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经济学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态经济学复习题1,如果给你一个课题的题目是:环保投入和江西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你准备怎么进行实证模型的建立,请说明:(1)模型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工具变量是什么?可以加入除了你设计的自变量之外的其他控制变量有哪些?自变量是环保投入、因变量是经济发展水平(江西省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实际GDP)o工具变量是地区人均环境治理投资支出。可加入的其他的控制变量如地区人均污染治理运行费用、地区人均全社会固定投资额、地区人均财政收入等。(2)模型的数据准备怎么收集?这些数据一般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数据可从江西统计年鉴或者从国家统计局的官网上搜索并整理等到。其中将地区GDP用1998年的CPI换算为
2、世纪GDPo1981一2011年数据。如PP检验过ADF检验。这些数据要通过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如PP检验过ADF检验(3)你准备构建哪一类模型?为什么?根据投入产出原理构建对数模型:1降低异方差的影响2用对数进行回归后的系数就代表弹性。(1,克服异方差2,许多变量并非服从正态分布,取对数之后是正态分布3,因为是宏观经济变量,取对数后再次差分会是平稳数据.)(4)模型可能的结论是什么?可能的结果是,环保投入短期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即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很小,甚至为负。但在长期中,环保投入能促进经济增长。2,如果给你一个课题的题目是:生态变迁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请你设计该课题的研究方案。即你
3、准备写几章?每一章的内容是什么?(或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目标(一)生态变迁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的理论意义(二)生态变迁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的时间意义(三)研究的目的)一、生态变迁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现状(一)国外生态变迁与产业升级互动关系的研究(二)国内生态变迁与产业升级相互影响机理的研究(三)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与评述二、我国生态变迁与产业升级的现状(一)我国生态变迁的过程及现状(二)我国产业升级的历史及现状(三)我国生态变迁过程中的产业升级状况(四)我国生态变迁与产业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生态变迁对产业升级贡献度的研究(一)相关研究理论模型的借鉴(二)数据收集处理以及模型构建(三)生态变迁对产业升
4、级贡献度的分析(四)模型研究结果的经济学分析四、生态变迁与产业升级互动关系以及影响途径的分析(一)生态变迁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分析(二)产业升级对生态变迁的影响分析(三)生态变迁对产业升级的影响途径分析(四)产业升级对生态变迁的影响途径分析五、生态变迁与产业升级过程相互协调机制分析(一)生态变迁过程中如何对产业进行及时调整的机制分析(二)产业升级过程中如何兼顾对生态变迁影响的机制分析(三)生态变迁与产业升级矛盾如何有效解决的机制分析3,如果给你一个课题的题目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变迁分析,请问:这个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什么?研究难点是什么?可行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需要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么?请说明原因。研
5、究重点是不同时期的生态经济学研究范式变迁的原因,其发展方向和对现世研究的指导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范式变迁的原因分析,这也是最难之处。可行的研究方法为首先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的产生、发展、衰退全程进行评析,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的指导意蕴进行深入剖析,分析该范式的优势与局陷;然后分析探讨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对生态经济学科、生态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最后提出评判研究范式选择的合理性标准,并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的前景进行展望。由此可见,本研究的定位是一种理论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哲学思辨的方法。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它不是建立普遍法则,而是建立一种解释框架,是基于独立事实解释事情的观念系统。马尔
6、科夫沃特斯认为,理论研究也可分为几种,形式的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一般的理论命题,说明社会整体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实质性理论研究并不追求说明一切,旨在揭示特定的事件或是社会过程的特有的类型;实证性理论研究,则是对具体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经验性的说明。2据此,本研究属于实质性的理论研究,即以生态经济学研究范式这一特定研究范式的兴衰为研究对象,来揭示影响生态经济学学科方法论的具体因素和发展趋向。故不需要用实证的方法。4,如果你想写一篇关于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的论文,这是你的选题方向,那么请你设计一个论文的题目,并说明准备如何进行该论文的写作。请从文献研究,实证设计,模型处理和结
7、论建议角度分别说明。中国现阶段及未来几年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以及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时期,有鉴于此,本论文尝试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初步构建环境污染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中国国情,对环境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及相互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运用中国的经济环境数据加以经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剖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治理政策。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合理健康发展和环境的积极有效保护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述评,本论文将梳理出环境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脉络,总结已有研究的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厘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8、机制。进一步地运用环境经济学、经济增长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论文将对环境污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以期丰富已有文献的研究内容。同时,论文将对已有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进行改进,尝试为环境和增长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特别是通过深入分析环境污染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影响机制,论文拟为中国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实证的框架。在理论研究方面,论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了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一是通过考虑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负外部效应,分析环境污染排放如何通过影响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从而作用于人们的消费决策模式和长期经济增长;二是通过考虑经济发
