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9160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昌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昌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昌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昌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昌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昌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昌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昌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守红线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绍兴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新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文件和上位规划,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三五”时期,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新昌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压实责任,将各类安全生产指标严格控制在要求

2、以下,全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全县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控态势持续好转。“十三五”期间,根据“一防二控三提升”的总体目标,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启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扩展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提升依法执法行政能力,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和应急队伍建设,强化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监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向好,“十三五”总体目标全部实现。无较大以上责任事故发生,三项控制指标实现零增长。2016-2020年全县共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上报事故16起、死亡16人。根据原国家安监总局规定以2016年为统计基数,亿元GDP死亡率下降89%(规划4

3、8%)、工矿商贸10万人死亡率下降100%(规划50%)、万车死亡率下降86%(规划47%)o指标名称单位2015201620172016-2017年均增速2020年目标值/实际值规划/实际目标进度评价安全亿元GDP死亡率人4428一36%23人-48%完成11.590.0715人-89%生产三项控制指标工矿商贸IO万人死亡率人84-50%4A-50%兀成4.450.19O人-100%万车死亡率人3624-33%19人-47%完成3.662.915-86%实现了监管能力、反违章自觉性和安全满意感三提升。监管能力显著增强。设置并完善安全生产“1+X”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在1个安委会框架内设置9个

4、专业安委会,强化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配备增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在稳定安监站人员基础上,招聘26名安全生产专职巡查员,增强基层监管力量。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全县2370家中小微企业和395家危化品使用企业均建立“一企一档”的电子档案。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27家,三级达标企业271家,小微达标65家,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自身安全管理能力;加大了执法监管力度,开展专项整治23次,跨部门联合执法14次,立案查处227件,罚款1194.9万元。无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未出现行政执法过程及处罚决定的相关信访举报;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建立了“1+62”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5、,建立综合性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63个,涉及部门30个。共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8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H个,设置三级避灾场所199个,实现县、乡两级规范化全覆盖。完成避灾场所可视化建设任务95个,实现省应急指挥中心和减灾信息系统视频信息实时推送。探索建立“乡村大脑”应急指挥体系,“15分钟”救援圈基本建立,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的抓手,首创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分离新模式,打破先申请再审查的传统模式,实行三个“二审合一制”,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提速95%以上,保持了零投诉记录。全民安全文化素不断提高,全县累计完成安全教育培训5万人次。(二)“

6、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构建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关键阶段,我县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面临的机遇。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二是“长三角”和“杭绍甬”两个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我县在区域合作中提升应急管理事业带来新机遇;三是以5G、物联网、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发展为新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面临的挑战。一是机制体制有待理顺。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系统尚在磨合期,应急管理线上仍存在各部门间职责边界不清,相互推诿,上下衔

7、接、部门衔接不畅等情况,比如与消防救援大队的关系,“防”与“救”的责任边界不清晰,资源整合不到位,部门联动不协同,应急管理标准配套不全,应急队伍实战能力不强。二是基层基础仍需加强。县级、乡镇街道级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比较薄弱,机构改革后,职责界限有待进一步理顺,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强化。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仍然欠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三违”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企业安全负责人具备的安全管理知识不足,企业在危险化学品与危险作业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隐患较多,小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差,企业技防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不愿意加大在安全管理技防方面的投入。四是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经济

8、、新业态的出现,一些新兴行业出现职责不明、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的情况,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新旧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运用,生产经营单位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辨识不足、安全管控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二、十四五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为根本目的,坚持总体安全观,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对标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标准化、专业化、数字

9、化,全面构建与浙江“重要窗口”相适应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为新昌“十四五”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应急管理保障。(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目标。在“十四五”期末,“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防范控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有较大社会影响事件,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总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发展保障更加有力,与“重要窗口”要

