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8546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江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阳江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阳江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阳江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阳江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阳江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江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阳江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二。一六年H月前言7一、“十二五”回顾8(一)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8(二)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推进9(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10(四)农业科技力量不断增强10(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加强11(六)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有力推进12(七)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12(八)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13(九)新农村建设有新突破13(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14二、“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环境14(一)发展基础141 .自然条件优势152 .地理区位优势153 .自然资源优势15(二)国际国内发展环境16(三)面临挑战171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172 .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17

2、3 .农业产业体系不够健全174 .农业自主发展能力较弱175 .农业资金供求矛盾严峻186 .新农村建设仍然滞后18(四)有利条件181 .农村发展活力将会进一步释放182 .农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193 .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日益突出194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195 .国际农业合作不断深化20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20(一)指导思想20(二)基本原则211 .坚持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主线212 .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发展为重点213 .坚持以设施建设、巩固基础为保障214 .坚持以普惠民生、共享发展为基础215 .坚持以质量优先、特色发展为抓手226 .坚持以城乡统筹

3、、一体发展为核心22(三)发展目标22四、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23(一)农业区域布局23(二)产业发展251 .种植业262 .畜牧业283 .农产品加工业294 .农业服务产业30五、重点工作任务32(一)推进农业稳产增收321 .稳定粮食面积322 .推广良种良法应用333 .扶持产粮大户发展334 .优化种植业结构布局335 .大力发展冬季农业336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47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348 .完善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34(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341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342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353 .做强做优农业龙头企业354 .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355

4、 .培育发展家庭农场366 .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367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36(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361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372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373 .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战略374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37(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381 .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382 .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383 .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38(五)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391 .推进品牌战略实施392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393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40(六)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增长点401.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402,发展新型流通业态413 .拓宽农业增收渠道414 .

5、加强农业招商引资425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42(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21 .力口强宣传弓I导432 .加强农村规划管理433 .强化村庄环境卫生整治434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445 .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44(八)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44六、保障措施45(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45(二)加大农业资金投入45(三)建立长效发展机制46(四)提高依法治农水平46本规划根据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市府办公室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江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及有关中央、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而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期间阳

6、江市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是加快我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产品优质安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产地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农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农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的重要依据。“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部署要求,全市农业系统将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

7、市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农业农村政策,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市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农业经济持续向好、稳中有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预计344亿元比2010年的228亿元年均增长3.6%2015年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12626元,比2010年的6655元年均增长10.5%o农产品的生产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一、“十二五”回顾(一)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坚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进粮食稳定增产。2015年我市粮食播种总面积221.93万亩,粮食

8、总产量72.95万吨,比2010年增加4.43万吨;粮食单产327公斤,比2010年增加15公斤;薯类、玉米及其他粮食作物产量均比2010年有所增产,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畜产品安全更有保障,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更加和谐,2015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8.6万吨,比2010年增长1.6%。特色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热带、南亚热带特色经济作物,建成了一批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特色优势农业示范基地。2015年全市特色作物蔬菜、南药、水果、花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299.56万亩,比2010年

9、增9.56万亩,其他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保险稳步推进,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走在全省前列。表1阳江市“十一五”农业规划主要指标情况指标“十二五”目标“十二五”实际情况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率2015年年均增长率农业总产值228.3亿元291.0亿元5%344亿元3.6%农民人均收入6655元HOOO元10.6%12626元10.5%粮食总面积219.67万亩220万亩保持稳定221.93万亩保持稳定粮食总产量68.52万吨72.93万吨1.6%72.95万吨1.3%粮食总产值76.66亿元107.21亿元6.9%99.73亿元5.4%肉类总产量18.3万吨21

10、.41万吨3.2%18.6万吨持平畜牧总产值40.64亿元49.1亿元3.9%49.73亿元4.1%(二)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加快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以来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基本农田整治、改造中低产田等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共43个,新增整治农田面积1.75万亩,建设小陂头18个,投入建设资金2011万元,较好地改善了全市农业生产灌溉条件。从2012年开始,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将建设112.8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其中2012年34.75万亩、2013年29.95万亩、2014年25.6万亩、2015年22.51万亩。其中2012、2013年

11、度建设任务已完成,所有项目已正常投入使用;2014、2015年度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原则,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和龙头企业群。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91家带动农户20.1万户户均增收3067元。规范和完善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全市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1322家。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开展“一镇一园区”创建活动,全市共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6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四)农业科技力量不断增强。

