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人员规范培训.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1527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人员规范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测量人员规范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测量人员规范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测量人员规范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测量人员规范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人员规范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人员规范培训.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测量人员规范培训1(讨论稿)1 &则1.1 冶金矿山井巷工程测量,是矿山基建、生产主要技术工作之一,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了冶金矿山测量工程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冶金矿山测量更好的为冶金矿山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资源服务,特制订本规程。1.2 井巷工程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2.1 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为矿山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1.2.2 准确标定各种工程位置,指导巷道掘进方向;1.2.3 测绘各种矿山测量图,满足矿山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1.2.4 定期对井巷掘砌工程进行验收;1.3 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设计任务要求,

2、采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在施测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比须有校核,或者进行两次。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或者对算。1.4 重要测量工作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工程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或者说明)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1.5 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对测绘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按计量检定周期定期检定。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2矿区控制测量(做普通了解)2.1 普通规定2.1.1 矿区地面控制网可采用GPS导航卫星系统测量、三角网和导线网等布网方法建立

3、。2.1.2 矿区首级控制网必须考虑矿区远景发展的需要。普通在国家一、二等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其等级应依矿区走向长度确定。2.1.3 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2.1.3.1 GPS导航卫星系统静态测量分为三、四等和一、二级。2.132 RTK测量分为一、二级和图根。2.133 导线测量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2.1.3.4 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首级控制网。2.1.3.5 在满足本规范精度指标的情况下,各等级控制网可越级布设。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也可同等级扩展和加密。2.1.4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2.1.4.1 三、四等网相邻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1.1.1 一、二、三级

4、网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应大于5cm。2.1.5 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分为三、四、五等,各等级均可作为首级高程控制。2.1.6 高程控制网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三等不应大于20mm;四、五等不应大于30mmO2.1.7 高程控制应优先采用水准测量,四、五等可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GPS静态测量拟合高程。3建井测量(重点培训)3.1 普通规定3.1.1 建井测量工作包括井口、井筒中心线标定、十字中心线的标定和井口构筑物标定。3.1.2 近井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布置。做到使用方便,能长期保存。控制点应埋设永久标志。3.1.3 近井平面和高程

5、控制点应以矿山控制网(点)为基础测设。近井平面控制点不应低于一级,高程控制点不应低于四等。3.1.4 所有标定测量工作均应独立进行两次,较差应满足规定精度要求,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1.5 建井工程竣工后,应按国家现行井巷工程验收规定的相关规定进行测量验收,并提交验收资料。3.2 井口、井筒中心线、十字中心线的标定及井口建(构)筑物测量3.2.1 井口、井筒中心和井筒十字中心线,应采用近井控制点标定。标定精度应符合表321的规定。表3.2.1井筒中心标定的限差与井筒有关的井巷工程和建造物限差井十字中心线垂直度的偏差D筒中心(m)井口标高(m)主中心线方位角未施工时030.053,30已施工

6、时0.10.0330w303.2.2 竖井井筒十字中心线基点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 井筒每侧不应少于3点,基点间距不应小于20mo相邻的基点必须相通视,每条基线应至少有一点能与天轮平台直接通视。挨近井筒的基点距离井筒边缘不宜小于15m;用沉井法和冻土法施工的井筒不宜小于30m。3.2.2.2 当主中心线在井口与卷扬机房之间不能埋设三个基点时,应在卷扬机房后而再设三个基点,其中一个基点应能与天轮平台通视。1.1.1 基点应尽量布设在基岩上,并埋设标石。标石坑深不应小于0.6m(冻土地区坑底应在冻土线以下0.5m)。作为定向的基点可布设在稳定的建造物上。3.2.3 井筒中心线和十字中心

7、线的基点位置标定后,应绘制1:2007:500十字中心线基点布置图。注明点号、点间距、高程、实际和设计的井筒中心坐标及主中心线的方位角。绘出十字中心线基点与地面永久建造物的相对关系。324应实测井壁和罐梁的纵横断面图,以验证标定的井筒中心坐标和十字中线的坐标方位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2.5 有罐道梁的井筒十字中心线确定,可在罐道梁两端挂垂线,用钢尺量取井壁、各层(或者隔几层)罐道梁到垂线的距离(较差大于5mm的舍去),取其平均值。再根据垂线的坐标推出十字中心线的方位角。3.2.6 无罐道梁的井筒中心坐标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3.2.6.1 根据井筒形状直接确定井筒中心点,再按井下首级控制的精度