10、求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基本完成,创建成为安全发展城市,努力打造市民满意的安全城市。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有效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条件全面改善,整体智治水平显著提升。应急管理领域在编及聘用干部专业培训率达到100%,安全生产专业监管执法人员配比率达到75%以上。一一防范防治能力全面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不断健全,精密智控手段不断创新,全灾种、全链条的灾害风险早期识别、综合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显著增强,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时间达到35分钟左右,自然灾害安全码应用实现全覆盖。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安

11、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100%。一一监管执法能力显著提升。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乡镇(街道)委托执法工作有效开展,监管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具有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专业执法人员比例不断提高,县、乡两级执法管辖权限进一步明确,监管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监管执法信息化机制更加健全,实现100%掌上执法和100%网上办案。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高。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稳步实施,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大力推进,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发展壮大,应急救援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有效构建“快速响应、机动高效、专常兼备”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一一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加强。防灾减灾救灾

12、机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灾害防御能力和灾害救助能力不断提高,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民安全素养显著提升。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规范化率达到90%、新增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可视化率达到100%。打造1个以上特色鲜明的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一一综合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配备、数字应急建设水平示范引领。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产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应急物资保障更加到位。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指标序号类别指标2020年基准值2025年目标值指标类型责任部门1生产安全事故起数4下降35%约束性2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下降35%约束性县应急管理局3安亿元GDP死亡率0.

13、00650.005约束性4全生工矿商贸1()万人死亡率0.87下降25%约束性5产生产经营性万车死亡率6.88下降15%约束性县公安局6火灾10万人口死亡率0.33控制在0.25内约束性县消防救援大队7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0.350.3约束性县市场监管局应8急救专职消防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0.l%o工0.2预期性县消防救援大队援9防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规范化率51.7%90%预期性10灾减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GDP比例20.8%0预期性县应急管理局11灾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4.6%2.3%预期性三、十四五主要任务(一)组织体系建设1 .强化应急管理机构(1)健全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构。整合完善

14、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和森林防灭火、防汛抗台抗旱、突发地质灾害、抗震救灾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配强人员力量,推动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有效运行。探索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应急管理指挥部,完善应急指挥机制,统筹协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2)规范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深化乡镇(街道)安全生产“1+X”责任体系,主要领导抓总、常务副职牵头协调、相关负责人具体负责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各项工作,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局面。加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到2025年底,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专职工作人员中具有行政

15、执法资格人员不少于2名。加强村(社区)应急管理力量建设,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应急管理工作主要负责人,在党员干部中择优配备12名应急管理员。充分发挥村(社区)网格员作用,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风险隐患巡查以及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网格员职责,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到户到人。2025年底前,全县行政村(社区)实现应急管理员配备、网格应急管理职责落实全覆盖。2 .强化应急管理责任落实(1)构建权责清晰的应急责任体系。落实基层应急管理属地责任,进一步落实领导班子定期听取和研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县乡二级党委班子每年至少听取和研究应急管理工作1次、政府班子每半年至少听取和研究应急管理工作1次

16、,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强化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各环节责任落实,推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2)强化领导干部责任落实。健全领导干部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各类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单位应急职责,理清各成员单位应急职责,推动行业部门应急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及时梳理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安全和灾害防治监管责任,按照“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消除安全监管和灾害防

17、治工作盲区和漏洞。全面落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职责。督促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全面加强辖区应急管理日常工作。(3)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职责,全面推进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建立企业重大事故隐患主动报告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提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复评、退出等机制。2025年底,规上企业和风险较大规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率达到100%O(二)构建灾害风险防控体系1 .强

18、化安全生产源头治理(1)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安全风险评估会商机制,加快形成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的城市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布局。深化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和分灾种防治区划,科学设置高危行业产能的生产区域、储存场所、经营市场和运输干道,严格控制区域风险等级及风险容量。完善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企业和区域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开展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设施同步设计和建设。强化企业“三同时”监管,督促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履行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专栏1: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编制完善工业产业发