12、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水平不断进步。大力实施农村农民科技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全市共培训农技人员4200人次,培训农民36.7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02.9万份,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7.16万人。全市适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98%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以及生猪、畜禽优良品种率达98%以上。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积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现有20家市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年投入科研经费1800多万元,有效增强了我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一批农业科学技术获得了省、市的科技进步奖及农业技术推广奖。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13、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广生产大棚和喷灌、滴灌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和水产畜牧生产全面机械化。预计2015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将达到104.67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8.03%o(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加强。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三品”生产基地29个、面积达14万亩,分别比2010年增加15个和3.7万亩;获“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45个,比2010年增加16个;获得农业类广东省名牌产品48个,比2010年增加25个。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检验检测体系,市、县两级农业行政主

14、管部门相继建立了专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内设机构,建立了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初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组建了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职能的相对专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全面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强化全市农资市场的监管,“十二五”期间,全市立案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1104宗,有力地打击了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坑农害农行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动物防疫检疫监督体系建设,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提高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全力抓好免疫、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和检疫监管

15、,高度重视防控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确保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六)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有力推进。围绕“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目标开展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指导,增强养殖场(户)实行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的意识,引导养殖户采取干清粪、雨污分流等养殖工艺,同时推广生物发酵等工艺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目前全市已有152家养殖场按照降污减排要求,建设完善了养殖和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落实了62万头猪和160

16、0头牛的污染物减排。积极推进禁养区、禁建区养殖场整治,至2015年底,全市已关闭(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101家,治理禁建区内养殖场68家O(七)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重点围绕花卉苗木、南药、蔬菜、粮油等优势特色农产品高效生产和精深加工、农产品物流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招商,登门拜访珠三角地区多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并邀请他们到阳江考察、洽谈,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组织我市农业企业参加国家、省、市各种展会和推介活动,为招商引资搭建合作平台。积极做好农产品物流市场建设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到目前止,全市共引进

17、农业招商项目36个,投资总额11.54亿元。(八)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以阳春市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全市所有镇(街道)完成了功能区划分和开展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同时,积极探索推进农村政经分离改革,2013年完成44条经济较发达村的政经分离改革,2014年完成41条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的政经分离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有序推进,全市已全面铺开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实现互联互通。出台了阳江市农村产权交易办法和阳江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18、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九)新农村建设有新突破。名镇名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第一批2个名镇6个名村、第二批1个名镇19个名村已获“广东省名镇”“广东省名村”称号。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9月正式启动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从2015年起,全市连续三年每年选定100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实施建设富裕乡村、宜居乡村、文化乡村、和谐乡村”四大工程,大力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涌现出一批乡村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大力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通过竞争遴选确定了

19、阳东区、阳西县分别为我市2014年、2015年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承担县(区),两个示范片各项建设抓紧推进,阳东区累计已投入资金6002.9万元,阳西县已完成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全市通过组织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等民心工程,组织动员机关单位、国有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挂点帮扶活动,增强了贫困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改变了帮扶村落后面貌。在20092012年开展第一轮扶贫开发“双至工作中,市、县两级和广州市共463个帮扶单位选派的422名驻村干部进驻170条贫困村,对全市L2万户贫困户共3.5万人开展帮

20、扶脱贫致富工作,各级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6万元,平均达到10.6万元,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8573元,全部实现脱贫。在20132015年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我市和珠海市共411个帮扶单位选派380名驻村干部,组成105个驻村扶贫工作组对全市105条重点帮扶村、8306户贫困户专职开展双至工作,投入帮扶资金9.08亿多元,平均每村投入865多万元,开展村级帮扶项目3024个、贫困户帮扶项目6.7万个,共投入各级财政扶持资金3.6亿元,完成2万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提前完成了五年工作任务。二、“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21、一)发展基础。阳江市山海兼优,是知名的鱼米之乡,农业资源丰富,是广东省粮食、蔬菜、水果、花卉、南药、水产、畜牧产品的主要产区。下辖江城区、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海陵试验区、阳江高新区一市一县四区48个镇(街道卜2015年人口285.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8.56万人,乡镇劳动年龄内人口147.96万人。1 .自然条件优势。阳江市地处广东西南沿海,土地总面积7955.9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依山傍海,平原、丘陵地带居多,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左右,年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左右,全年日平均气温10C的稳定持续期336天以上,无霜期长达350天以

