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持续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国家林草局与政府决定在共建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市,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突出绿化和耕地保护协调推进、林草植被保护修复、农田防护林改造提升,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抓手,采取优化分区布局、挖掘绿化潜力、实施示范工程、创新政策机制等综合措施,推动绿化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全面提升,生态安全屏障逐步完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和保障。二、建设目标20
2、21-2025年,完成造林80万亩,森林抚育120万亩。科学绿化水平明显提高,森林资源管护能力显著增强,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三、分区布局(一)主城都市区。大力开展河岸治理提升、森林质量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等,扩大珍贵树种种植规模,着力构建规模适度、集中连片、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推进地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突出林业在城市发展中对都市区域的生态宜居支撑功能和生态屏障功能。(二)城镇群。依托重要河流和山脉,打造生态防护林带、生态产业发展带、固土涵养生态带,实施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系统开展消落带生态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统筹考虑森林火灾综合防治能力建设
3、。发展生态林、储备林及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森林康养步道,助力森林、湿地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四、主要任务(一)科学编制实施国土绿化相关规划。根据国土调查成果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有关规定,妥善处理生态与惠民、保护和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科学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草地保护利用规划、十四五林业草原防灾减灾规划、十四五林草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利用规划、十四五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方案等绿化规划及方案,保障生态总体安全。将编制完善的城市绿化
4、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叠加至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多规合一。(二)充分挖掘绿化潜力。科学统筹三生空间,处理好耕地保护与国土绿化的关系,加强绿化用地和绿化成果的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大空间大落实,小空间细落实。在生态空间,灭荒山、补天窗,努力增加森林面积;在生产空间,利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的一般劣质耕地、陡坡耕地发展木本油料等,拓展森林食物生产功能,服务国家粮油安全;在生活空间,以绿化、美化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大力开展四旁植树、庭院绿化,在村镇周边的田边土坎栽植经济树种,在道路两旁种植经济价值高、品相好的行道树,在渠系周边种植护岸林、水源涵养林,在房前屋后和乡村公共区域种植经果林或林
5、。合理合规利用坡耕地、石漠化地等,以及城市坡坎崖,采用抗逆性强、防护性能好的乡土树种草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实现应绿尽绿。(三)夯实种苗基础。构建完善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格局,规范建设优良乡土树种采种基地、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保障性苗圃生产基地三大基地,建立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评价利用、种苗质量监管服务两大体系。推动20个保障性苗圃高质量发展,建立林业重点工程苗木供需和质量监管动态数据库,推进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升级改造和树种结构调整,强化市级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注重防火树种采种,新建一批优良乡土树种采种基地。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启动重点生态区域专项调查,优化完善林木种质资源库,创建一批特色乡土树种种质
6、资源库,积极开展珍贵种质资源保护繁育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良种选育审定和推广应用力度,政府投资为主的造林绿化工程原则上优先使用林木良种。做好种苗供给与造林作业设计衔接,建立订单育苗、定向培育、赠苗造林管理机制。(四)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森林抚育、现有林改培、退化林修复等营林任务500万亩。其中在主城都市区结合松材线虫病除治开展纯林改造,补植乡土珍贵树种、生态树种等300万亩。加快完善天然林管护制度,实施天然林用途管制制度,落实天然林保护监管制度,建立退化天然林修复制度。(五)开展示范建设。实施山地林草系统治理,依托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重点项目开展示范建设,打造样板工程,
7、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1 .林带建设。按照生态屏障类、浅丘产业生态屏障类、城镇功能生态屏障类实行分类指导,对生态隔离带、生态产业发展带、生态防护林带、消落区固土涵养生态带四带进行空间统筹,实施森林数量、质量和综合效益三提升项目,开展系统综合治理,增加岸线植被覆盖,增强生态防护和森林防火功能,丰富生态风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至2025年,实施营造林任务300万亩。2 .储备林建设。发挥企业主体、农民主力作用,以国有林场、国有企业为主要经营主体,鼓励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建设,通过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松材线虫病疫情林区带状改培等方式建设国家储备林500万亩,十四五期间完
8、成建设500万亩,其中集约人工林栽培50万亩、现有林改培100万亩、森林抚育50万亩,不断优化林分结构,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优质木材供给,储存绿色财富。在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探索实践,推动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农村三变改革落地见效,实现林农家门口就业、山上增收,打造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样板。3 .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依托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项目,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地综合整治(不含林地、草地)等工程,建设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基地。4 .生态保护修复示范项目。依托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消落区治
