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设施农业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设施农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设施农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全面落实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决策部署,实施农业特优战略,以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驱动和新消费需求、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推进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原则,以补短板、强弱项、扩规模、提质量作为抓手,突出保能力、保增收、保安全、保生态发展目标,按照确保菜篮子供应保障、绿色生态和效益提升并重的思路,持续推动设施农业向绿色、精品、高效方向发展。设施生产在稳定菜篮子供给、调优产业结构、保障质量安全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规模化设施园区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保持在平均水平之上,规模化设施园区蔬菜主栽品种依标生产率达到100%;在有条件的涉农区建设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产业强镇,推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1。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
3、经营面积达到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5%以上;累计认定从事设施农业的精品品牌100个;国内知名品牌10个。(一)扩大面积补牢发展短板1.开展新一轮设施农业建设。制定设施农业建造技术规范。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吸引撬动社会投资投身设施农业建设,鼓励新建可移动日光温室、新型保暖大棚及钢骨架大棚等节能、节地、环保设施,促进基地连片发展,形成优势产区,提升冬淡季蔬菜自给能力。充分整合市区两级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户开展设施农业建设,着力扩大设施农业面积。2 .加快完善辅助及配套设施。立足产业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新建一批高标准设施生产基地,改造一批
4、结构不合理、保温蓄热性能差、土地利用率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设施。结合农业农村部三农领域补短板工程持续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扩展设施农业园区及连片基地仓储保鲜能力。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规模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改造升级生产用电配套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作业路。加强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5G、人工智能,推进光纤入园和农业园区Wi-Fi全覆盖,为实现互联网+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奠定基础。积极与商务部门对接,形成生产与流通环节密切配合的应急储备机制,提高应急储备和供给保障能力。3 .加快传统设施提升和闲置设施盘活。针对传统设施生产基地,
5、特别是近年来闲置设施较多的基地(园区),实施标准化设施改造工程,重新激活闲置设施生产能力。鼓励引导闲置设施园区,通过租赁等形式进行流转盘活。落实属地管理,地方政府要全面掌握闲置园区(农户)具体情况,建立全部闲置设施农业台账,并实施分类处置。根据园区特点,开展定向式、个性化招商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资产置换、设施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棚室生产。4 .培育设施农业建设管理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扶持一批熟悉农业发展的文化创意公司和服务公司,为设施农业园区和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规划、产品策划等服务,按照集约化、市场化、信息化、资本化理念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积极扶持发展为设施农业服
6、务的全程专业化社会化组织,鼓励专业节水公司参与设施农业水源转换及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组建一批能够覆盖种植养殖全程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5 .扶持产后加工和市场开拓延伸产业链条。配合设施农业建设,统筹发展可实现清洗、分级、分割、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推广商品化处理,为实现净菜上市奠定基础。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利用以全国农交会为主的多种展会平台,加大对设施农业产品的宣传推介。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用新型直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益水平。(二)提升科技信息发展水平1.推动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制度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研发人员投身设施农业建设和相关服
7、务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农艺农机一体化建设,补齐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等技术装备短板,大力推广普及设施蔬菜耕整、直播(移栽)、灌溉施肥、采摘运输、环境调控等新型高效专用农机设备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设施蔬菜自动化、数字化管理;大力推进作物全程标准化生产,促进示范园区依标生产;提升机械化水平,推广精量播种机、起垄施肥机等新型高效专用农机设备。2 .推动设施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交互联动。结合实施智能农业行动计划,不断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引导经营主体利用生产大数据筛选确定最优种植管理模式,实现设施农业生产温湿度数字化控制。充分发挥信息社作用,深入推进
8、互联网+农业,搭建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和信息技术培训的创新平台。探索运用区块链防篡改技术,不断完善设施农产品全程溯源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机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机作业智能管理与服务。切实抓住5G通信技术发展和普及的历史机遇,探索推动5G与农业物联网远程智能控制等技术融合,探索部分设施品种全程智能无人化生产。3 .加大设施专用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建设一批农作物种子(种苗)良种生产基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支持其提升繁种能力。加强设施专用新品种的研发力度,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种业支撑;同时加强水果卜、黄瓜、番茄等名特优新品种的选育,满足休闲农业对特色品种的需求。保护和开发传统优
