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交流发言心得体会【10篇精选】供参考.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4562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交流发言心得体会【10篇精选】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3“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交流发言心得体会【10篇精选】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3“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交流发言心得体会【10篇精选】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3“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交流发言心得体会【10篇精选】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3“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交流发言心得体会【10篇精选】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交流发言心得体会【10篇精选】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交流发言心得体会【10篇精选】供参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交流发言心得体会“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重要批示精神,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常学常新、常悟常进的过程。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坚持深学细悟,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理论精髓、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好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精神实质。要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

2、经验和“浦江经验”中蕴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不断地学习消化、思考领悟,将“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好经验灵活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既跳出来“谋大势”,又钻进去“谋要事”,学会在多目标平衡中找到“最优解”,不断增强抓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长效性。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验”中蕴含的新发展理念,“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发展才能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找准着力点。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验”中蕴含

3、的大抓基层导向,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持续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作用,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验”中蕴含的务实作风,聚焦市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坚持“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跑马拉松的心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把见成效作为抓落实的检验,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循迹溯源“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为民情怀。千万工程”“浦江经验”历久弥新,我们要从中

4、深刻感悟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足迹,切身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擘画的印记和牵挂的心迹,加大研究、阐释、提炼力度,把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出来,好的成果展示出来,为全国全省提供更多方案案例。我们要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多去基层一线、矛盾集中的地方倾听声音,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拿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真正把为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实践要求。要谋深谋细,全面对标落实,树牢“全市一盘棋”理念,在现代化实践中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的所蕴含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为民情怀、问题导向

5、和务实作风,加快完善统筹协调、督查考核、闭环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更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学习实践好“千万工程”经验方面,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的工作经验,强化系统观念,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要深入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乡村产业兴旺、基础配套提标改造、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乡村治理提能增效“五大行动”,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学习好实践好“浦江经验”方面,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等工作制度机制,深化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

6、强化信访源头治理,扎扎实实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2023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深刻意义。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千万工程”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续写初心不改、实干为要、担当在前的“时代篇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惠及“千家万户”,续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篇章”。“千万工程”以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人居环境问题为起点,以“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模式为

7、路径,不仅改善生态“提颜值”,而且数字赋能“增智慧”,更是拓新业态“涨价值”,最终实现从“脏乱穷散”到“点绿成金”的华丽蝶变,无数个“余村们”在绿水青山中端起了“金饭碗”,无数个“下姜村”走进了“梦开始的地方工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强党性”的初心篇章,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顺应居民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能理顺城市的那一端,又要能顾好乡村的这一头,既要扮靓城乡“颜值”,又要为美丽“增值”,不光让村民“鼓起口袋”,还要让村民“富了脑袋”,走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理清“千头万绪”,续写“栉风沐雨奋劲蹄”的“实干篇章:“

8、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深入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民情后,作出的科学决策部署,也是浙江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基于广泛深度的调研工作,契合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接续奋斗深化推进的战略成果。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重实践”的作为篇章,守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从实际出发来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到基层直奔着问题去、瞄着困难上,不被“虚情假象”迷惑,不畏“浮云阴暗”遮蔽,真正摸清摸透一线情况,找准“症结”,精准“开方”,坚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匠心精神,保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确保“病除”。坚持“从发展中来

9、,向发展中去”,踏破“千难万险”,续写“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篇章国家和城市发展是螺旋向上、创造辉煌的过程,二十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捍守“不畏艰险,永不停步”的战略定力,保持“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进取姿态,坚持“一根红线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科学贯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成,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跨越,最终实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蝶变。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建新功”的担当篇章,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勇于在思想观念上“破冰”,善于在行动本领上“破局”,主动跳出“舒适区”,积极适应“新角色”,

10、既做大管家又做“店小二”,冲破能力瓶颈的“天花板”,始终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升。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传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文章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全面实施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干部,那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不以山海为远,不为困难所阻,主动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

11、一处使,用实际行动书写利国利民的精彩篇章。用好调查研究传家法宝,在“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中推动为民决策科学务实。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的118天里,跑了11个地市、25个县,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最终拉开了“千万工程”的帷幕。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研中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带着问题去调研、融入群众找答案,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把问题找准,把情况摸透,确保提出的点子、方案、政策符合实际,确保做出的决策符合最

12、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锚定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在“攻难关、克难题、解难局”中推动利民蓝图见行见效。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浙江坚持把“千万工程”作为“书记工程”,不断丰富时代内涵,持续推动深化升级,20年的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最终形成了“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这是对坚守者最大的褒奖。蓝图变现实,狠抓落实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搞“形象工程”,严防“新官不理旧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

