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2781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0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仁和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发展战略及区委总体工作思路,紧扣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建设目标。根据攀枝花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仁和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四个服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建设目标。着力补短板、调结构、提质量、促公平,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二、规划背景(

2、一)发展基础。1.强党建、抓意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委领导下开展教育工作;区教体局党委改为区委教育工委,作为区委派出机构加强对教育的领导;成立区教体局党组;实施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一肩挑”。二是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加强教育系统教职工的思想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对教职工的理论武装;开展“两学一做”“守纪律、提效能、强执行、做表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夯实教职工的思想基础;以“两个作用发挥“为重点,加强学校基层组织建设,为党领导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以“双带头”培养为抓

3、手,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意识形态定期研判制、责任制,做实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学校定期开展廉政风险点研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违纪党员教师,狠抓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2 .提质量、扩资源,教育公平进一步彰显。一是学前教育以扩大公办园资源为重点,构建公办、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在城区新建2所、农村新建3所中心幼儿园和4所村级幼儿园。二是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不断提高。城区优质义教资源不断扩大,新建思源实验学校、组建东风小学教育集团。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任务,实施薄弱学校能力提升,开展“两类学校,建设。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优化区域内

4、学校布局调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课堂教学改革有序推进,稳步推动城乡学联体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东风小学、思源实验学校、大河中学进入全市优质小学和初中学校行列。三是高中教育优质发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以大河中学争创省特色办学高中为抓手,开展一系列的特色高中创建工作。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继续领跑区县高中教育,保持全市第三、区县第一的位置。加强对大河中学的投入,全校所有班级配置智慧黑板、新建设两间网络教室、校园数字IP广播实现全覆盖、高清数字监控系统、教室空调安装、学校运动场改造,使高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四是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提高。认真落实攀枝花市特殊教育第二期提

5、升计划,做好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健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助学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区中重度残疾少年儿童上学问题。投入27.2万元资金对特教资源室设备设施进行配置,全区17个特教资源室继续为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做好服务。五是其他教育规范发展、协同推进。成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社区教育深入推进、家庭教育逐步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岗前教育和在职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全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崇尚学习和热爱学习成为社会风尚。3 .强改革、优配置,教育实现创新发展。一是实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我区各学校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和措施,主动适应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对学校和

6、学生的教育教学要求。二是实施新高考改革准备工作。按市政府与仁和区政府签订的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工作目标责任书目标任务,制定关于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达标建设的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分步实施。三是“区管校聘”工作启动。为切实加强对全区教师的统筹管理,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和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内在活力,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成立仁和区教师交流服务中心,结合我区实际,草拟仁和区区管校聘改革实施意见。四是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迈出坚实的步子。五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课堂教学改革。六是加强对外交流,参与攀枝花市与北京市东城区、仁和区与成都市龙泉驿区、

7、成华区、双流区教育合作交流。持续开展对木里县11所结对学校的教育帮扶活动。4 .重投入、强保障,实现办学条件的显著改善。一是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共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46972万元,其中教育事业费136624万元、基本建设经费350万元、教育附加费9998万元。其他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36479万元,政府性基金安排的教育经费214万元。实现财政经费对教育事业的全额足额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教师收入整体提升,和当地公务员收入差距消除,继续保持“两个只增长不减”。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三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序推进。四是教育资助全覆盖

8、。五是学校后勤保障水平逐步提高。5 .抓师德,强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呈现新面貌。一是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加大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违规兼职的整治力度,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二是对全区中小学教职工进行了动态核编,多措并举补充教师队伍。“十三五”期间,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公费师范生招聘等形式,全区补充教师201人。三是实施教育人才工程。我区先后有20人获国家、省市级表彰,建立名师工作室7个,全区有3名特级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全区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以上,形成以特级教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市区级骨干教师、乡镇骨干教师为层级带动的骨干教师梯队。四是实施乡村教师支

9、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完善教师荣誉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建立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长效机制。(二)“十四五”仁和区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是仁和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精彩开篇的五年,也是仁和抢抓机遇、厚植发展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五年,更是仁和全面融入“三个圈层L展现新作为、新担当,建设绿色活力和谐新仁和的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期盼,我区在建设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办人民满意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城乡学位供需不平衡,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问题。二是城区公办园学位不足,入公办园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不均

10、衡,农村学校规模小、发展不足,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四是全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区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实现一体化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向高位发展,高中教育实现特色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力争办成一批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省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一)学前教育。进一步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到2025年,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8%以上。全区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分别达55%、87o(二)义务教育。到2025年,小学适

11、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三)高中阶段教育。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毛入学率达到97%,普职招生人数大体相当。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挤身全市第一方阵。到2025年,大河中学成功创建“四川省特色办学普通高中”。(四)民族教育。到2025年实现区内民族子女享受国民教育程度达到全区平均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地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民族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进一步增加。(五)特殊教育。形成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为每一位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

