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4806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23)1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认识前瞻化、项目标准

2、化、建设工程化、监管程序化、质量产能化”为基本思路,健全投入保障、激励约束等机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结合起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推动形成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累计建成4689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474万亩以上,稳定保障5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累计建成5309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264万亩以上;到2035年,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强化源头整合(三)完善规划布局。全面摸清各地“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结合

3、“三区三线”划定最新成果、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2-2030年)等,省级层面编制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行动方案,明确建设布局,细化落实到2035年的建设任务。各市县全面对接省级行动方案和规划,因地制宜制定本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禁止在严格管控类耕地、自然保护地及生态保护红线内区域、退耕还林区、退牧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局、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四)加强统筹整合。各地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全域国土综合整

4、治、大中型灌区建设、农文旅产业发展等相统筹,与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高效生产模式、提高农田收益等有机结合,整合涉农资金、统筹农田水利和设施建设,实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发挥项目建设最大效益。注重建设优先序,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大中型灌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强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脱贫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采取农户自愿互换并地、承包地“确权不确地”等方式,先流转土地,再统一规划;先

5、平田整地,再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实现碎田变整田、小田变大田。省级开展整县推进试点示范,县级开展精品项目试点示范,打造一批布局合理、上下衔接、层次分明和带动能力强的示范样板。(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旅厅、省林业局、省乡村振兴局,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五)建立动态项目库。根据“科学论证、合理排序、动态管理”原则,省市县要建立三级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入库因情况变化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出库;对符合入库要求的,按程序及时入库,每年第一季度更新调整一次,形成“储存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滚动接续机制。新建项目入库每个单

6、元集中连片规模原则上在500亩以上,改造提升项目入库每个单元集中连片规模原则上在100O亩以上。自2023年起,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实施新建项目,没有入库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复。(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三、完善标准体系(六)完善建设标准。对标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区分平原、丘陵、山区等类型,制定田块整治、土壤改良与配肥、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管护利用等8个方面的工程建设标准和建设定额标准,细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评价指标,确保高标准农田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

7、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通、电保障的标准。(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七)完善质量标准。根据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2-2030年)明确的耕地质量等级提高0.5等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综合产能100公斤/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综合产能80公斤/亩的要求,结合国家通则规定和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制定高标准农田8个方面的质量标准,确保高标准农田稳产高产。积极开展吨粮田创建工作。(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

8、)(八)完善验收标准。区分初步验收、竣工验收、抽查验收等不同阶段,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的时限、程序、条件和评价标准,规范开展核实现场、查阅档案、测试运行、实地走访等工作,明确参建单位和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验收责任,确保验收工作质量。(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四、坚持工程化推进(九)优化项目准备流程。及时分解下达农业农村部安排我省的年度建设任务,推动市县用好项目储备库,提前开展初步设计、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避免出现“钱等项目”现象。依法依规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审批“绿色通道”,采取在线编报、网上评审、电

9、子招标等方式,简化报批材料,优化审批程序,缩短项目准备周期。(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十)加强项目实施调度。加强项目进度监测,推动项目程序化、精细化、标准化实施,用好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准确掌握项目开工、项目实施、资金拨付等情况。对项目开工滞后、进度不及预期的,采取发函督促、实地督导等硬手段、硬措施,确保项目当年立项、当年实施、按时完工。(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十一)加快项目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并具备验收条件后,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组织初步验收。市(州)农业农村部门要在项目完工后半年内组织完成

10、竣工验收。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选择部分县(市、区)开展三个月内完成竣工验收试点,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提升验收工作质效。竣工验收中发现建设任务未完成、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要坚决整改,未完成整改的不得颁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五、严格全生命周期监管(十二)严格事前资格审查。严把从业机构资质审查关,杜绝无资质或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机构承接相关业务。严格项目申报资料审查,重点审查前置要件是否真实完整,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准确、符合建设要求,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对项

11、目进行现场踏勘,并出具审查意见。(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十三)严格事中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细化施工质量要求,项目建设主体(法人)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项目初步设计要求开展建设,把好材料设备进场关,做好隐蔽工程施工、单项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质量管理。严禁将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严防严查严处偷工减料、施工程序不规范、监理工作不到位等影响工程质量行为。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负面清单,将出现负面清单情形的参建单位及时纳入“黑名单”管理。(责任单位:省

12、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十四)严格建后核查与管护。项目竣工后,及时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复核审查,定期开展质量“飞检”和省级抽验。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行业部门监管,村级组织、受益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管理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管护机制和体系。水利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对全省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情况进行监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调动受益主体管护积极性,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自然资

