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考核制.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6316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请—考核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申请—考核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申请—考核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申请—考核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申请—考核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请—考核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请—考核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福州大学年博士研究生“申请一考核制”申请表姓名性别男年龄25身份证号申请攻博院系申请攻博专业结构工程申请研究方向申请报考导师手机号码email:硕士就读学校硕士就读学校类型211工程 985工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 “双一流”建设大学 是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就读专业硕士入学年月硕士毕业年月硕士专业类型学术型硕士E专业型硕士本科就读学校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本科就读学校类型 211工程 985工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 “双一流”建设大学 是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本科就读专业土木工程本科入学年月本科毕业年月本科学校是否符合要求申请人是否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类论文否一类论文发表篇数O外语语种及掌握程度一般外语最高考

2、级类别(如CET6、托福)CET4CET6外语最高考级成绩479386硕士学位论文题目高性能混凝土杂散电流与疲劳破坏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进展已完成各个章节(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进展;硕士阶段的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成绩;已(即将)取得的科研成果等)本人于2015年考入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与建筑材料方向),学制3年。导师是刘连新,同导师一起做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研究,论文题目是高性能混凝土杂散电流与疲劳破坏的研究。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高原生态社区规划与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示范(2013BAJ03-01)项目,协助老师下乡调研,成果发表等;参与西宁

3、轨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3-G-Q06A)子项目,完成相关疲劳试验、论文写作、结题报告等。写过城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产业化实践研究的项目经费申请报告。2016年上学年在青海大学昆仑学院讲授砌体结构课程并指导该课程的课程设计。2016年下学年在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实习,协助完成相关的科研项目及下乡调研工作,完成相关试验等。2017年上学年在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实习,协助完成相关的科研项目,协助编写项目申请书,整理研窕数据等。1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硕士期间工作介1.1研究意义绍(可另附页)1)青海省环境严酷,对混凝土工程耐久性要求很高,因此使用高性能混凝土02)研究高性

4、能混凝土的应用,以满足在恶劣环境下抵抗侵蚀的工程要求,从而对六抗“特性提供理论研究依据,对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起到示范意义IL3)青海省经济人口的增长,交通压力增大,而轨道交通能大量的节省时间和能源,缓解交通压力。4)随着轨道交通建设中高性能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许多承载构件都处于高应力以及杂散电流腐蚀状态,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及疲劳不容忽视。西宁地区的高海拔高寒干旱大气环境特征对轨道交通高性能混凝土的后期开裂影响严重,因此对轨道梁在疲劳下的裂缝开展规律的研究十分必要。1.2国内外研究现状(1)高性能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原料来源广、制作工艺简单、每方材料成本

5、较低、环保性能好、适合各种自然环境等优点,因此它是世界使用量最大、最为广泛的首选建筑材料。它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是以耐久性为主要设计指标,针对不同用途和要求,采用现代技术制作的低水胶比的混凝土。主要技术用途是采用优质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外加剂,前者可改善工作性,生产低水胶比的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性;后者可参与水化,起到胶凝材料的作用,改善界面的微观结构,堵塞混凝土内部孔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能够大量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废料作为胶凝材料,己达到节能、节料、降低成本、减小劳动力提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吴中伟

6、认为高性能混凝土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耐久性、工作性、强度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有重点地予以保证。针对混凝土的过早劣化,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开始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美国西雅图双联广场使用C135高性能混凝土(1988年)美国芝加哥水塔大厦使用C75高性能混凝土(1975年)美国纽约TrUmP塔楼使用C65高性能混凝土(1981年)加拿大多伦多NovaScotia广场中心大厦使用C80高性能混凝土(1987年)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使用C40高性能混凝土(1988年)日本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较早、水平较高、应用较广的国家。该国科研人员研制出耐久性达500年以上的混凝土。加拿大矿产能源研究中心(CAN