12、六)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七)继续教育。到2025年,基本构建覆盖城乡的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仁和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和特色品牌。努力建成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4个、社区教育示范村(社区)10个。专栏1:“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主要目标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属性1.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5%98.8%预期性2.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人)1671918500预期性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100%预期性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

13、100%100%预期性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91%98%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68%99%约束性3.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43764200预期性毛入学率()97.55%98%预期性普职比41:5945:55预期性(1)普通高中教育招生(人)10071000预期性在校生(人)32543000预期性(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1022HOO预期性在校生(人)11221200预期性四、主要任务(一)坚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仁和区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1.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优化调整。根据“构建三个圈层,、建设“绿色活力和谐新城区”“宜人新城、产业新区”发展定位,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

14、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要求,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高中向城区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原则,推动适度集中办学管理,着力增加城区学位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城挤乡弱村空”问题。做好学校优化布局与教育经费投入的有机衔接,新增教育资源主要向人口集中居住地投放,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城区学校建设。2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通过小班教学、选课走班、生涯指导等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各学校积极争创教学改革示范校,以示范引领,推

15、动全区各学校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3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原则,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高中招生坚持普职比基本相当,并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民办学校招生与公办学校同步,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认真研究、消化、应对新中考改革后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主动作为、积极应对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行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4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学校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有效、

16、统筹兼顾和仁和特色,改革对乡党委和乡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改革对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对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对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对用人的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5 .深化综合治理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进依法治园治校。认真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优化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

17、、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强化常态运营监管。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面向中小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和检查评比清单制度,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6 .加强教研科研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加强和改进教研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遴选、培育、推广一批区内优秀教学方法。重视教研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聘教研科研人员,教研科研人员要定点联系学校,深入基层学校上示范课、听评课。优化教研科研单位岗位设置,加大对教研科研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专栏2:“十四五”时期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计划力争国家级

18、课题立项1项,省级课题立项5项,市级课题立项14项;力争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率达80%。7 .切实加强家校共育。要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教育部门要会同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理性预判孩子成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二)突出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完善区幼儿园布局规划,每三年调整一次。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园,推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规范城

19、镇小区配套园建设,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持续加大城区公办园建设力度。鼓励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建立以普惠性为主体、以公办为骨干的学前教育资源体系。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推进依法治教、依规办园,健全治理体系,加强规范监管,强化安全保障,提升学前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开展学前教育教研指导。2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边远乡镇、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改善。城区学校要消除大班额、“择校热”问题。继续完善“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推动形成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

20、乡一体的辐射式学区,实现集团内学校协同发展和教师统筹调配使用。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完善六长”为主的控辍保学责任制,以乡镇为单位“普九”数据达标。保障孤残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打造一批“乡村温馨校园,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成一批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3 .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全面推进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考核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构建规范有序和监督有力的招生机制,防止区内初中毕业生源过度流失,维护高中教育良好生态。改善高中学校办学薄弱环节,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学科

21、教室、创新实验室、实验设备与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收回学校食堂、宿舍经营权。做好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加强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师资配置及培训,推行“选课制”“走班制”。加大“四川省特色办学普通高中“创建力度,“十四五”期间大河中学成功创建四川省特色办学普通高中。加强高中学校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特色课程建设,鼓励开设特长班,并在招生入学、师资建设、培养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推动育人方式改革。要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办学成本,提高高中经费投入水平,教育投入向高中倾斜。建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学费标准定期动态调整机制

22、,适时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继续实施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4 .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兴趣爱好。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支持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构建政府统筹管理、

23、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5 .推进民族教育普及、普惠和优质发展。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工作,“十四五”期间力争全部创建为区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巩固提升控辍保学成果、推进寄宿制规模办学、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建设好仁和区民族中学。6 .推动特殊教育纵深发展。推进全纳教育,鼓励幼儿园接收有自理能力的残疾幼儿入园,义务教育阶段扎实做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积极开展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保证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建立健全覆盖残

24、疾学生的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和残疾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并将学前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全面纳入保教减免范围。推动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倾斜政策。落实“一人一案”,推行送教上门,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到2025年,建立并完善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合、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7 .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按照“双减”要求,坚持从严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停止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学科类培训,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主管部门

25、,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加大查处非法违规办学行为的力度,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8 .推进、扩展以社区教育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组织体系架构和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服务作用。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构建覆盖城乡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仁和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和特色品牌。“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社区教育全覆盖,努力建成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4个、社区教育示范村(社区)10个。(三)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

26、展素质教育。1.突出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小幼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体制机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革命传统传承工程、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着力在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强化学科德育,抓实思政课程,注重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加强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和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区内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各类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研学基地、劳动实践基地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完善青少年校外教育体系。各学校要发挥共青