19、展规划,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区域,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区域,合理设置涉爆区域和人员密集区域,科学设置工业园区和重点监控点,明确风险防控、安全保障等相关要求。有效衔接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喷涂、涉爆粉尘等涉爆区域和周边土地安全控制线,严格控制安全控制线内的土地开发利用。(2)严格准入条件。实施市场安全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严格产业园区空间和安全准入管理;建立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多部门联合审查制度;完善矿山(特别是工程矿山)多部门联合勘查机制,从源头

20、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制。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风险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引导现有化工园区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迁建入园,严禁在化工园区外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到2025年,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入园率达到100%。2 .提升风险预警能力(1)提高灾害风险预报精准度。加强监测站点与地质灾害、水文预报关联度研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大数据分析,细化预报颗粒度、提升预报精准度。到2025年,短临预报网格达到5.4公里,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时间达到35分钟左右,24小时

21、晴雨预报准确率提升至85%o(2)提升风险及时预警能力。依托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平台,拓展预警场景应用,建立安全风险综合研判和分级预警模型,提升灾害事故分析研判、预警能力。统筹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运用政务新媒体等途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迭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广播平台,健全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实现预警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到2025年,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到100%。3 .开展风险普查与隐患排查(1)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普查数据应用,推进灾害风险精准治理。聚

22、焦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城市内涝、危旧房屋等重点领域,构建防汛防台数字防控体系。到2022年,完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2)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规范安全生产隐患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绘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四色图”,形成安全风险链条、防控清单和责任清单。创建并运行融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等相关内容的新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到2025年底,风险管控体系在所有规上企业全覆盖,并基本实现信息化监管。4 .建立风险报告承诺体系。强化风险动态管理。完善风险隐患清单式防控治理机制,完善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金属冶炼企业、矿山企业和尾矿库管理单位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日志制度、重

23、大安全隐患报告制度、风险隐患动态销号制度,实现各类风险隐患识别、评估、监测、预警、处置等全过程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矿山企业分级监管制度,倒逼C、D级企业提档升级。巩固深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爆车间改造提升成果,落实涉爆车间智慧化监管。“十四五”时期,完成所有涉爆车间改造工作,推进无人化、智能化改造。新建项目严格落实涉爆车间每个防爆分区3人以下要求。5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健全城乡规划、建设、运行等全周期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结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融合绍兴市“遏重大、控较大安全生产协同应用平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

24、台,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绘制城市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编制城市安全风险白皮书,并及时更新发布。研究制定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的具体情形和管理办法。明确风险管控的责任部门和单位,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对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较高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处置机制。6 .推进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推进“3+10”专题专项整治和7个“遏较大”重点领域攻坚战;综合运用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查处、技术改造、联合执法等手段,加强全方位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强化隐患闭环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三)完善应急管

25、理执法体系1 .强化监管执法队伍。深化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结合本地经济发展规模、产业分布、企业数量、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等级等特点,在现有机构编制规模内,统筹配置执法资源和力量。整合各项监管执法职责,积极探索“局队合一”体制,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定期开展乡镇执法比武、执法实务培训、执法难点探讨、执法案卷评查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活动,提高县乡两级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执法业务能力。强化人员培训,建立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入职培训不少于3个月,每年参加不少于2周的复训。到2025年底,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在职执法人员的75虬加强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检

26、测仪、移动执法终端等执法专用装备、执勤车辆和应急保障车辆配备。建立完善执法人员交流培养和考核奖惩机制,坚持依纪依法、客观公正追究执法失职渎职责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执法人员动真碰硬、担当作为的积极性。2 .强化应急管理监管执法。按照权责一致原则,通过依法赋予必要的监管执法权限等形式,强化基层属地管理,依法委托乡镇(街道)执法。按照“统筹兼顾、分类分级、突出重点、提高效能”原则,科学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重点企业检查全覆盖,对其余一般检查实行“双随机”抽查。全面执行“互联网+监管”监管事项清单式管理,编制事项目录清单和检查清单,“十四五”时期,年度监督检查计划100%使用“掌上执