13、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智慧,在“聚共识、齐参与、同享有”中推动惠民实践有力有为。高手在民间,力量在人民。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1.2%一串串夺目的数字,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无限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脱离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工

14、作优势,在同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荡出无往而不胜的磅礴伟力。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深刻意义。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千万工程”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续写初心不改、实干为要、担当在前的“时代篇章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惠及“千家万户”,续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篇章:“千万工程”以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人居环境问题为起点,以“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

15、模式为路径,不仅改善生杰“提颜值”,而且数字赋能“增智慧”,更是拓新业态“涨价值”,最终实现从“脏乱穷散”到“点绿成金”的华丽蝶变,无数个“余村们”在绿水青山中端起了“金饭碗”,无数个“下姜村”走进了“梦开始的地方工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强党性”的初心篇章,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顺应居民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能理顺城市的那一端,又要能顾好乡村的这一头,既要扮靓城乡“颜值”,又要为美丽“增值”,不光让村民“鼓起口袋”,还要让村民“富了脑袋”,走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理清“千头万绪”,续写“栉风沐雨奋劲蹄”的“实干篇

16、章”。“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深入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民情后,作出的科学决策部署,也是浙江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基于广泛深度的调研工作,契合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接续奋斗深化推进的战略成果。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重实践”的作为篇章,守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从实际出发来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到基层直奔着问题去、瞄着困难上,不被“虚情假象”迷惑,不畏“浮云阴暗”遮蔽,真正摸清摸透一线情况,找准“症结”,精准“开方”,坚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匠心精神,保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确保“病除”。坚持“从

17、发展中来,向发展中去”,踏破“千难万险”,续写“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篇章:国家和城市发展是螺旋向上、创造辉煌的过程,二十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捍守“不畏艰险,永不停步”的战略定力,保持“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进取姿态,坚持“一根红线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科学贯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成,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跨越,最终实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蝶变。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建新功”的担当篇章,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勇于在思想观念上“破冰”,善于在行动本领上“破局”,主动跳出“舒适区”,积极适应“

18、新角色”,既做“大管家”又做“店小二”,冲破能力瓶颈的“天花板”,始终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升。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了

19、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通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背后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实际,谈三点体会:体会一:感悟“千万工程”中的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统计作为统计工作的最大政绩。“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征询群众意见,激发群众

20、主人翁意识,引领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千万工程”不是用砖瓦建设出来的,他是党心和民心的铸就,是历史的选择。“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由环境变革触发生态变革,激发文化、社会变革,从而形成一场乡土重整、乡村重塑、城乡重构的社会变革,堪称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先声,其蕴含的人民立场,既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落脚点,更是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总书记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总书记还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是国之大者,对标

21、对表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要时刻坚守人民立场,强化统计为民意识。要围绕国家农业农村战略部署,提升统计监测能力;要科学设置指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设;要加强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监测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监测分析;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方法,完善设施农业调查制度,不断拓展农业农村统计调查领域;要全面反映农业农村新发展新进程,全面推动农村统计现代化改革,用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体会二: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求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把调查研究作为统计工作的根本方法。2002年底,履新浙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

22、同志深入展开调查研究,寻求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200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因地制宜,针对浙江省城乡发展实际,做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O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走出了一条建设美丽乡村的特色之路。“千万工程”是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典范,不仅为农村带来生态革命,更带来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革命。当下,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学习“千万工程”的求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办实事、做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一方面,要带着问题找答案,另一方面,要扑下身子解难题。就是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突

23、出“深、实、细、准、效”,要“钻进去”调查研究、总结规律,“走出去”沟通交流、学习经验,“贴上去”剖析问题、破解困难,把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调研成果加速转化应用。对统计部门来说,实事求是是立身之本,是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当前,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千方百计防范统计数据造假,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为加快推动江西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提供坚强统计保障。就是要涵养优良作风,更多地走进田间地头,裤腿沾着泥土,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

24、部署,围绕国家统计局有关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我省统计改革发展大局,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深入开展粮油安全、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选题调研,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客观反映“三农”总体形势和最新情况,为“三农”发展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奉献统计之力。体会三: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方法论,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统计工作的责任担当。“千万工程”20年的实践发展,每一个阶段都随着群众需求升级而发展。“千万工程”是基础工程、龙头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更

25、是伟大的乡村“探月”工程、民族筑梦工程、时代共富工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系统理论和方法,那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认准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一点点累积起来,充分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者距离“三农”最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细微变化要先知先觉,要有“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敏感性。要紧紧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要求,积极适应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

