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7721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38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苍梧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苍梧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苍梧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苍梧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苍梧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苍梧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苍梧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8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苍梧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苍梧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2023年6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发展基础2第一节“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2第二节主要问题4第三节发展机遇6第二章总体要求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基本原则9第三节发展定位11第四节发展目标11第三章构筑茶文化旅游高地14第一节茶文化精神高地14第二节茶文旅消费高地15第四章繁荣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17第一节扎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17第二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8第三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19第四节加强对苍梧文化发掘研究和阐释21第五节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产生22第六节强化文艺创作引导扶持22第七节促进优秀传统艺术传播23第五

2、章打造全域旅游,构筑现代文旅产业体系25第一节优化全域旅游空间25第二节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29第三节做大做强六堡旅游龙头35第四节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扩容39第五节培育文娱休闲新业态41第六节构建多元旅游住宿体系43第七节提升特色鲜明餐饮服务44第八节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44第九节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46第十节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49第六章优化要素聚集,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52第一节积极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52第二节创新茶文旅融合发展模式52第三节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融合53第四节旅游与工业、商贸、城镇化融合55第五节旅游与教育、健养和体育融合56第六节数字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57第七章完善公共服

3、务,夯实“快旅慢游”基础59第一节加快完善信息服务咨询体系59第二节构建“快旅漫游”旅游交通体系60第三节继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61第四节文化旅游智慧服务提升工程62第五节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63第八章擦亮文化名片,深化文旅宣传推广64第一节打造“茶船古道”名片64第二节培育文旅节庆品牌64第三节创新媒体营销宣传65第四节加强与旅行社等机构合作67第九章强化综合治理,规范现代文旅市场体系68第一节壮大文旅市场主体68第二节加强文旅安全管理69第三节推进文明旅游69第十章保障措施70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70第二节强化要素保障70第三节优化发展环境72第四节加强人才培养73第五节加强规划督导73附表

4、:苍梧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表-XBX-Jk-刖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苍梧县是一座历史名城,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全县文化和旅游业高速发展,各项文化和旅游经济指标均创新高,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拉动全县经济增长,增加财税收入,促进社会消费,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带动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分重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

5、入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围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推动文化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扎实推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品牌创建,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根据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梧州市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苍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全县的文化旅游发展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开展全域旅游建设,稳步推进文旅体制机

6、制改革,系统推进景区景点开发,全面完善接待服务体系,逐渐增强品牌营销宣传,全县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三五”初期制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基本完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提升。新县城图书馆、文化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7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各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十三五”期间共投入免费开放经费425万元,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320场,组织免费写春联活动48场;举办知青书画展活动20场,共展出书画作品IloO多幅。为农民群众播放科技知识讲座120场次;举办青少年读者系列活动图片展、成人、少儿优秀

7、图书展读、读者游园活动等120场次。举办公益培训班30场。组织创作群舞六堡茶香萦绕参加自治区第八届基层群众文艺会演,通过了梧州市选拔赛。精心打造茶阅文化,出版世界非遗一一六堡茶中国六堡茶六堡茶大观南洋茶事之六堡航路茶船古道茶事茶味和西江明珠六堡茶韵等独具六堡茶文化特色书籍。疫情影响闭馆期间,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立足“馆舍关闭,服务不停”,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利用数字图书馆及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有效开展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挖掘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项目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韦洁群先后获得“中国首批制茶大师”“广西工匠”和

8、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加强文物保护和安全检查,持续性开展常规性文物安全检查,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每个季度安全巡查。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完成了全县134个行政村和全县各中小学的全覆盖。培养当地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戏曲知识普及我县各乡镇村民共18000余名。完成自治区级文保单位石桥镇古建筑群培中村潘氏古宅的维修工作;石桥镇古建筑群培中村史馆已经竣工验收。旅游收入持续扩大。“十三五”时期,苍梧县旅游总消费额由2015年的10.7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6.59亿元,年均增长36.72%;接待游客总人数由2015年的128.71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262.6

9、2万人次,年均增长26%;人均消费有2015年的836.67元增加到1012.48元,年均增长5.25%,过夜游客平均过夜天数由2015年的1.54天增加到2019年的2.03天,年均增长7.95%。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持续优化。交通建设加速推进,柳梧铁路、市环城高速北环线、国道G355梨埠至昭平马江二级公路实现通车。梧信高速公路(苍梧段)工程、梨埠经木双至广东封开二级公路工程和S201京南至人和港公路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加快建设。全面实现苍梧融入梧州市一小时以内交通圈,快达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初步建立。旅游设施更加完善,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2处;新建或改建旅游厕所15座。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六堡特色