27、法”系统,以各专项执法、明察暗访等“四不两直”形式开展的监督检查,100%使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执法信息公开制度。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对涉嫌安全生产刑事犯罪的情形做到“应移尽移”。3 .深化事故“一案双查”。规范“一案双查”工作制度,完善事故调查组长负责制和纪检监察机关、检察院全过程介入调查制,明确事故调查组和纪检监察机关责任追究组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中的协作机制,明确事故调查组的权限、组成和成员分工。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分析技术支撑体系,到2025年,所

28、有事故调查报告要设立技术和管理问题专篇,详细分析原因。坚持问责与整改并重,按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办法常态化开展亡人事故“一案双查”落实情况“回头看”,对调查报告提出的追责、问责、追刑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推动闭环落实。推进工伤事故大数据分析,挖掘工伤事故发生规律,研究确定工伤预防重点领域。(四)夯实应急管理保障体系1 .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推进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适时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工矿商贸、防汛防台、地质灾害、地震、森林火灾、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等县级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到2025年,基本形成全面覆

29、盖、上下衔接、协调联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通过省级电子预案数据库及市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实现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应急预案文本电子化、流程可视化、决策指挥智能化。建设预案演练平台,强化系统桌面演练和无脚本演练,降低演练成本,提高演练频次和效果。2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乡镇街道要根据实际建立侧重点不同的“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实现全县域应急救援“救早救小”目标。到2025年底,建成危险化学品专业救援队伍1支、实现危险化学品、森林灭火、防汛抢险、地质灾害、水上抢险等专业救援队伍全覆盖;建设1支专业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成不少于4处直升机临时起

30、降点,积极融入全省航空救援体系;严格按照“六有”标准,全面完成“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并投入使用,建立完善长效运行机制,与现有消防救援队伍形成互补,努力提高站点的综合利用率。3 .强化应急物资装备保障。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规划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点)。统筹规划县、乡、村三级层应急物-15-资储备场所布局,到2025年底,建成1个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12个乡镇(街道)和271个村(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点。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建设综合性应急物资储备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五)建立应急管理数字体系1.统筹推进应急管理数据仓基础建设。依托“城市大脑”通用平台和“互联网+工业

31、企业”建设,到2022年,初步建成全应急管理数据仓,初步集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桥梁、隧道涵洞、“两客一危”车辆、危险路段、建筑工地、燃气管道、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生产风险感知数据。接入气象、水旱、地灾、林火等自然灾害感知监测数据,深入推进社会视频和政务视频融合应用,提升突发事件远程可视化资源调度能力,到2025年,初步具备应急管理“多灾种综合预警、全链条综合监管”的大数据实时支撑能力。专栏2:重点行业领域监测监控数据危险化学品领域。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安全仪表系统装备率100%。建筑施工。建设施工现场视频及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率100%。

32、城市生命线。供电、供水、供热管网安装安全监测监控设备;重要燃气管网和厂站监测监控设备安装率100%;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灭火。通过综合视频感知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计算存储技术、AI智蕈另煤死鬻麴恚噌逆薮学同娥?赛酎叫相办定州稼蓼氟实现集声音、图像、报警、定位的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化、远程高清实时监露遍嘴喻三兼庭&曲黑能务,刖何触篥畲解H条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到2025年底,全县新建森林防灭火高位监控60个,噢班全县重点林区高位监控全覆盖。气象。新建交通气象站8个,能见度观测站2个,城市内涝监测站3个,6要素区域气象站6个,使地面自动气象站平均间距达到4.5km、高风险区3.0