27、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树立身边榜样,每年在中小学生中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强化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工作。合理确定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量。加大法治教育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法律进学校”的形式和载体,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2.重视身心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足体育课,推动每所学校开设7种以上运动项目,每名学生至少掌握1项运动技能、每天运动不少于1小时。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推进公共运动场所与学校共管共用,区公共运动场所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加强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补齐

28、短板。加强中小学公共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辅导。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专栏3:“十四五”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成1所仁和区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建成1所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每所学校设置1个心理咨询室、配置至少1名心理健康教师。3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着力聚焦艺术浸润、传承文化、厚植人文。上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使每名学生至少掌握1项艺术技能。支持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艺术展演。支持艺术单位团体、艺术人才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培育一批

29、艺术拔尖后备人才。4 .加强劳动教育。制定仁和区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着力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使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劳动实践等基地(营地)建设,充分用好我区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仁和区劳动教育体系;到2025年,每所学校有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推动创建一批市、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30、;中小学劳动教育常态深入开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劳动的教育氛围。5 .提升生态文明素养。落实“生命生态安全”课程,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鼓励学校开发生态文明相关课程,编写适合地方环保的校本教材。加强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与世情教育,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绿色生态校园评价标准。提高校园绿化水平,探索绿色生态校园创新模式。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引导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四)突出开放发展,不断夯实区域教育高地成果。1.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市教体局与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成都市教育局、成

31、都师范学院等地区、院校教育合作项目。加强与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成华区教育局、双流区教育局的合作交流。选派学校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跟岗学习。2 .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我区学校与市外优质学校合作办学,引进市外先进办学模式和课程资源,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来我区开设讲座、授课,提高我区教育对外开放水平。3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巩固我区与木里县的教育扶持力度,做好与木里县“36+36”扶持项目,加强大河中学对木里中学的结对教育扶持,深化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与木里县红科中学“校对校”教育帮扶合作。(五)突出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教育发展保障水平。1 .坚持“四有

32、”标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1)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课堂育德,引导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强化典型树德,推进“四有”好教师蒯队建设。强化规则立德,加强教师法治和纪律教育,在教师评优选先、考核、评价、岗位聘任、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将师德师风表现放在首位,实行“一票否决工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和监督机制,建立师德师风责任制,严肃查处失德行为。完善教师荣誉制度,适时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2)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实施“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师计划,补充年轻优秀教师。通过优化

33、(简化)干部人才流动措施,引进我区教育急需紧缺优秀人才。(3)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岗编适度分离”机制,根据学生总量动态核定教职工编制,通过学区制管理推动教师交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校长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推进校长职级制,探索实行校长年薪制。(4)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推进教师安身和安心工程,保障教师享有健康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帮助解决子女入园入学等实际问题,减轻检查、评比、考核等负担。建立教师工资联动增长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探索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5)提升校长、教师能力水平

34、。优化、完善“国、省、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坚持对新教师入职培训,对全区中小学教师每五年进行一轮总量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每年开展一次全区中小学校教职工岗位大练兵活动,支持、鼓励我区优秀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竞赛;围绕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抓好师资培训工作。推进“名师、名校长、名校”培养工程,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卓越校长培养计划时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为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提供人才支持。专栏4:“十四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25%左右。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学历提升率达到省内发达地区水平。2 .以教体项目建设为载体

35、,全面完善和提升学校办学条件。(1)加快公办园建设。将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纳入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充分利用可满足幼儿园建设与安全标准的闲置建筑、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农村闲置校舍等资源建设公办园。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园,加大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专栏5:“十四五”时期学前教育建设工程努力扩大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村级幼儿园,每个乡(镇)建立一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2)提升学校装备水平。继续实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方案,使我区

36、教育资源布局更加优化。继续推进“两类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新建、迁建、撤并一批学校。通过新修、改扩建、收回经营等方式,提升和完善全区学校学生寄宿、食堂、运动场、教学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等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妥善解决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人员配置问题。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投入力度,使大河中学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四川省特色示范高中配备标准。专栏6:“十四五”时期学校重点建设项目工程重点建设好普达学校、东风小学食堂,大河中学食堂收回经营权,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室)、健康教室、数字探究实验室、体质测试室、心理辅导室等专用教室建设。探索“

37、标准化+特色化”装备发展模式。在“全面改薄”基础上努力创建一批教育设施完善、教育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优质学校。继续推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四川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提升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参与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351工程”项目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3)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加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参与“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融入构建集服务

38、决策、教育科研、评估监测、教师培训于一体的平台。积极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优化网络教育的路径和资源。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满足师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四川云教直播平台、全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系统的建设与共享,加速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乡镇的覆盖,加强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在线开放课程合作,推进资源开放共享。健全信息化投入支撑和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将信息化投入资金纳入部门综合预算,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专栏7:十四五时期仁和区装备标准化建设配备建设性质规划投预计学校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斐(万实施元)时间全区各小学校(17所)实验室仪器配备新购按新标准配

