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主题教育读书班上的发言范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主题教育读书班上的发言范文(汇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主题教育读书班上的发言范文(汇编)目录:1、在全市县处级干部2023年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上的发言2、校党委书记在全校专题读书班上的党课辅导报告3、校长在教育系统2023年主题教育读书班上的发言在全市县处级干部2023年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上的发言篇一各位老师,同学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新的使命任务,基层组织部门要进一步从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下面,围绕读书班上各位领导、专家的授
2、课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在政治方向上坚定坚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归根结底要落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上。对党绝对忠诚。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贯彻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理论武装。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将理论武装列入党委(党组)“第一议题”、主题党日“第一内容”、党校学员“第一课程”、指导工作“第一遵循坚持在学习理论中坚定自信,把牢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以思想伟力牵
3、引奋斗之路。增强行动自觉。讲政治是具体的、实践的,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党的二十大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组织工作的擘画,具有重要指引作用。要自觉对标对表,对组织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再研究、再明确,对各项举措再实化、再细化,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上。在实干争先上善作善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不断建强干部队伍、夯实基层基础、做实人才支撑,在建设“首善之区、时尚之都、国际陆港、产业新城”中扛起组织担当,展现组工作为。以过硬干部标准锤炼过硬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注重在应急处突、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线及时发现任用干将、闯将、猛将,真
4、正把最优秀的人选放到最需要的岗位上,把最能打的干部派到最关键的战场上,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坚持以硬制度撑起硬腰板,制定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制度机制,充分运用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九条措施”,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以浓厚干事氛围激励干部担当。以强大组织体系发挥强大治理效能。坚持连线成片带面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全域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农村,依托“一带一路一环一道”,打造10个农村党建示范村;在城市,落实一社区一品牌要求,常态开展“4310”示范创建活动,每年创建4个示范社区、3个精品小区和10个标准小区;在机关,推行“双五思路”,创建“综合、执法、窗口、教育、卫健
5、”等五类模范机关;在两新组织,重点聚焦“一园区两商圈三市场四行业”,打造两新党建新模式、新品牌。以优秀人才环境开创优秀发展局面。围绕落实XX人才新政打造“xx人才”品牌若干措施(试行),充分发挥人才政策的“杠杆作用”,以最大“政策红利”激发人才来XX创新创业活力。深化与XX人才集团合作交流,用好用活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配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力量,在医疗服务、生活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服务大礼包,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把XX打造成为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在为民服务上用心用情。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要坚持政治性和人民性相统
6、一,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带头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站在群众立场、植根群众之中、围绕群众期盼去谋划、开展和改进组织工作,使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文件、每一次考察都体现让人们利益、反映人们意愿、接受人们监督。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开展“解剖麻雀”式基层大调研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基层导向,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掌握第一手资料。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走访查看、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方式,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接
7、受群众监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组织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带头接受监督,恪守制度约束,让群众成为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电子眼”“监控器”,加大群众“评绩”,畅通监督渠道,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在作风建设上从严从实。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基层组织部门由于部门职能和工作性质,更要常怀谨慎之心,做到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能力,自觉同违背原则、违反党纪党规、损害党中央权威的现象作斗争。坚决防范化解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
8、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推动工作一件一件落实、难点一个一个突破、目标一个一个实现。打造模范部门。按照“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坚持政治建部,开展“每周一学”和每月“组工论坛”理论学习活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大力实施“组工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轮岗交流、擂台比武等形式,引导组工干部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项目攻坚、改善民生等中心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作风建设落细落实,打造更多XX组织工作品牌。严守政治纪律。认真执行好中央八项规定,自觉抵制“四风”,严格遵守党章党纪党规,不闯红线、不触底线、不碰高压线。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落实好民主生活会、
9、组织生活会、支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以及民主集中制等制度规定,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谢谢。校党委书记在全校专题读书班上的党课辅导报告篇二同志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人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极端重要性,深化了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规
10、律性认识,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必须一以贯之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根据主题教育活动安排,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一起交流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感悟。下面,我围绕“落实好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个主题,谈几点体会。一、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把人的培养问题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现实和未来作出的重大论断和重大决策,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从政治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
11、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是对教育强国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从本质上讲,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鲜明的政治属性,绝不是价值中立的,始终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不论教育发展到什
12、么阶段、发展到什么程度,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更改,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动摇。从历史逻辑来看。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源源不断为国家供给德才兼备的人才资源,成为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成为以
13、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支撑起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要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千秋万代,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从现代化逻辑来看。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必然也是教育强国。立德树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
14、才,怎么上得去?”“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这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三位一体部署,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要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其中,尤其要重视和发挥好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从实践逻辑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迫切需要与之相协同相适应的人才观念、人才治理、人才生态体系以及结构规模优化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当