33、km;类人员”考试报名的服务应用,建成危险化学品、建设施工、消防、工贸、旅游、道路运输、城市运行等7个重点领域“风险预警处置”“小切口”一件事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初步构建“大安全”数字治理框架;到2023年,运用省市打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废弃等全过程监管数据,初步建成基于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的治理应用,形成数字化改革合力;持续构建基于实战应用应急管理工作数据模型和关系网络,到2025年,基本形成县乡一体化立体式“应急为民”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格局。3 .加强应急可视化建设。统筹规划单兵、布控球、无人机、卫星通信等资源布局,构建技术先进、自主可控的应急通信网,建立

34、专业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支持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应急机构配备小型便携应急通信终端,实现灾难事故现场与应急指挥部通信畅通。4 .优化监管服务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全面落实网上、掌上办理,进一步压缩审批办结时限。主动简政放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六)优化应急指挥处置体系1 .优化应急指挥体系。迭代升级新昌县自然灾害智慧应急指挥系统。切实提高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能力。实现应急指挥系统与镇街“基层治理四平台“综合指挥系统互联互通。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实现应急救援信息的综合高效。完善现场指挥

35、与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现场指挥机构的协调分工,建立健全现场指挥官制度,明确现场指挥决策、处置救援和应急保障主体。建立完善现场区域划分、疏导控制、应急通行、抢险救援、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等机制,加大现场统筹和管控力度。加强移动或临时现场指挥所建设,确保现场指挥机构及时有序运转。2 .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建设。充分发挥安委办、减灾办的协调机构职能作用,督促指导各部门在事故预防、灾害防治、抢险救援等方面履行职责,健全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和灾害事故处置应对协同机制。加强政企应急联动。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提高政企联合应对事故灾难能力。完善政府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协同联动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36、与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搭建协作服务平台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参与应急救援工作。3 .强化先期处置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与IlO社会应急联动中心的沟通协调,提高基层组织和单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以有效控制事态、保障生命安全为核心的先期处置能力建设,做好涉险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工作。开展自救、互救行动,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七)打造应急管理共治体系1 .深化应急管理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格局。将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立支持培育、违规退出机制

37、,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人才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应急管理技术服务。深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提高安全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水平,实现小微园区和村级工业集聚点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强化社会化服务机构管理,严肃查处违法挂靠、弄虚作假、垄断收费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筹建全县社会化服务机构协会,迭代升级机构信用评价模型,到2025年,全县社会化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数量增加25%,扩大高质量供给。2 .完善风险社会化分担机制。加大安全生产责任险统筹推进力度,全面统筹推进“保险+服务”机制,依托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责任险信息管理系统,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服务机构、保险机构参与保险服务机制

38、。2021年,危险化学品、矿山、烟花爆竹、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民用爆炸品等高危领域重点企业以及事故多发的重点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险实现全覆盖,一般工贸保率达40%以上。加快推广巨灾保险,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健全政府保险机构协同推进机制,扩大农业保险、居民住房灾害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企业财产保险等覆盖面,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到2025年实现巨灾保险制度全覆盖。3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教育。推进应急文化培育,助力新昌传承文化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知识普及宣传培训。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平安新昌创建等载体,普及各类应急避险常识,提升社会公众安

39、全素养和整体抗风险能力。建立安全应急讲师团,切实提升应急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建设应急安全宣教基地。依托各级各类科技馆、应急安全体验馆、应急避难场所、企业安全培训基地,挂牌建设一批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培养公众安全防范、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2025年底前,建成13个应急(安全)体验馆。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教育。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重点围绕防汛防台和应急处置能力等开展专题培训。加强网格员培训,提高问题风险排查发现和协助处置能力,每2年完成一轮全县基层网格员应急管理业务培训全覆盖。落实省“百万员工大培训”计划,每年培训从业人员不少于1万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逐步实现