13、源厅,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十五)加强信息化管理。全面采集高标准农田建设立项、实施、验收、使用、上图入库等历史数据,运用遥感监控、“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省级高标准农田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建成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和监管系统,绘制全省耕地底数、规划布局、上图信息“三色图”,实现与国土“一张图”、水利“一张图”无缝对接、资源共享。各地要按照标准化建设、现代化装备、智能化应用、规范化管理的建设标准,开展智慧农田、绿色农田和数字农田建设示范,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水平。(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通信管理局、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六、加强资金保

14、障(十六)加大财政投入。省级财政承担地方财政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支出责任,县(市、区)落实本级财政支出责任。自2023年开始,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亩均投入标准不低于2000元,在中央财政稳定投入的基础上,省级财政补助600元,县级投入400元;改造提升项目亩均投入标准不低于130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390元,县级投入260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由省财政厅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收入”中筹措予以解决。市县可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一定额度或比例的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州)要保障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审核批复、竣工验收、督查指导等相关工作经费。鼓励

15、有条件的市县,在国家确定的投资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项目投资标准。省级统筹相关资金,对市县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给予适当补助。市县要落实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投入管理的主体责任。(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十七)强化多元投入。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在债务限额内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农地+产业导入”“农地+整体推进”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新模式。鼓励商业保险

16、机构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金融保险服务试点,探索形成保险公司“保管”、专业委托“代管”、受益主体“自管”的建管模式。(责任单位:省财政厅、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保监局、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十八)完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的核定流程、核定办法,做好新增耕地上图入库和粮食产能申报认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产生的新增补充耕地指标可用于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和跨区域调剂,新增补充耕地指标收益的50%可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债券偿还、贴息等。(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七、强化组织保障(十九)明确建设责

17、任。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县级主体责任,统筹抓好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全面履行好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与评价、新增耕地新增产能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旅厅、省林业局、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省通信管理局、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二十)严格考核评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耕

18、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增加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的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完成任务好的地方给予通报表扬、落实省级奖励资金,对未完成任务的通报约谈,将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加强农田建设项目管理风险防控工作,落实项目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地力提升、产能提高,经得起历史检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局、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省通信管理局、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二十一)严守保护利用底线。坚持良田粮用原则,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19、已建高标准农田种植非粮作物的,引导农户逐步调整用于种粮。各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要加强衔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毁损、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不得在高标准农田上从事林果业及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严格耕地占用审批,依法批准占用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对水毁等自然损毁的高标准农田,要纳入年度建设任务,及时进行修复或补充。探索合理耕作制度,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加强后续培肥,防止地力下降。严禁将不达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排放、倾倒、堆存

20、到农田。(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相关市、州、县人民政府)附件:1 .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2 .湖北省高标准农田质量标准3 .湖北省高标准农田竣工验收标准2023年6月10日附件:1.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件1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内容平原地区丘陕地区山区田通过合理归并和平整土地、坡耕地田坎修筑,实现小田变大田,在利于耕作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田块,促进田块规模适度、集中连片、田面平整,耕作层厚度适宜,以修筑条田为主,实现耕地集中连片,适宜规模化、机械化耕作.平整土地,适度整合梯田田块,按照小弯取直,大弯就弯,归并地块,解决田块碎片化问题,实施表

21、土剥离,大幅度提高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开展废弃城塘(沟渠)填埋,增加新增耕地,通过土地平整,实it早改水工程.针对障碍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坡耕地改造,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馀合治理,减缓田面坡度,逐步建成水平梯田,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在易造成冲剧的土石山区,应结合石块、砾石的清理,就地取材修筑石坎;在土质桎定性较差、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宜采用石坎、土石混合坎或植物坎.在农田灌排设施配套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土壤状况询查,采用农艺、生物、工程、化学等综合措施,进行土墟修发、改良和培肥.通过深耕深松、挖深垫浅、完善Al排设施等逐步改良土坡不良构型、增加耕作层厚度、降低土城於分,保证作物生长环境良好。

22、通过轮作套种、祜秆还田、施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土域调理剂等逐步改良土坡酸化、盐演化等障碍因素,培肥地力,提高土填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康酸碱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填养分平街.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土体中无明显粘盘层、砂砾层等障碍因素,低高程田块平整时,要对原田块30Cm衰土层进行剥离收集,待田面平整后再将期离表土还原铺平.实施障碍土层消除工程,通过深耕深松、挖深垫浅、完善灌排设施等逐步改良土壤不良构型、增加耕作层厚度,通过轮作套种、秸秆还田、施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土城调理剂等逐步改良土壤酸化、处溃化等障碍因素,培肥地力,提高土