9、质品种,做好提纯复壮,防止品种退化。加大适宜设施栽培的西瓜、葡萄等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品种开发和保护力度,不断扩大设施生产规模。4 .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与产业发展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充分挖掘扶持带头人队伍,加强对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真正成为知农事、懂技术、会管理,具备优秀农商素质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师资和课程体系建设,丰富理论教学、现场实训、案例讲解、互动交流等培训方式,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参加正式更新培训,提高农技推广工作水平。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强化农业技术培训,重点加强信息化、质量安全、营销等方面的培训,让
10、更多的农民成为生产、经营的行家里手,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 .引导企业走出去,利用区位优势开拓外部市场。探索通过现场订单、电话热线与网络平台进行订购的订单农业模式和为客户提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优质商品,建立长期稳定客户群的品牌会员制直销配送模式,扩大供京市场规模和渠道,引导基地强化新品种引进、品牌建设、品种搭配、产品包装、配送、农产品追溯等能力建设。在立足两市区位特点和农产品生产实际基础上,深化合作,进一步优化菜篮子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面向首都的一小时鲜活农产品供应圈,发展一批以绿叶菜、萝卜、水果为主的特色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基地全部达到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
11、化、运营品牌化、产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标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2 .鼓励产品引进来,引导建设定向蔬菜基地。为保障保能力,提高菜篮子自给率和控制率,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流通服务企业等经营主体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到外埠发展合作生产基地,并在进行加工销售,通过农产品协议流通方式、订单农业、会员制营销模式等多种方式,确保菜篮子定向供应保障。发展以设施蔬菜及河北省坝上冷凉露地蔬菜生产为主建设外埠定向供应基地,重点解决蔬菜夏淡及品种多元化需求问题,发展定向供应基地,重点提升冬淡保障能力。3 .培育农精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12、。构建设施农业特色优质品牌体系,大力发展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有效开展认定工作。围绕科技强品质、品质塑品牌、品牌增效益的理念,做优新字号,做强老字号,培育一批精品品牌,提升农业品牌整体形象,支持优质品牌亮相综合性展会。调优供给结构,减少过剩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培育农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休闲农业、电商农业等新业态,讲好品牌故事,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四)加大资源生态保护力度1.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力度,进一步优化种植业产业布局,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逐步将高耗水作物种植向非超采区适度转移。在不具备地
13、表水置换条件的超采地区,发展集雨型设施农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节水压采战略,将符合条件的设施农业(种植业)园区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推广普及节水抗旱品种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抗旱技术,大力推进规模化喷灌、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2 .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强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等环节监管,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推行田间档案记录、投入品使用等相关制度;完善市、区、乡镇和基地四级监管体系,改善检测条件,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检测水平;建立健全蔬菜质量追溯体系,推进规模化蔬菜基地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3 .推
14、进产业多维度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基地充分利用区域内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农林共赢的林下经济模式,栽培食用菌或喜阴湿、耐弱光的蔬菜品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鼓励生产企业、规模化基地、合作社等规模化组织对蔬菜等农产品废弃物就地处理,借助专门的设施设备将废弃物进行堆料发酵,变废为肥。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或基地,鼓励委托专业服务企业,对农业废弃物进行统一集中回收处置。(五)推动各类主体同步发展1.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设施农业(种植业)生产属劳动密集型的显著特征,引导现有设施农业园区按照有关要求提升改造,积极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
15、为园区的重要承接载体,统筹设施农业发展项目,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2 .促进小农户和都市发展农业有机衔接。按照提升小农户、服务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把带动小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对从事设施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评优创先、政策扶持、项目倾斜的重要依据,着力完善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鼓励从事设施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探索互利共赢的利益衔接机制,促进小农户科技装备和生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大对小农户的扶持力度,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16、提升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3 .探索创新平抑菜价机制体制。借鉴成功经验,探索蔬菜调控目录制度,科学合理选择生产规模大、消费比重高、生产供应季节性、区域性显著且市场价格易发生大幅波动的蔬菜品种开展试点。探索试点保淡蔬菜农业保险制度,在本市主供及优势蔬菜中逐步推进政策性保险,探索建立保障淡季蔬菜供给价格保险制度,抵御市场风险,避免菜价波动剧烈造成菜贱伤农。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发展规模还不够大,不能满足发展需求。2020年,设施蔬菜面积、产量分别约占省设施蔬菜面积、产量的L5%、2.2%,冬春蔬菜自给水平偏低。设施水果仅占省水果面积的3.5%。露地水果丰产不丰收,高产不优质现象
17、多发,水果优势产区发展防雹网,避雨棚等设施需求量很大,发展潜力明显。(二)产业布局还不够科学,装备水平有待提升。设施农业在环境控制和整体装备方面水平还比较低,有些设施只具备保温、防雨功能,不适合机械作业,也做不到对室内环境因素综合调控,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部分市县设施农业发展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设施类型、栽培模式、作物种类、栽培技术等缺乏区域特色,比较优势不明显。一些设施蔬菜生产园区规划设计不科学,田间布局不合理,水电路不配套,生产效益不高。(三)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整体效益有待发掘。设施设计与建造缺乏标准,一些地区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地区设施结构类型,未能按照当地的地理