8、要求测量中线点的坐标。3.2.6.2 在井筒挨近井壁均匀布设2根4根垂线,并测出其坐标。然后以垂线为依据,用距离交会或者支距法绘出井筒形状,再用图解法或者解析法求出井筒中心坐标。1.1.1 用上述方法确定井筒中心时,应每隔20m30m测量一个水平断面,取各断面中心坐标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对偏差较大的断而可舍去。3.2.7 斜坡道、斜井井口中心和井口主要中心线标定(除不标定十字中心外),应按竖井的技术要求执行。3.2.8 井口工业建(构)筑物放样,应根据设计资料,用井筒十字中线点或者放样导线点进行。放样导线点应根据工程需要埋设部份永久标桩,并按地面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测设。放样导线点的高程测量,

9、普通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3.3竖井施工测量3.3.1 竖井施工测量应搜集以下资料:3.3.1.1 井口平面布置图,井筒水平断面图和沿十字中心线的竖直断面图。3.3.1.2 井筒暂时和永久锁口盘平面图和断图。3.3.1.3 井筒掘砌时的设备布置图。3.31.4 各水平的马头门、炯室施工图。3.31.5 5井盖和吊盘的平面图。3.3.2 竖井井筒掘砌和设备安装期的各项测量工作,均应以井筒十字中心线为依据。3.3.3 以井筒十字中心线和井口水平基点标定锁口盘时,标定与设计的偏差:临时锁口盘不应大于20mm;永久锁口盘不应大于5mmo3.3.4 圆形井筒施工时,应悬挂井筒中心线作为掘砌的依

10、据。其它形状的井筒、在检查井壁竖直度、确定预留梁窝位置时,应悬挂边垂线。边垂线不宜超过四根,与砌成后的井壁间距宜为0.1m0.3m3.3.5 在井筒掘进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悬挂垂线点位。在每段砌壁前应检查一次。当点位偏差大于5mm时应进行改正。3.3.6 钢丝垂线和重锤应符合以下规定:33.6.1钢丝直径0.51.2mm,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1.1.1 重锤的质量:垂线长在Iom50m时,不应小于IooN;在50m200m时,不应小于200N;大于20Om时,不应小于300N。3.3.7 垂线下放或者上提时,钢丝应挂30N50N的重锤,以lms2ms的速度下放(或者上提),每下放(或者上提)5O

11、m摆布应暂停,稍稳定后再继续下放。3.3.8 边垂线点可随井筒加深逐步向下挪移设置,此间隔不宜小于IoOm。固定在壁座或者挂圈上,移设后各垂线点间水平距离与移前相比,互差均不应大于5mm。当井深大于300m,中心线必须下移时,可用摆动观测法投点,投点误差不应大于IOmmo339圆形井筒砌壁时,每砌15m应采用中心线或者边垂线,对永久井壁的竖直度检查一次。3.3.10 用激光指向仪指示竖井掘进方向时,水平气泡偏离中心不应大于0.5格。每掘进30m50m应采用中心旋转法或者挂垂线法,对光束进行检查和校正,光束偏离中心不应大于15mm。3.3.11 井筒掘砌过程中,每隔30m50m应在永久井壁上布设

12、一高程点。当井筒掘进接近井底车场或者装载帽室设计深度时,应重新测量井深,并在装载帽室或者马头门上方测设至少两个高程点。3.3.12 各层梁窝高程位置可根据垂线上的牌子线标定,也可根据井壁上的水准点用钢尺量距标定,层间垂距误差不应大于25mm。同层梁窝的水平度可用连通管法以一个梁窝为准标定,同层各梁窝间的高差不应大于25mm。梁窝中线误差不应大于20mmo3.3.13 采用全断面施工,向延深井筒的岩柱下转设井筒中心和十字中心线时,应测量两次,两中心线终点位置的较差不应大于20mm,取平均值作为标定点。两次测量主中心方向的较差不应大于2ro标定方向与设计方向的偏差不应大于l,o3.3.14采用吊罐

