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3年关于浙江“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最新精选版【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2023年关于浙江“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最新精选版【六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2023年关于浙江“千万工程” “浦江经验”经验案 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 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 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鲜明体 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重要批示精神,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常学常 新、常悟常进的过程。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坚持深学细悟,准确 把握蕴含其中的理论精髓、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好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精神实质。要站在坚定 捍卫“两
2、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千 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验”中蕴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不断地学习消化、思考领悟,将“千 万工程”和“浦江经验”好经验灵活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既跳出来“谋 大势“,又钻进去“谋要事”,学会在多目标平衡中找到“最优解”, 不断增强抓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长效性。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 程”经验和“浦江经验”中蕴含的新发展理念,“千万工程”实施前 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 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发展才能理
3、清思路、把握方 向、找准着力点。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验”中 蕴含的大抓基层导向,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持续 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 织战斗堡垒作用,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作用,不断完善党 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 验”中蕴含的务实作风,聚焦市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党的领 导,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坚持“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坚持一 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跑马拉松的心态,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久久为功,把见成效作为抓落实的检验,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切 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4、取得实效。循迹溯源“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为民情怀。千万工程” “浦江经验”历久弥新,我们要从中深刻感悟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为 民情怀,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足迹,切身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 擘画的印记和牵挂的心迹,加大研究、阐释、提炼力度,把好的经验 做法提炼出来,好的成果展示出来,为全国全省提供更多方案案例。 我们要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多去基层一线、矛盾 集中的地方倾听声音,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拿出更多惠民生、 暖民心举措,真正把为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增强群众获得 感幸福感。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实践要求。要谋深谋细, 全面对标落实,树牢”全市一
5、盘棋”理念,在现代化实践中坚持好、 运用好贯穿“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的所蕴含的战略思维、系统思 维、为民情怀、问题导向和务实作风,加快完善统筹协调、督查考核、 闭环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更 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学习实践好“千万工程”经验方 面,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的 工作经验,强化系统观念,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 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要深入实施高效生 态农业发展、乡村产业兴旺、基础配套提标改造、强村富民集成改革、 乡村治理提能增效“五大行动”,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努力绘 就
6、乡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学习好实践好“浦江经 验”方面,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等工作制度机制,深化信访 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强化信访源头治理,扎扎实实做好“送上门来的 群众工作”。2023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 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学习心得体会“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 划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 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基层的年轻干部 要善于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解锁山乡巨变的“三大密码”走好
7、 新时代赶考路。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真情实感、真心实意,解锁“人 民至上”的“民本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把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 民的意愿,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人民群众乃“国之大者”,基层的年轻干部也 应始终心怀人民,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出发,让“呼声”在耳、“诉求”在心、“愿望”在行,善于做群众的 “泥腿子”,让工作带有“泥土味”,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 中“察其言,观其色”,真抓实干、真情实感去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揪心事、操心事,用“人民至
8、上”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民 本密码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决心,循序渐进、真抓实干,解锁“久 久为功”的“实干密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 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盯“千万 工程”不动摇,每5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 施意见,与时俱进、层层递进。基层的年轻干部亦是如此,要发扬求 真务实、注重实效的优良作风,在细枝末节上见行动,在大事难事上 看担当,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要发 扬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越“雪山”“草地”,敢于 征服“娄山关” “腊子口”,敢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
9、敢 接“最烫山芋”,用“久久为功”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实 干密码二常葆“深处种菱浅种稻”的细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解锁“量 体裁衣”的“地域密码二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 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 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地 发展。基层工作亦要“因地制宜“,年轻干部要学会“入乡随俗”讲 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话”,在讲方言、说土话、拉家常中打开群众 的“话匣子”,融入群众、融化冷漠、融通隔阂,用“接地气”收获 的“高人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千条线”下面的这“一 根针”,将上级惠民生、暖民心、
10、顺民意的政策往通俗、简洁了说, 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用“量体裁衣”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 的“地域密码二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心得体会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 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 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Q “千万工程” 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 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如今,全党 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 领悟“调查研究”之道,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心走深走实。心中有方向,查之有据、有的放
11、矢,调查研究要“带着问题去识大势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实。21世纪初,浙江经济 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经济与 社会、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 导和约束,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 服务缺失。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 广泛听取干群意见、充分研判风险形势的基础上,亲自部署、亲自推 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证明,这是一次卓 有成效的调查研究之作,对浙江省加强乡村治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 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有行动,更要见成效。如何才能取得成效? 最重要一点就是坚持
12、问题导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之 前的准备工作,对所调查的区域要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前梳 理总结出要看的重点、要问的情况、要听的汇报,带着问题去调研, 有效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无用功,让调研更有目的性、 更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脚下有力量,明察秋毫、动真碰硬,调查研究要“紧盯问题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万工程”是习近平 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 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调查研究过程 中,习近平同志紧盯农村环境“脏乱差”、农村经济“来源少、基础 弱、发展低迷”等突出问题,决定将村庄整
13、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 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 的路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账与发展 账一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创建 生态品牌,积极培育“美丽乡村+”新业态,把“生态优势”变成“民 生福利二习近平同志“严谨踏实、明察秋毫”的调研态度在新时代 的今天更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强 化问题导向,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实行问题大梳理、 难题大排查,紧盯突出问题不放手,深究细查、入木三分,敢于直面 矛盾,勇于动真碰硬,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眼前有目标,对症下药、精准施