18、位置和环境进行设施结构科学设计,日光温室采光、蓄热和保温设计及建造不合理,室内环境较差。在栽培技术、管理方面主要靠以往掌握的技术经验,与实际需求的生产管理、数量化、指标化等方面相差较大,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的现象仍然存在。品质、高认可度的知名品牌建设仍待加强,小品牌数量众多、知名度低,生态、绿色、安全概念的大品牌数量不足,农产品优质优价情况未得到有效改善。(四)产业体系还不健全,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有待加强。大部分设施农业仍局限于价值较低的生产环节,与产业发展配套的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尚需加强,全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电子商务等互联网直供直销模式发展滞
19、后,优质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设施农业仍然以抓生产、抓产品、抓环节为主,没有实现向抓链条、抓产业、抓体系的产业转型,产业化水平整体不高,产销衔接不够顺畅,全产业链服务机制还不健全,菜贱伤农时有发生。(五)要素支撑还不够强,资金人才保障与产业发展需要还不匹配。专项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机构贷款门槛高、条件严、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导致设施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各类园区普遍缺乏既懂经营又懂农业的带头人式复合型管理人才,其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与设施农业发展要求不匹配。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缺乏以土专家和农民研究员为代表的乡土科技人才和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严重制
20、约了设施农业发展。三.推进“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从规划前期完成情况看,各主要指标、主要任务基本上达到了规划进度要求为中后期完成规划要求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十四五后半期,面对设施农业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需要全面贯彻落实有关设施农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统筹规划、政策保障、培育市场、宣传发动等多种途径,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推动设施农业发展,更好满足需求,努力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一)强化组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根据部门职责做好产业发展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负责本区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设施农
21、业发展与建设、项目实施、推动督导、综合协调、宣传等工作,推进任务顺利完成。(二)强化用地保障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不断完善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机制,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科学编制空间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有效保障设施农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并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涉农区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设施农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园、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产地批发市场和小微企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项目的,可由市级予以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三)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扶持力度,扩大投资规模和力度。积极整合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产
22、业集群、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民合作社、温室大棚骨架购置补贴试点等相关项目资金,通过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统筹扶持本区设施农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民营企业进入全市重点培育上市企业资源库开展入库培育。落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直接用于农业的生产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四)促进多元发展优先升级改造通达园区的农村公路,保障农业园区道路与公路主干线顺畅衔接。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农业专项规划,建设配套生产用水、生活饮水等供水设施,为超采区农业园区做好水源转换,优先安排园区供水网络改造项目;加强对园区防洪排涝工作的技术指导,促进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农
23、业产业园规划,将配电网规划覆盖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进一步精简园区客户用电报装文件和程序要求。加快天然气管网进农业产业园,支持农业产业园内企业使用天然气等清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农业产业园竞争力。(五)强化科技支撑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为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并充分发挥优质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在市级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内转化应用。依托产业技术体系,做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工作。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通过专职、兼职等形式,在农业产业园创办科技型企业或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鼓励职业院校为设施农业示范园及入园企业培养技能劳动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专业人才和技能劳动力到设施农业示范园创新创业、就业发展,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六)强化考核监督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全市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检查,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考核机制,结合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要求,层层压实考核指标,有效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将设施农业建设推动绩效作为各级单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