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中若干问题的讨论与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现行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中若干问题的讨论与建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对现行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中若干问题的讨论与建议钱国桢I孙宗光2倪一清3(1.原杭州市抗震办公室,杭州310016:2.大连海事大学,大连116026:3.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提要I基于公开文献,对我国现行的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现行规范在安全标准、解耦准则、概念设计等方面的不足。我国现行的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落后于实际建设需要,重新修订我国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应该是当务之急。就多道设防、变位。优杉限俏、地下结构的计l融卜体斜坡的地宸抗滑杼安全系数、减振隔振、健康监测、抗震性能设计等方面,对修订规范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特别强调了对核电站抗售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大有关核电
2、站抗震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计算软件开发的力度。关键词t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概念设计,建议DiscussionsandSuggestionsabouttheCodeforSeismicDesignofNuclearPowerPlantsQianGuozhen1SunZongguang2NiYiqing3(1.TheHangzhouanti-seismicoffice.Hangzhou310016;2.Dalianmaritimeuniversity,Dalian116026;3.TheHongKongpolytechnicuniversity.HongKong)Abstract:Based
3、onpublicliterature,someproblemsinthecurrentstandardofaseismaticdesignofnuclearpowerplantsinChinaarediscussed.Somedefectsofcurrentstandardinsafetystandards,decouplingcriteria,conceptdesignandsoonarepointedout.Chinascurrentstandardofnuclearpowerplantaseismaticdesignfallbehindtheactualconstructionneed.
4、Itisurgentforustorevisethestandardofaseismaticdesignfornuclearpowerplant.Somespecificsuggestionsforstandardrevisingareputforwardincludingmulti-channelfortification,vibrationreductionandisolation,healthmonitoring,seismicperformancedesignandsoon.Theimportanceofconceptaseismaticdesignfornuclearpowerpla
5、ntsisspeciallyemphasized.Also,itshouldbegivenmoreattentionandeffortonthebasictheory,applyingtechnologyandcomputersoftwareaboutearthquakeresistantofnuclearpowerplant.Keywords:NuclearPowerPlant,Codeforseismicdesign,Conceptdesign,Suggestions.1 .引言自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由于地震而造成核泄漏事故以来,人们普遍对核电站的抗震安全产生了怀疑。但是,我们认为人类认识自
6、然的历史过程总是曲折的,每一次事故常常给完善这种技术积累了经验,人类的任何新技术都是这样在反复应用研究中发展成熟的,所以发展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向不能动摇。但是我们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用技术,并且将它编成技术规范而法制化,我们进行任何技术活动都必须以相关的技术规范为依据,因为按标准法规定技术规范也属于法律的范畴。因此,为了保证核电站的安全,首先要保证相关规范的正确可靠和与时俱进。为此我们在这里对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川中的若干问题作了一些讨论,因为,从1985年由建设部抗震办刘志刚同志主持,召开的第一次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编制工作会议,到1997年由国家地震局主编完成有关