10、小镇加速推进,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六堡镇被国家住建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投入资金5.8亿元完成六堡茶庄园、产业园广场、大中村示范点等49个项目建设,六堡茶产业园、六堡镇新区、核心茶区加快发展,逐步构建茶农业、茶工业、茶商业、茶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全县现有4A级景区1家,十三五期间新增1个4A级景区,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广西星级农家乐3家,星级旅游酒店2家,产业提质增效和扶贫惠民成果显著。旅游品牌建设持续发力。“茶船古道诗画东安江”示范带建设成效初显,苍梧县获得“自治区级生态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中国名茶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荣誉称号。近年举办的

11、“茶乡歌仔”山歌大赛、六堡茶文化旅游节、六堡茶技能大赛、六堡镇茶船古道起航仪式等多场活动,每场平均都有5000人次参与。第二节主要问题资源整合度有待加强。苍梧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飞龙湖国家森林公园、天洪岭林场、龙岩风景区、仙迹桃花岛、东安江等景点,其中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更是苍梧县首个4A景区,但其作为龙头景区与其余景区景点缺乏互动,景区之间尚未达到互联互通,全县旅游资源仍未统一整合,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人气集聚效应。旅游产品基本以观光类为主,体验性产品和夜游产品较少,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住宿游客比例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苍梧县旅游产业链延伸发展。文化旅游

12、融合度不高。苍梧县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众多,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资源活化利用,精心打造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加快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上,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融合度不高,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有效融合不够。诗词文化、红色文化、六堡茶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方面内涵挖掘不足,六堡茶与旅游融合程度较低,参与性、体验性和文化性较强的旅游项目较少。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观光产品比例偏大,休闲、度假、体验、研学、康养等产品发展不够,新产品、新业态、新空间不足。初级农产品未能转化为旅游商品,缺乏高附加值。六堡茶原料基地规模较小,茶叶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六堡茶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亮点文化尚未转化成产品。山水生态

13、旅游的核心卖点未体现,缺少生活化、高品质、深体验的度假旅游产品。苍梧需打造深度体验的文旅融合产品,强化度假旅游产品,从而留住游客。基础设施亟需完善。旅游大通道建设亟待提升,旅游小交通设施亟待完善;旅游服务和接待设施尚不够健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苍梧县大交通环境逐步改善,但受发展条件、建设基础限制,公路交通体系也不完善,部分乡镇交通瓶颈较为突出,东西向交通联系匮乏导致各乡镇彼此交通联系极为不便,需迂回绕道梧州市区。景区交通建设落后于旅游景点建设,景区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可进入性差,尤其是干线至景区、景区之间交通还存在较多问题。第三节发展机遇一、党中央、自治区高度重视党的二

14、十大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作出了“把六堡茶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近年来,自治区提出了“以六堡茶为引擎,打造广西千亿茶业”工作部署。中央、自治区对文化事业和茶产业发展的科学谋划和部署要求,为苍梧县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指明了方向。六堡茶产业一步步改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发展信心更加坚定。2022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力指导未来广西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苍梧县加快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新使命引领发展新格局随着全面落实“三大定

15、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东融”粤港澳大湾区进程加快,苍梧县作为梧州向东、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县域,正坚定不移实施“东融”战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既是增进与相关国家人民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桥梁,又是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苍梧县正抓住机遇,积极推广茶船古道文化,深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各国、欧盟等国内外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以全面“东融”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苍梧建设成为广西实施“东融”战略的县域重要门户。继续加大对外开发合作,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交流和合作。三、全域旅游上升至国家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域

16、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一次新提升。以全域旅游为载体,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旅游业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推进全域旅游是旅游业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方式,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重要抓手。四、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乡村旅游步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7、。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强化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抓手,乡村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完善和提升,引领乡村旅游步入新时代。五、我国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到管理创新,多个方面依靠创新因素,对于实现高质量增长是一个基础性的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18、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目前,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兴刚需。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的旅游业,必须自觉肩负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使命。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茶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精神引领下,立足苍梧自然生态禀赋,发挥茶文化资源优势,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本土文化+旅游”,深挖苍梧岭南古郡文化,讲好苍梧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19、,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托六堡茶原产地及核心产区的优势,发挥“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双向作用,提升文化传播力,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全国茶旅文化体验、休闲康养度假胜地,实现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力争把“十四五”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原则。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大力推进“文旅+”“+文旅”。依托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进一步提升文化

