剪纸、木雕、烙葫芦画等工艺美术业发展壮大。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文化创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创意和工艺美术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快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引导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支持创作生产电视剧、纪录片、网络剧等作品,力争每年出品2-3部影视精品;推动影视产业与旅游、时尚等相关产业融合渗透,加快提升城乡影院终端网络覆盖水平。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装饰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水平,打造“川西民居”,构建“魅力三台”。依托大数据、区块

38、链等现代技术,发展互联网广告、数字媒体广告等新兴业态;鼓励广告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健康向上的大众娱乐项目开发,培育一批高质量网咖、KTV等休闲娱乐场所,推动重点艺术表演团体和重点演艺经营场所发展。繁荣演艺市场和夜间经济,打造富有三台特色的文化娱乐休闲品牌。搭建体育产业互动交流平台,发展体育传媒、电子竞技等体育文创产业。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数字电视、移动媒体和新媒体广告,创新发展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等新型文化业态和新消费模式;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支持县内印刷出版、广告等企业利用微博、微信、网络电视等新媒

39、体发展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形成“一核一环一带四片区”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力争将三台打造成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加强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融发展,以川剧变脸、金钱板、评书等非遗项目为核心,开发多个文化演艺秀,形成演绎秀、街景剧等文化演绎类产品。采用“古村旅游+民宿经济/美食体验/民俗风情”等组合形式,大力开发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民宿等;支持潼川古城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支持翔江古镇争创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强化古城墙保护、城市风貌塑造,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让“老城”焕发“新颜”。重点打造盛世樱花悠乐谷、鲁班湖、两江沿线等山水观光类旅游

40、产品,推动乡村旅游扩容升级。围绕麦冬、藤椒、粮油特色产业区,策划开展系列康养旅游活动,打造康养休闲娱乐区;推动凤凰山康养文化区、翠湖生态旅游康养城以及柳林坝、妻B云鲁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加大翔江镇、忠孝乡等田园休闲型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力度,发挥特色优势,强化文化旅游吸引力,打造地域品牌,培育打造一批“小而精、优而美、特而强”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三台打造4-5个产业兴旺、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康养产业示范区。深入实施“游学梓州”研学旅游品牌工程,加快研学课程开发、研学线路建设和研学指导师培养,完善研学旅游服务体系,开展传统建筑园林类研学旅游服务,引导支持红色旅游、遗产旅游

41、等旅游业态升级发展,高水平打造一批文化研学、科技研学、工业研学、农业研学等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现代物流。按照“统筹全局、突出优势、重点发展”的思路,结合三台县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交通区位条件等,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形成“2园区、3中心、2配送、多个配送服务站点”的物流节点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科学合理、多层次、高效、畅通的物流网络,不断夯实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化、标准化物流工程,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全县物流产业总收入达到14.8亿元,力争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4左右,A级物流企业达到5家。构建多层次物流网络。完善物流通道建设。加快完善绵阳市交通次枢纽的

42、集疏运系统,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快建设绵遂铁路等项目。改造升级乡(镇)、村(社区)物流站点,实现行政村物流业务全覆盖。整合优化三台与周边地区的公路、铁路等干支线运输资源,畅通与成渝城市群等地区的干支线运输线路,辐射省内国内相关地区。夯实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县域商业建设项目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整体提升物流业对三台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的基础支撑作用,满足三台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物流发展需求,加大对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建设的要素保障,重点保障物流关键节点建设的土地等要素供给。加强用地监管,降低物流用地成本,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

43、物流智慧化标准化建设。推进物流智慧化建设。重点加强三台智慧物流创新发展,通过构建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强化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5G技术等前沿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技术装备智能化改造,打造三台智慧物流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云仓等共享物流模式、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发展,推进网络货运试点工作,支持物流企业加强网络货运平台建设,促进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规范健康发展,促进物流智慧化水平。积极开展物流标准推广应用,不断拓展物流标准的宣传推广渠道和手段,加快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标准的推广应用。三台县物流设施规

44、划一览表物流设施名称地址主要功能芦溪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芦溪镇三台城乡配送枢纽基地、区域多式联运枢纽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西平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西平镇三台城乡配送枢纽基地、区域多式联运枢纽基地五里梁物流中心五里梁提供仓储、工业产品交易、加工配送、物流运输、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黄家坝物流中心黄家坝提供工业品加工、生猪及畜产品加工配送、仓储、物流运输、冷链物流新德物流中心新德镇提供大宗家电、生活服务的仓储、配送、快递分栋、冷链物流功能塔山镇配送中心塔山镇为塔山及周边乡镇居民企业提供快递和配送服务中心观桥镇配送中心观桥镇为观桥及周边乡镇居民企业提供快递和配送服务中心二、促进成长型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强

45、化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新型金融等领域金融服务,不断增强金融机构创新活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到2025年,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Ilol亿元,保费收入16亿元。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调整优化信贷市场,开展金融调度工作,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参与项目前期策划、筹资融资、落地推进等全过程。实施各类市场主体融资畅通工程,完善有针对性的金融对接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功能,持续推进“险资入绵”。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企业上市计划和债券优先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直接融资水平。实施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综合评价,按照评价结果在政府性资源、政金合作事项、财政金融互动等方面给予金融机构倾斜支持。健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

46、等股权投资体系,有效增强全市科创金融供给能力。按照“金融机构负主体责任、监管部门负监管责任、地方政府负维稳责任”的原则压实责任,及时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持续压降不良贷款,大力推进企业“降杠杆”和“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依法维护金融债权。科技创新产业。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5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达到0.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1%以上。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规上企业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8%,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例不低于10%。努

47、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技术创新。围绕主导产业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支持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大力开展新品种选育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是,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完善智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不断促进新业态、新业务和新模式的发展。大力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发展网上体验、个人定制、社群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大力发展信息资源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文化融合、科技中介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全面科普服务等科技服务业领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教育体育产业。有效整合体育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大力培育体育市场主体,积极探索体育竞赛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开发体育无形资产,认真抓好体育冠名、广告和社会赞助等的商业运作。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体育产业。繁荣城乡体育市场,积极培育有三台特色的赛事品牌。拓展体育技能培训、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广告媒介等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