14、策,调查研究要“拿着办法走”。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在脱贫攻坚战推进过程中, 要求“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 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 点上扶到根上“。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明确了 目标、确定了方向。20年来,“千万工程”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 持续向纵深迈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 度高、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扑 下身子、投身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根本目标和 开展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解剖麻雀、 体悟实情,在真
15、听真看真研究中找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 角盲区。要善于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 向农民群众“求学”,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人民群众身 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 依据和有力支撑,以调查研究实现“工作纠偏”,推动经济社会实现 高质量发展。2023学习贯彻落实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千万 工程”工程交流经验报道专题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 “三农”篇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J中国是一个发展中“三农”大国,“三农”问题
16、在我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都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习近平同志在长 期的基层工作实践中,与“三农”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厚植了对“三 农”发展的真挚情怀,累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丰富经验。党的十 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 度,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更加系统的思考和谋划,作出了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战略部 署,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 要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 本遵循。从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战略,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认识论、
17、实践论、方法论一以贯之。 回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浙江的萌发及实践 历程,对于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髓要义具有重要意义。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 要决策部署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跑遍所有县(市、区),深入农村 基层,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三农”发展实情,围绕发展农业、造福 农村、富裕农民,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举措,在省域层面对 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进行了创新性探索。1 .针对农村滞后的经济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差距、 “脏、乱、散、差”的农村面貌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之间的反差, 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
18、乡村建设的 宏伟篇章。自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浙江经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 发展,已从一个陆域资源并不充裕的省份一跃成为经济大省,经济社 会发展和农民收入均在全国前列。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 现现代化的要求来看,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小康,但仍是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种状况集中反映在农村, “脏、乱、散、差”的人居环境,较为落后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 发展滞后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与农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的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2003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 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最迫切
19、,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最艰巨,改变农村 面貌的任务最繁重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 署、亲自推动下,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全省 “千万工程”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 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IOoO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 村。此后,习近平同志每年主持召开现场会,发表重要讲话,都把“千 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到2007年, 全省10303个建制村得到整治,其中1181个村建设成为“全面小康 建设示范村:同时,围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着力引导城市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为浙江在全
20、国率 先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赢得 了先机。2 .围绕探索一条既能发挥浙江比较优势又能克服传统农 业发展难题、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大力发展高效 生态农业,开启了浙江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党的十六 大以来,浙江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 农业发展的宏观形势发生了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 场化的快速推进,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 产业,农业经营出现了副业化、兼业化、老龄化趋向;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居L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主体 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愈加突出。同时,农业土
21、地资源逐年减少、 水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能耗和成 本不断上升等系列问题,困扰着浙江农业的提升发展。习近 平同志在全面分析浙江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 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前腌性地作出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 业的战略决策,提出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浙江发展现代 农业的具体实践形式。2004年1月,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充 分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效益农业 的主攻方向O高效生态农业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具有 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是集约化经 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浙江发展高效生态农 业,既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又贴合
22、了人多地少的经 济较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特殊性,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 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3 .着眼弥补双层经营体制的短板,大力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 合作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了浙江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一大二公”的人 民公社体制转变为集体经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经营相结合 的双层经营体制。浙江个私经济相对发达,自家庭承包制实行以来, 个体分散经营及其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得以发育成长,但 是很多地方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服务功能变弱,统一经营层次发展 缺乏,集体经济组织涣散,能力弱小,反过来又影响到家庭分散经营 和农业现
23、代化水平。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十分关心并多次调研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合作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对嘉兴平湖创新毛泽 东同志批示过的“新仓经验”的供销社改革和温州瑞安组建的农村合 作协会的改革探索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更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 展,弥补双层经营体制的短板,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于2004 年颁布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200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 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为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政策 和法律保障,也为全国人大2007年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提供 了先行先试的经验。在2006年召开的全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工 作现场会上,习近平同志对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
24、用合作“三 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作了宣传发动,并在之后的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快农村 基本经营制度创新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新型合作 经济在坚持和稳定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 富了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内涵,创造了新的形式,加强了农民专业 合作的薄弱环节,为家庭生产经营进一步走向市场、走向现代化开辟 了新的空间,可以说是农村生产关系和农业经营体制的又一个创新工4 .立足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实现城乡互补、互 促共进、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目标,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开 创了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新局面。城