22、上,光照时数年平均1876.2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1%o现常用耕地面积157万亩,25度以下低矮山坡地有390万亩,土地肥沃,耕层深厚,土壤为中性至弱酸性。2 .地理区位优势。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缘,交通优越,是广东省西翼“经济走廊”的黄金通道和交通枢纽,也是珠三角地区进入粤西的首站。设计10万吨泊位的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一阳江港,是中国西南通往世界的重要海上门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阳江市成为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3 .自然资源优势。阳江市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广东省粮食、蔬菜、水果、花卉、南药、水产、畜牧

23、、林业的重要产区之-O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番薯、玉米、蔬菜、花生、大豆、桑蚕和南药等,全市初步形成了水果、南药、蔬菜、蚕桑、花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马水桔、春砂仁、八甲唆菜、黄鬃鹅、双肩玉荷包荔枝、大八益智,东平鱼翅、溪头五彩薯、上洋西瓜、程村蛇、海陵珍珠马蹄等远近驰名。“马水桔”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双肩玉荷包荔枝”被评为“中国十大荔枝品种”。拥有“中国双肩玉荷包荔枝之乡”“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桑蚕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中国果用益智之乡”“中国菠萝蜜之乡”“中国猪苗之乡”“中国黄鬃鹅之乡”“中国蛇都”“中国蛇乡”“中国南海渔都”称号。打造了阳帆牌豆豉、阳江桥牌豆豉、珍果

24、牌甜酸益智、春农牌马水桔、羽威牌阳江黄鬃鹅、绿业牌蜜饯黄皮、阳灵牌脱水春砂仁、脱水黑豆、脱水甜玉米、九香仁面、八果圣牌益智(干果1平海牌鱼丸、顺兴牌罗非鱼片、大开牌冷冻虾仁、羽威牌鲜(冻)鸭肉、资源富牌鱼粉、朝阳凤牌五彩薯等48个省级农业名牌产品,全市拥有16个无公害农产品,26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农产品,程村蛇、马水桔、大八益智、黄鬃鹅、阳江豆豉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肩玉荷包荔枝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春砂仁正在申报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二)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我国农业整体形势逐年趋好,粮食增长有望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增长速度

25、连续五年高于市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农村民生的关注和重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等。但是,当前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放缓,世界各国对农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美国等超级大国通过农产品和种子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力越来越大,我国从2011年起成为了粮食的净进口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数量不断增长,农产品价格国际竞争力有下降趋势,WTO对农产品的影响加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导致原有政策的成效在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与农民的收益比例不协调等。(三)面临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

26、考验,主要表现在:1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我市处于沿海地区,洪、涝、旱、台风、地质灾害频发。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更加凸显,部分公共农田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工程设备老化,排灌渠淤积垮塌,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每年自然灾害给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2 .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扶持力度有待加大,组织带动能力不够强,多数农户的生产缺乏组织引导,缺乏产前、产中和产后社会化服务,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3 .农业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仍然偏低,家庭经营比较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带动能力不强,传统型的初级

27、加工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较少;一般产品多,名优品牌产品不多。4 .农业自主发展能力较弱。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农村精壮劳动力逐步减少,农民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接受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大多数农民缺乏一技之长,创业意识不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加,农民增收难度加大。5 .农业资金供求矛盾严峻。目前,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功能日趋弱化,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贷款难问题突出,发展动力不足。6 .新农村建设仍然滞后。近年来,全市各地努力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创建活动,农村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但是,一些地方新农村

28、建设的“等、靠、要”思想仍较严重,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仍然落后,缺乏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指导,有新屋没新村,村庄环境卫生没有开展综合整治,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村庄甚至出现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现象,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差距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较大影响了农民生活的质量、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的文明进步,成为制约建设美丽阳江的瓶颈。(四)有利条件。“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其有利条件:1 .农村发展活力将会进一步释放。近几年,国家就深化农村改革连续出台重大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

29、出重大战略部署,以及中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指出了明确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我市按照中央、省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领域的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展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水价制度改革等向纵深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资金互助社蓬勃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三农”发展融资能力全面增强。2 .农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近几年,以深入

30、实施农业振兴规划为重要抓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布局,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质量效益明显增强。我市农业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已积累了一定的经济总量,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链条进一步拉长,产加销一体化、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农业作为一个完整产业链进入市场,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3 .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作为最大增产潜力,成为农业持续稳定增产的法宝,同时也将在今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4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