7、MET)开发研究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并对其工作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阳。荷兰对大掺量矿渣微粉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和相当成熟的经验,该国的海工结构大多数采用大掺量矿渣微粉混凝土,设计使用寿命也均在100年以上。地铁工程钢筋混凝土抗杂散电流腐蚀模拟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优化配制的复掺优质粉煤灰和矿渣微粉的高性能混凝土抗杂散电流腐蚀能力比同水胶比基准混凝土提高68倍网。越来越多的工程实例证明,高性能混凝土正以其优良的技术性能、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卓越的环保意义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它的发展前途无比广阔,应用前景无限美好。(2)杂散电流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国内外研究现状由

8、于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各个大城市为了满足人们快捷出行的需要,同时加快城市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轨道交通,而轨道交通中的杂散电流腐蚀不容忽视。国外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国外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重视和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而国内从20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对钢筋锈蚀进行研究。1979年北京地铁科研所进行了大规模的测量调查,证实了其存在性及危险性,从而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之后便开始有大量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杂散电流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我国的张誉、樊云昌和干伟忠明等人先后对杂散电流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腐蚀进行系统的研究;杨向东|山、蔺安林网、周晓军I和吴熊间等人则深入的研究了杂散

9、电流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杂散电流导致的钢筋锈蚀膨胀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的结论;贺鸿珠“5】、杜应吉的研究表明矿物掺合料对杂散电流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对杂散电流的防护措施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张二猛I的研究表明在侵蚀介质作用下,单一氯离子作用较氯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复合状况下的侵蚀更为严重,在同一组试验里,阴极部位的钢筋较阳极部位更容易发生锈蚀,杂散电流的存在改变了离子的迁移和吸附状况,对钢筋的锈蚀影响较大,且随电流增大而加强。杜应吉I网认为混凝土的电阻可以成为衡量混凝土减少杂散电流的腐蚀的指标。混凝土开裂与杂散电流的累积电量相关,在试验中,混凝土试件开裂时的腐蚀电量在28564952mAh范围以

10、内。丁大鹏I在对杂散电流防护研究中认为,在高架桥施工中,对梁片结构钢筋进行处理,形成钢筋网;同时,在梁端焊接连接端子,通过电缆连接使所有梁片中作为收集网的结构钢筋实现电气连通。梁、墩柱间可通过对支座进行绝缘处理,实现两者钢筋的非电气连接。关于防护杂散电流的方法,现在的主流设计思想是“以防为主,以排为辅,防排结合,加强监测”12。】。1.H.Schwalm等最早发现杂散电流会使地下金属构件产生严重的加速腐蚀作用LS-Muralidharan等认为土壤中的金属构件中交流杂散电流所产生的腐蚀作用要比直流杂散电流小得多122。Z.GChe31等对上海地铁线路附近的埋地天然气管线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发现管

11、地电位被扰动达到20OmV,土壤电位梯度也达到了62mVm,已远超我国相关规范的规定。S.Srikanth等的研究表明,土壤表面的电位梯度和管地电位差在不同的位置测量的结果随时间变化,说明了杂散电流的影响,管线迅速失效主要是由于杂散电流的腐蚀导致口胤。GSantiQ.ZhuK.ZakowskiJ.Fitzgerald等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杂散电流对管线局部区域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328董志君等人对运行了5年的深圳地铁系统中的21个区间上的轨道纵向电阻和轨-地过渡电阻进行现场实测129-刈,结果表明走形轨纵向电阻和轨-地过渡电阻发生劣化而产生了杂散电流。1.Sandrolini对意大利Ticino高

12、铁高架桥不同截面的绝缘电阻进行现场测量出1,结果表明支座一跨及跨一跨之间的绝缘电阻具有空间异性和时变性。1.Bertolini等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杂散电流腐蚀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因,研究表明杂散电流能够使混凝土中钢筋的阳极区发生加速腐蚀,并且在氯离子存在时的腐蚀液中加速腐蚀作用更加明显。杂散电流的腐烛防护主要分为防、排、测三个方面。目前我国在研究如何提高轨地绝缘的措施、排流网的设置及监测系统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应用于工程中,如青岛蓝色硅谷轨道交通快线工程、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天津地铁一号线等等。(3)混凝土梁疲劳试验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陈梦成M等认为在相同应力水平下,氯盐、杂散电流等单因素状