15、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力竞争最激烈的是科技竞争、最核心的是人才竞争、最根本的是教育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教育优势、科技优势,谁就拥有战略主动。教育强国核心课题深刻昭示出,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育和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形成全球人才资源竞争新优势。从文化逻辑来看。中华民族自古就以尊师重傅、倡教兴学著称,塑造了绵延长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传统,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注入了持久的动力。特别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构建了一套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丰富的
16、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教育理论,孕育了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四有好老师”“大先生”“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相统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重要教育理念。特别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课题,基于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把我们党对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教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引导青年人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二、
17、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这一重要论断不仅强调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更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就要回答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问题,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这是育人的真谛,也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我们党历来重视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新
18、时代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德育放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对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教育工作统领位置。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牢牢把握以德
19、育人、贯穿融入的方法,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围绕这个目标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真正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一个国家没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打自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最大的国家安全之一。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下功夫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还将接受许多风高浪急的考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20、班人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深入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六个方面,持续不断地下硬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必须全面落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落脚点和着力点都是要提高人
21、才质量,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加快建成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先导性系统性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坚定人才自主培养的决心和自信,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要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突破常规、创新模式。要大力培厚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尊重创新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着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22、,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和人才国际交流力度。必须增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要回答好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重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要与学情教情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进教与学的内容变革、方法的传承创新、数字技术手段的运用。重点深化综合评价改革,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找准突破口,优化教师、教学、学生和学校评价,牵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重点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深入落实党管教材和教材建设国家事
23、权。必须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根本保障。强教必先强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将加强教师个体的内在培养与社会整体的外在支持相统一,形成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这个关键。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直接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关乎核心课题的落实。要坚持严管厚爱的原则,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立严的基调、坚持师德失范“零容忍”,不断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稳固师德师
24、风持续向好的态势。要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不断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培养大批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以教为荣、社会以师为尊。三、以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首要任务,交出教育强国的满意答卷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担负着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作用,高校要把做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坚定理想、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发挥龙头标杆作用,交出立德树人的满意答卷。强化党建引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把
25、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转化为培育接班人的动力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立德树人工作走深走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长效机制,从政治高度扛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完善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线联动”机制,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力量,广泛凝聚育人合力,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高度统一。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抓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
26、头脑,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体系化长效化,形成更健全有力、协同高效的思政工作体系。建强课堂主渠道,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完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覆盖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健全党管教材工作体系,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增强善用“大思政课”的意识能力,丰富师生社会实践资源和载体,引导师生将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断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思想认同。深入推进“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挖掘校史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充盈育人空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和阵地建设,不
27、断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坚持一二课堂有机融合、有效覆盖。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构建一流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适应科技变革和实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提升课程质量,贯通本硕博培养路径,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强基计划”,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超常规、长链条选拔培养机制,有效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强“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完善科教、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构建招生与培养、就业有机联动机制,推动人才链、培养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使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