31、市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推动了城乡发展的快速融合、产业的高效对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有力撬动广大农村巨大消费需求、用工需求,蕴藏着无限发展潜力,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5 .国际农业合作不断深化。2015年我市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6.37亿美元,其中出口水产品3.6亿美元,进口大豆2.77亿美元。丰源华科中药材深加工项目和顺欣渔业集团到阿曼、斐济、马来西亚等国家设立远洋渔业补给基地等项目上马,有效推动我市国际农业合作不断加深。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

32、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各项政策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持续发展为总要求,紧紧围绕“强农业、美乡村、富农民”为主题,坚持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整合农村资源配置,进一步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要素,逐

33、步完善总量适度、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园区、设施农业建设,创建农业品牌;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具有阳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打造成为农业强市。(二)基本原则。“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1 .坚持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主线。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2 .坚持以改革驱动、创

34、新发展为重点。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致富为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农业发展理念、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阳江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3 .坚持以设施建设、基础巩固为保障。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是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势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条件,必须进一步稳定农业农村发展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环境。4 .坚持以普惠民生、共享发展为基础。把改善农村民生

35、作为农村工作的基础,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大力推动农民创业就业方式转变,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坚决打嬴脱贫攻坚战,坚定不移带领贫困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5 .坚持以质量优先、特色发展为抓手。质量优先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提高农业效益。6 .坚持以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为核心。把城与乡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36、管理、统筹城乡居民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城乡体制改革,形成以工促农、工农互补、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局面。(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的发展目标是围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业总产值、农民收入和农产品供应稳步提升。同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农业农村社会全面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现有发展基础和条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

37、上。至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0万亩左右,总产76万吨左右;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畜牧业方面,全市肉类总产量力争达到20.61万吨,年均递增2.0%,禽蛋产量8070吨,年均递增0.5%。表2“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指标(预期性)类别指标单位2016年2020年年均递增率主要农产品粮食总产量万吨73.06761蔬菜总产万吨98.39104.421.5水果总产量万吨65.2773.463肉类总产量万吨19.0520.612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业总产值亿元3524083畜牧业总产值亿元53.2761.133.5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106.61151.97农作物机

38、耕种机械化水平万千瓦49.8250.630.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98保持稳定培训农民数量万人次4.55.53.6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个91513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9696保持稳定绿色农产品个26303无公害农产品个203010有机农产品个2310地理标志产品个686.7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园区个801005.9农业品牌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个52664.2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条100力争达到800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个33保持稳定四、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一)农业区域布局。我市属于粤西沿海城市,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农业资源和自然景观丰富,也具有较强的休闲娱乐功能。功

39、能定位:大力发展优质稻、水果、蔬菜、花卉、蚕桑、畜牧等特色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具有阳江特色的现代种养生态农业产业带;凭借优越的生态资源,将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和观光农业,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功能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局面。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因地制宜进一步做好做优我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发展以漠阳江两岸及东南沿海一带为主的优质粮、优质蔬菜产业带,以北部山区为主的水果和南药产业带,以“三路”(G325、SII3、S277)沿线为主的特色花木产业带,与种植业相匹配,以准养区为主的生态畜牧产业带,依托特色景观和特色农产品资源的休闲观光农业等。江城区:重点打

40、造城郊型、观光休闲型农业,建设以绿色蔬果、花卉园艺、休闲度假为主的农业产业带。其中城郊蔬菜生产基地向双捷、埠场、白沙等镇(街道)转移。阳东区:粮、油、果蔬全面发展,适度发展现代畜牧业,着力打造城郊型、观光型和生态型农业,重点建设以绿色蔬果、花卉园艺、休闲度假为主的农业产业带。粮食生产重点镇:新洲、大沟、雅韶、红丰、塘坪、大八等;蔬菜生产重点镇:东城、合山、北惯、塘坪、新洲等;水果生产重点镇:新洲、红丰、大沟、雅韶、塘坪、大八等;花卉生产重点镇:那龙、合山、北惯、红丰、塘坪等;南药生产重点镇:大八、塘坪、那龙等;畜牧基地:农产品主产区内的准养区域。阳春市:着力打造粮食、果蔬、南药、花卉、蚕桑、畜