20、影响力。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丰富旅游内涵,进一步推动旅游特色化、优质化、效益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原则。推动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提升发展品质。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文旅特色,引导文旅融合特色化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新产品和新业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尊重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规律及客观差异,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文旅融合,注重文旅融合的效果。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教育、科技、交通、体育、医养健康等跨界融合,拓展优化文化旅游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新动能

21、。坚持统筹协调,全域发展原则。强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统筹规划、部门协调、社会参与。按照全景化、差异化、互补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全域整合,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模式由单一景区开发向文旅综合目的地的全域化发展转变,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一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底线,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整体规划、有序打造,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引领区域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项目空间布局避开生态保护地、水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在景区服务基地与工业区之间通过生态隔离带隔离。坚持市场导向,项目带动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2、坚持政府引导创环境,市场主导增活力,积极推进文旅产业市场化进程,培育壮大文旅企业,优化市场环境,加快文旅项目开发,以项目带动文旅融合,增强市场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第三节发展定位全国茶旅文化体验、休闲康养度假胜地。以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入挖掘六堡茶文化和茶船古道文化,以茶文化休闲、健康养生为核心,升级茶文化养生旅游休闲产业,打造高端健康养生服务产业,以发展茶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功能为主,建设提升苍梧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飞龙湖国家森林公园、苍梧新城旅游综合体、茶船古道景观工程等项目,提升健康养生度假旅游氛围,打造全国茶旅、康旅养生基地。桂东南红色旅游研学基地。以“传承红色基因

23、、挖掘红色文化”为主线,依托石桥中共地下党支部旧址保护利用和龙岩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为载体,抓住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机遇,积极促进“国防教育+红色旅游+党性教育”深度融合,高标准、高规格打造石桥中共地下党支部旧址红色之旅项目,打造桂东南红旅研学基地。第四节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做强茶旅融合发展文章,擦亮六堡茶金字招牌,按照“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的总体安排,以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六堡茶生态旅游5A景区为切入点,以重大龙头项目和引领示范项目的建设为突破口,强化苍梧岭南古郡文化形象,健全现代文化产业的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做好文

24、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创作出一批代表苍梧文化形象的文艺精品,加快推动一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和品牌创建,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带,高水平举办一批节事活动。实现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并重转变,推动苍梧成为六堡茶文化魅力充分彰显的广西文化旅游强县。表1苍梧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主要指标2020年2025年年均增长率指标属性产业规模游客接待总量(万人次)186.03290.7111.25%预期性旅游总收入(亿元)18.6440.7010.61%预期性人均消费(元)1001.991400.027.65%预期性平均停留天数(天)2.032.847.98%预期性公共文化

25、服务新建博物馆一1预期性新建工人文化宫一1预期性优秀文学作品一1预期性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比(%)2.65以上预期性文旅品牌建设AAAAA旅游景区一1预期性AAAA旅游景区12预期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预期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预期性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一1预期性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一1预期性星级酒店23预期性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一1预期性广西乡村旅游重点镇-2预期性广西文化旅游特色小镇-3预期性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35预期性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35预期性广西星级农家乐35预期性第三章构筑茶文化旅游高地第一节茶文化精神高地一条茶船古道一一以打造六堡茶茶船古道源头这一苍梧概念形象为目标,通过提升茶园

26、景观、设计茶艺体验活动、茶船古道遗址风貌复原、展示茶船古道遗迹、复原茶船商贸等工作的推进,深挖茶文化载体,演绎茶文化展示方式。以“茶船古道”为文化脉络和空间连接,串联狮寨、六堡、梨埠、木双等四个乡镇的主题游线。启动申报文化遗产工作,将申遗工作作为提升苍梧品牌形象,打造茶船古道精神的复兴地,重塑苍梧茶船古道辉煌。一个文化公园(茶城)依托县城打造苍梧六堡茶文化展示窗口,建设中国首个六堡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实现对六堡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集中打造中华六堡茶文化的重要标志地。一座六堡茶博物馆一一

27、在新县城谋划建设六堡茶博物馆,形成集仓储、会展、体验、科研、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利用展厅举办大型展销会,以表演的形式重现茶船古道,借助高科技AR技术感受茶船古道的艰辛,展现六堡茶的发展历程,展现中国茶文化的历程以及国外茶文化的发展。一个高水平特色节庆一一高水平举办“中国六堡茶文化旅游节”,与国内外高端演出市场接轨,引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团队和高质量的演出剧目,引导文化消费,扩大六堡镇“苍梧六堡茶文化旅游节”影响力。提升接待服务能力,整合部门资源,加大营销投入,将其打造成为苍梧文化体验目的地强势品牌印记,提升苍梧文旅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二节茶文旅消费高地一座特色小镇一一对六堡镇建筑