7、规范,整整化了12年时间,再从施行到现在又过去了近15年。所以,它的很多内容难免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核电站发展的要求,有必要考虑修改补充。但是,由于我们只是从事从事结构振动方面研究的,不是核电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难免有不当之处,因此以下内容仅供有关方面在修订规范时作参考。2 .若干问题的讨论(1)该规范规定只适用于极限安全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不大于0.5g地区的压水堆核电厂,现在看来这个标准已经不适用现在的情况。比如第四代高温气冷石墨球床反应堆,现在已在山东石岛湾核电站被采用叫但在现行的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中恰对此的工艺、构筑物、部件的抗震性能、参数没有提出任何限制性要求,显然这个规范已经落后于核电站
8、发展的现实。而且该规范所取的反应谱选用的国内大于5级的强震记录,是以当时东北、华北地区的海城和唐山两次大地震及其余震的记录为主的,同时选择的地震震级大多在5-7级之间,选用7级以上的强震记录数量较少,而一般强震记录对标准反应谱的影响是较大的,文献明中把研究考虑了近年来强震的标准谱与规范标准谱比较还发现,基岩场地的竖向峰值加速度可能要远比通常认为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的2/3大,而且在长周期段偏小等问题。我们知道一般结构抗震措施大多只针对水平振动峰值,因此这个结论对保证工程的抗震安全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到十多年来我国大地震的情况已经大大超出规范的预期,而且随着国家经济承受力的提高,和新技术的采用,提高抗
9、震设计标准,完善和修订现行的核电站的抗震设计规范应该是当务之急。(2)该规范规定主体系和子体系可不作耦联计算的依据,仅考虑了它们间的质量比,与基频比。这是完全参照了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编制的1975年6月版标准审查大纲中第3.7.2节的内容,而且没有说明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容易给应用带来问题。因为这个解耦准则本身是十分不严密的。首先,它只适用子结构被包含在主结构内,而且二者间只有一个支点的情况。如果存在多个支点,或者存在直接与地基相连的支点,就会产生较大误差;其二,主结构与子结构的关系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有时可能存在二个以上的子结构,或者有的主、子结构质量相当,其中主结构子结构就很难区分;其三,
10、假如构件阻尼不同、或振幅很大,或材料呈现非线性,这种情况在罕遇地震时有可能发生,这时当然更不能适用这个解耦准则了。我国学者在以具体工程为例的分析中也发现这个准则在应用中的问题。其实,美国在1989年第二版标准审查大纲(ITSNRCSRP)中,就特意说明了1975年版标准中规定的解耦准则,对于反应堆主回路系统是个例外,而我们现在还把它作为设计分析核电站结构的依据,显然是不太合适。(3)该规范偏重于计算分析,对抗震设计最重要的概念设计只字未提。我们知道一个正确的设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符合实际的可求解的计算模型,另一个是正确的可预估的荷载。而抗震计算的结构模型与载荷假定都存在很多近似性,
11、因此必须重视概念设计。常规设计通常是被动地先把结构布局抽象成计算模型,再进行设计计算与校核。而概念设计十分重视结构布局在整体上传力路径的合理性和可解性,因此是反过来要求结构布局尽量接近计算模型,以便使模型符合计算假定,只有这样,计算结果才有可信度,而且它从宏观上考虑使结构尽量减少地震响应,把各种结构、部件与区域按重要程度确定安全度,以确保关键部位的安全。这就要求工艺设计与结构抗震设计互动,为什么?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有关抗震设计理论研究水平,还无法对一个任意的结构精确地确定抗震分析的模型与工况。首先是载荷工况问题,核电站抗震设规范规定在通常情况下,I、11类物项应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但是很
12、多学者都曾指出反应谱法只考虑了峰值加速度,不能反映地震三要素真实的影响网。就是采用了时程分析法,但是所选用的地震波也是以前的、别处的,它不能等同于以后的、本地的地震。而且实际的地震波具有6个自由度,我们现在能够记录的几个平移自由度的地震波也代表不了真实的地震。此外,人工地基处理、fit基和附近的大型地下构筑物都会影响地面地震波的性状等等。因此,地震作用力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未来作用在结构上的地震作用是很难如实确定的;其次,是结构分析模型问题。为便于抗震分析,对一个复杂结构需要分成主结构与次结构,且需要解耦以使计算简化可行。但是,如前所述,所谓的解耦准则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考虑到主结
13、构与耦联的次结构存在不同阻尼时,计算理论的困难不是一个准则可以简单解决的。,所谓楼层反应谱,实际上与它相关的地基和支承结构的刚度与阻尼,以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在地震时都会改变,希望把它作为个正确的计算依据,也是种假设向己试问一个计算简图和作用力本身都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能够具有多少可信度?因此,常规的工程设计首先要考虑概念设计的合理性。核电站是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工程,而且结构布局比常规建筑设计复杂得多,当然更应重视概念设计。这就要求不是一切工艺布局全部确定了以后,再来进行结构设计,而是在工艺布局的初始阶段结构设计就要参与,要把结构的抗震合理性,也作为工艺合理的一个必要条件。概念设计的方法,可以使复
