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发展.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1650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均衡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非均衡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非均衡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非均衡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非均衡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均衡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均衡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非均衡发展理论研究综述非均衡发展是基于国家间与地区间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均匀而产生的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差异。非均衡发展战略指立足于资源禀赋予配置的差异性,通过将有限的资源首先投向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以获得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带动其他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的战略。非均衡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充分的当代实践,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以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一、非均衡发展理论溯源1、循环累计因果论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KaHGUnnarMyrdaI)在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论(CUmUEiVeCausationM

2、odel)o其理论核心认为动态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积累的因果过程,存在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因果关系,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因素发生次级变化。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这种演进是由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而演变造成的。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而第二级的变化会反过来推动最初的那个变化,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的方向发展,所以社会经济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均衡或者趋于均衡,而是以循环的方式运动,但又不是简单的循环流转,而是具有上升或者下降积累效果的循环。在两种效应作用下,中心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呈现上升运动,如果扩散效应不够

3、强烈,将抑制外围地区的发展,或者甚至使之更加贫困。在“循环积累因果关系”作用下,经济增长过程将浮现回波效应而促使不平等趋势扩大。2、不平衡增长论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在1958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不平衡增长(UnbaIanCedgroWth)战略。赫希曼反对全面投资和各部门均衡增长的平衡发展战略,认为发展就是由经济中的一些主导部门的成长带动其他部门的成长,由一个行业的成长带动另一个行业的成长,由一个厂商的成长带动另一个厂商的成长。在部门的选择上,应首先发展具有较强联系效应的部门。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根据各国情况,选择某些需求弹性大、技术先进、增长率高,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作

4、用的部门,作为主导部门优先发展,通过主导部门的影响来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郑常德,钟海燕.2022.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也戴伯勋,沈宏达.2001.现代产业经济学.北京市:经济管理出版社.,马春文,张东辉.2005.发展经济学.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3、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空间由若干中心组成,各种向心力或者离心力则分别指向或者背离这些中心。每一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拥有一定的场,它们与其他中心的场互相交汇。就此而言,任何普通意义上的空间都是一个由中心及传输各种力的场所组成。这里,佩鲁将空间中心称作增长极。因为佩鲁认

5、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浮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浮现于一些增长点或者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空间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一个个的增长极相继浮现,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地扩大自身规模,并对周围地区经济产生影响。增长极模式的出发点是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34、中心一外围理论美国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专家J.R.弗里德曼受罗斯托阶段理论的影响,以中心地理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思想为基础,于1956年在其专著区域发展政策中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中心一外围理论,亦称核心一边缘模型。该理论认为,区域发展是通过一个不连续的,但又是逐步积累的创新过程实现的,而发展通常起源于区域内少数的“变革中

6、心”,创新由这些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周边地区依附于“中心”而获得发展。弗里德曼的研究明确地把区域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他认为任何区域的空间系统都可以看做是中心和外围两个空间子系统组成。在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中,空间子系统的边界将发生变化,使空间关系重新进行组合。这种过程将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直到实现全国经济的彻底一体化。5、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提出的倒U型理论。该理论根据世界24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和1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区域经济学原理了系统的实证分析,揭示了一国经济发展中区际经济差异变动的长期普通趋势,提出了

7、“国家发展水平与区域不平衡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这一重要结论,即: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扩大,即倾向于不均衡增长;之后随着经济增长,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将趋于稳定;当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则渐趋缩小,即倾向于均衡增长。二、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1、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沿革张建平,李红梅.2022.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吴传清.2022.区域经济学原理.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均衡发展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新构想。他指出:“载经济政策上,

8、我认为要允许一部份地区、一部份企业、一部份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份人生活西安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地向前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自1978年邓小平提出“先富后富”的思想之后,非均衡发展思想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便确定下来。自此,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在国家政策、会议发言等多处体现,梳理如下:(1) 1980年邓小平强调“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几个特区的决定,要继续实行下去”,这体现出让一部份地区利用优势先富起来的思想。(2) 1982年