23、康有机质含鱼,调节土填酸,度,实施测土配方熊肥,促进土康养分平衡.开展客土回填,增加土层厚度.类别内容平原地区丘地区山区水按照旱、涝、溃等综合治理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加强田间液排工程和羯区付干工程的衔接配套,形成水源到田间完整的排灌体系。按照灌溉与排水并重要求,合理配套建设和改造输配水渠(管道)、排水沟(管)道、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因地制宜推广管道输水灌溉、喷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结合现代水网工程和绿色农田建设要求,重点建设农业疽溉水源和水土保持工程.因地制宜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加强雨水和地表水收集利用.加快疏浚和生态改造镇村级管理的灌排沟柒及配套建筑

24、物,建设田间生态水网,提高灌区田间灌溉供水和排水防洪能力,推广管道灌溉、喷逑、微液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选用首、拦、视、弓1、提或组合的方式,因地制宜设置蓄水池、拦水坝、谷坊等水源工程,推广渠道防多、管道输水泡溉和水肥一体化、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措施,要同步配备适宜的计量设施,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构建灌排并举的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体系.针对降水集中的特点,合理设置田间拦(栽)水沟、排洪沟等,并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合理布置相应的水工配套建筑物.路按照农业机械化和方便农业生产的要求,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整修和新建田间道路,合理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

25、、桥涵、偌车道和末蟠掉头点等辅助设施。倡导建设生态型田间道路,因地制宜减少硬化路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农机交汇点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机耕路的路面宜采用泥结石、碎石等材质和车辙路(轨迹路)、砌石(块)间隔铺装等生态化结构.在暴雨冲刷严重区域,可采用混凝土硬化路面。生产路路面材质应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自然经济条件确定,宜采用素土、砂石等.在暴雨集中地区,可采用石板、混凝土等。提高农机作业和农业生产便捷度.以节约土地、适应机械化的原则,宜与沟渠、林带结合布局,合理确定田间道路的密度,合理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道和末端掉头点等辅助设施.农机交汇点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

26、机耕路的路面宜采用泥结石、碎石等材质和车辙路(轨迹路)、砌石(块)间隔储装等生毒化结构.在雨冲刷严重区域,可采用混凝土硬化路面.生产路路面材质应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自然经济条件确定,宜采用素土、砂石等.在暴雨集中地区,可采用石板、混凝土等。以节约土地、适应机械化的原则,宜与沟渠、林带结合布局,合理确定田间道路的密度,合理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偌车道和末端掉头点等辅助设施。田间道的沿线设置安全标志、危险地段的护栏、警示牌等安全设施.机耕路的路面宜采用碎石等材质和车辙路(轨迹路)、砌石(块)间隔铺装等生态化结构.在暴雨冲刷严重区域,可采用混凝土硬化路面.生产路路面材质应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自然经

27、济条件确定,宜采用砂石等.在暴雨集中地区,可采用石板、混凝土等.类别内容平IV地区丘,地区山区林以受大风等影响的区域、水土漉失易发区为重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进行合理布局.实施农田防护林网、岸坡防护、坡面防护和沟道治理等工程,适时、适地、适树建设农田防护林,优化农田生态景观,配置生态廊道,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安全.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进行合理布局.以水土流失易发区为重点,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适时、适地、适树建设农田防护林,提高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

28、.以小流域为单元,采用沟头防护等工程措施,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岸坡防护可采用干砌石、浆砌石、石笼、混凝土、生态护岸等方式;坡面防护工程应合理布置护坡、垓水沟、排洪沟、小型背水等坡面水系工程,系统拦蓄和推泄坡面径流,形成配套完善的坡面和沟道防护与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电按照DL/T5118等规定执行,为系站、机井、水用、计量设耗、信息化工程以及其他农田建设必要的工程提供电力保障所需的强电、弱电等各种设施,包括输电线路、变配电装置等,其布设应与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相结合;根据高标准农田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可合理布设弱电设施。建成后,实现农田机井、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按照DL/T5

29、118等规定执行,为泵站、机井、水闸、计量设施、信息化工程以及其他农田建设必要的工程提供电力保障所需的强电、弱电等各种设施,包括输电线路、变配电装置等,其布设应与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相结合J根据高标准农田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可合理布设弱电设施.建成后,实现农田机井、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按照DL/T5118等规定执行.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符合相关标准,根据高标准农田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可合理布设弱电设施.类别内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技推广免耕、秸秆还田、氮肥城旅、间歇灌溉及稻田种养等农艺措施,增加稻田农艺的固碳减排效应.跟踪监测耕地质景变化情况,及