39、备教学用实验室仪器设备17020212023全区各中学校(8所)实验室仪器配备新购按新标准配备教学用实验室仪器设备16020212023全区各音乐、体新购按新标准配备2021小学校育、美术音乐、体育、340-(17所)器材配备美术器材2023全区各中学校(8所)音乐、体育、美术器材配备新购按新标准配备教学用音乐、体育、美术器材20820212023合计878万元专栏8:十四五时期仁和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备学校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内容规划投资(万元)预计实施时间全区各小学校(17所)三个课堂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光源改造新建每校建立专递课堂精品录播教室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113302022-202

40、5间;光源改造369间全区各中学校(8所)三个课堂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光源改造新建每校建立专递课堂精品录播教室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光源改造248间7222022-2025全区各小学校(17所)VR、AR、机器人、数字图书馆;教育信息化2.0建设新建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创建17002023-2025全区各中学校(8所)VR、AR、机器人、数字图书馆;教育信息化2.0建设新建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创建8002023-2025合计4552万元专栏9:“十四五”时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参与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351工程”项目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

41、化的教育体系。(4)继续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确保教育公平。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教育任务有效衔接,落实“五-25-长责任制”,做好脱贫户、监测户子女的“控辍保学”和教育资助工作,确保脱贫户、监测户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和享受教育资助一个不能少。全面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继续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和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实施民族地区免费中职教育。构建资金募集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全面覆盖、逐步增加力度的资助帮扶制度。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高寒

42、山区学生温暖工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集团化帮扶工作”“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农村教师交通费和生活费补助”等政策措施。(5)狠抓校园安全和卫生工作,坚守学校发展底线。巩固和提升校园安防“六个100%”建设水平,建设和完善学校消防设施配置,推进重点学校“智慧消防”建设。各学校要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震、防汛减灾、消防、校园防欺凌、防暴恐、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森林防火等方面狠抓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区学校安全稳定。落实好“1530”安全教育机制,持续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配齐学校卫生人员,做好新冠肺炎及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杜绝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抓实

43、做细做好中小学校舍日常安全检查和定期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处置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6)全面加强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按后勤人员配置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齐学校后勤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按规定进行后勤服务、后勤供应的采购,提升学校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建设水平。持续推进示范性食堂创建、智慧厨房建设。落实标准化学生宿舍(公寓)创建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创建劳动实践基地。抓好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做好学校风险防范保障建设,提高学校风险化解转移能力。仁和区“十四五”教育建设项目规划表(2021-2025年)序学校名称项目名称建设性质总投资建设规模预计开工时间预计竣工时间1仁和

44、区金江中小学校学生澡堂设备购置设备购置10302021年2021年2仁和区金江中小学校教室光源改造设备购置设备购置5172021年2021年3仁和区金江中小学校安全防控等相关设备设施购置设备购置1012021年2021年4仁和区金江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设备购置1012021年2021年5仁和区金江中小学校劳动实训设备购置设备购置10402021年2021年6仁和区金江中小学校食堂设备升级设备购置104622021年2021年7仁和区金江中小学校学生教室一体机购置设备购置36122021年2021年8仁和区金江中小学校学生课桌椅购置设备购置126002021年2021年9仁和区金江中小学校学生用床

45、购置设备购置41602021年2021年10仁和区五十一公里小学围墙改扩建项目改建13013002021年2021年11仁和区五十一公里小学大门改扩建项目新建7()2402021年2021年12仁和区四十九公里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设备购置439125002021年2021年13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IP广播系统设备购置80502021年2021年14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高清监控系统项目设备购置1308()2021年2021年15仁和区西路小学食堂改造项目改建505002021年2021年16仁和区西路小学食堂设备购置项目设备购置I(X)15(X)2021年2021年17仁和区江林小学班级多媒体设备设备

46、购置30102021年2021年18仁和区江林小学学生课桌椅购置设备购置2I(X)2021年2021年19仁和区江林小学安防设备设备购置1012021年2021年20仁和区江林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新建83(X)2021年2021年21攀枝花市第六中学女生学生宿舍新建项目新建89030002021年2022年22攀枝花市第六中学运动场改造项目扩建32060002022年2022年23攀枝花市第六中学标准化建设项目设备购置1091502222年2022年24攀枝花市第六中学教室光源改造项目设备购置27212022年2022年25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学生食堂维修改造项目维修600107002022年2022年26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学生宿舍维修改造项目维修1400200592022年2022年27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教室光源改造项目设备购置1671282022年2022年28仁和区江林小学教学设备购置设备购置512022年2022年29仁和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