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1563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泰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的重要时期,是“致力民生、聚力转型,奋力走好具有泰州特色和内涵现代化之路”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泰州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行动,是加快构建“一轴三极三城”新格局的重要支撑,是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提级”的重要内容。根据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泰州市

2、“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动指引,是编制全市服务业领域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一、发展基础1 .基础特征“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业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载体建设不断增强,综合贡献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02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64.6亿元,是2015年的1.68倍,年均增长10.9%,分别高于全省服务业增速、全市地区生

3、产总值增速、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0.3、0.5和0.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9.8%,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0.5个百分点。消费市场不断繁荣,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3.3亿元,是2015年的1.33倍,年均增长5.9%o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深入实施泰州市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主要行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60%以上。围绕提升产业配套能力,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7%,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6家、保险业金融机构64家;物流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2%,泰

4、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大关、居全省第4位。围绕打造品质生活,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5%,万达广场、吾悦广场、华润万象城等综合体市域全覆盖,规模以上商贸企业突破2000家;创成11家4A级景区、1家5A级景区、2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元。载体建设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加速培育,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含批零住餐)3029家,占全市“四上企业”总量的37%。集聚发展成效明显,全市27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中11家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试点工作深入推进,8家

5、单位入围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其中艾兰得获批省级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典型;万林物流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金马云等4家企业获批省级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综合贡献不断提升。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4%,较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2020年全市服务业完成税收234亿元,占税收总收入比重达到44%,较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20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120.95万,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9.3%,较2015年提高3.7个百分点。五年来,全市

6、服务业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得益于: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中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计划;在产业升级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在消费升级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发展;在重抓集聚区、项目、企业“三位一体”的实践中巩固服务业发展根基。这些经验需要在“十四五”发展中更好发扬和推广。2 .面临形势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规则将进入变革调整期,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各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加快推动服务业创新融合发展,加速服务技术、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

7、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服务业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从省内环境看,江苏加快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主动对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省份服务业的分工协作,注重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为我市建设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地、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带来更多政策优势和发展机遇。从我市市情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泰州叠加

8、交汇,重大生产力布局加速优化,为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一轴三极三城”、科技新城等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向纵深推进,我市迈入城市服务能级快速提升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优化整合期、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发展期。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市现代服务业在迎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市能级不高,要素集聚能力与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目标不匹配;高质量服务供给不足,与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目标有较大差距;融合发展不深,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创新能力不强,新业态新模式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品牌化、标准化建设仍需加强。进入新发展阶段,应当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

9、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放大制造业基础较好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等级,抓住用好机遇,迎接应对挑战,着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二、总体要求1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围绕“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工作,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提级”两大目标任务,实施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和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提升两大行动,促进生活性服务

10、业向品质化和多样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构建“5+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实施消费升级、两业融合、创新发展、集聚示范、主体培育、综改试点等六大工程,扩大有效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2 .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和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提升两大行动,全面构建“5+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消费、新供给、新动能,服务业业态明显优化、实力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建成品质消费高地、融合发展高地、创新创业高地、优势产业高地。品质消费高地。消费供给规模、品质显著提升,新型消费设施全面布局,放心消费环境加

11、快形成,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建成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融合发展高地。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服务业内部之间实现深度融合,建成5家特色鲜明、创新活跃、效益显著、优势突出的省级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典型。创新创业高地。服务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明显优化,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占比明显提升,建成15家业态高端复合、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优势产业高地。产业载体和龙头企业实现新跨越,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创新性服务领军企业,培育15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

12、量发展领军企业。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类别主要指标2020年现状2025年预期产业规模服务业增加值(亿元)2464.43500服务业增加值增幅(%)10.9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333.32000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增幅(%)9.58结构效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850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444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39.342平台载体规上服务业企业数(个)30294000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个)1115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个)715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个)15新增品牌标准省级服务品牌(个)58

13、市级服务品牌(个)2025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个)12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个)三、空间布局树立“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理念,落实“一轴三极三城”新布局,推动中心城区集聚赋能、区域特色彰显、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强化各市(区)协同联动,着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一轴三极三城三组团”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促进服务业集聚极化发展。泰兴服务业组团咕江服务业组团金商务极高铁枢妞极 健康服务极 活力新城康界名城文化古城泰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图一轴三极三城三组团一轴三极: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聚焦服务能级和城市品质双提升,以服务功能区理念推进南部新城