9、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治理,分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如何通过影响企业生产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这两方面的考察都是在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展开的,特别是主要借鉴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成果。比如,论文分别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探讨了带有环境约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关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结论。进一步地,通过将环境污染治理纳入增长模型,考察环境污染治理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发展路径及其中的环境变化路径C这个尝试在现有的文献研究中并不多见。论文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旦考虑了环境污染治理,可持续增长的维持需要不断地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以减少持续的经济
10、增长所导致的污染排放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的增加一方面减少了产出中可用于消费的份额,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这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的权衡取舍,最终的结放,这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的权衡取舍,最终的结果是牺牲部分的经济增长,保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基于上述的理论模型的分析,论文利用中国经济环境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经验分析。在经验分析的过程中,论文结合了前述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并借鉴了国内外实证研究的成果,着眼于探讨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机制,尤其是对其中的多个渠道进行了深入研究。为
11、此,论文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计量分析技术,比如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指数分解方法以及联立方程组估计。为了全面地分析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不同渠道对这一关系的不同影响,论文分别选取了全国数据、省级面板数据和地市一级面板数据,比较不同层面数据的分析结果,同时在环境污染指标上尽可能选取了数据完整的多个污染指标来加以度量,以分析不同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不同关系。在这一经验分析过程当中,论文始终强调了不同渠道的影响和不同效应的分解,并加入了一些环境政策变量,这对于评估目前环境政策的执行效果以及未来环境政策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合理、客观的依据。注意:以上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请自圆其
12、说。第二份: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合理的理论解释和政策指导,本文将遵循以下思路来实现这一研究口标:研究的切入点是界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及范畴,然后进一步剖析作为全文研究基础的基本理论,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哲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的理论建构,并通过相关的理论借鉴为全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综合评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及其运行特征,以此为前提,全面分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非协调运行的原因基础,把握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内在机理。紧接着从区域协调的角度将西部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到全局性
13、的层面进行审视,以区际生态补偿为破解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非协调运行困境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EKC模型,对西部地区环境质量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刻画和数量表征,力图全面把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依此探索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途径,最后提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的对策措施。现代经济学研究要求遵循一定的分析范式,研究范式决定了研究方法,但对具体经济或社会问题的研究方法从来就不是唯一的,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往往取决于研究对象及其特点。西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除受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政治、法律
14、、历史、社会习惯和道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鉴于西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为了顺利实现本论文的研究口标,论文选择运用多种理论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全面分析,以便于多纬度地探究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本质和规律。(1)研究方法。一是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对“西部EKC一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回归模型是否有效这一被现有研究所忽略的角度考察了西部EKe的存在,并尝试对其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解释;二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独特而不科学的方法论范式进行了批判式创新。在借鉴其分析范式时,采取逐步放松假定条件和加入新变量以增强其与现实契合力的方法,提出了一条“修正后的西部EKC”,减少了理论假设与现实世
15、界的摩擦性,保证逻辑结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跳出了其在分析环境经济问题时所设置的逻辑陷阱。(2)逻辑始点。在和谐理性“生态人”的理论预设下,创建了个二维度规范分析框架,以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二重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为逻辑起点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技术分析和制度分析并重:既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技术关系,又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制度关系;既通过模型构造、参数估计来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技术函数和关联性,同时又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充分研究相关主体生态利益及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机理。(3)创新点。一是提出了一个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刻画和描述;二是对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进行了修补、夯实,推行了Paret。标准,指出区际生态补偿的建立实质上是一个KakiorHicks改进的过程,并提出了一个“外部性非对称性应用”的概念,依此分析了西部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与建设的双重“外溢效应”;三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IPAT模型进行了拓展,并运用两个扩展了的IPAT等式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