13、况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对于空气状态下疲劳构件都有较显著的提高,且在氯盐和杂散电流耦合下构件损伤最为显著。朱红兵M在对T形梁的疲劳试验研究中发现裂缝的宽度,高度及裂缝数目在整个疲劳试验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快速发展阶段、稳定阶段、破坏阶段。杨德滋同认为残余挠度随着荷载循环次数N的增加,初期增长也较快,后期增长也较快,而中间发展较慢,中间段的发展类似于混凝土的徐变。孙晓东则认为随着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累积塑形变形越来越小,加载应力-应变曲线接近直线。构件在疲劳时刚度降低是梁挠度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构件刚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1)疲劳荷载作用下,受拉区混凝土疲裂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的

14、逐渐破坏;(2)受压区混凝土在疲劳荷载作用下动力徐变的逐渐增加;(3)在疲劳荷载作用下,钢筋周期应变软化以及在疲劳过程中其截面的不断削弱。孙俊祖网等的研究表明在疲劳反复荷载作用下,试验梁开裂后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跨中挠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两阶段特征,即缓慢增大并趋于稳定;与之相应,也间接反映出试验梁的刚度变化同样具有两阶段的变化特征,即缓慢减小并趋于稳定。董福星同等的研究表明,在疲劳荷载下,混凝土变形逐渐增大,材料性能逐渐劣化,疲劳损伤不断积累。袁迎曙等人研究表明冏刖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结构劣化的原因有3种:(1)由于钢筋锈蚀使钢筋有效截面减小、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下降,从而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2)

15、由于钢筋锈蚀体积膨胀,使得混凝土产生顺筋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的刚度,增大了变形,甚至使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3)由钢筋锈蚀在混凝土中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使混凝土承受双向或三向的应力。冯蕴雯等人研究表明物与空气环境下材料的疲劳极限试验对比,在腐蚀环境中,金属试件的疲劳寿命将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在淡水环境下,低碳钢的疲劳寿命将降至原来的70%75%,不锈钢降至原来的25%-65%;在海水中,不锈钢降至原来的20%-55%。Rodriguez通过对不同配筋率、箍筋间距以及不同锈蚀率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试验发现:钢筋锈蚀率小的梁一般为受弯破坏,而钢筋锈蚀率和箍筋间距较大时,往往会发生剪

16、切破坏1如。参考文献:1王潘劳,刘连新,张伟勤.青藏高原高海拔、高寒地区建筑材料使用寿命研究.青海大学学报,2005(1).2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一绿色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0(1):3-5.3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2.4 AlanBiIodeau&MohanMalhotra,High-VblumeFIyAshSystem!ConcreteSolutionforSustainableDevlopmentJ.ACIMaterialsJournal,2000,97(1):4148.5 JanB.Blastfurnaceslagcementford

17、urablemarinestructureC.AssociationoftheNetherlandscementIndustry,Netherlands,1998.652-661.6包乃文,杨树才.地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抗杂散电流腐蚀模拟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06(04):47-50.7李威地铁杂散电流腐烛监测及防护技术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网张誉,蒋利学,张伟平.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樊云昌,草兴国,陈怀荣.等.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防护与修复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10干伟忠,高明赞.杂散电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

18、影响J.混凝土,2009,(6):21-23.11杨向东,曲学兵,周晓军.外加直流电腐蚀钢筋引起混凝土破坏机理的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岩土钻掘矿业工程),1999,11(4):9296.12商安林,周晓军.地铁迷流对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及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世界隧道,1999,:18.13周晓军,高波,郭建国.等.混凝土中钢筋受外直流电腐蚀对其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地铁与轻轨,2001,(4):1723.14吴雄.杂散电流和氯离子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劣化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15贺鸿珠,史美伦,陈志源.粉煤灰对地铁杂散电流的抑制作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1,(1

19、):2123.16杜应吉,李元婷.活性掺合料对地铁混凝土杂散电流的抑制作用J.混凝,2005,(6):77-79.17张二猛,朱洪亮.杂散电流与侵蚀介质复合作用下地铁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机理J.广东建材,2013(12):32-35.18杜应吉,马少军,蔡跃波,陈迅捷.地铁工程混凝土抗杂散电流耐久寿命预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3,01(03):7-9.19 丁大鹏.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段杂散电流防护方式研究J施工技术,2012,41(12):199-201.20于松伟,杨兴山,韩连祥,等.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1 SchwalmLH,Sa