14、杂的系统简单化,使计算模型更加符合真实结构,使地震作用传递路线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可控性,使系统能有多道设防,使核心部分能够由其他部分的耗能而得到更好的保护。这样最终确定的方案就可能做到受地震影响最小,计算结果可信度最高,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4)规范中将土体斜坡的地震抗滑移安全系数,按计算方法来确定其大小,当采用动力有限元模型时,安全系数仅取1.20,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是很恰当的,因为土体的动力有限元模型本身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场地土工性质、周围宏观地质、水工地质、地震影响等等,它们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和难确定的因素,可以说它还不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模型。因此要把一个核电站的土坡稳定的安全,寄托在模
15、型的可靠上显然是不够妥当。实际上我国地基基础规范规定,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一般工民建的地基的抗滑安全系数还取1.25,一般挡土墙的抗滑安全系数取1.30。因此我们认为有关安全系数明显偏小,而且这种根据计算方法来确定安全系数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5)地卜结构的计算模型问题。地卜结构的计算也应该考虑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的影响。在规范中对地卜结构和半地卜结构周围地基的作用均采用了集中弹簧进行模拟,但是又规定地震动作用仅施加于侧面压缩弹簧以及顶面、底面的剪切弹簧上,取这种模型时,结构只能承受水平地震作用。只有在顶面、底面和侧面都布置压缩弹簧与剪切弹簧时才能同时承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地卜结构
16、的计算模型是值得商榷的(6)有关承受水压的钢筋混凝土地卜结构和地下管道,抗裂和裂缝宽度设计标准按我国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是否太低,因为此规程没有考虑地震影响,而且是用于一般没有严重泄露污染的水工结构与管道的,所以我们建议应该提高标准,有关管道不宜采用予应力混凝土管,因为在地震时在接头处是很容易裂缝。我们认为核电站的所有的构筑物都应该保证在地震时不失效,如果其中任意一个小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引起蝴蝶效应(7)所有设计定量分析仅限于构件截面内力与地基基础,对所有结构、设备、管道、部件没有提出位移和变形的绝对与相对限值定量指标,而这些指标对于保证正常工作和对破坏状态的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还有对某
17、些设备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倾覆或滑移,规范并没有规定相关定量的安全系数,只是提了一下原则要求,而如日本柏崎刈羽核电厂在新泻地震时,就出现过构筑物的他。在地震时常常遇到构件应力不大的情况下,就产生很大的变形或变位,而影响工艺的正常运转甚至产生事故,在罕遇地震时更易产生这种情况。可知规范对此规定强制性的定量限值作为预警是十分必要的,而I:一般工业二严,规范没有定量限值标准,设计很难适当控制,结构与设备在破坏前就缺少了一个预警参数。还有,没有定量限值,第三者也无法根据规范对设计进行客观的审查,当然也无从明确责任。(8)考虑到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教训,有必要对核电站选址作出更加严格周
18、全的限制条件,并且必须加强对核电站安全壳、壳内部燃料组件、设备的抵抗地震和次生灾害(如海啸、核泄漏)的多道设防措施。3 .对修订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的几点建议我国现行的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落后于实际建设需要。因此应该尽快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着手重新编制新的规范,而且有必要加大投入研究有关抗震技术、计算软件和基本理论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I)应重新根据近些年来我国实际地震情况,以及这方面的科研成果重新确定标准反应谱,这方面的很多研究工作其实早就在遇同该早日整、规范,并且应该普遍提高抗震设防标准;(2)应从屏蔽措施、设备配置、结构安全等方面,更多考虑地震次生灾害(如海啸、核泄漏)的多道设防措施,并且在
19、选址方面应该更加严格的考虑海啸、台风等造成的水灾影响;(3)工艺、结构、设备与部件应该尽量考虑抗震概念设计,一则可以使计算模型尽量符合假定,二则可以减少地震作用,三则可以多道设防以使核心部件能够得到多重保护;(4)建议采用抗震性能化目标设计方法,对不同类别、不同位置的物项,可采用不同的设防目标,不同的分析方法,以保证在最不利的罕遇地震时,使次要结构构件的先破坏耗能,以保护核心物项与部件的安全。以使化同样抗送成本的条件下,取得更加安全的效果;(5)对于所有设计目标物在地震作用时的变形、位移、倾覆等方面都应该有定量控制指标,因为变位与位移也是核电站能否正常工作的依据,并且也是破坏前的一种预控制;(
20、6)建议完善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提高有关管道的抗震设计标准。并且应该统一土体斜坡的地震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宜按计算方法不同而规定不同的安全系数。(7)除了压水堆外,还应考虑在我国已在建造的,第四代高温气冷石墨球床反应堆等较先进的核电站结构与设备方案设计内容。这类先进工艺的核电站,实际上已在建造,因此十分有必要尽快制定国家标准,以便也便于第三者对其质量进行监督审查,以明确责任,确保其绝对安全;(8)应该明确规定复杂的结构、设备、部件设计,如果无法确定明确、合理的计算模型时,必须进行实体或者模型试验,不能一味迷信计算机计算结果;(9)除了抗震设计外,宜再增加有关隔振、耗能等减震设计的内容,有关民用建
