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习题.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8845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习题一、单选题1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A.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在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C.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起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2 .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D.阿拉伯人是东

2、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3 .如表为阿拉伯历史上“百年翻译运动时期(约750850)所翻译书籍的情况。据此可知,百年翻译运动所译书籍的来源侧重的领域波斯文学古希腊科学、哲学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A.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B.以翻译古希腊典籍为主导C.侧重自然科学的研究D.丰富了伊斯兰文化的内涵4 .1202年,意大利出版了计算之书,系统介绍和运用了印度数字,标志着新数字正式在欧洲得到认可,它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由于是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带来的,所以欧洲人一直称其为“阿拉伯数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意大利人发明了这套数字B.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

3、作出了重要贡献5 .2017年,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称其“损害美国主权”。国务卿在声明中说,美国不会支持会妨碍美国“行使移民法律和确保边境安全”这些主权行为的进程。这一现象说明()A.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B.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C.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排斥国际移民D.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6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

4、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C.文字产生之后就不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7 .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B.依据河水涨落制定了历法C.留下了完整的成文法典D.形成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8 .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文献,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文化A.重视资料收集B.自成体系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D.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9 .“就现代眼光来看,这部法典(以楔形文字保留下来的文献)有许多地方是不伦不类的例如,有些条文非常的进步,有些条文又非常

5、野蛮进步的,如精密的审判程序;野蛮的,如采用复仇法。”材料评价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习惯法D.万民法伊比利W公元困4千年代文明区 公元*3千年代文男区 公元就2千年代女用区公元11千年代至公元5世纪文弟区洲界10 .历史现象的存在离不开特定的时空。下图是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域与文明对应正确的是A.种姓制度B.万神殿C.楔形文字D.儒略历11 .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其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而深感自豪。伊拉克人的祖先发明的文字是12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

6、索,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材料表明A.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C.阿拉伯文化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D.阿拉伯文化的极度繁荣13 .中国的造纸术以及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A.古罗马人B.古印度人C.阿拉伯人D.古埃及人14 .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方式不同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C.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D.周边环境的影响15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图1出土的甲骨文图2古埃及罗塞塔石

7、碑图3汉谟拉比法典石柱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夏朝存在成熟文字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16 .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C.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二、材料分析题17 .教材P18“史料阅读”史料古代埃及人重视家庭。一位父亲教孩子要孝敬母亲绝不可忘记你

8、母亲的月怀胎,备极辛苦,哺养怀抱,不辞劳瘁。为你揩屎揩尿,从无一丝厌烦。为你上学,为你备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另一位父亲告诫儿子要善待妻子:专注你的事业,美化你的房屋,爱护你的妻子。别使她饿着.别使她冻和睦相处,让她高兴,她会使你受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摘译自【美】威尔杜兰特东方的遗产思考:古代埃及文化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家庭伦理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18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和贡献(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

9、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布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与阿拉伯人交往,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促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

10、9到12世纪,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各学科,较其他语言占有很大比例。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材料二语言由特定的人群使用,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其兴衰也必定伴随有关民族在历史上的沉浮,或起或落,千回百转,当今世界已然可见的民族语言流市与交互影响的图景,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行程中熔铸而成,同那些相关民族集团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动紧密交织在一

11、起的。摘编自沈坚民族语言格局:历史的产物(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和历史作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古代西亚文明的灭亡,楔形文字逐渐消失并被人遗忘。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欧洲人慢慢认识到楔形文字的存在,并尝试通过与后来的语言进行对比,释读文物上的铭文。到19世纪中期,已有多位学者能够释读楔形文字铭文。1857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邀请4位学者同时释读一份刚发现的棱柱铭文,并组织了一次鉴定会。评委们认为,虽然各家的解释在细节上有一定出入,但总体一致。这说明学者们对