20、ndorJG.StrayCurrent-theMajorCauseofUndergroundPlantCorrosionJ.MaterialsPerform,1969,6:31-36.22 MuralidharanS,KimDK,HaTH,etal.InfluenceofAltemating1DirectandSuperimposedAlternatingandDirectCurrentontheCorrosionofMiIdSteelinMarineEnvironmentsJ.Desalination,2007,216(3):103-115.23 ChenZG,QinCK,TangJX,et

21、al.ExperimentResearchofDynamicStrayCurrentInterferenceonBuriedGasPipelinefromUrbanRailTransitJ.JournalofNaturalGasScienceandEngineering,2013,15:76-81.24 SrikanthS5SankaranarayananTSN1GopalakrishnaK,etal.CorrosioninaBuriedPressurisedWaterPipclineJ.EngineeringFailureAnalysis,2005,12(4):634-651.25 Zako

22、wskiK.TheDeterminationandIdentificationofStrayCurrentSourceInfluencesonBuriedPipelinesUsingTimeFrequencyAnalysisJ.Anti-CoirosionMethodsandMaterials,2009,56(6):330-333.26 FitzgeraIdJH.StrayCurrentTestingonaGasDistributionPipingFollowingStart-upofaNewLightRailTransitLineJ.ProceedingsofCorrosion,2005:1

23、463-1468.27 SantiG5SandroliniL.StrayCurrentInterferencesonHigh-speedRailTransitSystemsandSurroundingBuriedMetallicStructuresC.Proceedingsofthe6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Corrsoion.GiardiniNaxos,2003:659-664.28 ZhuQ,CaoA,ZaifendW,etal.StrayCurrentCorrosioninBuriedPipeIincfJ.Anti-CorrosionMethodsandMate

24、rials,2011,58(5):234-237.29董志君.滨海环境盾构地铁隧道耐久性影响因素研究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R清华大学,2014:5697.30 CharalaiTibousCA,AylottPD.DynamicStrayCurrentEvaluationsonCut-and-CoverSectionsofDCMetroSystemsJ.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2014,63(8):3530-3538.31 SandroliniL.AnalysisoftheInsulationResistancesofaHigh-speedRa

25、ilTransitSystemViaductfortheAssessmentofStrayCurrentInterference.Part2:ModelIingJ.ElectricPowerSystemsResearch,2013,103:248-254.32 SandroliniL.AnalysisoftheInsulationResistancesofaHighSpeedRailTransitSystemViaductfortheAssessmentofStrayCurrentInterference.Part1:MeasurementJ.ElectricPowerSystemsResea

26、rch,2013,103:241-247.33 BertoliniL,CarsanaM,PedeferriP.CorrosionBehaviourofSteelinConcreteinthePresenceofStrayCurrentJ.CorrosionScience,2007,49(3):1056-1068.34陈梦成,秦臻,王凯,谢力.杂散电流与氯盐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刚度衰减规律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2,02(04):25-29.35朱红兵,余志武,孙杰.钢筋混凝土T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30(12):54-56.36杨德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

27、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0.37孙晓东,易建伟.主筋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试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6:2124.38赵国藩.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999.39孙俊祖,黄侨,任远.疲劳加载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刚度的试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08):114-118.40董福兴.钢筋锈蚀混凝土构件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465041袁迎曙,李果.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结构性能退化特征J.建筑结构,20()2,(10):18.42惠云玲.锈蚀钢筋性能试验研究分析J.工业建筑,1997,(6):10/3.43A.C

28、astel,R.Francois,GArliguie.MechanicalBehaviorofReinforcedConcreteBeams-Paxt2:BondandblotchEffectsJ.MaterialsandStructures,2000,(3):545-551.44惠云玲,李荣,林志伸,全明研.混凝土基本构件钢筋锈蚀前后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7,(6):14-18.45赵羽习,金伟良.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2,(4):352-356.46袁迎曙,贾福萍,蔡跃.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研究J.工业建筑,2000,(1):4346.47冯