30、时发现耕地生产障碍因子与设施损毁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肥改良、治理修复、设施维护.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点现状分布情况,建立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对农田生产条件、土填墙情、土康主要理化性状、农业投入品、作物产量、农田设施维护等情龙开展监测,为有针对性提高高标准农田质量与产能水平提供依据.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灌溉、化肥农药定演制施用等技术措施,保护和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推进数字农业、良种良法、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科技应用,科学合理利用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适宜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良种良法、病虫害综合监测与防治等农业科技应用,确保农田监测网络基本完

31、善,良种稹差率明显提高.推进数字农田、良种良法、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科技应用,科学合理利用高标准农田.JM内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管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统一上图入库,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籁运行管护,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加强管护资金使用监管,研究制定高标准农田管护投入成本标准体系,对管护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及时修复损毁工程,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统一上图人库,实现有据可行、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深入推

32、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运行管护,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加强管护资金使用监管,研究制定高标准农田管护投入成本标准体系,对管护资金实威全过程堵效管理.及时修复损毁工程,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统一上图入库,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叁与高标准农田设施运行管护,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加强管护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注I1.平原地区I共12市38个县(市、区)武汉市(东西湖区、汉南区、江夏区、蔡

33、甸区、新洲区、黄陂区),黄石市(大冶市),宜昌市(枝江市、当阳市),鄂州市(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指门市(东宝区、摄刀区、京山市、沙洋县、钟祥市、屈家岭管理区),孝感市(汉川市、云梦县、孝南区、应城市),常州市(都州区、沙市区、洪湖市、公安县、监利市、江陵县、石首市、松滋市),黄冈市(武穴市、黄梅县),咸宁市(嘉鱼县、成安区、赤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2,丘陵地区:共6市27个县(市、区).哀阳市(保康县、美城区、谷城县、老河口市、南漳县、凄城区、震州区、宜城市、惠阳市),随州市(都区、广水市、随县),黄石市(阳新县),孝感市(安陆市、大悟县、孝昌县),黄冈市(黄州区、团风县、红

34、安县、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漏水县、靳春县),咸宁市(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3 .山区I共4市(州)22个县(市、区)十堰市(丹江口市、竹溪县、竹山县、邮西县、房县、邮阳区3宜昌市(宜都市、远安县、兴山县、秣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夷陵区),恩施州(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风县、鹤峰县),神农架林区.4 .县城内有不同地形地貌的,由市(州)、县两级按照项目区地块类别和现状情况来共同认定项目区建设标准.附件:2 .湖北省高标准农田质量标准附件2湖北省高标准农田质量标准j别内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田旱地条田长度100600m,宽度5030Om为宜,

35、面积50亩左右,水田区格田长度30150m,宽度205Om为宜,面积不低于30亩.水田、水旱轮作区田面育差小于3cm,水浇地高差小于5cm,出展底宽不低于1.2m,面宽不低于0.4m,高度不低于0.5m,示范片面积不低于1万亩,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不超过8%.旱地条田长度50200m,宽度30Ioom为宜,面积30亩以上,水田区格田长度30100m,宽度205Om为宜,面积10亩左右.水田、水旱轮作区田面高差小于3cm,水浇地高差小于5cm,田鹿底宽不低于1.2m,面宽不低于0.4m,高度不低于0.5m,土坎高度不宜超过2m,示范片面积不低于05万亩,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不超过8%.525坡地改造

36、成水平佛田,长度宜为100-200m,宽度便于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单个地块面积一般根据高差确定大小.石坎不宜高于3m,示范片面积不低于0.1万亩.有效土层厚度达到60Cm以上,水田应保留犁地层,耕作层厚度达到20Cln以上,土填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左右,土康PH值宜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4.5等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25Cm以上,土体中无明显粘盘层、砂砾层等障碍因素,土康有机质含达到20gkg以上,土康PH值宜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5等以上.耕作层厚度N20cm,有效土层厚度N50cm,土康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左右,士康PH值宜在5.57.5.水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

37、上,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5,中型灌区不低于0.6,小型灌区不低于0.7,喷、微翘区不低于0.85,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20年一遇,稻作区13d餐雨35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旱作区13d雨35d排至田面无积水,构筑物使用年限15年以上.旱作区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0%,水稻区灌溉保证率不低于90%,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量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l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量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l3d暴雨35d推至作物耐淹水深,构筑物使用年限15年以上.水稻区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0%,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

