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09374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省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部署要求,抢抓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大战略机遇,推动马铃薯种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制定背景(一)发展现状市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山丹、民乐两县沿山冷凉地区及高台县新坝镇、甘州区安阳乡及花寨乡等区域,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气候冷凉,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病虫危害轻,是马铃薯种薯繁育的优势产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把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

2、,以种薯为优势,以商品薯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以良种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产业体系。1 .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市委、市政府立足自然优势,大力推进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2019年我市山丹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市上已编制完成黄河流域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212025)o山丹县、民乐县把马铃薯种业作为特色产业来抓,将马铃薯智能温室种薯繁育和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列入每年县委1号文件进行重点支持。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山丹县、民乐县三、四类地区和沿祁连山高海拔脱毒种薯繁

3、育等优势区域。“十三五”以来,我市马铃薯种薯繁育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产量在L5亿公斤左右。2022年落实种薯繁育面积7.04万亩,产量2.1亿公斤,生产原原种1.1亿粒。2 .原原种繁育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引导、项目拉动等有效措施,扶持马铃薯种薯企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马铃薯种薯繁育企业8家,企业总资产3.24亿元,总固定资产1.6亿元,拥有员工294人。8家企业中有5家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组培苗生产中心,共建设原原种繁育大棚273座,面积31.5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能力5亿粒以上。3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重点推广了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测

4、土配方施肥技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引进了马铃薯“六位一体”播种机和无人植保飞机等机械,促进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位,带动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种薯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从测产情况看,2022年马铃薯种薯亩均产量达到3000公斤以上。依托山丹培黎职业学院与亚盛集团天润薯业公司合作共建马铃薯产业学院,建成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的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1个,配套试验检测设备107台套,开展育种攻关,马铃薯快繁技术研究、试验示范,为马铃薯种薯繁育提供优质基础苗和种薯繁育技术支撑。企业品种研发工作加快推进,至目前,全市登记马铃薯品种3个。4 .贮藏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种薯

5、贮藏能力6万吨以上,马铃薯种薯贮藏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民乐县、山丹县和甘州区已建成5000吨的马铃薯原良种种薯贮藏库6座;建成50吨以下储藏窖共800座,贮藏能力4万吨,形成了以气调库、半地下库、山体库为主,农户自建贮藏窖及临时性贮藏设施相搭配的贮藏设施格局。(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 .种质资源保护难度大,利用相对滞后。马铃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投入不足,没有条件开展精准鉴定、评价及创制等工作,企业拥有种质资源少,尚未形成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基因挖掘、鉴定评价、品种创新的全链条组织体系。2 .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不高。市南北耕作地区海拔高度相差1200米左右。尤其是马铃薯种植主产区地面落差接

6、近3%,由于海拔梯度较大,基地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田间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高效节水面积少,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3 .种薯市场监管难度大。部分种植大户自行繁育种薯,赴外地购买原原种繁殖种薯,自繁自用后剩余的种薯流入市场,给种薯市场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4 .种薯质量检测手段落后。随着繁种制种面积的逐年扩大,种子管理任务及难度也逐年增大。目前全市只有1家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少,检测仪器设备配备不足,不能满足全市种薯质量检测熏英HTJ5o5 .机械化种收技术不到位。种植机械在全市推广了多年,但起垄不规范、缺苗问题依然突出

7、,收获机械仍然停留在挖掘层面,收集、分级依然靠人工。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部署要求,强抓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机遇,以国家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品种选育及创新、种薯企业培育、种薯市场质量监管、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马铃薯种薯产业做优做强。(二)发展目标到2026年,以山丹、民乐为重点建设15万亩“原原种生产工厂化、原良种生产规模化

8、、标准化、机械化,种薯扩繁基地;全市马铃薯种薯繁育面积稳定在10万亩,产种量达到3亿公斤以上,年产马铃薯原原种繁育能力2亿粒以上;引进和选育抗旱、抗病、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5个以上。培育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种薯企业达到2家;育繁推供一体化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完善,保障全市马铃薯种植安全用种,逐年提高向外供种能力。展望2030年,以山丹、民乐为重点建设20万亩“原原种生产工厂化、原良种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薯扩繁基地;引进和选育马铃薯新品种8个以上;年产原原种达5亿粒以上,马铃薯良种生产面积10万亩以上;新培育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种薯企业2家,累计达到4家,培育年销售额1亿元以

9、上种薯企业达到1家;育繁推供一体化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完善,保障全市马铃薯种植用种安全,提高向外供种能力。三、区域布局结合各县区自然资源优势及种薯生产条件,以民乐、山丹两县为主,高台县和甘州区为辅,在18002500米区域形成马铃薯种薯繁育优势基地,主要分布在山丹县位奇镇、陈户镇、大马营镇、霍城镇、李桥乡、山丹马场,民乐县南丰镇、永固镇、洪水镇、新天镇、三堡镇、南古镇、顺化镇,高台县新坝镇,甘州区安阳乡、花寨乡。以市农科院、农业大学及种薯企业为依托,在山丹县位奇镇建设马铃薯科研育种创新基地;在山丹县、民乐县建设以马铃薯种业为主的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四、主要任务(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1 .开展