13、孔延深井筒时,孔位标定误差不应大于20mm。钻孔完工后,应按15级井下导线的精度测出钻孔上、下口坐标,并计算钻孔在不同部位偏离中心的调整值,以指导井筒上掘。3.3.15 用钻井法凿井时,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井筒的竖直性及构筑井壁的必要精度。1.1.1.1 在钻机井架安装时,应配合施工部门进行下列测量工作:井架十字中线和井筒的十字中线的检查测量;天车轴安装水平程度的检查;穿绳后天车中心和游车中心与井筒中心重合程度的检查;封口平车轨道铺轨后的检查测量;钻台车固定后,检查转盘中心与井筒中心的重合度;龙门吊车水平程度的检查。1.1.1.2 为了正确提供钻井偏斜值的大小,扩径和缩径处的准确位置和深度

14、,在钻井过程中,必须及时用几何法或者仪器法进行井筒偏斜和井径测量。1.1.1.3 用超声波测井仪和井径井斜仪进行测井时,要计算所测深度断面上的半径值,每隔5m15m绘制水平断面图、竖直断面图和井中偏斜综合断面图,确定钻井井筒的有效断面。1.1.1.4 预制井壁基础和组立模板施工下沉井壁时,应进行悬浮下沉井壁前的终钻测量、井壁连接测量和井壁整体就位测量。3316井筒掘砌完毕后应测量全井筒的井壁竖直度,并符合下列要求:3.3.16.1 圆形井筒应在挨近井壁梁窝和提升容器角点附近下放4根6根垂线。3.3.16.2 矩形井筒应在井筒截面的长边上各挂两根垂线,或者在井筒四角各挂一根垂线。3.3.16.3

15、 垂线不能与井壁接触,下部应稳定。3.3.16.4 每层梁窝或者每隔5m10m,精确测定垂线与井口十字中心线相互位置关系。3.3.16.5 制井壁竖直度断面图和井筒水平断面图。3.4斜坡道施工测量3.4.1 斜坡道施工测量主要是标定坡道的特征点。特征点包括开口点、变坡点、弯道起点、转点和终点等。特征点标定精度:摆布偏差不应大于2mm,距离差不应大于20mm。直线段也应标定中腰线点。3.4.2 斜坡道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3.4.2.1 导线控制点距工作面不应大于100m。3.4.2.2 导线点距最前面的标定点不应超过3个连接边。3.4.3 斜坡道中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3.4.3.1 直线斜

16、坡道可用激光指向仪给向。3.432直线部份的中线点每30m应标定一组,一组3个点。相邻两点间距不应小于3m,三点在中线方向上摆布偏差不应大于2mm。最前面的中线点距工作面不应大于30mo3.433斜坡道中线特征点标定时,视线方向上摆布偏差不应大于2mm,距离差不应大于20mm。在转点后面应给出下一段弦的后视方向。3.434弯道的中线可采用弦线法标定,中垂距(内矢距)不应大于0.5m(半径小于IOm时可放宽)。当按分段标定时,分段数n按式(3.4.3)计算。n=2(3.4.3)C=2(2R-d)D=R-JR2C2/4式中:n弯道分段数;d中垂距(m);C分段弦长(m);R弯道设计半径(m);9分

17、段弧线的圆心角;弯道圆心角。3.4.4 斜坡道直线部份的腰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3.441 腰线应成组标定,每组3对。最前的腰线点距工作面不应大于30m。通视条件好时每30m标定一组,通视条件差且采用线绳延长腰线时,每15m标定一组。相临两腰线点间距不应小于3m。3.442 腰线标定时,仪器视线高离开所定腰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每组腰线点在底板倾斜方向的上、下偏差不应大于3mm,腰线点的标定误差不应大于30mm。3.443 腰线可采用伪倾角法标定(见第5.4.6条)。当设置伪倾角后不能通视时,可采用斜距测竖直角或者量k值测竖直角,选择腰线延长线附近能通视的任选点为基准。按式(10.5.4