38、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13d暴雨35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构筑物使用年限15年以上.别内容平原地区丘地区山区路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100%,机耕路路面宽度36m,生产路路面宽度不宜超过3m,道路两儡可视情况设置路肩路肩宽宜在30Cm50cm.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90%,机耕路路面宽度36m,生产路路面宽度不宜超过3m,道路两侧可视情况设置路肩,路肩竟宜在30cm50cm.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90%,机耕路路面宽度36m,生产路路面宽度不宜超过3m,道路两Ie可视情况设置路肩,路肩宽宜在30Cm50cm.林农田防护林工程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与生态林、环村

39、林相结合,防护林一般为单行,最多2行,行距3-5m,株距23m,农田防护面积不低于80%.农田防护林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年后林木保存率应达到85%以上.农田防护林工程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与生态林、环村林相结合,防护林一般为单行,最多2行,行距3-5m,株距2-3m,农田防护面积不低于80%.农田防护林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年后林木保存率应达到85%以上.岸坡、坡面防护及沟道治理工程符合GBSI(H8规定.农田防洪标准按洪水重现期20-10年确定,农田防护面积不低于90%.农田防护林工程选算适宜的造林树种,与生态林、环村林相结合,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年后林木保存率应达到85

40、%以上。岸坡、坡面防护及沟道治理工程符合GB51018规定.电符合DL/T5118、GB/T14049等电力系统与运行相关标准,保证用电质和安全,农田输配电工程满足农业用电需求并与当地电网建设规划相协调,农田机井、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配套率100%.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布置弱电工程,其安装运行符合相关标准.技(1)农田监测装与电情境情气象监测融合共享,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有益虫逃生装正常运行,发挥作用.(2)良种良法适合当地农业生产.(3)项目实德后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符合相关要求.(4)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应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共享,符合相关要求.管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

41、主体和责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运行管护,健全管护制度,签订管护合同,落实管护资金,加强管护资金使用监管,管护率达到100%.附件:3 .湖北省高标准农田竣工验收标准附件3湖北省高标准农田竣工验收标准标准阶段时间标准程序标准条件标准评价标准初步验收标准项目建设完工一个月内,由项目法人向县级农业农村局提出初步段收申请,县级农业农村局在收到初步监收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应组织初步脸收.(一)提交初步验收申请,(二)成立初步验收专家组,推选组长,划分专业检查组;(三)听取并审查建设管理、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工作报告;(四)专业检查工程建设完成数量和质量情况,抽查群众满意度,审查各项

42、档案资料、财务资料等,并形成专业组检查意见,(五)召开初步就收工作会议,讨论并形成初步验收报告;(六)就初步验收报告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交换意见,提出整改方案,(七)编制提交正式的初步睑收工作报告.(一)批复的初步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的建设内容已全部完成,(二)各单项工程改收合格,(三)技术文件材料分类立卷、技术档案、建设和施工管理资料齐全、完整J(四)设备及配套设施试运行正常;(五)工程管护方案已确定.竣工监收采用百分制考核,制订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并按此进行评分,验收评分85分(含85分)以上为优良,60-85分为合格,60分(不含60分)以下为不合

43、格.标准阶段时间标准程序标准条件标准评价标准竣工验收标准市州农业农村局收到县级农业农村局竣工验收申请报告15个工作日内组织竣工验收,一个月内出具竣工验收报告.(一)抽取核查单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抽取比例不低于30%;(二)评估认定主体建设工程质量情况;(=)检查初步监收报告、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工程管护方案,核实初步会收审阅的相关报告和资料;(四)复核初步改收所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情况;(五)调查群众对项目的满意度情况;(六)召开竣工舱收工作会议,就竣工验收工作与县级农业农村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交换意见。总结建设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讨论并形成竣工验收报告,(七

44、)提交正式的竣工验收情况报告.(一)初步验收已完成;(一)初步收收中指出的问题已整改到位,(三)县级农业农村局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抽查验收标准市州农业农村局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后三个月内开展省级抽查验收工作.(一)抽取单项工程检查,抽取比例不低于10%;(二)现场检查主体建设工程质情况;(=)检IE初步验收报告、竣工臆收报告及相关资料,(四)调查群众对项目的满意度情况;(五)召开抽验工作会议,总结建设管理中的经般和教训,(八)形成抽查验收情况报告.(一)竣工改收巳完成;(二)市州竣工触收情况已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三)科学安排年度抽查验收计如(四)每年对不低于10%的当年竣工验收项目进行抽查.竣工监收采用百分制考核.制订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改收管理办法并按此进行评分,验收评分85分(含85分)以上为优良,60-85分为合格,60分(不含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