25、乡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 的一对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城市与农 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筹划。2004年,浙江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均位居全国省区首位,全省 城市化水平已达54%,可以说已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经济社会条件。200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八 八战略”时,就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重要战略进行布局和实施。2004年,习近平同志主持制定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 化纲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
26、 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和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六大统筹 工作全面展开,浙江成为全国最早发布和实施城乡一体化纲要的省份, 并创设乡镇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对农村进行指导帮扶。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统筹城 乡兴,三农: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略” “强调统筹城乡兴三农,就是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 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实行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就是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的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 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中统筹安排;
27、就是把农村和城镇 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J2006年,浙江省又制定了关于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推动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 培训工程”,实施城乡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三个双万结对”活 动等,进一步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5 .致力于“不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社会”,大力实 施“山海协作”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百亿帮扶致富”等工程,探索 实践了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的浙江路径。本世纪初的浙江,在消除贫 困县的基础上,2000-2002年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贫困乡镇 如期实现了脱贫目标,浙江成为全国第一
28、个没有贫困乡镇的省区。习 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就到丽水、衢州等地进行专题调研,部 署把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作为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不能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 社会”“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 掉队2006年,习近平同志强调,“进一步加大山海协作”欠发达 乡镇奔小康和百亿帮扶致富等工程的实施力度,着力形成区域 间互动发展、实现共赢的格局”。2007年1月,他又强调,“把扶贫 这件事扎扎实实做好。勿以善小而不为,虽然比例是小的,人口是少 的,好像无关浙江省大局,错了,一个也不能少二习近平同志从浙 江实际出发,进一步系
29、统提出和探索实践了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的路 径,主要有:破穷障,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拉近与中心城市和 发达地区的距离,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穷业,充分发 挥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山地等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做大做精绿色富民产业;挪穷窝,采取市场化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的办法,引导库区和山区农民向平原发达地区和城镇迁移集聚,因地 制宜推进生态移民和城镇化;挖穷根,把大力加强教育培训作为脱贫 致富的根本举措,率先在欠发达地区实施免费中专职业教育,为他们 创造平等发展的条件。到2007年,浙江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 到4500元,完成下山搬迁10.2万户、36.3万人,80
30、%以上的欠发达 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在浙 江的实践成效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出:“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 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取得了显著成效J十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 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形成了系统推进“三农”发展的大格局,迈入 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征程。1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升级,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日 新月异。自2003年“千万工程”开启乡村环境整治以来,浙江省持 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0年浙江制定实施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
31、 设行动计划,提出了 “四美三宜两园”的目标要求,美丽乡村建设 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新目标,打造“千村示范、万村 整治”工程2.0版。2012年,浙江省响应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杰文明和 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要求,围绕“两美浙江”建设新目标,进一步深化 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出台了浙江省深化美 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打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3.0版。 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 设,并作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新决策,即到2020年累计建成1 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IooO个。这一项“千村3A 景区、万村A级景区”的“新千
32、万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与时俱进 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4.0版,更是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要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千 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一新指示的实际行动。 经过十五年的不懈努力,浙江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引领 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所有村庄均完成人居环境整治 任务,村庄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村容村貌和文化建设、公共服务 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宽带、村村有公共服 务中心,全省所有村庄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 集中处理、农房和庭院全面整治,建成了一大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美 丽乡村风景
33、线,安吉、德清、浦江、桐庐、江山、象山等县(市)成 为高标准的美丽乡村示范县。2 .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推进。自2004 年习近平同志提出“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来,浙江 积极顺应消费需求升级、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坚定地把高效 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中央扎实推进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浙江努力改善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 益,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成为全国唯 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首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首个农 业“机器换人”示范省、首个推行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合联 组织改革建设的试点省,
34、为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浙江样 本。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要求,浙江持续提升农业“两区”建设水 平,推进农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破解农业基础弱的难题;坚持“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化、品质化, 破解农业不生态的难题;拓展多功能农业新业态,催生农业新业态、 新功能,破解农业不高效的难题;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 职业农民,破解“谁来种田的难题。3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步履稳健。顺应全面深 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趋势,浙江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要活力, 全面提升“三农”发展水平。一是率先在全国推进农村“三权”改革。 2014年初,浙江部署“
35、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改革,各 地各部门加快推进农地、宅基地、农村集体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 等基础性工作Q到2015年底,全省99.4%的村(社)完成改革,在 全国率先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工作,是全国首个完成“三权” 到人(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省份,有效激发了农业农村各类要素 的市场活力。二是加快改革农村户籍制度。2013年,德清县作为全 省首个试点县启动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2015年底,浙江省政府出 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放开县(市) 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大中城市落户限制,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 性质区分,标志着全省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三
36、是城乡一 体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014年底,全省11个设区 市都制定出台了市域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在全国 完成城乡居民医保职能、制度、经办并轨。到2015年底,全省城乡 居民医保参保3202万人,总参保率达到95%,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形成, 并率先实现大病保险制度全省全覆盖。城乡居民平均低保标准稳步提 高,城乡低保差距进一步缩小。2012年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 人每月515.49元和393.42元,2017年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 月739元和730元,已经基本持平。同时,积极探索农村林权抵押、 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村互助资金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农业互助