41、牧基地,重点建设以优质粮、绿色蔬果、优质中药材、花卉园艺、旅游观光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带。粮食生产重点镇:三甲、八甲、潭水、马水、河口、岗美、松柏、春湾、河、石望等;蔬菜生产重点镇:潭水、马水、合水、河口、岗美、春湾等;水果生产重点镇:阳春市各镇;花卉生产重点镇:潭水、马水、岗美、合水等;南药生产重点镇:阳春市各镇;蚕桑生产重点镇:潭水、马水、合水等镇;畜牧基地:农产品主产区内的准养区域。阳西县:着力打造粮食、水果、南药、花卉、畜牧基地。粮食生产重点镇:程村、溪头、上洋、织簧、儒洞等;蔬菜生产重点镇:新灯、织簧、儒洞等;水果生产重点镇:上洋、织簧、程村、新土于、儒洞、塘口等;花卉生产重点镇:新土

42、于、儒洞、程村、塘口等;南药生产重点镇:程村、新土于、织簧、塘口等;畜牧基地:农产品主产区内的准养区域。阳江高新区:发展优质稻,适度发展冬季农业和蔬菜产业。海陵试验区:重点结合海陵岛5A旅游景区发展休闲和观光旅游农业基地。(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设施化与规模化,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通过特色与安全生产来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 .种植业。功能定位: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为居民生活、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的粮食、水果、南药、蔬菜、花卉等优势农产品,逐步发挥种

43、植业在改善城乡生态方面的作用,注重发挥种植业在绿色生态休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规划目标:基本建成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扩大绿色农产品供应,提升我市种植业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将我市打造成为粤西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本农田建设,增强农田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争取上级扶持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加快耕地质量建设,努力提升耕地产出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推进优质粮产业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加快技术集成,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优质水

44、果、蔬菜、花卉、南药等效益农业,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加强农业生产、科研、推广领域的协作,建立各个产业的技术体系;结合推进优势产区建设、示范,推广一批重点农作物的主导优良品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特色优势种植业产品为重点,加快建立一批产业化基地;大力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业布局:粮食。粮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220万亩左右,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等提高粮食单产,2020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6万吨左右。建设一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推广种植超级稻、杂交稻和常规优质稻,通过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联结,

45、全市发展40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其中阳春市发展20万亩、阳东区发展10万亩、阳西县发展10万亩;重点打造和发展春湾大米、石望大米、阳西大米、大沟大米、石望甜玉米和溪头五彩薯等一系列名优粮食品种。水果。稳定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马水桔、双肩玉荷包荔枝、上洋西瓜、龙眼、菠萝蜜等大宗水果,适量引进和推广适宜我市种植的十月桔、贡柑、红江橙、火龙果、香蕉、网纹瓜等效益好、市场适销水果品种;加快马水桔恢复性生产,结合阳春市马水桔黄龙病区的调整和改造,在阳东区、阳西县一些无黄龙病病毒区发展马水桔、砂糖橘等销量较好的柑桔品种;同时,要加大力度发展适合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黄皮、杨桃、黄榄、澳洲坚果、油茶等水果和经济

46、作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全市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22万亩左右,逐步形成水果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南药。重点发展砂仁、益智、牛大力、沙姜、广霍香、八角、淮山、穿心莲、广金钱草、肉桂、何首乌等品种,2020年南药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建成以阳春市春湾镇、春城街道等为中心的砂仁基地;以阳东区大八镇为中心的益智、凉粉草基地;以阳春市双港镇、三甲镇为中心的沙姜基地;以阳春市潭水镇、马水镇等为中心的广蕾香、穿心莲基地;以阳西县新土于镇、塘口镇为中心的广金钱草基地;以阳西县程村镇为中心的檀香基地等六大南药种植区。努力将南药发展成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JLiWO花卉。重点规划建设

47、“三路”(G325、SIl3、S277)沿线的阳东合山特色花果、阳东北惯绿化苗木、阳西新土于花木盘景、阳春合水绿化苗木、阳春潭水花卉、江城白沙花卉苗木等一批特色花卉园林基地,形成花卉园林产业带,提高花农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优品种。花卉园林作物种植面积2020年发展到8万亩,力争建设一批面向全国销售的优质花卉生产基地。蔬菜。大力发展菜篮子生产基地,打造面向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30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一批常年蔬菜种植基地,重点推广发展蒲牌北运菜、春湾蔬菜、八甲唆菜、石望无公害蔬菜、江城城郊型蔬菜等特色品种或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3万亩,总产量达到104万吨。2 .畜牧业。功能定位:以畜禽产品养殖、加工、流通企业为主体,推进畜禽产品生产、加工规模化、流通与销售网络化,并通过服务社会化,构筑畜禽产品供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规划目标:以满足消费者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