40、高危企业员工全覆盖。加大对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力度。持续开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100%攻坚行动,严肃查处无证上岗。(八)强化防灾减灾恢复体系1.推进减灾抗灾工程建设。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长效化运作、全覆盖保障”要求,统筹规划开展避灾安置场所新建、改(扩)建工程。到2025年底全县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率达到90%o基本达到有标识牌、有指示牌、有防灾减灾宣传、有管理制度、有必备物资要求,标志与指示牌设置率达到100%,新增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可视化率达到100%。推进防灾设施改造、建设。重点加强道路、危桥

41、改造、农田水利、老旧电网改造、供水和污水处理、抗灾防灾等工程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区县和社区创建,对照创建标准具体条目内容,把硬件设施、组织机构、工作制度、专项预案、志愿队伍、宣传活动等创建内容做实做细、规范建档。到2025年,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覆盖。2,完善灾后救助机制。健全灾害救助资金、物资快速下拨机制、受灾人群提前转移机制,提升救助时效。实施灾害信息员队伍专业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灾情信息报送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鼓励引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个人参与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健全完善救灾捐赠工作机制。四、重点工程(一)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工程。严格

42、按照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责任分工要求,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综合应急救援服务站建设,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能力。专栏3: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基层应急管理机构人员配备。统一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或组建应急管理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工作专班”),镇街组建工作专班,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工作人员中具有行政执法资格人员不少于2名。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有独立营房、有人员编制、有装备物资、有执勤制度、有保障措施、有安防体验馆的“六有”要求,2021年底前完成全部6个应急消防救援站建设,建立完善长效运

43、行机制。开展乡镇(街道)应急机构标准化建设,2022年中心镇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二)应急管理数字信息化工程。加速应急管理数字赋能,深化“浙里办”和“浙政钉”移动端应用,建设应急管理数据仓和驾驶舱,迭代升级新昌县自然灾害智慧应急指挥系统,统筹推进高风险领域行业高风险目标的风险感知系统网络建设和基于5G物联网、卫星遥感、北斗、大数据的城市感知网络建设,实现数字应急”集约式建设、融合式发展、扁平化应用”。(三)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工程。全面实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企业安全风险普查,开展气象、地质、水旱、森林火灾、地震等灾害的致灾调查与评估,摸清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设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

44、据库,为各部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定期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城市安全运行风险基础数据库。专栏4:风险普查与隐患排查工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城市内涝、森林火灾、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建成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到2022年,完成重点区域灾害综合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综合防治区划图绘制,全面完成普查工作。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开展企业风险普查、摸清行业企业风险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形成风险清单和电子地图。2022年全面完成各类企业安全风险普查工作,建立常普常新的企业安全风险普查机制,动态识别各类安

45、全风险。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开展城市生产经营单元、城市生命线工程、城市典型自然灾害等领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构建城市动态安全风险地图,形成风险目标分类分级管控清单,实施风险动态管理。(四)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工程。围绕危险化学品、矿山、森林防灭火、防汛防台、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建设专业性的应急救援队伍。(五)应急物资储备工程。科学布局全县救灾物资仓库,新建一批救灾物资仓库。加强应急物资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管理平台,确保应急物资品类齐全、数量充足、管理有序、调拨顺畅。专栏5:应急物资储备工程推进县乡村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及配套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应急物资规范化储备。县

46、建立1个不小于1000平方米储备库。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探索建立应急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应急管理部门要会同发改部门,建立推进本规划落实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强化指导、协调、监督作用,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二)加强资源保障。县乡二级政府要为规划执行配置充足的人才、资金、物资等资源,各级财政要为规划设定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创新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为规划执行分配、引进和培养合适的人才资源,对规划内容、实施进度、创新实践及成效进行动态宣传。(三)强化协调衔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协调衔接机制,加强重大政策、重点工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做好本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有关内容的衔接与协调,编制规划实施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科学制定计划进度,明确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责任。(四)实施监督评估。建立规划执行情况定期评估制度,明确评估指标,2023年组织完成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2025年完成规划实施成效评估。强化规划硬约束,对规划相关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对监督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保障规划顺利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