14、服务业布局优化调整,大力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构筑“1+3”服务业空间格局,打造高品质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的集聚核、标杆地、强引擎,引领全市服务业提质增效。一轴。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轴,加快发展高端商贸、科技服务、会展服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建设高铁枢纽、科创中心、会展中心、健康中心、体育中心、生态中心、服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等载体,提升对产业升级和城市提级的支撑能力,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科创金融高地。三极。以“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提级”为发展导向,着力建设金融商务极、健康服务极、高铁枢纽极三大现代服务业功能片区,培育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带动性强的功能片

15、区,推动产业链延伸、资源链整合、价值链提升,着力增强高端服务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服务承载力和品质层次,引领全市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金融商务极。以金融资源集聚为重点,全力招引持牌金融、新兴金融等市内外金融机构入驻,推动法律、会计、咨询、评估、担保等商务服务机构落户,加快建设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形成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生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以商业功能集聚为突破,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潮玩经济、夜间经济,打造商贸服务“网红打卡地”。健康服务极。深化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依托国际精准健康中心,衔接会展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商务和科创功能,拓展大健康产业链条,大力发

16、展高端养老、智慧颐养、特质诊疗、健康管理、康养旅游、科技服务、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研发优势凸显、康养资源丰富的发展极。统筹建设健康服务区、创新先导区、中央商务区、品质住宅区四大片区,提升健康服务极综合服务功能。高铁枢纽极。精细做好发展规划,优先做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依托高铁枢纽、科技新城等载体,着力布局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数字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态,渐次嵌入商务功能,打造企业创新机构、功能性总部汇聚的发展极。三城:立足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加强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基础设施、重要资源、重大平台、重要政策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升海陵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姜堰

17、区“三城服务能级,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海陵区。大力推动服务业综合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推动高端要素资源加速汇聚,优化提升服务品质,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楼宇经济、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坡子街、济川路等商圈和凤城河景区、海陵文创园等重点载体发展水平。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高端商贸、现代金融、健康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实验室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科技新城、金融集聚区等载体,提升对区域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依托数据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信息服务,培育服务新业态。依托中国医药城会展中心,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姜堰区。依托生态资源和产业禀赋,培育壮大健康旅游、健康疗养产

18、业链。依托漆湖湿地、漆潼古镇,加快“文旅+康养”深度融合,打造风景秀丽、生态优美、令人向往的康养之城。提升城市综合体经营质态,招引一批名品名店,提升商贸服务业经营层次。主动策应泰州城市东进、高铁枢纽极建设,谋划发展高铁经济。三组团:建设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三大组团,推动错位协同发展,以各自城区为核心载体,培育新兴业态,推进服务水平提升,加快培育形成辐射周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推动三大组团与,一轴三极”产业对接,融入全市服务业总体布局,利用中心城市服务资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服务业组团。靖江市。立足自身区位和产业特色,依托长江AB航道节点优势,发挥靖江保税物流

19、中心等载体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物流节点和长三角大宗商品物流基地。泰兴市。发挥制造业基础较好优势,着力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统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长三角县域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样板。兴化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积极融入里下河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绿色金融、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长三角生态型现代服务业示范中心。四、重点领域既着眼全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又瞄准前沿、引领未来,聚力生活性服务业质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提升,全力构建“5+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专栏4:“5+4”

20、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围绕提升城市功能等级,大力发展高端商贸、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服务、居民服务等五大生活性服务业。围绕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1 .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态聚焦人民群众期盼和满意的高品质生活,实施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行动,扩大品质化、体验化、多样化服务供给,招引集聚一批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创新新型消费方式,打造新型消费载体,培育新型消费生态,推动高端商贸、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服务、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专栏42: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业化、特色化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

21、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强化消费中心功能建设,聚集优质消费资源,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商旅文体联动示范项目。招引落户一批国内外知名产品和服务消费新平台。高端商贸。推动高端商贸服务品质化、多样化、智慧化发展,引进高端商贸载体,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推动传统商贸数字化升级,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推进重点商圈、步行街、商业街融合发展,争创省级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引进高端商业、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发展首店经济、体验经济、夜间经济和假日经济等新模式。提升坡子街、济川路等传统商圈消费层级,加快智慧商圈建设,增强消费集聚能力。加快建设泰福里、凤