18、-1)计算Ah,并进行改正,得到腰线点。Ah=k(tg6.cos一tg6,J(3.4.4-1)头344.4当任选点离开腰线大于30Omm时,可以任选点为初选点,按式(3.442)计算竖直角将仪器竖盘读数对准3”,直接瞄准点即为腰线点。6=tg-1(tg6.cos!)(3.4.4-2)K式中:k中线和任选点间之倾斜距离(m);6实测任选点的竖直角值,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实6斜井设计倾角;斜井中线方向与任选点间在测站上构成的水平角;61测站仪器高减去腰线高(m)。345斜坡道弯道的腰线采用“距离一倾角法”标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3.4.5.1将仪器安置在弯道中心线上的一个转角点上,用竖直角&直接瞄准

19、的点即是腰线点。6,=tgj,按式(3.4.5)计算。(3.4.5)(2+JnL.邛I/,/2+/?2-2?cos式中:一测站仪器高减去腰线高(m);N每度圆心角对应的高差(m);I转角点到腰线待定点的水平距离(m);R弯道设计半径(m);b腰线待定点方向与弯道圆心方向在测站转角点上构成的水平角。弯道部位的腰线点,每段弦间应标定两对。3.4.6 斜坡道总长大于Ikm时,应通过精度估算来决定边长和角度测量的方法和精度。3.4.7 竖曲线的腰线可用“距离一倾角法”标定。每2m3m应标定一对,测站距竖曲线起点不宜大于5m。每点应标定两次,较差不应大于5mm。4.矿井联系测量4.1 普通规定4.1.1

20、 矿井联系测量的目的是建立地面和井下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工作内容包括建立近井网,传递井下导线起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和定向边的方位角。4.1.2 矿井联系测量时,每项测量工作应至少独立进行两次。当两次测量结果的较差在允许范围时,取加权平均值或者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4.1.3 矿井定向可采用陀螺全站仪定向、几何定向进行。竖井应尽量采用陀螺全站仪定向。4.1.4 竖井几何定向测量应独立进行两次。从近井点推算至井下定向边的方位角的较差:一井定向不应大于21两井定向不应大于九当一井定向的外界条件较差时,在满足采矿工程需要的前提下,方位角较差可放宽到31当井下一翼长度小于40Om时,方位角较

21、差可分别放宽到8:4.1.5 平恫或者斜井联系测量应以地面近井点为依据,采用全站仪导线、水准测量或者三角高程测量等的方法进行。经误差估计确定测量方案和精度要求后,参照有关规定进行。4.1.6 两井单独定向时,巷道贯通后推算至井下导线公共边方位角的较差不应大于Aa。Aa按式(4.1.6)计算。6a=2m+nm(4.1.6)式中:定向边方位角中误差(),可根据定向较差确定;m.井下导线测角中误差();D井下导线折角数。4.1.7 在井田范围内的各种通往地表的井巷,都应进行联系测量,并在井下用导线连接起来进行检验和平差计算。4.1.8 两条或者多条竖井在平巷贯通后,应将各井相关导线连成一体,并将陀螺

22、全站仪定向测量边作为已知方向边,重新进行平差和计算,以提高井下导线精度。4.1.9 具备两井定向和条件时,必须采用两井定向的方法进行联系测量。4.1.10 竖井从井口高程基点向井下高程点导入高程时,应独立测量两次,井下点高程的较差不应大于井深的l8000o4.1.11 井筒较深时,也可从已有可靠定向成果的其中一段巷道开始向下段进行联系测量,其精度与在井上进行联系测量的要求相同。4.1.12 竖井定向水平至少应掘20m的平巷,才初步具备定向的条件。之中线位置偏差小于005m时,可采用用井筒十字中心线或者简易定向方法,给出马头门中心线方向,指导掘砌施工。4.2 近井点和高程基点测量421联系测量之

23、前,应在地面井口附近建立近井点和高程基点,并在井下埋设导线点组(不少于3个点),作为井下导线的起始点和定向边。4.2.2近井点和高程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4.2.2.1 近井点至井口定向连接点的导线边不应超过3条。4.2.2.2 高程基点不应少于两个(近井点可作为高程基准点)。1.1.1 点位稳定,观测方便。不受地表工程施工影响,能长期保存。1.1.2 近井点和高程基点应按等级控制点和水准点的规格埋设标石。1.1.3 为了满足一些重要井巷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各矿井在选择近井网(点)的布置方案时,应统一规划、合理布置,尽可能使各近井点位于同一个平面控制网中,并使相邻井口的近井点构成控制网中的一