28、风貌进行控制,开发建设茶文化体验休闲街区、养生文化街区,设置特色茶艺作坊,增加品茶、观赏茶艺表演和传统手工制茶体验,营造文化度假氛围,依托传统工艺制作,打造茶园特色主题民宿,打造慢行系统和浪漫慢生活业态。完善配套旅游要素,建设主题化(养生餐、茶餐)、精品化旅游餐厅,品质化、品牌化饭店,时尚化、个性化文化娱乐场所。一处休闲旅游度假区一一依托飞龙湖(爽岛)、六堡茶山茶园等自然景观,加快推进飞龙湖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开发水上活动,完善与六堡镇交通连接,打造茶农旅主题旅游度假区,实现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一条百里苍廊一一以建设“百里苍廊产业带”为契机,扩大我县茶园面积,在重要节点打造景观。覆盖G3

29、55苍梧境内沿线可视范围内,集合茶文化景观道、城乡交通要道、护林道、救援道等多功能特色绿道,打造一条文化长廊、景观长廊、休闲长廊、茶产业长廊,成为苍梧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新热点、新增长点。一个AAAAA级旅游景区充分整合六堡镇旅游资源,完善内外交通、游览服务、休闲度假等公共设施,深化景区体验项目,推出深生态之旅、茶文化之旅、夜游体验等动静结合项目,扩大景区容量,推动景区转型升级,丰富景区的文化演艺、文创商品购物、夜间娱乐等业态,提升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休闲度假产品供给,积极开展A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第四章繁荣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一节扎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

30、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创作、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供给全过程,强化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宣传展示、制度保障,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好用足文化、文物、旅游资源,梳理精神谱系,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时代价值。继承革命文化,利用舞台艺术、美术书法、革命文物、红色旅游等载体,梳理、研究和发掘苍梧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和审美水平。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县乡镇覆盖。活跃社会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开展惠民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把

31、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实现文化扶志、扶智。加强全民艺术普及,开展艺术展演,普及艺术知识,加强艺术培训,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开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公益行动。大力推进文明旅游,引导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成为中华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推动移风易俗。大力宣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群众自觉破产陈规陋习,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通过文艺作品、文化体验、公共服务等,培育文明新风,面向城乡基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开展网络传播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第二节

3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推进苍梧新县城文化中心、博物馆、体育馆、工人文化宫等项目建设。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全面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全县9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保持三级以上标准,免费开放项目和服务内容不断增加。依托镇(街道)文化站带动作用,推进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全县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夯实广大群众文艺表演、休闲娱乐阵地。结合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推进乡村博物馆、村史馆、乡村艺术馆等乡村文化场馆建

33、设。加大政府统筹力度,支持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孵化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提升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培养文化志愿者服务,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活动,不断增加文化志愿者数量,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重点开展“戏曲进乡村”“东安诗词进万家”“苍梧非遗大家赏”和“激情广场大家乐”等文化惠民活动,扩大惠民演出覆盖面,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专栏1文化事业重点工程1 .苍梧县博物馆新建一幢博物馆,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配套建设给排水系统、供配电及照明系统、消防安全系统、智能化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避雷系统和场地平整、道路硬化、生态停车场、绿化

34、工程、观众公共活动及集散场地硬化等工程,并购置电梯设备。2 .苍梧县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新建一栋工人文化宫综合楼及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包括职工阅览室(含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演播厅)、各类标准教室、辅导培训、维权服务等职工教育及服务中心用房,以及停车库、设备库房、后勤服务等辅助用房。3 .苍梧新县城文化中心建设一栋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HOOO平方米,半地下室停车场建筑面积1887平方米。配套建设给排水、配电及照明、消防安全、避雷、通风空调、安防监控、通讯网络,广播系统,标识工程,道路硬化,绿化工程,音响设备,电梯,垃圾收集站等公用工程。4 苍梧县新县城综合体育馆建设综合体育馆

