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4516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 度的职业教育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 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 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实施情 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 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形成与城市经济社会 发展紧密结合、服务有力、体系完整、制度健全、产教融合、类型教 育特征鲜明、人才培养培训有效满足发展需

2、求、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态势向纵深进展,高中段 职普融通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和质量双提升。职业院校 (含技工院校,下同)基础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助推器作用初步显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职业院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形式新 颖、运行规范、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职业院校思想工作体系。整合 育人资源,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 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健全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三全育人工 作制度,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维联动的全员、全过 程、全方位育人

3、格局。推动思想课程和课程思想双向强化。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 进头脑。推进课程精品化、课堂精彩化和教学品牌化。打造课堂教学 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知行合一课教学模式,建立一批校内外联 动、专兼职指导教师结合的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文化课和 专业课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与思想课程有效融通、协同推进、 纵向递进、横向联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 机整合和同向发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心理健康素质。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 课堂,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贯穿 教育全过程。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有机 融合,开展生活劳动、职业体

4、验劳动、专业实践劳动等多种形式的劳 动教育,促进学生掌握扎实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 品质。加强心理健康、珍爱生命教育和抗挫折教育,促使学生理性认 知自身与社会,形成阳光心态和健康人格。(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坚持高中段普职大体相当协调发展, 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的基础环节抓实抓好。中职教育规模与当地产业发展需要、高中段 资源配置、人民群众的选择相适应。强化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在 区域和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合理规划布局,一级办好专门化 学校,强化辐射服务能力,支持做强职业教育中心,服务区域转型升 级和乡村

5、振兴。持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全面达标,建设好 高水平中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强化中职教育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体系中的基石作用,强化文化和技能基础,为高一级职业院校输 送优质生源,持续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竞争力,逐步使就读中职学校 成为家长和学生的自愿选择。巩固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立足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 国工匠,扩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愿学尽学。 推进专科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统筹实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 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根据 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支持优质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

6、和辐射能力,合理布局建设新校区或 特色二级学院。加强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和专业证书的衔接,加 强职业资格鉴定机构建设,提高获取职业技能高等级证书比例。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推动完善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格局积极向 本科层次延展,并作为关键环节予以突破。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深化并扩大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试办职业教 育本科专业或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稳步推进中本一体化和四年 制高职培养试点,优化设计,与高考政策合理衔接。支持高水平职业 院校高水平专业(群)与本科高校合作开展专升本培养试点。推动职业教育及与普通教育的贯通衔接。着力构建完整、有机、 互联、贯通的职业教育生态链条

7、。一体设计、学段衔接、技能递进, 规范、优化、创新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序推进中职与高 职、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贯通式培养,逐步扩大一体化设计、长学制 培养学生的比例,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管理考核等方面加强衔接。 在部分中职学校高水平专业开展五年制人才培养试点。适度增加专升 本计划,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深入推进普职融通,实 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 校合作机制,推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深化产教对接,推进产教融合贯穿于教 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进职业

8、院校专业与行业 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训基 地与工作岗位对接、师资与行业企业对接,实现校企双元专业共建、 教材共编、标准共融、教学共育、基地共享、师资共培。深入推进现 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 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产业链提升工程等,研制 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发布产业人才需 求报告,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适度超前布局培养 紧缺人才。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和卡脖子技术领域开设一批新专业, 裁撤一批供给过剩、核心竞争力不足的专业。每所职业院校着力建好 2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

9、业的专业群,并扩大相关领域培养规 模。加大对农业农村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培育一批乡村振兴人 才培养优质学校。引导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培养 大批能适应数字化改革与产业全面融合需要、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 工匠,有效缓解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加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继续推动建设一批兼具人才培养、 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区域产教深度融 合发展平台。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密切校企命运 共同体,推动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开发区、龙头企业合作,成立产 业学院增强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适用性。打造一批产教融合集团(联 盟)、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

10、团(联盟)和专业化生产性产教融 合实训基地,建设区域技术技能高地。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 性作用。落实国家职业标准,研究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探索具有城市 特色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开 发与职业能力标准相对接、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 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支持地方探索相关标准, 条件成熟时推动上升为省级或国家标准。推动职业院校全面落实国家 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和省专业教学标准,科学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与职业标