10、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保护工作措施,全面普查、系统收集整理国内外优异资源、主栽品种、地方品种、新育成品种和新品系等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野生马铃薯资源。2 .建设种质资源圃。依托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大学农学院在山丹县建设马铃薯种质资源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鉴定分类、驯化培育研究等,为完善全省马铃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提供支撑。(二)创新新品种选育技术1 .加强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校融入”的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体制,提高品种选育效率和创新能力。鼓励引导马铃薯种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引导人才、服务、政策、资本向种

11、业科技型企业聚集。支持优势企业以购买或合作方式与国内重点生物育种技术研发机构开展育种合作,开展抗旱、抗病、加工专用型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培育。2 .推动马铃薯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新品种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打造马铃薯标准化良种繁育示范区,积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和推广,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应用。重点开展科研育种、智能化农机装备和种子生产加工自动化设备研发、技术推广、成果展示、农田生态修复以及绿色优异新品种引进示范等工作,对通过认定登记品质优良、抗旱抗病且年推广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新品种,通过召开成果发布会、现场推进会等方式促进成果转化和应用。(三)大力建设标准化种薯生产基地1 .创新基地建设机

12、制。强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村级组织)+农户”模式建设标准化种薯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制种增收。推进基地县与龙头企业共建基地,做好基地与优势企业同步发展。通过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合作社(村级组织)、合作社(村级组织)带农户的机制,提升种薯产业发展水平。2 .提升种薯基地建设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机遇,优先将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积极争取民乐县通过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种薯生产大县认定,以山丹县、民乐县为主,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马铃薯产业

13、发展资金等项目资金,加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改造、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等项目建设,推广滴灌、喷灌等现代节水技术和设施,建设生产标准化、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化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3 .提高种薯生产机械化水平。支持开展马铃薯种薯捡拾机、履带式联合收获机等研发推广,增加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挖掘机、播种机、深松机等全程机械装备总量,提高机械化水平。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对企业及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挖掘机、播种机、深松机等进行累加补贴。鼓励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广示范“物联网+农机作业”、智能化生产和监测系统,开展高效

14、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对开展马铃薯深松耕、机播、机收、托管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实施农机作业补助,扶持发展种薯生产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专业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生产服务,提高种薯生产组织化程度。(四)推动优势种薯企业发展1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引导鼎丰、绿禾、天润、祥和等有资质、有实力的种薯生产企业到山丹县位奇镇、大马营镇、霍城镇,民乐县南丰镇、永固镇、南古镇,高台县新坝镇等最适宜种薯生产的区域建立稳定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马铃薯种薯生产大县奖励等项目实施,加强对种薯企业组培室、智能温室、水雾培系统、生产基质、恒温库等基

15、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线改进,提高种薯企业生产、加工、贮藏、供应等能力,降低种薯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2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科研院所与种薯企业联合攻关的种薯产业创新体系,支持有优势的种薯企业积极参与良种联合攻关、高效生产技术研发等创新项目,加快提升种薯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紧盯华北、中原一季作区、南方冬作区等国内产区,立足全国大市场,加强对市场欢迎品种扩繁力度,开展抗病、早熟鲜食、淀粉及全粉主食化加工型、南方二作区主栽品种生产,提高种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向外推介我省的脱毒种薯产品,引进外省企业与我省种薯生产企业合作建立种薯生产基地,做好以代繁为主要形式的种薯

16、产业。(五)强化种薯质量监管1 .提升检测能力和检测效率。在山丹县建设河西地区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中心,配置完善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制定工作运行机制,安排专项种薯质量检测经费,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体系,不断提高种薯质量检测能力和效率。2 .开展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根据省种子总站安排,积极组织种薯企业主动开展种薯质量认证,加强种薯生产企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和督查,提高质量意识及管控能力,提升种薯质量。3 .加大种薯质量监管。加强对种薯繁育企业种薯生产、贮藏以及销售过程中种薯质量全程监测,加大盛花期马铃薯种薯田间检验力度;强化种薯病毒检测技术培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通过技术培训

17、和质量认定,实现种薯标准化生产、规范化贮藏、市场化供应,形成比较完善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体系,将我市建成黄河流域马铃薯精品种薯繁育基地。(六)健全人才保障体系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种薯高效生产、质量控制、贮藏、加工等环节,持续加强人才投入和技术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1 .建立种薯产业专家服务队伍。以农业农村部马铃薯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金黎平研究员团队为引领,依托乡村振兴马铃薯产业专家服务团、河西学院、培黎学院、市农科院建立马铃薯种薯产业专家库,着力支持培黎学院和专家团队在山丹县建立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和马铃薯种薯组培技术研究实验室,组建由常规杂交育种、生物育种、种薯生产、病虫害防控、种薯