24、条边或者力求间隔的边数至少。424近井点应以矿区控制网为依据,按不低于四等网的精度和技术要求施测。近井点相对矿区控制网(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7cm,近井点后视边的方位角中误差不应大于10%4.2.5 由近井点与井口定向连接点联测时,应布设闭合导线,并按不低于一、二级导线的精度和技术要求,与矿区控制网进行联测。当布设成支导线时,应进行往返观测。4.2.6 井口高程基点应按不低于四等水平的精度和技术要求施测。4.3井上下坐标传递测量431由地面向井下传递坐标,可采用吊钢丝投点法、激光仪投点法。井下点相对于井上点的点位传递误差不应大于20mmo4.3.2采用吊钢丝投点时,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4.

25、321绞车各部件承重系数不应小于重锤质量的3倍。滚筒直径不应小于300mm,应有双闸。1.1.1 .2导向滑轮的直径不应小于150mm。1.1.2 .3重锤悬挂点周围的质量应相互对称。1.1.3 .4井深小于IOOrn时,宜采用3OON5OON的重锤;井深大于IOOrn时,宜采用500N-1000N的重锤。43.2.5 吊钢丝应直径小、强度高,无节、无折。使用前应进行极限抗拉试验。极限抗拉强度应大于重锤质量的2倍2.5倍。43.2.6 丝直径和悬挂坨分量可参照附录D进行选择。43.2.7 点时,应住手风机运转,或者降低风速、采取隔风措施。在淋水的井筒应采取挡水措施。43.2.8 点作业时,钢丝

26、挂上30N50N的重锤,以lm2ms的速度下放,每下放50m摆布应暂停,待稳定后再继续下放,直至井底。43.2.9 丝下放至井底后,挂上相应质量的重锤,放入稳定液桶中,检查重锤在稳定液桶内是否处于自由状态。采用信号圈法或者比距法,检查钢丝与井壁、井筒设备有无接触。43.2.10 钢丝下放完毕后,在确认钢丝处于彻底自由状态下,测量井上、下端两钢丝的水平间距,上、下端间距较差不应大于2mm。438当垂线摆幅不大于0.4mm时,可采用稳定法投点,否则应采用摆动法投点。摆动法投点应符合下列规定:43.2.11 尺测量垂线的左、右最大摆幅读数。连续读取13组(奇数)以上,取平均值。43.2.12 别进行

27、两次投点,较差不应大于Imm,取用平均值。4.3.9采用激光仪投点时应符合下列规定:4.3.9.1 激光投点仪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校正。水平管置平时气泡偏差应小于0.5格。当激光指向深度为30Om时,光斑直径应小于3mm,激光竖轴与仪器竖轴的偏差应小于1/20万。439.2 激光投点仪应分别在互成120。的三个位置安置、投点。投点构成的误差三角形最大边长不应大于4mm,或者L/10000(L为激光投点的距离)。439.3 采用陀螺仪定向激光投点时,应至少独立投点两次,点位较差不应大于20mmo4.4陀螺全站仪定向测量4.4.1 陀螺全站仪的定向精度,按一测回测量的陀螺方位角的标称中误差,分为5

28、”、15和25三级。4.4.2 陀螺全站仪定向可采用跟踪逆转点法、中天法或者其它方法。4.4.3 陀螺经全站定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4.4.3.1 用于检定陀螺全站仪常数的地面己知边的方位角中误差不应大于10%4.43.2井下定向边长应大于30mo4.4.3.3陀螺全站仪测前的悬挂带零位不应大于0.5格。4.4.4陀螺全站仪一次定向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4.441在地面已知边上观测陀螺方位角(测前方位角)两测回。测回较差:对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15;对1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40”;对2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60%4.442在井下定向边上观测陀螺方位角两测回。测回较差:对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15”;对