22、城悦天地等项目,招引山姆、奥特莱斯等新型消费载体,集聚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打造永定路新型消费商圈。积极推动传统交易市场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体商业与电商、新媒体合作,推广社交直播带货、云逛街等新模式。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文化创意。围绕“儒释道”“梅桃柳”“水盐茶”,丰富“文化+”服务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水平提高。提升文化旅游、演艺娱乐、节庆会展、工艺美术、文博展销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持续壮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优势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创意设计、文化软件、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提升海陵文创园、黄桥琴韵

23、小镇等园区发展水平,搭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服务平台。重点规划建设提升五巷一涵西、涵东、渔行水村等文化创意集聚区,增强中心城市文化服务功能,打造江海文化传承地。到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旅游休闲。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一批旅游休闲项目,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精心做靓凤城河文化核,高水平建设中心城市旅游休闲发展轴,不断增强旅游休闲集聚辐射功能。统筹推进漆湖湿地、大江风光带、千垛菜花等旅游休闲功能区建设,着力培育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疗养康复等新兴旅游业态,推动水上运动等特色运动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发自驾游

24、、低空游等旅游线路,打造长三角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新增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34家,全市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00亿元。健康服务。深化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服务从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健康产业集群。依托医药高新区,重点发展精准检测、精准诊断、精准管理,大力发展高端养老,建设完整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依托国家省域医疗中心,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培育壮大互联网医院、共享医院和医生集团等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中医养生、中医医

25、疗、康复养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本建成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成12家省级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健康中国“泰州样板”。居民服务。持续增加产教融合、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等有效供给,建设“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便民生活超市”,构建“一刻钟”优质便民生活服务圈,更好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专业机构与产业发展动态调节机制积极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创新家庭服务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家政服务,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引领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国家家政服务业“领跑者”行动试点。大力发展家庭用品配送、日用品修理等生活服务业,

26、推动房地产中介、搬家保洁等社区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打造一批社区服务知名品牌。2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能级争创国家、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提升行动,加速高端要素集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整合优化,推动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专栏4-3: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聚力”匹配制造业提质、推动服务业提档”,聚焦“一轴三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和制造业服务化,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

27、未来产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科技服务。加快科技新城建设,发挥“一城一院一中心”等创新载体优势,着力培育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等新兴业态,积极发展研发设计、中试熟化、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提升服务产业科技创新能级。聚焦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组织实施“揭榜挂帅”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全价值链科技服务体系,打造区域领先的科技服务发展高地。建设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北京大学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中科院大化所泰州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流科创载体。以企业为主体

28、,推动创建国家、省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长10%以上。商务服务。推动各类商务机构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招引毕马威、普华永道、戴德梁行等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提升商务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水平,促进会展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会展、大型会议、高端论坛,进一步提升国际医药博览会、梅兰芳艺术节、国际旅游节等影响力,打造12个全国有影响力的综合性会展业发展平台。提升楼宇经济招商管理服务水平,打造一批定

29、位准确、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商务服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创意设计中心。通过做强做优精准招引、本土培育、集聚提升、要素供给等措施,着力招引一批总部企业。到2025年,努力打造区域性商务服务好、商务成本低、商务环境优的城市。金融服务。聚力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创新金融业态,丰富新兴金融产品,建立金融生态体系,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发展本土金融法人机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5+4”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加快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等类金融机构,积极培育法律、会计、咨询、评

30、估、征信、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国有和社会资本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规划建设创投风投中心,培育创投风投市场主体,吸引和培养创投风投专业人才。鼓励发展“商圈贷”“供应链融资贷”“个人信誉货等新型融资方式,大力拓展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物流金融等新兴领域。到202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o现代物流。发挥江海河联运优势,积极构建公铁水联运的高效物流体系,促进物流业绿色化、智慧化、精准化发展,打造长三角区域性物流枢纽。建设提升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园区和若干物流配送中心,着力发展港口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网络,持续推动

31、物流业降本增效。推动靖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加大泰州综合保税区与上海等地的区港联动力度,提高通关效率。完善城北物流园、姜堰港、兴化港等重要物流节点、通道建设,推进内河航运发展。到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泰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万标箱。五、重点任务重点实施消费升级、两业融合、创新发展、集聚示范、主体培育、综改试点等六大工程,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1.消费升级工程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供给质量,引领消费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不断