21、筑的隔振、耗能技术,以及一般工业建筑的设备基础减震隔振技术已经较成熟,在核电站隔振技术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应用先例【叫现在阻尼隔振技术的发展,对竖向振动与二次谐振等等问题也有很多的解决方法。因此现在要将这种技术应用在核电站中,在技术上应该没1太大的困小,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地震作用与响应,以确保安全、节省投资;(IO)建议增加对核电站结构、设备与部件应用振动损伤判别检测技术的内容。在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第10章中规定,为了检测地震峰值加速度和地蔻报警,在不同部位布置若干三向加速度计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这只能起到检测地震峰值加速度和地震报警作用,不能对结构、设备与部件
22、的地震损伤进行判断。因此建议对核电站的结构、设备、管道、内部组件上设置各种用于振动损伤判别检测的传感器,平时可监控它们的自振模态以明确它们是否在正常工作;地震时也可测试响应,并且可以从其振动模态的变化,推测它们的破坏程度。这种测试可以遥控进行,因此,十分适合对核电站进行损伤检测与判别。相关技术在桥梁、电视塔等结构中己经大量应用J%(11)从有关文献可知我国在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实体抗震试验研究,以及有关计算机专业软件研究都起步较晚,因此建议大力加强有关研究投入。新技术应该在充分研窕的前提下,再进行推广应用,特别是对这种影响大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技术,更应如此。4 .结论综合以上内容可知,
23、我国现行的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落后于实际建设需要,重新修订我国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应该是当务之急。同时要加大有关核电站抗震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计算软件开发的力度。并且希望搞结构振动和结构抗震的学者和工程师们都来关心核电站的抗震安全问题,因为它不只是某一系统的事,而是关系到我国所有人的环境安全问题。参考文献1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S主编:国家地震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8年2月1日2工力所401组,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J,世界地震工程1985年3月32-333涂闽,西格里提供高品质石墨球推动中国核电技术发展上海化工第36卷
24、第3期2011年3月p.434美国核管理委员会,StandardReviewPlantSNUREG-0800.19755王晓雯,受祖讽,土建结构与主回路耦联模型抗震分析研究J,核动力工程第23卷第二期(增刊)2002年5月130-135(6)美国核管理委员会,StandardReviewPlantSNUREG-0800.19897胡聿贤,关于我国核电站抗震规范的建议I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6卷第1期1986年3月73-818GuozhenQian.GanXu,XinchuSong,ProblemsinTraditionalEarthquakeResistantDesignsofBuildin
25、gandImprovementWaysC,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eonEngineeringandTechnologicalSciences2000ChineseAcademyofEngineering2000.10.Beijing.P.866-8729潘蓉,日本柏崎刈羽核电厂新泻地震震害经验J,核安全2008,VoLL20-23110覃锋,徐龙军,谢礼立基于强震记录的核电厂抗震标准反应谱研究.地震学报,2011年1月33(1):103-113.11田千里,隔震器在核电站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6,第3期,2832,(12 Ko,
26、J.M.,andNi,Y.Q.(2005),Technologydevelopmentsinstructuralhealthmonitoringoflarge-scalebridgesJEngineeringStructures,Vol.27,No.12,715-1725.(13 Ni,Y.Q.,Xia,Y.,Liao,W.Y.,andKo,J.M.(2009),technologyinnovationindeveloping(hestructuralhealthmonitoringsystemforGuangzhouNewTVToWer”J,StructuralControlandHealthMonitoring.Vol.16,No.1,73-98.作者简介:1)钱国桢(I940-)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杭州市抗震办公室副主任现在为杭州天元设计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从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研究Email:2)孙宗光(I960-)测研究Email:3)倪一清(1964)究Emai1:博士大连海事大学教授从事结构与地基振动分析与振动检博士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从事结构振动控制与振动检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