26、对“三农”发展形势和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把问题找准、把情况说透。要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这个“根本”,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统计台账建设,健全村、乡镇基础统计台账,规范村、乡镇统计台账信息采集记录,做到农村统计数据数出有源,有据可查,从源头上管控好农村基础统计数据。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举,建规范、强管理、稳队伍、提能力,让统计之基“坚如磐石”,真正出统计“功成”之力,而不求统计“功成”之誉,切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统计保障。2023年关于学习“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

27、项重大决策,“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和实践的现实明证,我们要做好统筹推进、传承创新。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充分彰显了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为推动“千万工程”“浦江经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挥思想魅力、实践力量和真理光芒提供了持久深厚的动力。“心无百姓莫为官”“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要拎着鸟纱帽为民干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对坚持人民至上作出许多重要阐释,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千万工程”“

28、浦江经验”,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民”二字为原点,二十年来,“千万工程”推动浙江探索走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二十年来,持续践行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浦江经验”成为社会治理的“金钥匙”,进发出强大生命力。为民爱民不仅是情怀,也是不断开创新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密码,蕴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正因为心怀百姓,习近平同志初到浙江工作,就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从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着手,理顺千头万绪、破除千难万难,把“千万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29、增进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最终改写了浙江几万个村庄的命运。正因为心怀百姓,面对当时浙江信访热点问题突出状况,他第一次下访就选择信访大县浦江,需求在哪里就把工作做到哪里,全力瞄准问题,让“天下第一难事”成了一举多得的好事,开辟了信访工作的新探索和新思路重温习近平同志亲自实践、亲自推动两项工作的经历,就能深刻体悟到为民情怀里有方法、有智慧、有力量。读懂“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中的为民情怀,就找到了在未来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弘扬践行“浦江经验”的大方向。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千万工程”迭代升级,加快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

30、画卷,破解新征程上的基层治理深层问题、结构性难题,自觉地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真正把为民办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弘扬践行“浦江经验”,“一把手”更要一竿子插到底,亲自接待群众、亲自阅批来信、亲自协调处理、亲自督查督办,真正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亿万农民拥有美丽家园,让群众难题被听见、被看见、被解决,就是共产党人初心的生动写照。永葆为民赤子心,全省党员干部要有信心、有本事、有目标,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中,”办实每件事,赢

31、得万人心”。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材料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二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中的精髓要义贯

32、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世界。先“洗脸”后“化妆”,修复美丽生态。新世纪初,浙江经济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特别是农村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反映日益增多。“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棋,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走出了一条以点带线、连线成片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美丽的新路径。今天的浙江,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

33、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好风景造就好“钱景”,发展美丽经济。“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注重抓好发展强村、反哺富村,实现了“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高度评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收入”的矿区、全面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的浙江,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

34、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升到2022年的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51.2%O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论转化通道,“绿水青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正因如此,“千万工程”又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但要想把这件实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

35、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同时,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根本目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根准绳,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因地制宜,务求实效,我们就能在与人民群众的“双

36、向奔赴”中激发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借鉴浙江干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学习总结为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4月24-30日,省委组织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嘉兴海宁市等地,举办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专题培训班。各市(州)、县(市、区)、长白山开发区分管领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一、培训主要特点本次培训依托浙江省委党委优质教学资源和丰富培训经验,深入学习考察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学

37、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一)重视程度高,准备工作细。一是省委组织部将这次培训列入全年重点工作,省委组织部领导亲自审定培训方案,并对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学员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并选派同志全程跟班学习并管理;二是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乡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协助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大量教学设计等方面工作;三是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响应,组织学员抽出时间参加培训。学员们表示,在全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省委组织部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这次培训班,十分及时、很有必要,一定要珍惜机会,争取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二)教学设计实,有效性强。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围绕“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千

38、万工程+生态宜居”“千万工程+绿色产业发展”举办专题教学,主题聚焦、体系完整,切合吉林省实际,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二是在师资搭配上,邀请浙江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学员们表示,这次培训的授课老师,有理论高度、有实践深度,既从理论层面讲解了知识,又从操作层面教授了方法,指导作用明显;三是在教学方式上,这次培训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多场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学员们表示,通过对杭州市、嘉兴海宁市实地考察,大家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三)问题导向准,针对性实。一是针对当前吉林省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基础投入不足、建设管理无序、缺少长效机制等突出问题,统筹设计课程,坚

