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河镇片区规划初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淝河镇片区规划初步方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地要求,与城市相关规划进行系统衔接,对片区的建设总量、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做相应的控制。对片区城市风貌进行勾勒,提出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并对重点地段进行城市设计。规划重点解决几个问题:1 .明确流河片区综合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做好未来发展方向的谋划。2 .深化、细化总体规划的内容,明确各类建设用地性质,提出建设总量、建筑高度的控制;3 .理顺交通系统,解决沈河片区与其它城市组团、片区之间的联系:处理好城市道路与片区内部企业单位的关系。4 .提出产业空间布局指引,合理布局各类产业用地。尊重实际,对片区内的工业、企业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5 .落实三大设施,结合本次规划,适当完善各类设施以满
2、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6 .八公里的南沈河岸线如何保护并有效利用,以提高片区的城市综合效益,带动片区的整体发展。7 .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建设与控制的关系。处理好群众安置问题,积极促使“三无农民”走上工作岗位。8 .提出城市设计总体框架,引导本片区的城市建设向着美的方向发展。并对南观河沿岸等雨:点地段空间的组织模式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1.4规划策略1 .高效现代一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城市必须具有高效的功能组织结构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合肥正处于向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迈进的快速发展时期,片区建设应该以高效现代为标准,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提高片区建设的水平和环境吸引力。2
3、.提升重霍一产业的聚集、提升和重新打造依赖其现状城市边缘区相对低廉的地价,形成了与片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一系列包括专业市场、临港建材、小型工业园区等产业的初步集聚,但从片区长远的目标出发,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双重推力,促使片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面的提升。沈河镇片区规划(初步方案)1.1 规划范围观河片区西至包河大道、东至南流河、北至南二环路、南至环城高速。总面积21平方公里,涉及3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1.2 技术路线观河片区控规是落实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对本片区定位的一个系统规划,以合肥市、包河区及花河镇“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在各个层面逐层落实,本次规划分为专题研究、单元规划、控制性
4、详细规划三大部分。专题研究从城市边缘区明显的特征出发,对片区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片区总体上进行勾勒,重点是在空间布局上,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片区的功能、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各专项规划所安排的三大设施用地逐个落实,并对片区的城市风貌提出宏观的引导,进行总体城市设计,指导渡河片区的建设开发。有了对片区整体上的把握,再进步编制控规,明确各地块的面积及其用地性质和兼容性,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
5、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设施的容量和用地界线。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地块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公示的基本单位。1.3 规划工作思路有点解决观河片区与城市双核及各组团的系统连接,主要包括: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方面,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控制要求,满足片区的近期开发和各专项规划对三大设施的用3 .魅力吸引一引导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转换八公里长的南观河岸线是片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但目前南流河沿线基本上是以生产岸线为主,景观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价值,规划通过分期的手段控制临港产业的发展,逐步引导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转换,并策划一系列的项目
6、重点打造滨水休闲产业,增强片区吸引力,带动周边发展。4 .催化触媒建立由点及面项目带动的开发机制实践表明,城市规划设计重点不是构筑个理想的终极城市形象,而是运用多种手段,构筑开发建设中一系列催化反应的过程。规划采用项目带动的策略,策划一系列的大型项目来提升片区的影响力也吸引力,借助这些项目的驱动和示范,以点带面的带动整个片区的开发。5 .和谐凝聚人文关怀、人文回归现代城市中忙碌的生活,难免会感到徘徊和迷茫,规划通过和谐社区的打造,促使片区失地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构建和谐社会。6 .安全便捷一建设以人为本的交通组织系统交通是城市的运动系统,是决定城市布局和运营效
7、率的要素之一,以人性化为原则建立多种城市交通工具结合的交通体系(包括公共交通、车行道路、人行步道等),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出行条件。一方面,构建网络化道路系统,增强车行交通可达性和通畅性;另一方面,建立区域内的完整人行步道系统,良好的步行系统能够增加市民步行活动的场所,减少对汽车的依赖,获得安全感,并体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7 .生态文明建立相互联系密切的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活动场所越来越受到居民普遍的欢迎和喜爱,建设足够而丰富的开敞空间是增加城市吸引力和提升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规划发挥南沈河沿线和环城高速绿化带、高压走廊等的自然条件和建设区域中的公共空间建立相互联系的开敞空间系统,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休闲游憩交流场所,营造优美的、有吸引力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