11、准相衔接,加快形成对接紧密、 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公 共基础课,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同时开设特色选修课程,提升学生人 文和科学素养。重点围绕职业院校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需求,定期发布省级规划教材目录。开发好与职业能力标准相对接的 专业教材,开展以适应做中学为原则的项目模块教学和任务驱动 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鼓励职业院校与相关机构合作编写教材。完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机制。贯彻落实关于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要 求,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激励与调节功能,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和公 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完善省、市两级联动的中职专业核心技能检测和 文化基础知识检测机制,保

12、证中职教育应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对接 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分专业的学 生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行业企业相关证书 的配套衔接。(五)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建设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坚持用四有好老师 四个引路人 四个相统一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 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 优奖励的首要要求。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师德涵养基地,推动师德师风 建设常态化和长效化。畅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引进渠道。面向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 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公开招聘专业教师。建立健全职业院校 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

13、法,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 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 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培育和引进一批行业、院校双影 响力带头人。加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培训。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和 考核机制,发挥行业作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 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加强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落实教师5年一周 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加大教师境外研修培训力度,强化教师发展中心 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培训。适应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 需要,搭建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 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强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类

14、型特点和城 市实际的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级人才项 目和建设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人才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支持职业 院校申报省级人才项目,建设和完善职业教育特色人才培养平台,实 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人才和顶尖团队。 支持各地出台有关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的激励政策。(六)推进职业教育开放合作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搭建职业教育协同平台,建设职 业教育产教融合云平台,形成新技术支撑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深 化四大区域职教集团内涵建设。在区域层面协同优化专业(群 而局, 共建职业教育协作试验示范区,引导资源向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 区等

15、重点区域、产业园区和劳动力集聚区集中。推进优质职教资源跨 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推进职业院校名师名校长共享和课程开放协作。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建设,探索开发共建职业资格证书机制。 共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新机制,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 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共同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的样板。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质量。鼓励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实习实 训、学术研讨、师资培训、产教融合等方面与国外教育机构开展多领 域合作,打造若干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项目。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 目提质增效,围绕地方优势产业,积极引进海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做好消化、吸收、融合、创新。鼓励引进国际通用证书体系。建设高

16、水平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平台。扎实推进企业与院校在华举 办职业教育试点,努力形成具有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城市医养资源,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 养老机构合作,设立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建立职业教育联盟,推进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七)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探索超常规扩大职业培训新路子。建立部门或行业牵头,职业院 校和企业有效参与的企业职工培训平台,把职业院校纳入当地重点职 业培训机构目录清单。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I, 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和信息收集,实现需 求端与供给端有效匹配,开发一批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层 次类型多

17、样的培训项目、课程、教材。根据岗位提升需要,组织好企 业在职员工的提升培训I,采用灵活培训方式和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帮 助解决企业职工培训I中的工学矛盾问题,通过资源共享缓解高水平培 训师资紧缺问题。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企业大学、培训中心。 建设一批职业院校、地方、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新型职业培训基地。大力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水平。强化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和 创新,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创新平台,推动创新成果应用,服务中小微 企业的生产流程优化、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进一步提升高水平专业 群配套服务能力,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产品研 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的综合性技术技

18、能平台。增 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深度合作,依托产教融合平台,促进高水平 服务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有效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围绕构建终身教育 体系和学习型社会,鼓励职业院校举办老年大学(学堂),创建老年 教育示范校,丰富老年教育资源,就近就地开展面向老年人智能技术 应用能力培训,进一步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加 强职业体验中心建设,推进中小学生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 教育,广泛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日活动。(A)强化职业教育数字化支撑推进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网络接入带宽、 网络运行质量及网络维护水平,为互联网+教育的全面实现,提 供基础设施保障。加

19、强职业院校数字化基础建设。推进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培育工程。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为指 导,推动全省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加快改造教学空间,推进示范性 智慧教室与智慧实训室建设,建立基于工作场景的理实一体虚拟教学 场景,职业院校全部建成5G智慧校园。推动融合校园文化、融通校 内外资源、支撑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新型教学空间建设。推进线上线 下教育融合发展,打造直观生动的新课堂,支撑便捷周到的教育服务 与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依托教育广场,面向职业院校和师生普 及网络空间应用。推动名校、名师、名匠上云,培育一批线上教学名 师空间和名师金课,打造智慧教研平台,推动专业升