18、贮藏、机械研发等方面的权威专家组成体系人才团队,针对马铃薯种业发展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和瓶颈问题,开展研发攻关、技术集成与转化示范、技术指导与服务等工作。力争建成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基地,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参与产品研发、成果转化。2 .强化人才培训。积极争取人才培训项目,强化对科研、高校、推广及企业人才培训,围绕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明确培训计划和任务,层次、分环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3 .大力引进高级人才。落实人才引进扶持政策,采取岗位补助、成果奖励、服务保障等综合措施,吸引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和产业创新联盟岗位专家及国内外高科技人才。全面推行科研院所、高

19、等院校技术人才到企业任职制度,针对企业个性化技术需求,持续攻关,助力企业技术进步。通过开展科研技术交流、创新型人才引进等方式,培养马铃薯科研育种、种薯生产等方面的领军人才和企业技术骨干,建立完善的马铃薯种业人才支撑体系,支持全市马铃薯种业创新发展。五、重点项目通过全面落实国家种业发展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资金等财政资金,重点谋划实施马铃薯种业振兴项目。(一)马铃薯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由省农科院、农业大学、定西市农科院在山丹县新建种质资源“种植圃”各1个,重点建设配套的田间工程及农业基础设施。(二)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项目。联合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

20、所、农业大学、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及开展马铃薯育种的企业,积极争取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开展中晚熟鲜食及高淀粉、薯条薯片(全粉)加工型及早熟菜用型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三)种薯基地建设提升项目。1 .马铃薯制种大县奖励项目。积极争取将山丹县、民乐县列入国家马铃薯制种大县奖励范围,推动我市马铃薯标准化种薯生产基地建设。2 .黄河流域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实施黄河流域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以民乐、山丹县和山丹马场为主,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20万亩,建设组培室L2万行、网棚125万11苗床100万而,种薯恒温储藏库10万11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10万亩,农机具307台套,建设农机设

21、备管理库1万疔。3 .民乐县水肥一体智能化管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由民乐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在民乐县洪水镇、三堡镇、南古镇建设水肥一体智能化管控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3个,基地规模10万亩。(四)种薯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项目。1 .马铃薯生产装备累加补贴。由县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实施,针对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不足问题,通过累加补贴,重点解决马铃薯机具数量不足的问题,提升马铃薯生产农机装备水平。单台机具累加补贴标准按中央补贴额等额补贴,联合收获机按50%补贴。2 .马铃薯种薯生产机械作业补贴。由县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实施,重点对开展马铃薯深松耕、机播、机收、托管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

22、户实施农机作业补助,对集中连片全程机械化、绿色标准化马铃薯生产基地进行重点支持。(五)种薯质量监管提升项目。1 .马铃薯种薯监管技术支持体系提升项目。在山丹县种业服务中心分别建设河西地区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分中心,重点用于购买各类病毒检测仪器设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增加种薯病毒检测指标,提升种薯质量检测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种薯市场监管能力。2 .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示范点建设项目。在山丹县、民乐县开展种薯认证,通过对市场抽查的种薯进行马铃薯病毒全覆盖检测,加大种薯田间检验力度,举办种薯病毒检测技术培训班,提高基层检验机构检测能力和种薯企业质量意识,提高企业质量管控意识及能力,保障种薯生产基地

23、安全。六、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职能作用,细化任务,相互配合,督促各县区将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有关县区党委政府要将马铃薯种业振兴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把落实本方案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一名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主体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主动担当,建立健全部门共建共管协调机制,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强化政策制度和工作力量保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强化工作联络对接机制,统筹抓好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形成工作合力。(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围绕提升马铃薯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马铃薯种业纳入政府财

24、政、债券重点支持范围,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惠贷款利率,拓展抵押物范围,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扩大种业企业信贷担保规模,对种业龙头企业给予股权融资支持,增强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马铃薯种薯保险新产品,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风险抵御能力,建立种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统筹用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资金、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现有渠道财政资金,支持种薯产业发展。重点县区要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建设以种薯产业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园,多渠道筹集种薯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种薯标准化基地建设和企业改造升级。建立健全种薯企业

25、、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种薯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发挥市乡村振兴马铃薯产业专家服务团作用,培养马铃薯技术骨干,开展马铃薯种植、加工、检验检测、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培训,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带头人,培训实用技术人才;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为种薯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县区要加强与媒体沟通,注重发挥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作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宣传,及时对发展马铃薯种业的重要性、取得的成效进行解读和宣传。将媒体作用与品牌打造、市场推广有机结合,组织开展种业发展成就、创新成果、重大工程建设等宣传,挖掘先进典型,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宣传,讲好种业故事,树立种业自信,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种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