29、1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40;对2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60”。44.4.3即将返回地面,在地面已知边上观测陀螺方位角(测后方位角)两测回。测回较差:对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15;对1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40;对2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60%4.443分别计算前、后两个方位角的平均值。前、后方位角的较差:对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15;对1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40;对25级陀螺仪不应大于60”。4.444在一次定向中,井上、下应由同一人观测。4.4.5 在地面观测时,宜在温度变化较小、晴朗和风小的时间内进行。仪器、三脚架和电源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4.4.6 仪器应严格整平,观测过程中水平气泡偏离不应大于0.5格。由一

30、测回转到下一测回前,应住手陀螺马达转动IOmin15min,再重新整平、对点。各测回间陀螺仪水平盘位置应变换18(rn(n为测回数)。4.4.7 陀螺方位角观测的限差,应符合下列规定:447.1 用跟踪逆转点法观测时,应连续观测五个逆转点,计算三个陀螺摆动中值。各中值的较差:5”级陀螺经纬仪不应大于级陀螺经纬仪不应大于21;25级不应大于35”。447.2 用中天法观测时,应连续观测五个中天时间,计算三个“两侧摆动”的时间差。各相邻时间差:5”级陀螺经纬仪不应大于0.2s;15级陀螺经纬仪不应大于0.4s,25”级不应大于06s04.4.7.3井上、下悬带零位变化超过0.3格时应进行零位改正。

31、4.4.8当地面定向已知边与井下定向边的横坐标比较小于300m或者次要巷道定向时,井下定向边的方位角可按式(4.4.8)计算。=a-T+T(4.4.8)井下定向边地面已知边地面已知边井下定向边式中:a井下定向边方位角;井下定向边a一一地面已知边方位角;地面已知边T一一地面已知边陀螺方位角;地面已知边T井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井下定向边4.5井下高程导入测量4.5.1 竖井井下点的高程可采用长钢尺、钢丝或者其它方法导入。钢尺、钢丝应进行长度和温度检定。4.5.2 钢丝长度检定应符合下列规定:4.521 在井口附近设置比尺台,将钢丝置于比长台上,并施加重锤(或者拉力),重锤(或者拉力)应与高程导入时

32、相同。4.522 用全站仪测定钢丝上、下标志间的长度,并记录温度。452.3当采用经过鉴定的钢尺逐段丈量钢丝上、下标志间的长度时,应对钢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并记录温度。4.524应往返测定(或者丈量)两次,较差不应大于L8000(L为两标志间的长度)。4.5.3井下高程导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4.531采用钢尺(或者钢丝)导入高程时,悬挂重锤质量应与比长时相同,并分别记录井上、下的温度。453.2井上、下高程基点与钢尺(丝)上、下标志间的高差,采用不低于DS3级的水准仪,变动仪器高测量两次,较差不应大于3mm。4.5.33当采用两根以上钢尺(或者钢丝)连接起来导入高程时,应分别记录不同水平段的

33、实际温度。4.5.4内业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4.5.4.1 应进行尺长、温度和钢尺(丝)自重伸长改正。4.5.4.2 采用两根以上钢尺(或者钢丝)连接起来导入高程时,各尺应分别进行尺长、温度和钢尺(丝)自重伸长改正。温度改正数应采用不同水平段的实际温度计算。4.5.43当钢尺(丝)在悬空状态下丈量长度时,还应进行垂曲改正。7井下控制测量5.1 普通规定5.1.1 井下平面控制可采用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或者支导线布设。5.1.2 井下导线的等级和精度,应符合表5.1.2的规定。表5.1.3 井下导线等级及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测角中误差n7角度闭合差()边长(m)导线相对闭合差附(闭)

34、合导线支导线T514;60-2001/80001/600015”2.513030401401/60001/40003060130-901/30002uu注:支导线应往返观测,或者同向观测两次。5.1.4 井下首级平面控制的等级应根据矿井的规模和贯通精度要求选择。主要巷道应布设7级导线,次要巷道可布设15或者30导线。5.1.5 在主要巷道未形成时,可先布设低于首级精度的导线,以指导巷道掘进中线方向。在条件具备后,再按首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5.2 导线点设置5.2.1 导线点分为永久点和暂时点。永久点应布设在巷道不宜顶和岩石稳定的主要巷道顶板上;暂时点可因地制宜布设。导线点应埋设标志,标志埋设规