20、级和数字化改造, 探索在线课程的学分认证机制,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深化 名师、技能大师网络工作室建设与应用,大力推进混合式教研,提升 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进职业教育线上课程建设。培育建成一批辐射力强、影响力大 的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加大慕课、微课、虚拟现实等课程的建设 与应用范围,对接教育资源服务公共平台,实现课程资源高度共享。 支持职业院校购买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市场化优质在线课程资源, 探索将其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打造智慧教学平台。根据生源多样、需 求多元特征,建立智慧教学服务体系,通过创新教学场景,探索线上 智能化学习,再造学习流程,实施学情分析、学习干预,多维度综

21、合 性智能评价,探索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实践。开展学习过程数字 化评价。创新评价工具,开展无感式、伴随式数据采集,加强学生过 程性评价,支持实现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探索基于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考试与评价机制,充分运用电子档案袋、 学习分析技术、数字画像、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提高对学生学习 过程评价的及时性与科学性。(九)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多元办学改革。引导支持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 职业教育。支持产业园区、开发区、特色小镇等以资本、技术、管理、 设备或其他要素参与职业院校办学。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内涵

22、特色发展, 推进分类管理。大力融通现有教育资源,促进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优 势互补,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双挂牌,实施资 源有效整合。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增挂技师学院,支持高职院校 学生按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条件申报高级工。推进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从 学习者的职业养成、发展潜力、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等维度,探 索建立城市特色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把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纳入各 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开展教育生态监测的重要内容。完善政府、行 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重点评价德技并修、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等的进展。推行不同岗位性质教师

23、分 类评价。探索以五育并举的学生全要素全过程评价,利用互联 网+ 、Al等技术手段改进评价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呈现方式,探索 智评模式。发挥专业性评价机构作用,健全第三方评价。实施好 职业院校年度质量报告制度,强化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监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持续推进校 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 标准和教学内容。深化特色现代学徒制探索。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 建设,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 询、可转换。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 果

24、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优化多元分类的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中职招生工作机制,有序扩 大招生统筹范围,逐步建立以设区市为单位的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统 一招生平台。支持将按规定进入高等学校序列的技师学院纳入高校统 一招生平台。深入推进分类招生改革,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进一步完善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 和统一高考招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招生模式改革,拓宽中职学校、 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之间的升学通道。落实高职扩招工作举措, 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企业员工等各类群体提供 多元选拔录取方式。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十四五以来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

25、但与职业教育高质量 发展等需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条件整体较弱。 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水平、实习实训基地等与全国平均水平 存在一定差距、实现自身转型升级仍显乏力。办学层次结构不优。高 等职业院校数量偏少、专业门类空缺、办学规模偏小,职业专科教育 主体地位不突出,职业本科教育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民办院校比 例较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力较弱。专业的技术技能含量低且同质化 严重,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证书比例的学生数偏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 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和智力 支撑一直处于低位徘徊。体制机制受困。职业教育开放发展、产教融 合的体制机制张力不足,

26、在获取社会办学资源、校企协同育人、政策 协同配套等问题上亟待突破深层次的壁垒隔阂,创设全新发展环境等。三、推进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重大问题并出台相应政策。加 强沟通协调,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加强教育督导, 扩大覆盖面,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对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扎实 推进。(二)建立职业教育统筹协调机制建立职业教育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协商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 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促成职业教育跨界发展合力,畅通职业教育 发展中跨部门行业的统筹机制

27、,增强教育、发改、财政、人社以及各 行业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协同能力,把政策资源集中到职 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任务上来。(三)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供给机制逐步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财 政投入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合理确定生均财政 拨款水平。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拓宽经费投入多元 渠道,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各项支持激励政策,汇聚更多资源注 入职业教育发展。建立并完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 绩效激励机制。(四)营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氛围运用各种手段和载体加强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深入宣 传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办好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技术技能人才优秀 典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风尚,引导社会树 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发展观。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宣传品牌,办好职业技 能大赛、职业教育活动周,深入开展工匠进校园 劳模进校园 等活动,讲好身边的职教故事,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