12、楔形文字的释读是基本正确的。除楔形文字外,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迈锡尼的线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等,也都在长期失传之后,经过近代人的研究才被成功释读。但还有一些文字,如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印章文字、克里特文明的线形文字和美洲玛雅人的文字,仍未被释读出来。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古文字的释读情况。参考答案1. D【详解】据材料“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故事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可知,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吸收、融合,起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的特点,而未涉及其疆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

13、阿拉伯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而不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排除C项。故选D项。2. B【详解】根据“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的主旨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B项正确:欧洲文明不是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A项;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排除D项。故选B项。3. D【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阿拉伯历史上的“百年翻译运动”翻译了来自波斯、古希腊和印度等地的大量书籍,这就使阿拉伯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丰富了伊斯兰文化的内涵,D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百年翻

14、译运动的目的,排除A项;表格信息中只有侧重的领域,没有进行比较,不能说明以古希腊典籍为主或是以自然科学为主,排除BC项。故选D项。4.D【详解】根据材料“意大利出版了计算之书,系统介绍和运用了印度数字,标志着新数字正式在欧洲得到认可,它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由于是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带来的,所以欧洲人一直称其为,阿拉伯数字”可知,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带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科学的发展,体现了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D项正确;印度人发明了这套数字,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阿拉伯人传播东方文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伊斯兰教,排除C项。故选D项。5. C【详解】由材料可知,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

15、,美国政府以维护主权为借口,拒绝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说明美国在国际移民问题上采取单边主义,C项正确;“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美国政府的态度不能说明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排除B项;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不能说明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排除D项。故选C项。6. 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语,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B项正确;”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的说法不符

16、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非“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排除D项。故选B项。7. 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都创造了古老的文字,而且文学作品中都有神话故事,这是它们的相似之处,A项正确;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的是古埃及文化,排除B项;留下了完整成文法典的是西亚文明,古埃及没有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法律成就,排除C项;古印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阿拉伯人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文献,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说明古代阿拉伯文化重视季城融合世界文

17、化,C项正确;阿拉伯人不仅仅是收集资料,排除A项;自成体系在材料中并未强调,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属于社会生活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9. A【详解】由材料“这部法典(以楔形文字保留下来的文献)有许多地方是不伦不类的”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文献是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古巴比伦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万民法都是古罗马的法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D项;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并不是成文的法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10. C【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处为古罗马文明,处

18、为古埃及文明,处为两河流域的西亚文明,处为古中国;古代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C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万神殿、儒略历都是是古罗马文明的代表,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D项。故选C项。11. 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伊拉克位于两河流域地区,两河流域出现的最早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突出的特征是笔画都类似楔形,A项正确;BD项都是象形文字,排除;C项是中国的甲骨文,排除。故选A项。12. 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

19、地“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ACD项均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3. 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14. 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为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而埃及和西亚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两者不同的经济形态是造成文明扩张方式差异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属于根本因素,排除BCD项。故选A项。15. 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产生了甲骨文,古埃及文

20、明出产了罗塞塔石碑,古巴比伦文明出产了汉谟拉比法典,因此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D项正确;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排除A项;罗塞塔石碑是象形文字,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出现在两河流域,排除C项。故选D项。16. C【详解】根据“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阿拉伯文化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并为西方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存,为文艺复兴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因此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项正确;A项不符合“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这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传播的实现范围,排除B项;欧洲文明不是起源于阿拉伯,排除D项。故选C项。17. 都讲究孝道;都

21、讲究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18. 提示:(1)特点: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贡献: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东西方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吸收其他文明的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19 .(1)原因:吸收其他文明成果;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和扩张;经济活动的推动;宗教传播的影响。历史作用:是保存和传播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有利于维系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扩大了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力。(2)语言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语言的兴衰与使用者的活动和民族的影响力密切相关;语言受到其他语言的交互影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0 .研究古代文明,首先要读懂相关文字。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要明白,历史研究必须依靠第一手资料,只有直接阅读古人留下的文献,才有可能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付出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