35、格应符合规定。5.2.2 首级导线点应从主巷道开始,随主巷道的掘进分段布设。每300m500m应布设一组永久点。每组不应少于三点,且相互通视,点间距宜大致相等,应避免短边。523点位应稳定、安全、使用方便。注意避开运输设备、支护和敷设管线。标志应清晰、便于寻觅。5.2.4 同一矿区的井下导线点应统一编号,并将点号标记在实地醒目位置。5.2.5 绘制导线点位分布图,埋石点应绘制点之记。5.3 全站仪导线测量5.3.1 井下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1.7的规定。表1.1.7 井下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角度很量边长测量全长相对闭合差测回测回较差()角度闭合差()测回读数较差(mm)

36、测回较差(mm)附合闭合导线支导线7DJ222W51储N235l80001/600015DJ6221030vn225101/60001/400030mDJ616(,n21101/30001/2000注:n为导线角度数。1.1.8 作业前应对全站仪和棱镜进行检验和校正。1.1.9 每条边应测定气压和温度。气压读至IooPa,温度读至1.1.10 级导线每隔Ikm2km应加测陀螺定向边。已有井下控制网的矿井,根据工程需要,宜加测陀螺定向边。5.4 井下导线延长测量5.4.1 在导线延长测量之前,应对导线最后三点的水平角和边长进行检查。当较差符合表5.1.11的规定时,方可进行延长测量。否则应继续向

37、后点检查,直至符合要求,并从合格的点向前延长导线。表5.1.11己知点检测的限差等水平角的限差()边长相对误差的限差级7201/300015401/200030”60l10005.4.2 井下导线应根据巷道挖掘进度逐渐延伸。首级导线宜每掘进300m500m延长一次;次级导线宜每掘进30m100m延长一次。5.4.3 井下导线延长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本节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5.5 井下高程控制测量5.5.1 井下高程控制测量按百米高差的极限误差分级。在主要运输水平巷道和分层平巷中,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布设。在斜井和斜巷中,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布设。552井下高程控制采用水

38、准测量时,应符合表5.5.2的规定。表5.5.2 井下水准测量等级和技术要求等级仪器水准尺观测次数最长视线每站高差较差(mm)路线高差闭合差(mm)合用7mmDSl双面往返3035;大型贯通,长大于5km巷道IOmmDS2双面往返4047ni,T主要巷道30mmDS2普:通往50520vzn3qT普通巷道注1:n为测站数,支导线为往返测站之和。注2:L为水准路线长(以百米为单位)。5.5.3井下高程控制采用三角高程导线测量时,应符合表5.1.16的规定。表5.1.16井下三角高程导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仪器观测垂直角边长往返或者路线高合用次数测回数测回较差()测回较差(mm)向观测高差较差(mm)

39、差闭合差(un)30mmDJ2往返1510+0.3L30n主斜井DJ6往返2230560mmDJ6往211010+0.3L66次斜井注1:n为测站数;L为导线边长(m)。注2:仪器高和觇标高在观测前、后各量一次,较差不应大于4mm,取用平均值。5.5.4 井下高程控制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5.5.4.1高程控制点应布设在巷道顶、底或者两帮稳定的岩石中,或者布设在永久固定设备的基础上,也可利用埋石导线点代替。5.5.42每隔300m500m应布设一组,每组不少于三点,点间距宜在30m80m0554.3统一编点号,并在实地注明点号。当利用导线点作为高程控制点时,应以导线点号为准。5.5.5 水平巷

40、道掘进施工中,每掘进IOOm摆布宜在掘进工作面附近测设暂时高程控制点。每掘进30Om摆布应测设30mm级高程控制点,作为巷道继续掘进的起算点。以后可升级为IOmm级或者7mm级高程点。5.6内业计算5.6.1全站仪测量的导线边长应进行温度、气压和常数改正。5.6.2根据矿区控制网边长投影变形情况,对导线边长进行高程面归化和高斯投影改正。5.6.3井下导线坐标方位角的闭合差,不应大于表5.6.3的规定。表5.6.3等级闭合导线第测支导线附合导线7”14mv,7i14wn+21530m30”Jnj222+m2+nr2va1a23060、n60n+n、12注1:n为附(闭)合导线的折角数。注2:nr