29、蕴雯,冯元生.腐蚀疲劳可靠度分析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1994,(4):451-453.48李志义,丁信伟.金属材料的腐蚀疲劳J.化工机械.1994,(4):53.62.49刘建中,谢里阳,35钢循环应力应变特性的实验研究J.机械强度,1995.(4):10/3.50DrJRodriguez9L.M.Omega,J.Casal.LoadingcarryingofconcretestructureswithreinforcementJ.ConstructionandBuidingMaterials,1997,(4):239-248.1.2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研究内容1

30、)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梁(矩形和T形);2)探究矩形和T形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力性能;3)探究矩形梁和T形梁在无腐蚀条件下疲劳荷载作用梁的破坏特征;4)分析杂散电流对梁钢筋的腐蚀特征及耦合下梁与钢筋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2)研究目标通过试验研究,分析轨道梁在无杂散电流腐蚀和有杂散电流腐蚀下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性能及其表面混凝土的开裂机理。(3)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西宁地区的高海拔高寒干旱大气环境特征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架桥的后期开裂影响严重,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开发出高性能混凝土在青藏高原气候条件下后期开裂的抑制与控制技术。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及疲劳破坏不容忽视,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二是:轨道交通

31、的杂散电流、钢筋锈蚀、疲劳荷载等因素耦合作用下,解决重大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问题。1.3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案(1)材料选定T形梁受拉钢筋采用HRB335(二级)螺纹钢筋,其余钢筋均采用HPB235(一级)光圆钢筋混凝土的采用具体分配见表U表1水环境试验梁编号材料混凝土Ca30Ca50Ca50zCa60z水环境试验梁编号7、89155、616233、424301、23138(2)配筋形式试验梁的配筋:18号T形梁具有相同的配筋形式,如图1所示:矩形梁只在梁体下部配置两根受拉钢筋,如图2所示。(3)无卤水环境的工况分别为:工况一:静载;工况二:抗弯疲劳(矩形梁0.

32、2疲60MU)(T形梁0.430.63MU);工况三:水环境+杂散电流+抗弯疲劳1(0.20.8Mu);工况四:水环境+杂散电流+抗弯疲劳2(0.20.65Mu);工况五:水环境+杂散电流+抗弯疲劳3(0.2-0.45Mu);工况六:备用。1.lL8号梁按四种配比分类分别进行工况二与工况三的加载、L9L38号梁按四种配比分类分别进行工况一至工况六加载,具体加载方式见下表2。表2加载工况试验工况一二三四五六1、32、41415、试验梁5、76、82123、编号L9、1610、1711、1812、1913、202930、24、3125、3226、3327、3428、35(4)卤水环境下的工况分别为

33、:工况一:静载;工况二:卤水环境+有无电流+抗弯疲劳(0.35MU);工况三:卤水环境+有无电流+抗弯疲劳(0.50Mu);工况四:卤水环境+有无电流+抗弯疲劳(0.65Mu);工况五:卤水环境+有无电流+抗弯疲劳(0.80Uu);工况六:备用。卤水环境下梁的编号及加载工况见表3、表4。其中C代表卤水腐蚀+无电流+抗弯疲劳的耦合情况,D代表卤水腐蚀+杂散电流+抗弯疲劳的耦合情况。表3卤水环境下梁的编号混凝土标号Ca30Ca50Ca50zCa60梁编号(JL)123414,58,9121316梁编号(CL)17、1819、2021、2223、2414,58,9121316梁编号(DL)17、18

34、19、2021、2223、24表4卤水环境下梁的加载工况试验工况一二三四五六试验梁1、5、9、2、6、10、3、7、Ik4、8、12、JLl41724编号CL13141516试验梁1、5、9、2、6、10、3、7、11、4、8、12、1724编号DL13141516(5)技术路线图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图我院拥有完成该实验的所有仪器设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及导师的指导制定试验方案,具备完成试验的条件,并且试验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14特色与创新之处(1)实验过程中使用了自制的疲劳加载系统及挠度测定装置。(2)试件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并对高性能钢筋混凝土构件浸水通电腐蚀。(3)试验用不同配合比及不同截面