37、保 险等改革。总之,通过一系列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业 发展政策制度环境的改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促进了浙江高 效生态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4 .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扶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效。近年来, 浙江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坚持把扶贫开发融入 “四化同步”进程,坚持消除绝对贫困与减缓相对贫困并重、区域发 展与群体增收并重、搬迁集聚与就地发展并重、造血扶贫与输血扶贫 并重,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 局,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重 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山海协作工程、山区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扶 贫工程,扶
38、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就。2015年,浙江全面消除家庭人 均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2016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 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169元,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倍差缩小至2.25,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3万元。总体上看,浙江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2017年全省农村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连续33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 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7年全省城乡收入比降为2.05:1,远低于全国 2.7:1的水平。三、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三农”工作的探索, 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理 论和实践基础党的十
39、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发 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 “三农”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 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形成的“三农” 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在精神上是高 度契合的,是地方治理探索进一步升华为国家治理思想的先行先试, 深刻揭示了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三农”工作的探索,为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L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 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40、会的短板”“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 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当前我国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 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既源于对国情、农 情的深刻把握,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Q 2013年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2015年5月,习 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
41、浙江 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 程的前瞻性。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指示,“要结合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 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 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 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这一系列论述充分反映了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对“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继承和发展。2 .从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根据浙江省情、农情作出的 科学判断,实质上就是推动农业从弱质产业向
42、强质产业发展,也是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探索。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人民日 报发表了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文章,系统阐述 了走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凸显人 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并且从建设农业的产业体 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以及健全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等方面,提出了强农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框架。就全国层面而言,经过 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 阶段。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 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 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
43、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 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优”“绿”“新”的总体方向和要求,要求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 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这是中央基于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 段,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所作出的重 大战略举措,为走好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注入了新的动力。3 .从完善
44、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2005年, 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改革开放促三农的观点。2006年,他又 强调,“坚持推进农村改革开放,就是要坚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 提供有利于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和影响束缚,三农, 发展的制度障碍,形成让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转变、农村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体制和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 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2015年11月,中央办公厅、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
45、合性实施方案提出,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 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 五大领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 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 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二他还强 调,农村综合改革“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 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 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 有制改垮
46、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 把农民利益损害了4 .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制 约“三农”发展的根本性体制障碍。习近平同志在2004年就明确指 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二元结构,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 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 文明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实 施统筹城乡兴“三农”方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更深刻的阐述。2012 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 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
47、型城乡关系。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中 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所 作的说明中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 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 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 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工在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城乡作为经济 社会和生态大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实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联动推进,开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
48、 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和政策体系”,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坚持城乡融合 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看成一个平等的有机整体,推动城乡要素自 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 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 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5 .从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针对省 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把浙西南26个欠发达山区县作为全省扶贫 攻坚的战略重点,实施了阵地战的扶贫攻坚模式,先后组织实施了“贫 困乡镇脱贫攻坚”
49、“欠发达乡镇奔小康”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扶贫 工程,并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经济强县帮扶欠发达县、经济强镇帮扶欠 发达乡镇、经济强村帮扶贫困村等结对工作,以及市场化运作的“山 海协作工程”,引导和促进发达地区的绿色产业和人才、资金、技术 等要素向欠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依靠精准帮 扶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来推动全省欠发达地区的脱贫致富和区域协调 发展。浙江也由此率先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国首个消除绝对贫困现 象和消除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的省份。近年来,随着中国 经济进入新常态,扶贫工作也推进至“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群人” 的攻坚阶段。现阶段中国扶贫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进入到巩固 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发展差距、提高发展 能力和加快奔小康的新阶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调 研时提出,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 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年,他又具体提出了精准扶 贫的概念和要求,强调新阶段扶贫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