35、14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运动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等。室内工程包括土建工程、建筑电气照明、给排水、消防、弱电系统、暖通工程等。室外工程包括道路及场地硬化、给排水、电力、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第三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推进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修缮工作,做好中共石桥地下支部旧址、石桥镇培中村古建筑群、宋代石拱桥、天后宫古建筑、孟陵古城遗址、富禄宫等文物单位保护,支持申报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进不可移动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与文旅项目相结合,推进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立立体式非遗保护机制、培养本土专业人

36、才、宣传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利用非遗的文化优势,活化传统文化,讲好“茶船古道”“潇贺古道”等故事。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制定保护措施和保护规划。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活化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鲤鱼舞、麒麟白马舞、木犀舞、苍梧采茶戏、苍梧抢花炮习俗、京南米粉制作技艺、鹿儿剧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旅游景区传统演艺演示范点等,开发非遗美食、旅游演艺、文创等文旅产品。支持发展乡村传习队伍,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发动乡村开展传统歌舞、戏曲、庙会等民俗活动,着重做好六堡茶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和

37、保护,结合“苍梧六堡茶文化旅游节”等节假日文化品牌,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扩大苍梧文化影响力。完善传承人的保护、资助和激励机制,加强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提升业务素养、拓宽发展视野、增强传承活力。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传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加强革命文物征集和保护基础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革命文物保护网络,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维修和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推进中共石桥地下支部旧址、京南革命烈士陵园、长发革命烈士陵园、沙头革命烈士陵园、木双共青水电站等红色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项目。将县内的红色资源串联成线,面向学生、机关、市民等群体开展红色研学教育活动,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专栏2红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1 .石桥中共地下党支部

38、红色之旅项目做好石桥中共地下党支部旧址保护工作,整合龙岩文化景区,建设革命人物纪念馆、红色文化纪念馆、红色文化4D体验馆,开发设计体验型、参与型、演艺型红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观赏、参与、体验过程中学习、体验红色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2 .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京南革命烈士陵园、史贤升革命烈士陵园、长发革命烈士陵园、沙头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特色保护利用工程。3 .木双共青水电站保护利用工程做好木双共青水电站保护工作,建设共青水电站建设纪念设施,弘扬西江先锋精神,打造青少年红色研学实践基地。第四节加强对苍梧文化发掘研究和阐释挖掘梳理苍梧文化、苍

39、梧岭南古郡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做好系统性阐释和研究。挖掘苍梧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以文化力量滋养城市灵魂。加大力度挖掘和整理历史名人资源,开展一次深入的历史名人普查,通过查阅地方文献、走访群众、走访民间文化工作者、面向社会征集等方式,对苍梧各时期历史名人的生活痕迹进行挖掘和梳理。建设苍梧历史名人博物馆,由名人博物馆安排专人对历史名人资源进行不间断的挖掘、梳理、造册,加强对名人资源进行研究整理,挖掘名人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形成研究文献。加强文物、文化典籍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深入实施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设苍梧优秀文化资源数据库,提炼苍梧文化符号,传承优秀文化基因。第五节推进文艺精

40、品创作产生定期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推动本土文艺作品、现实生活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原创作品的创作生产,大力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主题创作和展示活动,开展茶园采风活动及茶文化艺术产品创作,抓好重点图书、广播、电影、电视(茶船古道)和剧目的创作、生产与演出,大力扶持文艺机构、团体创作活动。围绕茶文化、岭南文化、民俗文化、瑶族文化、诗词文化、耕读文化、乡村振兴为主题,积极组织策划、参与各类文艺调演、汇演、交流活动,发现、锻炼和培育青年文艺人才,促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做好民间戏曲采茶戏、六堡山歌的传承工作,提升六堡茶歌我在六堡等你来等歌舞剧的演艺水平。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实施重大革命和

41、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艺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工程等,不断开拓新的题材领域和艺术样式,鼓励本土文化艺术工作者从现实生活中采集素材,创作地方特色浓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第六节强化文艺创作引导扶持进一步完善各项文艺扶持政策,突出群众文化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支持一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演出企业。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深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演出,开拓城乡演艺市场。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与旅行社、旅游景区深度合作,参与制作运营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演艺项目

42、,设计运营主题化的旅游演出线路。重点扶持引导好东安诗社、平安诗社、清风诗社等一批文学艺术团体。建立健全对原创精品的扶持机制,鼓励文艺创作题材、体裁、内容、形式创新,引导新兴文艺类型健康发展,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积极培育创作队伍,按照“德艺双馨”的原则,培育一批文艺名家,建立文艺名家人才储备库,形成老、中、青文艺创作阶梯队伍。不断加大文艺创作培训力度,提高创作队伍学养、涵养和修养。积极参与自治区、国家核心期刊、专业刊物的艺术评论栏目建设。办好小说、诗歌等文学专栏,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做精东安诗刊苍梧民间传说六堡茶故事与传说等一批文学作品。加强传统戏曲等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秉承特色