32、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专栏51:消费升级工程加快招引集聚高端商业、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等品质消费载体,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文创、信息、体育等新兴消费场景应用,制定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行动方案,筑牢高端消费外流“拦水坝”,加快推进高端消费回流。扩大高端消费供给。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引进各类优质服务资源扩大消费品质供给。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招引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引进高端商业、品牌店、特许经营、进口商品直销等新业态。加快招引山姆会员店、奥特莱斯等商业项目,拓展中高端消费市场,全面提升高端商贸服务能力。提

33、升传统消费能级。畅通汽车、家电、家具等大件商品消费链条,释放大宗商品消费潜力,支持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活动。拓展服务消费,提振餐饮消费,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积极发展夜市、夜景、夜购、夜娱、夜休闲等夜间体验业态,培育夜经济新热点。进一步放宽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提高农村消费供给能力,畅通农产品和消费品双向流通渠道,着力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新型消费。顺应群众消费结构升级新需要,深度开发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服务新消费。鼓励企业运用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满足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

34、求。深挖网络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型消费潜力,积极培育文旅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热点。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拓展新型消费场景,开发新型服务。专栏52:新型消费应用场景新型商贸消费: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跨界零售、无人零售、直播带货、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跨境电商。新型物流消费:网约车、即时递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智能化仓储、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快(邮)件箱、保温外卖柜。新型信息消费: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工业互联网、5G无人机应用、设备远程运维、移动机器人导航、云签约、无纸化在

35、线应用。新型文创消费:云演艺、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数字教育、云展览、网游手游、网络文学、电竞直播、媒体融合云平台、个性化定制、文创集市。新型旅游消费: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凤城河夜间光影秀、云旅游、农耕体验、研学旅游、低空旅游、未来酒店、未来旅行社、差旅管家、房车营地。新型健康消费:分时段预约诊疗、互联网诊疗、电子处方流转、药品网络销售、云医院、智能穿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新型体育消费:马拉松、“赛事自由视角直播”、在线打卡、训练直播、云上运动会、在线视频教学。新型时尚消费:盲盒经济、首店经济、潮玩经济、时尚家具展、时尚品牌展览、“云逛街”。2,两业融合工程紧跟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推动服务

36、业与制造业、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新功能,加快形成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新增长点。到2025年,建成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5家。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向附加值高的服务环节延伸、服务业企业向制造领域拓展。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支持开展总集成总承包、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式,支持创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企业、项目、平台。推动服务向制造拓展,鼓励服务业企业发挥数据、技术、渠道、创意等要素优势,通过个性定制、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实现服务产品化发展。创建两业深度融合知名企业品牌和区域

37、品牌。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鼓励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先行先试,培育两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两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产业链条、标杆企业、新型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专栏53:两业融合新模式重点培育方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产品全链条服务体系,搭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平台、产品数字挛生体,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维护检修、回收利用等全链条服务整体优化提升。个性化定制服务:鼓励企业引入P1.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等先进管理系统,推广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

38、C2M(用户直连制造)等多种定制服务模式,打造智能化生产线,实现按需灵活生产。现代供应链管理:积极发展大宗物资集中采购、智慧物流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供应链管理服务,提升信息、资金、产品等配置流通效率。创新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模式,支持具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全产业链工业设计:完善现代工业设计体系,推动工业设计融入全产业链,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发展成为集设计、品牌打造、产品营销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高能级工业设计平台,推动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性技术研发。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聚焦文旅、健康、养老、家政、商贸、

39、教育等领域,促进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发展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业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深化行业应用,推动智能物流、智慧交通、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数字文创、数字文旅、数字健康等新兴业态,积极发展在线医疗、在线旅游、在线交通、线上办公、直播电商等在线经济。专栏5-4:服务业数字化重点领域数字物流:推进物流园区和港口生产运营系统智能化改造,重点推动泰州港码头生产操作系统、生产业务指挥中心、运营管控与决策分析系统升级。数字文创:打造“5G+场馆”示范工程,开展“未来博物馆”“未来图书馆”等数字场馆建设,推广数字阅读体验馆应用。数字文旅

40、: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建设一批数字化标杆景区、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乡村。整合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资源,打造智慧文化云平台和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数字健康:推进“互联网+健康”、云医院发展,加快医保电子凭证应用,支持在线支付、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建设疫情防控、智慧医院等一批“惠民、惠医、惠卫、惠政”智慧应用。推进服务业产业内部融合。深入运用“互联网+”“文化+”生态+”“金融+”“健康+”“旅游+”等新理念新手段,推进服务业内部渗透融合,重点推动信息服务与传统服务业、科技服务与金融服务、健康养老与医疗卫生、文化与旅游、物流运输与快递服务等领域互通融合发展,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3.创新发展工