35、形状的试件,并在腐蚀条件下对试件加不同疲劳荷载,使得混凝土试件的疲劳劣化特征不同。1.5 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1)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方面,我国水泥质量不稳定,离散性大;在骨料方面,粗骨料质量低劣,含泥量大,级配较差,细骨料细度模数不合要求;在外加剂和外掺料的选择上,尚缺乏充分的适用性的研究。解决措施:参考、借鉴西宁火车站相关的研究数据,并加以修善。(2)由于实验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其耐久性强于普通混凝土,所以腐蚀周期,疲劳加载周期会较长。解决措施:腾出大量空余时间来完成试验。(3)试验过程中,混凝土应变片容易破坏,会导致钢筋混凝土梁未疲劳破坏就采集不到数据。解

36、决措施:在实验梁两侧增加应变片数量。(4)在试验中由于人为影响、机器精度及试验环境与实际环境不同等原因,会使采集的数据产生误差,影响试验的可靠度。解决措施:尽量人为控制,使误差减小。1.6 预期研究结果(I)取得西宁轨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技术成果,为延长西宁轨道交通工程轨道梁的疲劳寿命及抗裂措施提供有力保障,对轨道交通构件的防杂散电流腐蚀提出一些建议。(2)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4篇。(3)完成硕士论文。2项目研究进展情况项目研究进展情况,见表1,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相关试验、项目验收、论文写作等。表1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年度年度计划内容与考核指标2015.10201605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各项性能测

37、试;拟定试验方案,制作钢筋混凝土试件;疲劳试验机的改造。对养护后的混凝土试件,表面打磨,贴混凝土应变片,准备静力和疲劳试验,采集数据。分析并处理数据,撰写论文;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项目验收。2016.062016.102016.ll2017.12本人硕士期间主要完成了如下试验:(1)不同配合比的HPC梁试配研究;(2)杂散电流对HPC梁的腐蚀研究;(3)无腐蚀下的HPC矩形与T形梁静力和疲劳试验研究;(4)腐蚀下的高性能钢筋混凝土静力和疲劳试验研究等。研究过程中为试验室补充了部分试验设备,自己也能熟练的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并与老师学生探讨研究方案、研究心得、研究成果,受益匪浅。通过重

38、点分析轨道梁表面混凝土的开裂机理与防护措施、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无腐蚀疲劳试验及杂散电流一疲劳荷载之间的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疲劳特性与钢筋锈蚀研究,为西宁轨道交通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取得的项目成果不仅在西宁轨道交通工程中直接应用,而且对于西宁地区当前的重大桥梁、青海省内的重大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提供耐久性监测技术、修补方法等应急措施。此外,项目成果在我国西部其他省份类似环境地区的地铁、轻轨、铁路和公路桥梁等工程中也具有切实可行的推广价值。3硕士阶段的课程成绩4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研究过程中主要发表如下论文:赵宣,刘连新,等.不同矿物掺量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探究,建筑技术开发,2017,44(

39、3),26-28.赵宣,刘连新,等.高性能混凝土在卤水环境下强度变化规律的探究,混凝土与水泥制S,2017(11),16-20.3赵宣,刘连新,等.高性能混凝土梁疲劳破坏的研究,建筑技术.(核心)赵宣,刘连新,等.高性能钢筋混凝土T形梁静力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施工技术.(核心)赵宣,刘连新,等.高性能混凝土梁在卤水腐蚀下的疲劳性能探究,建筑结构.(核心,CSCD)赵宣,刘连新,等.高性能混凝土梁通电锈蚀及疲劳试验研究,硅酸盐通报.(核心,CSCD)题目:利用再生微粉制备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研究1国内外研究现状1.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还没有健全的建筑废弃物处理相关法规,这些建筑