39、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二是格训前下发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学员学习需求,征集意见建议,要求浙江省委党校将共性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结合学习思考和吉林省实际,形成小组课题报告和班级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与建议,实现了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办法回岗位的目的。(四)学习氛围浓,参训热情高。培训中,全体学员专注投入,出勤率始终保持在100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间主动向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请教。考察活动准时集合出发,在考察地点井然有序、遵守纪律。小组讨论环节,学员们深入交流体会和今后工作思路,大家讨论热烈,超出了预定时间,体现了求知若渴的精神。班委会组织工作到位,学员

40、自我管理作用充分发挥,未出现违规违纪情况。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培训组织严密、服务周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浙江经验启示作用巨大通过7天的学习培训,学员们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高位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高规格现场推进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到会部署。各市县成立领导小组,真正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

41、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二)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浙江省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分类明确村庄整治建设的定位,注重打造个性特色,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打造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按照“培育中心村、保护文化村、搬迁高山村、改造城中村”的要求,确定了200个省级中心镇、4000个中心村、1.6万个保留村和971个历史文化村落的村庄布局,实现了村庄整治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村村编制规划,省财政每村给予5万元的规划经费补助,目前90%以

42、上的村庄编制了规划。村庄规划必须由农办、建设局、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审核把关后才能实施,解决了无序建设问题。(三)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资金投入。浙江省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市级财政配套补助、县级财政纳入年度预算,真金白银投入。据统计,15年来,浙江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1800亿元。积极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资金,下放项目审批、立项权,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主动性。海宁作为县级市,从2003年起累计投入村庄整治专项资金近20亿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四)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人口集聚和促进公共服务相衔接,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人手,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形象,到实施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美丽乡村创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先易后难,逐步延伸。从创建示范村、建设整治村,以点串线,连线成片,再以星火燎原之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跃迁。(五)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浙江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在治理行路难、

44、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07年至2017年,共添置垃圾箱112万个,改建公厕2,3万个,治理生活污水311离户,创建35个美丽乡村先进县、80条景观带和300多个特色精品村落。金华市依据垃圾的特点采用源头二次四分法、终端堆肥发酵法、运维一体化管理法,成功摸索出一套长期可持续的农村垃圾分类的“金华经验:海宁市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第三方运维机制,树立了“海宁样板”。(六)学习浙江经验,必须贯彻“两山”理念。15年来,浙江省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始终坚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

45、为一项“生杰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美丽经济风生水起,形成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海宁市丁桥镇新仓村梁家墩依托钱塘江臼然美景,定位“钱塘江畔诗画乡村”,引进专业团队强化了环境综合整治,保留了村庄的原生态面貌,着力打造以“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为依托的平原精品乡村,开创了“村总支全面引领,公司运营管理,村民自主经营”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当地农户把自家农房改造成为餐厅、民宿、咖啡厅等,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七)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浙江省坚持调动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

46、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做好规划编制、政策支持、试点示范等,解决单靠一家一户、一村一镇难以解决的问题。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清洁庭院”鼓励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庭院卫生清理、堆放整洁,到“美丽庭院”绿化因地制宜,鼓励农户种植花草果木、提升庭院景观。完善农民参与引导机制,通过“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积分制等,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同时,通过宣传、表彰等方式,调动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

47、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八)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文化为魂。海宁市在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深挖人文和历史文化资源,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推出柴草公园、彩色稻田、农耕文化博物馆、蚕桑记忆馆等一批实体项目和文化活动,建成云龙村、尖山村、桃园村、路仲村4个省历史文化村落。在推进星级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因地制宜探索新路,以“一选树、一传播、一协议、一队、一榜、一桌、一训”的“七个一”为具体抓手,即推行村级“最美”选树、公益广告传播、“门前三包”协议、乡风文明评议队、乡风文明“红黑榜”、文明餐桌、家风家训,让文明新风遍吹乡野,让村民自

48、觉成为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的主体,让富起来的广大农村焕发由内而外的形神皆美。三、与浙江比较吉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建设规划比较。浙江从2003年实施“千万工程”以来,坚持注重规划先行,如今已全面形成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四项专业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而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晚、时间紧、任务重。以白山市为例,有的村没有编制完整的建设规划,施工中随意性较大。有的村规划编制简单,没有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很好地结合,有同质化倾向。有的村规划思路不清晰、不定型,存在边建

49、设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二是发展模式比较。浙江省坚持调动政府、农民、市场三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吉林省各示范村的建设是以各级政府主导推动、政府部门组织实施为主。以白城市为例,各示范村的建设都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发展模式有待创新和拓展。三是配套设施比较。浙江省目前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制村全覆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8.6%,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率也达到97%。而吉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配套设施还存在很多不足。以四平市为例,各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已基本到位,村容村貌也得到较大改观,但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配套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生态环境的长期管护还难以落实。特别是软件建设仍是短板,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