43、,开拓创新。积极申报国家各类文艺精品扶持项目,争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推动文艺作品量质齐升。支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鼓励乡镇民间演艺人员团体化,组织开展文艺协会间文化交流活动,支持青年文艺人才参加各类大赛。打造贴近群众的文艺平台。第七节促进优秀传统艺术传播深入挖掘苍梧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苍梧故事”,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和特色。深入挖掘苍梧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深化苍梧文化研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强化文化宣传力度,结合现有设施建立健全文化活动阵地,做好遗产名录收集整理,大力弘扬苍梧历史文化、诗词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扩大文化影响力。传承挖掘六堡茶文化,塑造苍梧文化之魂,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对苍梧高

44、质量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创新艺术传播渠道,推动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相结合,运用多种现代传媒手段,促进苍梧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品牌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鼓励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网络展演。第五章打造全域旅游,构筑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第一节优化全域旅游空间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本底,依托全县文化和旅游资源基础,以茶船古道文化为灵魂,以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充分发挥六堡茶原产地及核心产区的优势,通过节点带动、廊道串联、组团集成,形成“一核两带多点组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核”一一即建设六堡茶特色产业研发创新示范核心区。把六堡镇作为百里苍廊产业带核心区域来打造,对

45、六堡各区域进行茶旅融合发展分工策划。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完善镇区产业、文旅、基础设施,打造苍梧文旅龙头。“两带”一一即建设百里苍廊产业带和诗画茶路、茶船古道风光健康带。以G355线苍梧段、六堡河、东安江为主线,串联整合狮寨、六堡、梨埠、木双四镇全县类型最多、密度最高的文旅资源,着力打造百里苍廊产业带和茶船古道风光健康带两个文旅产业品牌,形成百里苍廊产业轴和茶船古道文旅景观轴的发展布局。产业带以南布局数字智能良种母本产业示范区、生态保育茶美乡村示范区、六堡茶现代茶园产业区,产业带以北布局六堡茶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茶船古道中国六堡红文化传承区、农业生态涵养区、茶美生态城等。支持产业

46、区内苍松、羊河、黑石山、沁怡、茗山、大营等品牌茶厂做优做强,积极引进名优文旅企业进驻产业区。“多点组团”一一即以古东村、狮寨村、山坪村、黑石村、四柳村、六堡镇、旺湾村、马进村、西中村等村落为核心村,建立“一村一品茶,一村一主题”茶旅融合示范点,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乡村茶美组团。多点组团模式将推广至全县各乡村。乡镇发展指引。全县划分为茶船养性、茶城养生、茶路养身、茶疗养心、茶山养气五大板块,布局连接木双、梨埠、六堡、狮寨四镇,南接贺江碧道画廊,北接包茂高速的黄金旅游线,布局十万亩茶园种植大会战,形成高山密林、中山茶花、低山茶丘三层次景观组织。县城布局“两园一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循环农业示范园和六

47、堡茶文化公园片区)乡村振兴龙头,发挥交通和行政中心优势,远期打造为茶文化特色展示窗口,建设苍梧旅游集散中心及县域旅游交通枢纽。梨埠、木双两镇布局“一湖一带”诗画茶路健康带,六堡镇布局“一镇四山五村”六堡茶旅核心区,狮寨镇布局“一山三带”高山茶旅度假区。旺甫、京南、沙头、岭脚重点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居等旅游产品。旺甫镇依托枇杷山庄、白石林场、井田庙等旅游资源开展乡村旅游,包装推广红菌、鱼生等特色农家餐饮。京南镇依托临江优势,突出壮阔的桂江风光、悠久的名仕故里文化,发展教育、医疗产业等休闲康养旅游。沙头镇依托沙头镇大寨村一带奇特的陨石天坑卫星图以及历史悠久的大寨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艺术,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发,打造以科普教育、民俗体验、乡村度假、休闲娱乐等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岭脚镇重点推进济江流域旅游开发,充分依托潺江原生态的自然山水资源,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为主题。专栏3重大文旅产业项目以“六堡茶文化”为核心,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实施一批具有投资大、质态好、效益高,符合苍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产业发展定位的重大文旅产业项目。重点推进文旅产业项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