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习研读《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感想领悟6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3824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习研读《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感想领悟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学习研读《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感想领悟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学习研读《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感想领悟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学习研读《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感想领悟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学习研读《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感想领悟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学习研读《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感想领悟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习研读《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感想领悟6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研读论“三农”工作体会心得1学习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2论“三农”工作读后心得体会3读论“三农”工作有感心得体会4学习论“三农”工作体会心得5学习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三农”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广大驻村干部要情系“三农”,以百姓心为心,听民意、量民情、解民忧,“解”好“民之难题”,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问卷”。保持对“三农”工作的热情,在“拉家常”中听民意,解“民之所盼”之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群众呼声是驻村工作的“第一信号”,驻村干部要保持对“三农”工作的热情,挨家挨户上门走访

2、,和群众聊生活、话家常,做到清底细、明状况,收集群众诉求、知晓群众所思所想和发展意愿。驻村干部要学会倾听群众的家常话、牢骚话、苦水话,真正让群众把心里话讲出来,特别是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认真倾听,详细建立诉求清单,细化实化工作措施,找寻“带富致富方法”,找准驻村工作的努力方向,帮助群众解决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怀揣对“三农”工作的真情,在“铁脚板”中量民情,解“民之所思”之题。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深情。练就一双“铁脚板”,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态度。驻村干部要怀揣对“三农”工作的真情,在基层发扬“铁脚板”精神,练好“铁脚板”功夫,下田间,走地

3、头,访农户,在“零距离”中访民情,做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功课驻村干部要带着深厚的为民情怀走,多“接地气”、多沾“泥土味”,同群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将“民之所思”化为“我之所行”,用“铁脚板”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饱含对“三农”工作的深情,在“知冷暖”中解民忧,解“民之所需”之题。驻村贵在驻心,身入更要心入。乡村振兴的征程已全面开启,驻村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饱含对“三农”工作的深情,结合村情实际,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到田间地头转一转、到百姓家中坐一坐,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脱贫群众等特殊群体和其他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迫切需求,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

4、上。驻村干部要时时处处站在群众立场,替群众着想,以民之所需为“靶向”,把群众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在乡村建设行动中擦亮“为民坐标”,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2022年6月6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了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该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2012至2022年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61篇重要文稿。从历次讲话中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中国的问题,农民问题是关键。今天再谈农民问题,应该提到战略的高度:它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发展及前途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

5、关键所在。所以,我推荐这本书,让我们每个人阅读后,能够成为把握新思想,当好共同富裕的宣传者;落实新要求,当好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展现新作为,当好助力国家“三农”战略的推动者。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第一,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总书记在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中指出,必须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第二,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总书记在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中认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

6、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第三,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总书记在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深刻总结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实现共同

7、富裕有效衔接。“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秉持着总书记的指示,某某集团在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某像是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菜地果园里的农民,一头挑着城市千家万户的居民。作为海亮为欠发达县域打造“农业共同富裕共同体”行动的亲历者,我亲眼见证,湖北恩施的鸡蛋、云南高原的蓝莓、沂蒙山革命老区的水蜜桃等等一系列农产品,是如何经过某强大的供应链体系,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呈现在华东居民的餐桌上。这一路,我们为农民送去收入,送去销路,送去笑颜。为居民带来美食,带来绿色,带来安心。民心之所需,我心之所系。“三

8、农问题不仅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理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新思想,增强使命感、紧迫感,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凝聚起亿万农民追逐梦想的奋进力量,民营企业更应当担当起应有的责任,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中去,谱写无愧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9、脚点。党员干部要通过精研细读、细心领悟论“三农”工作一书,自觉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以绰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拼搏进取,赢得“三农”工作“天地人和”的主动权,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干好“天大的事,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中。民以食为天。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就是“天大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文中特别强调,我们之所以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八连丰”,连续7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上,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

10、牢端在自己手中。实施“藏粮于地”,把农业科技命脉紧紧攥在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近些年来,我们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我们全力加强农业科技水平,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农技等“卡脖子”问题;我们持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设施投入力度,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升;我们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为“土专家”“田秀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坚持“以人为本”,把老百姓好日子用力抓在手上。在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

11、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务必自觉扛起神圣职责,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不断做大农民共同富裕的“蛋糕”,确保在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共建“和谐美丽”,把宜业宜居乡村持续抓在手里。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一文中讲到,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这种文明,表现在农村发展治理上的科学性、有效性,是互帮互助、和谐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治理

12、有效、安定有序的乡村秩序,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美景。读论“三农”工作有感心得体会4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这对于深刻理解和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对于保护和守住粮食安全、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因此,想要实现好民族复兴、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必须始终把“三农