41、程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成省级制造服务业企业50家。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转型,带动制造业流程再造、模式创新、质态提升。培育壮大制造服务业主体,支持企业和专业机构提供质量管理、控制、评价等服务,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研发、制造、交付、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制造业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管理优化、解决方案创新、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功能性平台,支持建设生产性

42、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制造业企业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专栏55:加快建设服务业功能性创新发展支撑平台规划建设科技新城,加快先导区(科创中心)建设,组建科技创新集团,建好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统筹离岸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打造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泰州分中心。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对关键领域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围绕科技研发配套检测需要,培育和弓I进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企业,争设医疗器械创新江苏服务站泰州分中心、江苏省医疗器械协同创新中心泰州分中心

43、。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大数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业软件等重点服务业产业链,完善服务业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和精益服务。突出龙头带动,加快产业链优势服务业企业和专业配套企业集群协同发展,加强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对接、数据资源流通,形成合作共赢生态体系。争取一批“国字号”平台和省级融合创新平台落户泰州,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共建共用共享。4集聚示范工程着力推进高端服务要素资源向中心城市集聚,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精心打造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全面提升中心城市服务能级。推进中心城市要素集聚。整合优化现代服务资源,促进中

44、心城市高端服务要素有机集聚,引导“三城三组团”服务业错位发展、集约发展、协同发展,增强对“一轴三极”发展的支撑力。大力推动高铁枢纽、科技新城等重点载体建设,持续提升服务业发展承载力。着力提升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集聚度,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集聚区提档升级。坚持高端化、高新化、融合化、集聚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加强集聚区联合布局、协同创新,畅通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渠道。引导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园区整合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集聚一批研发设计、技术交易、科技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机构,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大集聚区重点项目布局

45、、科技资源导入、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制度试点等支持力度,将集聚区打造成要素吸附能力强、辐射支撑作用显著、带动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专栏56: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建设对照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评选导向,结合全市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方向,支持各市(区)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商贸服务、科创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鼓励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积极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构建省、市、市(区)三级培育体系。到2025年,培育形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15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0家。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培育主

46、题楼宇,开展,平米论英雄”试点,打造一批商贸商务、科技研发、软件与服务外包、文化娱乐、创意设计等特色楼宇。围绕重点商圈、科技园区、开发园区等载体,推动“腾笼换鸟:提高楼宇税收贡献度,形成一批“千万楼宇”。加大楼宇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政企联手、专班推进,积极盘活闲置楼宇,提升楼宇硬件水平和载体功能,实行联合招商,打造一批楼宇园区。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特色”原则,吸引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形成楼宇经济产业集聚和规模化效益。提高楼宇产出效益,出台特色楼宇评选办法浒选一批产业业态鲜明、税收贡献突出的特色楼宇。重点推进泰州市金融广场、泰州数据产业园、海陵文创大厦等重点区域特色楼宇群建设,打造长三角品质一

47、流的区域总部和楼宇经济集群。到2025年,全市税收亿元楼宇5栋以上、5000万元楼宇10栋以上、IOOo万元楼宇30栋以上。5.主体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服务业领军企业,积极打造服务知名品牌,不断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全面增强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支撑能力。到2025年,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1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突破4000家。加强服务业龙头企业引育。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着力优存量、扩增量、壮总量,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坚持培育与招引并重,面向全球发布泰州服务业地图,大力引进服务业领军企业,吸引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及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在泰设立综合性、功能性、地区性总部,培育壮

48、大总部企业集群。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服务业企业上市,引导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科创板、创业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利用关键技术、数据资源等成长为“单打冠军”企业。提高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积极促进服务业企业“小升规”“下升上”“个转企”,加强服务业规上企业培育库建设,建立跨部门、跨平台的联合服务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强服务业规上企业动态监测和管理,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加强企业成长全周期综合服务,有序推进服务业企业核查、入库。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增能升级,支持企业依托关键核心技术、数据资源等独特优势在细分领域成长为“单打冠军”“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打造知名服务品牌。积极构建以市场需求提升与消费结构升级为基础的服务品牌生成机制,重点培育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数字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传承发展富春早茶、上池斋药店等泰州老字号,保护、促进和引导老字号转型发展,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积极打造服务行业标杆和典范,鼓励引导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