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3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4384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2023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习2023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习2023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习2023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习2023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2023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2023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2023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党课讲稿范文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从 根本任务、教育公平、体制机制、学科建设、深化改革等方面 展开阐述。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是国家提供 的利国利民的公共产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厚 植于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之中,深刻体现了马 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融通创新,是具有鲜 明中国特色、中国品格的社会主义先进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 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过多次重要 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彰显了 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办

2、好人民满 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 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正确解决补短板与强质量、尊重规律 与顺应民意的辩证关系。一、聚力“两个大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自古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对教育强国都有深刻的思考与积极的 探索。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学校者,人才所由 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 也”,认为学校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是国力强盛的重要因素, 而西方国家的强盛在于其先进的教育和学说。在创设储才学 堂折中,张之洞指出:“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 学”,阐述了教育、人才与国家富强的密切关系

3、。当今世界, 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人才是多方博弈的关键变量,是事关党和 国家发展大局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性力量。站在“两个大计”的 高度,立德树人是解决“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的根本遵循, 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要求。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 的优秀传统,也是践行“两个大计”的时代要求。德是宝贵的 精神财富,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基础性意义。注 重品德修养,以德育才、以德蕴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关 于立德树人这一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过多次重要论述,不 同的文件、会议也作过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 告、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提出将

4、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对立德树人优秀传统的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立 德的根本要求,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 根本目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人才支撑。 努力培养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期待、时代呼唤 的人才,是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应有之义。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需要我们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 国育才,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

5、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需要多措并举。一是深化改革,建立长效机制。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 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体 制机制入手,通过改革搭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大平台,构建 大格局,打造有助于任务落实的环境和生态。二是要以人为 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课程改革为 载体,以“五育并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 育)为支撑;要坚决破除“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 凭、唯论文、唯帽子)痼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要“健全全

6、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 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三是融会贯 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工作。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 课堂、进头脑,提升学生理论素养;要做好恩政课程和课程思 政的有机融合,注重二者的协同发展;要注重完善思政工作体 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要着力推进“大 思政课”建设,动员全社会资源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二、聚焦“三位一体”,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三位一体”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党的二 十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谋 划,既表明了

7、三者有机统一,共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形态,也 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特征,回应了新时代建设高质量 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一是教育是基础,是推动科技发展和人 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 一国的创新力、创造力成为抢占先机、获得先发优势的重要磋 码,”而创造力和创新力依赖于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二 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科技提供新的技术 与载体,科技领域也是重要汇智平台和人才孵化器。以科技创 新来引导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大趋 势。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大潮中,科技自主创新成为多方主体参 与国际竞争的有力依托。三是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和教育

8、 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要素。由于人才在整个国家社会发展 大局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凸显,所以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中,关于人才的表述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才”的定位已经 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战略资源,提升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 第一资源,这也表明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为关键的资源。加快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 来,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教育事业发 展的热词和目标任务。20xx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XX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XX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都指出上 述目标并作出战略部署。以人民为中心,

9、是发展教育事业必须 坚持的根本宗旨。需要指出的是,“满意”不是一成不变的状 态,随着世情国情社情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满意”的标准和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更为 多元化。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教育事业也取 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 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容易导致人民的获得感满 足感出现差异。因此,要把教育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需要 处理好补短板与强质量、尊重规律与顺应民意的关系。具体来 讲,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扩 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和普惠发展,解 决群众在教育上的急难愁

10、盼问题;提升教育公平水平,增强人 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 要抓好育人这个“牛鼻子” o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眼于长远 规划和战略目标,具有总体性、战略性特征。规划要落地,需 要综合研判,抓住重点,由点及线带面,引领高质量教育体系 建设。一是更加重视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从育人主体层面看, 办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事,家庭、社会都是育人的重要 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潜移默化的 影响,任何一方教育的缺位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 加强

11、“家校社”在教育层面的有机结合,构建各方协同育人新 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应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协 同育人机制。二是更加注重实践育人。推动学生走进工厂、社 区、乡村等实践课堂,见证时代变化,感悟发展成就。从人才 素质角度看,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懂得书斋里 的学问,而且要体察真实世界,发现并思考如何解决真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着重培养创 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实践育人和人才培养指明了 方向。三是更加注重促进教育公平。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 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教育发展确实存在差异。教育公平是社 会公平的基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党的二十大

12、报告指出“均 衡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和“普惠发展”,这些关 键词都彰显了对教育公平的重视。三、坚持创新驱动,塑造教育发展新赛道新动能新形态创新驱动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在国 家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要发 展,需要不断在理念、技术、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技术赋 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颠覆 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变革性力量。面对 新形势新任务,中国也在积极部署信息技术新赛道。在理念层 面,党的二十大第一次把“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充分体现 了党和国家对

13、这一新赛道的重视程度。在实践层面,教育部将 数字化作为重点工作,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此 外,2023年X月,中国举办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教育数 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顺应数字时代进行教育创新,开辟 教育发展新赛道,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中国政 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教育,经过持续努力,全国所有中小学都 已接入互联网,99. 5%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公 共服务平台。”总之,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相互融 合,发挥技术优势,可以更好服务育人本质,进一步赋能教育 事业的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教育发展新动能。教育事业 要发展,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参与。如何激发体制

14、机制和各方主 体活力,让教育动能充分进发?归根到底,需要依靠改革创新的 力量。在办学体制方面,注重各类型教育融合融通;引导规范 民办教育发展。比如,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定位,提升其办 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推动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化人 才,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从学科 建设、跨领域人才联动等方面建章立制,理顺人才培养、交 流、合作、奖惩等机制,充分释放科研院所和拔尖人才的发展 潜能。在教学管理改革方面,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以 评促教;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比如,教学评价体系 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指挥棒。要建立符合全面依法 治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

15、施课程方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 育质量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体系“指挥棒”的作 用,需要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现有评价体系,为学校、教 师、学生松绑,进一步释放教育动能。此外,分门别类建立、 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从理念、目标、措施等方面开 展合作,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模式创新,塑造教育发 展新形态。一是教学模式创新。随着技术的进步,线上+线下混 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教学模式依托慕课、学习通、雨 课堂等平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网络上的自主学习与传 统课堂的线下学习融会贯通。这种“互联网+”模式打破时空限 制,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促进教 育公平。二是培养模式创新。信息化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是综 合国力竞争的尖兵利器,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随着科 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对拔尖创新人才 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课堂模式,还需要打造 可以让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的教育生态。三是治理模式创 新。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要充分挖掘数据 的潜力,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推进教育数字化,构建数据驱 动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