9、邓小平在会见金正日时谈到我国产业发展关系时,指出:“我们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3) 1983年邓小平在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农业部门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一部份人先富裕起来,一部份地区先富裕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4) 1984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回京后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到:“要让一部份地方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5) 1984年11月,邓小平会见意大利共产党书记处书记巴叶塔时说:“我们党己经决定国家和先进地区共同匡助落后地区。在社

10、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让一部份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避免浮现两极分化,但这不是要搞平均主义。(6) 1986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新西兰总理郎伊时谈到:“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W(7) 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时指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份人、一部份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份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份地区,这是加速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

11、1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以邓小平年谱(1975-1997),第303页.1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5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12。(8) 1986年9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时谈到:“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份人先好起来,一部份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13(9) 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确认了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实践证明“三步走”战略是正确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思想,也是邓小平经济非均衡思想在大政方针中具体

12、运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邓小平的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不断地发展。(10) 1988年,针对改革开放中浮现的新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他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泛博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匡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14。2、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核心理念(1) 时间序列方面:“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部署邓小平立足于我国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从

13、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人均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通过“三步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充分地体现了非均衡发展的思想。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设定为台阶式发展机制,体现了非均衡发展的阶段性与带动作用。(2) 空间递进方面: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在空间上,我国通过四个经济特区的率先设立,逐步形成为了由“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即为“点一线一面”的区域经

14、济发展梯度。开放历程见下表。时间区域城市1979四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14座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1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U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985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1988沿海经济开放区环渤海1988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省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开放区域逐渐向内地延伸。进而形成为了“沿海、沿江、沿线、沿边”的格局。这种区域上的非均衡发展实现了开放区域的经济迅速整张。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了经

15、济起飞,中西区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实施这一战略是富有成效的。然而,伴有着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迅速扩大,并有继续加速拉大之势。(3) 财富增长与分配形式方面:从部份先富到共同富裕在财富增长和分配方面,非均衡增长鼓励一部份地区、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然后逐步实现和达到共同富裕,实施由“先富一后富一共同富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先富的地区进行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带动、激励与扶植,进而实现后富地区的发展,从而加速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三、非均衡发展思想的政策体现在“十一五”期间,非均衡思想指导下的促进区

16、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现在具体政策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匡助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这突出的体现出非均衡思想在空间递进方面的实践,同时体现出“先富一共富”的财富增长与分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也指出要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17、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匡助中西部地区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材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为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同时指出要进一步强调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更好发挥经济特区

18、、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加快沿边地区开辟开放,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进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妥帖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

19、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加快沿边地区开辟开放,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参考文献:1、郑常德,钟海燕: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经济日报出版社.2、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3、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张建平,李红梅: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张东辉: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999.7、姚士谋等:区域与城市发展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2.8、卫忠海: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22.9、刘宏元: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辽宁大学版社,2022.10、郭军:“先富共富论”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11、段治磊:浅析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模式,载企业技术开辟下半月,2022年第10期.12、白义霞: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研究一一从增长极理论到产业集群,载经济问题探索,2022年第4期.13、胡俊峰:江苏沿江、沿海开辟互动发展的研究:基于非均衡发展的倒“U”型理论,载江海纵横,2022年第6期.1

21、4、钟有林,李霁友: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载求索,2022年第1期.15、郭丽坤: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创新,载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6、王章豹,郑荣稳:我国区域科技与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年第11期.17、周余义,蒋子龙,唐丽萍: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的非均衡发展,载法制与社会,2022年第20期.18、文大稷:试论邓小平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思想载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9、张岩,张人广:非均衡发展是城市化的普遍规律,载城市发展研究,2022年第10期.20、何伟,魏杰: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1、张帆: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论,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22、周肇光:国际经济非均衡发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23、胡乃武,杨瑞龙: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24、王海霞,叶进:西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25、曹泳鑫: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国情研究,学林出版社,2022.26、杨开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22.27、张建平:中国区域开辟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