40、垃圾的处理方式大都还停留在简单的填埋、堆放阶段,这不仅占用、污染土地,还会污染空气、水资源随着垃圾数量的累积,势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再生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且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山。但现阶段只有不足5%的建筑垃圾被利用加工成为再生骨料用于配制混凝土,且利用附加值较低“21。我国对再生微粉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相关法规,研究方向主要偏向于于对活性的激发,以及作为矿物掺合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U7.23J,再生微粉质地疏松,比表面积较大,含有大量的硬化水泥石、未完全水化的水泥以及具有潜在活性的SiO2,经加

41、工改性后可以作为掺合料部分替代水泥。胡智农等M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微粉活性指数为76%。朱有禄等的通过通过实验表明,再生微粉的活性及胶凝性能都小于矿渣微粉,再生微粉掺量越大,水泥胶砂强度下降越快。攻博期间拟研究方向、探索思路和计划(可另附页)张修勤等因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微粉密度小,内部含有大量孔隙,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的需水量,作为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时,掺量为10%时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很小,但超过10%后,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较大。李建勇等团研究表明,活性微粉和高活性微粉的活性指数分别为72%和99%。冯太等通过碱激发和研磨细化处理两种激发方法来激发再生微粉活性,结果表明,微粉掺量为20%时,加入3.

42、5%Ca(OH)2和研磨细化两种活性激发方法对提高试件的抗碳化性能有显著作用;当掺量为30%时,两种激发方法无明显作用。刘栋等网研究结果表明,碱激发和离心粉磨工序可以有效提高再生微粉的活性,所制备的再生胶凝材料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还有学者研究显示1353,掺再生微粉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低于普通混凝土,但是初始开裂时间推迟,最大裂缝宽度、裂缝数量减少,混凝土的早期开裂性能得到改善。1.2国外研究现状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技术在国外已较为成熟,日本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对垃圾的处理有一系列完整全面的措施、政策和法律;丹麦于1989年与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准;英国在建筑垃

43、圾处理总战略讨论稿中,要在2020年达到建筑垃圾为零的目标RL国外对建筑垃圾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将再生微粉用于再生水泥的生产及相应制品的性能方面和再生骨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RL韩国一家公司将废弃混凝土进行破碎,并把水泥、钢筋和石子分离开来,然后在70(C高温下加热再生微粉,并添加一种特殊物质,最后制成再生水泥,此项技术已申请专利。生产出的水泥的强度与普通水泥相差无几,满足强度要求,而且成本较低,利于环保ML日本一公司将混凝土进行粉碎、加热、摩擦等工艺处理,把废弃混凝土中的砂浆和石子分离,使其变废为宝,得到有效利用I均。AdamMKnaack)等研究表明,在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进行抗弯试验时,

44、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弯和抗剪强度影响较小。J.deBritom等研窕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作用能够削弱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再生骨料是可以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且不会对结构造成明显的影响。参考文献1张修勤,李秋义,等.再生微粉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6(3):362田万溪,李东,孙家瑛.新型无熟料再生微粉矿渣复合胶凝材料的试验研究J混凝,2016(1):116-126.3李潼,代大虎,龚志起.再生细骨料及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砂浆强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5(6):694刘风利,刘俊华.废弃混凝土再生混合砂砂浆性能正交

45、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14,45(4):341-345.5 KwonE,AhnJ,ChoB,ParkD.Astudyondevelopmentofrecycledcementmadefromwastecementitiouspowder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83(2015)174-180.6 GastaldiD,CanonicoF,CapclliL.AninvestigationontherecyclingofhydratedcementfromconcretedemolitionwasteJ.Cement&ConcreteComposite

46、s.61(2015)29-35.7张圣彩,耿欧,赵桂云.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活性激发J.混凝土,2015(11)4952.8肖建庄,雷斌.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窕J.混凝土,2008(5):8389.9胡智农,杨黎,刘昊.再生微粉混凝土耐久性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3):15.10朱有禄,邹卫雄,等.再生微粉与矿渣对水泥性能影响的对比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16,41(4):1214-1219.11李灌.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2013(5):65-68.12刘香,运喜刚,张君瑞,等.再生微粉制备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6(3):77-80.13张修勤.再生微粉资源化利用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14马郁.掺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10):88.9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