13、”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守好“三农”工作“压舱石”。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守好农业“压舱石”。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守好“三农”工作“压舱石”,首先一点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构建起“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格局,走产出一条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注重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14、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加快农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步伐,切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建设和谐美丽农村,守好农村“压舱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深刻点明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也指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农村的景色总是能给人以一种豁达、亲切

15、、恬美、舒适宜人的感受。那么,该如何建设和谐美丽农村呢?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科学研判地理、人文、传统等多种因素,做到农村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居则居、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从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者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要贯穿到美丽农村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绝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落实,在对农村自然和生活居住环境不造成较大破坏的前提之下,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具有田园风光、历史人文、山水美景、特色产业等特点的农村品牌,让农村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

16、住乡愁的好地方、好去处。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守好农民“压舱石二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国农民具有勤劳、朴实、热情、善良等许多优秀品质,用辛勤劳动的双手让“米袋子”“菜篮子”有了保障,为生产

17、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其作用无可替代。因此,要下大力气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火车头”作用,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基础上,依法妥善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加强知农业、爱农村、懂农民的乡土人才、本土人才、前沿人才培养,加大“领头羊”“领头雁”等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从而促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得农民“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让农民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学习论“三农”工作体会心得5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出版了习近平总书

18、记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录其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如何下好这一盘大棋,正如今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所引用的三个围棋术语,我们要守住“本手”、激发“妙手”、避免“俗手”,从而在牢牢稳住“三农”这块压舱石的基础上,下好突破困局、谋划发展的“问计之手”,答好乡村振兴这张“时代之卷”守住乡村振兴“本手”,稳住农业“基本盘二“本手”字面意思为本分的一手,常形容在棋局当下选择中庸的一手,介于不坏和好之间,但中庸并不等同于“平庸”这一子,虽未薪露头角,却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两个百年

19、交汇、两个大局交织,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统筹发展和安全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重要一年,“稳”字背后有千钓,就是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扎扎实实稳住脱贫基础,就是要稳步伐、稳节奏、提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广大干部切不可得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以守住“本手”的坚定态度,求好不求快、谋定而后动,方能秀得实、扎得稳乡村产能根基,为乡村振兴大局提供坚实支撑。激发乡村振兴“妙手”,摆好改革“创新阵二“妙手”意为卓越的一手,可遇不可求,在大多数围棋对弈中并不常见,要想下出真正的“妙手”,必须在平日的经验积累

20、和训练基础上,勇于突破常规思路,才可能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其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三农”工作要勇于激发更多“妙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将产业基础的“势能”转化为快速发展的“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创新因子”我们要既埋头深耕“一亩三分地”,又抬头放眼产业大市场,调优结构、让“生态底色”越发鲜亮,调好方式、让“数字变革”增添动能,调顺体系、让“链条升级”接二连三,在更周全的“稳”与更高质量的“进”良性互动中,不断深化乡村改革,展现乡村经济强大的活力和韧性,让“三农”发展的舞台更加宽广。避免乡村振兴“俗手”,锤炼三农“金石功:“俗手”是围棋对弈中貌似合理,表面上与

21、正常下法所差无几,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实际上是错着,对对手更加有利。乡村振兴不是掠夺自然的“竭泽而渔”,既要谋得一时,更要普惠万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发展主线,坚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在发展中因地制宜“留白增绿”,让乡村全面振兴既有“金色”价值,更具“绿色”颜值。我们要坚决避免破坏乡村生态的“俗手”积极推进高污染、能耗大产业升级迭代,从而将落实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扛起来,以久久为功锤炼“金石之功”方能守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可持续发展

22、路子。学习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6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录2012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这对于深刻理解和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对于保护和守住粮食安全、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学习论“三农”工作一书后,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十四五”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因此,想要实现好民族复兴、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是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

23、化、建设和谐美丽农村、鼓起农民的钱袋子,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让农村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好去处,让农民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首先一点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构建起“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格局,走产出一条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

24、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注重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加快农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步伐,切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二是建设和谐美丽农村。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深刻点明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也指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绿

25、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农村的景色总是能给人以一种豁达、亲切、恬美、舒适宜人的感受。那么,该如何建设和谐美丽农村呢?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科学研判地理、人文、传统等多种因素,做到农村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居则居、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从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者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要贯穿到美丽农村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绝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落实,在对农村自然和生活居住环境不造成较大破坏的前提之下,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具有田园风光、历史人文、山水美景、

26、特色产业等特点的农村品牌,让农村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好去处。三是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国农民具有勤劳、朴实、热情、善良等许多优秀品质,用辛勤劳动的双手让“米袋子”“菜篮子”有了保障,为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其作用无可替代。因此,要下大力气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火车头”作用,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基础上,依法妥善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加强知农业、爱农村、懂农民的乡土人才、本土人才、前沿人才培养,加大“领头羊”“领头雁”等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从而促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得农民“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让农民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