41、为支导线第一次和第二次测量的站数。12注3:m和m为附合导线起、迄边的方位角中误差。a1a2注4:m为导线的测角中误差的先验值。5.6.4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宜采用严密平差。当采用简易平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5.6.4.1 导线的坐标闭合差按坐标增量成比例分配。5.6.4.2 往返测高差较差符合限差要求时,取往返观测的平均值。5.6.43水准测量的闭合差按测站数成比例分配。三角高程测量的闭合差按边长成比例分配。5.6.4.4水平和三角高程支线的高差取往返测量的平均值。5.6.5内业计算数字取位应符合表5.6.5的规定。表5.6.5计算数字取位表边长平均值和改正数边长成果坐标增量和坐标高差及高程角度平

42、均值和坐标方位角O.ImmImniImmImm1秒6井巷工程测量6.1 普通规定6.1.1 井下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工程设计和计划进行施工放样并监督其执行情况,定期验收工程进度、质量和工程量,测绘反映工程现状的平面图和剖面图。6.1.2 井巷工程在施工放样前,应搜集与施工测量有关的矿区控制测量资料,井上、下控制点的等级精度。对点位的可靠性进行检查。6.1.3 巷工程在标定前,应对施工图和设计资料进行审查,验算图上所注的尺寸、坐标、高程、方位、坡度及其相互关系,确认无误才可解算施工放样数据。6.1.4 定线放样数据应从始点至终点逐点一次进行解算,不得解算一点放样一点。应由一人计算一人检查,计算

43、与检查者应签名。6.1.5 设计数据放样标定完成后,应采用其它控制点或者已知井巷工程的特征点进行相对位置对照检查。确认无误后,填写测量中线、腰线通知单,并向施工负责人进行现场交接。6.1.6 在施工过程中如有设计改变时,必须有设计变更通知单。测量人员不得应擅自改变中、腰线方向。6.2 巷道和车场施工测量6.2.1 水平巷道(包括运输大巷阶段平巷,各种隧道等)掘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1.1.1 巷道中心线指示方向,以与巷道底板面平行的腰线指示坡度。同一矿区腰线距巷道地板或者轨面的高度应统一。1.1.1.2 主要巷道中心线应采用30”级导线精度标定,腰线应采用30mm级水准测量精度施测。1.1.

44、1.3 可采用激光指向仪同时标定巷道中心线和腰线。1.1.1.4 次要巷道长在30Om以内时,中线可用简易测角仪标定,腰线可用半圆仪或者连通管水准器标定。6.2.2中线点和腰线点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6.2.2.1 中线每30m40m应标定一次,腰线每15m20m应标定一次。中线点、腰线点均应成组设置,每组不少于3点(对),点间距不应小于3m。622.2 最前面一个中腰线点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中线不应大于30m40m,腰线不应大于15m20m(遇有转弯、变坡时可放宽)。622.3 中、腰线点均应标定两次,中线摆布较差不应大于3mm,腰线上下较差不应大于5mm。622.4 新开井口位置的标定,应以

45、开口两侧的测点为基准进行方向、距离和高程检查。掘进5m8m时应按设计坐标、高程精确标定。622.5 折线巷道的每一个转角点和直线巷道每掘进IOom时,应对中、腰线点进行标定和检查,标定误差不应大于表6.2.5的规定。624巷道中的变坡点、变宽点和斜井中的变坡点,应在掘进到达之前标定两次,较差不应大于表6.2.4的规定。表6.2.4中腰线标定限差巷道种类中心线(mm)腰线(mm)距离(mm)主要巷道301030次要巷道402040622.6 用激光指向仪指示掘进方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22.6.1.1 仪在每次使用前,应根据全站仪(或者经纬仪)标定的中线点(距离应大于50m)检查和校正光束指向的正确性。624.2指向仪宜安置在中线上。标定中、腰线点不应少于3点,点间距离宜大于20mO6.2.43指向仪至工作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mo6.2.6曲线巷道中线可采用偏角法、弦线法和切线法标定。折线段的分段数和折线段的圆心角可按式(6.2.7-1)和式(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