28、需求侧更加契合。夯实学科建设根基。学科是组织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要以学科专业体系调整升级为牵引,推动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壁垒,深化融合创新,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成为“经
29、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争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健全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加强优秀典型选树宣传,把师德教育纳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各类培训研修,引导教师严格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警示教育,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师风养成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内在需求和发展诉求,建立健全面向全体教职工、覆盖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服务教师全方位发展需要的教师全链条发展支持体系,不断提升教师育人育才、创新创造
30、的能力。健全教师思政工作体系,强化教工党支部的师德师风建设职责,加强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配齐建强教师思政工作队伍,完善对教师思想关心、事业关心、生活关心和政治引领工作机制。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校长在教育系统2023年主题教育读书班上的发言篇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新时代职教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类型,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中,注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
31、来,职教改革发展重大举措不断,从深化改革到提质培优,再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框架。党的二十大后,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指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要围绕“一体、两翼、五重点”整体推进。作为国有企业举办高职院校,XX职业技术学院是先天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双高”计划建设总目标,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对标创优为抓手,持续推动学校在“九个高质量”上奋勇争先,协调推进“高职、中职、成教培训”高质量协调发展,为助力全省职教高地建设作出新
32、的更大贡献。一、凝心聚力谋发展,在党建业务高质量融合上奋勇争先深入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的建设和行政业务有机融合,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用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成效检验党的建设成效,围绕学校提质升级的关键指标和具体要求,提升干部队伍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继续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二、驰而不息激潜力,在治理能力高质量强化上奋勇争先大力推进“以院办校”改革,深入推进现代治理体系下的院(部)主体责任制,持续完善核心要素考核评价方案(试行),大力推
33、动数字化校园标杆校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协同化水平,实施对标创优工程,着力推进“一院一特色”创建工作,强化督察督办效果,加大学校重要决策和重点工作执行力度,全面落实“职教高考”制度,继续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改革后勤服务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工作效率。三、敢于创新求突破,在教育教学高质量改革上奋勇争先大力推进“双高工程”建设,统筹做好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申报工作,全面完成“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年度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实施产业学院助力专业学院计划,新建特色产业学院3-5家,持续推进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打造集教
34、学、实训、培训、科研、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积极完善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成果培育体系,全面实践学徒制,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建设以高层次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现场工程师学院。四、持之以恒打基础,在师资队伍高质量优化上奋勇争先实施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专项行动,重点支持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等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升,健全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和全员培训制度,继续推进企业人才和专业教师双向有效流动,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队伍,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新形态教材开发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加强科研管理,加大对教师教学
35、、创新的支持力度,建设高水平教科研队伍,深化和完善以岗位聘任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继续完善职称评聘改革力度。五、千方百计优服务,在招生就业高质量保障上奋勇争先以“职教高考”和“双高建设”为导向,大力推动高质量招生,以全校动员和全员参与为保障,持续推进以教学院部为主体,职能部门为协作的招生运行机制,科学构建“大就业”体系,形成以“就业创品牌,以创业促就业”的良好机制,搭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提供立体式个性化高效率就业服务,全面开展访企拓岗活动,进一步扩大就业市场资源,提升高质量就业水平,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争取实现国家级奖励重大突破,力争建成国家级双创工作示范校
36、。六、立德树人强铸魂,在育人水平高质量提升上奋勇争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完善“大学工”格局,推动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强化学生育人品牌建设,以“一院一特色”创建活动为契机,开展精品项目培育工程,全方位提升育人水平,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托“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巡礼”等学生平台,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七、坚定不移促开放,在国际合作高质量推进上奋勇争先继续实施开放办学战略,拓展职教发展空间,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37、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途径、新模式,以优质资源共享为突破点,引进国际先进成熟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继续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组委会、省援外培训中心等单位沟通,积极承办国际技能大赛和援外项目,展现和输出学校办学成果,争取新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2个,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深化与巴方院校合作交流,争取实现国际化办学新突破,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八、全力以赴担重任,在社会服务高质量提升上奋勇争先围绕“人人持证、技能xx”建设,坚持“扩规模、提质量、创品牌”发展思路,整合优化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
38、立体式开展技能培训,把人数规模提上去,把质量效益提上来,让品牌效应响起来,充分发挥全国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应用化工等XX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提质升级,争取建成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行业特色培训基地,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持续推动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扶贫扶智工程,继续参与对口援疆工作,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九、笃志力行开新局,在“三个校园”高质量建设上奋勇争先以人为本,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打造本质安全人,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安全稳定协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稳定和综
39、合治理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双重预防体系创建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效果,全面落实消防提升工程,不断强化校园消防安全管理。以文铸魂,全面推进“文化校园”建设。加强学校办学理念凝练提升,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不断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国文化,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完善学校的文体、实训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打造一批校园活动品牌。以德为先,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引导全体教职工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倡导文明教育,重视环境熏陶,不断提高师生文明素养,继续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对照测评标准,聚焦重点任务,推动创建成果提档升级。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肩负新担当。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敢破难题的豪气、奋发有为的朝气、开拓创新的锐气、勇担重任的底气,在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征途中实现弯道超车,向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勇毅前行,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