9、理等试点示范(建设规模1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培育乡土珍贵树种及特色经济林10万亩,封山育林+补植乡土珍贵树种30万亩、退化林修复更新及补植乡土珍贵树种培育针阔混交林50万亩工5 .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依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治理探索实践,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建设规模1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培育乡土珍贵树种及特色经济林5万亩、封山育林+补植乡土珍贵树种30万亩、退化林修复更新及补植乡土珍贵树种培育针阔混交林65万亩6 .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项目。依托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项目,在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域,通过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退耕还林
10、还草等措施,有效遏制石漠化区域生态恶化趋势,探索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建设规模5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培育乡土珍贵树种及特色经济林1万亩、封山育林+补植乡土珍贵树种10万亩、退化林修复更新及补植乡土珍贵树种培育针阔混交林50万亩7 .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示范项目。在松材线虫病疫点乡镇统筹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疫木安全利用、松树纯林带状改造及间伐+补植修复3万亩,降低马尾松比重,培育大径级用材林及乡土珍贵树种林、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将松树纯林改造为多树种的针阔混交林,探索松材线虫病科学防控、系统治理和森林可持续发展模式,总结提炼松材线虫病除治与松林提质增效双赢的新
11、路径、新方法、新模式、新机制,为科学保护和利用1000万亩松林资源,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8 .森林经营示范项目。按照人工林为主、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原则推进森林经营试点,在理论方法、技术标准、管理机制,以及传统间伐力度、采伐清林、采伐限额保障等方面探索实践,总结试点经验,并以国有林场为重点推广森林经营5万亩。9 .珍稀林木培育示范项目。依托珍稀林木培育项目,开展珍稀珍贵林木培育,通过对马尾松、枝树寄氐质低效林分进行小块状皆伐、带状疏伐、针叶纯林高强度间伐,栽植珍稀珍贵树种10万亩,通过近自然经营技术,培育珍稀珍贵林木大径材,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促进生态、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六)加强森林资
12、源保护。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转为非林地。落实森林采伐限额和凭证采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支持国有林场科学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做好重点林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做好松材线虫病、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七)聚力改革驱动。持续推广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机制,促进集体、农民等通过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健全森林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和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保价值、保产量、保收入的特色经济林和林木种苗保险试点,推进草原保险试点,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完善灾害风险防控和分散机制,全面实现公益林应保尽保、商品林尽量保的目标。健全完善执法机构设置,整合执法力量,组建
13、市级执法专家辅助团队,建立管理平台,推行网上办案、探索移动办案。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行林长制,明确各级林长和部门分工责任,严格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协调指导等作用,强化国土绿化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持之以恒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绿化理念,倡导节俭务实绿化风气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二)加强政策支持。坚持共建,以市为主。国家林草局负责试点示范市建设指导,在政策机制、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科技支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对集中连片开展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达到IOoO亩,并达到预期目标
14、的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以林草地修复为主的项目3%以内的修复面积使用权,从事生态产业开发,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创新林木采伐管理机制,科学分解林木采伐限额指标,优先保障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现有林改培等采伐需求,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和灾害防控。差别化管理商品林和公益林、人工林和天然林林木采伐,开展人工商品林经营主体自主采伐试点,规模经营的人工商品林可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统一纳入年采伐限额管理。(三)加强科技支撑。加大生态修复、生态惠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智慧林业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技术研究,集成示范与推广一批林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林草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林草长期
15、科研基地,加强林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珍稀濒危树种、乡土珍贵树种、特色经济林树种、用材林树种、优良防火树种等种质资源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选育力度。大力推广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等新型育苗技术,不断提升苗木品质和绿化质量。制(修)订林草质量标准,强化林草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深化林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地区林草科技协同创新。(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介加强科学绿化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绿化理念,普及科学绿化知识,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示范中的成功典型和案例,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风气,树立正确的绿化发展观政绩观。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科学绿化的良好氛围。(五)加强考核评价。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构建统一指挥、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促进林草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发展的工作格局。完善细化配套政策措施,实行目标、任务、责任、考核区县,确保科学绿化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确保目标有分解、任务有担当、政策有落实,对科学绿化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建立完善制度保障、工作督查、情况通报和考核结果运用机制,构建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