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马尾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马尾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福州市马尾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福州市马尾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写单位:福州市马尾区国土资源局协助单位:福建地矿速设集团公司项目负责人:林建豪项目审核人:江绥主编:陈群高铭林铭敏审查:陈俊新林兴一、刖三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地质灾害分布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地质灾害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二)2018年度地质灾害态势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及威胁范围、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预防预警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灾害报告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保障
2、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防治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人错误!未定义书签。七、应急处置和响应错误!未定义书签。()抢险救灾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应急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应急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福州市马尾区2018年地质灾害分布图附表1、福州市马尾区建议核销地质灾害点一览表2、福州市马尾区新增地质灾害点一览表3、福州市马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4、福州市马尾区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表5、福州市马尾区地质灾害点群测群防网络联系表6、福州市马尾区高陡边坡点一览表一、刖三为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
3、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根据国务院2003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闽政(2011)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国发(2011)2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马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福州市马尾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本方案经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二、地质灾害分布情况(一)地质灾害现状马尾区地处福州市东部闽江口。地形上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区,地形切割大,地质构造较复杂;沿江地区为冲积海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在两地貌单元的过渡带上,地形坡度较大,松散层相对发育,加之人类活动较强烈,因此容易产生地质灾害。马尾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4、有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四种类型,其特点是分布范围广,人为地质灾害增多,削坡建房较普遍,且形成了一定数量的高陡边坡,造成突发性地质灾害频发,危害性较大,但由于区内各级政府防范地质灾害工作落实到位,马尾区未发生较大地质灾害和人员伤亡。2017年至今本区投入资金对辖区内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降险治理(建议核销,见附表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较大成效。根据调查核实,2017年本区新增地质灾害3处(附表2),全区现有2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崩塌9处、滑坡8处、不稳定斜坡2处、泥石流1处(见表1);全区现有47处高陡边坡,主要分布于山区居民房前屋后的坡脚处,现主要威胁61户175人生命财产安
5、全(附表6)。区内高陡边坡点虽然目前大部分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台风暴雨或强降雨作用下可能引发产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应列入行政村防灾预案中,建议汛期应定期目视检查,发现异常及时组织人员转移避让。表1:马尾区各类地质灾害统计表分类规模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点数(处)比例(%)点数(处)比例(%)点数(处)比例(%)点数(处)比例(%)小一型225小二型450333.721001100小三型225666.7合计8100910021001100备注:1、分类标准为:小一型(1m3)小二型(100O-100OOm3)小三型(小于100om3)(二)2018年度地质灾害态势预测我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
6、生常与降水密切相关,根据福州市气象局提供的降雨趋势预测,马尾区今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段为4至10月,这一时段是我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其中7月到9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具体灾害发生情况将受降雨量控制。当连续降雨达到150毫米或日降雨达10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即可能发生;当连续降雨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雨达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可能大量发生。(1)、2018年我区气候趋势展望预计2018年春播季雨量略少,平均气温略高,无“倒春寒”,可能出现不利春播的阶段性低温过程;雨季雨量略多,平均气温略高;夏季雨量略少,235。C高温日数略多;登陆或影响
7、我区的台风数量为68个。(2)、各季具体预报 .冬季(2017年12月2018年2月)雨量:总降水量介于110160毫米之间,总体偏少;其中12月略少,1月和2月偏少。 .春播季(34月)雨量:内陆、福州市区和沿海北部240300mm,沿海南部230260mm,总体略少;其中3月略多,4月偏少。 .雨季(56月)雨量:总降水量介于420500毫米之间,总体略多。 .夏季(79月)雨量:总降水量介于380500毫米,总体略少。(3)、台风预测预计2018年登陆或影响我区的台风个数为68个,数量略多,可能有早台风影响我区。(4)、主要气象灾害预测 .雨季可能出现较强持续性暴雨过程,需提前做好防范地
8、质灾害和防内涝的准备工作。 .2018年影响台风68个,可能有早台风影响,夏季有12个台风严重影响我区。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及威胁范围、对象(一)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地质灾害隐患的复活多是因强降雨引发的,而且每年汛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占全年的80%以上。所以本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汛期,即4月1日至10月30日。要求镇、街道办事处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度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二)威胁对象、范围根据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及2018年地质灾害态势预测,地质灾害的主要威胁范围:全区原有的20处地质灾害点、47处高
9、陡边坡(见地质灾害分布图和附表3、6)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影响地段;道路、民房建设时,开挖人工边坡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坡脚(顶)地带;矿山开采、建筑拆迁后无序堆放的灾害体威胁区域;其它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受暴雨、台风影响可能引发新的地质灾害的影响地段。地质灾害的主要威胁对象:对于削坡建房、工程建设等,主要是威胁边坡前后的房屋财产及生命安全;对于线性工程如公路、新建铁路等,主要是道路通行车辆以及行人的生命安全。四、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一)组织机构为确保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成立马尾区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领导组织马尾区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马尾区区长为
10、区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分管副区长和区人武部部长为副总指挥,各有关部门第一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总指挥:陈曾勇(区政府区长)副总指挥:黄宇清(区政府副主任)林全(区人武部部长)成员:吴祖万(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林建豪(区国土资源局局长)王振泉(区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木勇(区公安局副局长)翁杰(区住建局局长)罗智勇(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宏(区安监局局长)徐开东(区环保局局长)鄢登永(区农林水局局长)吴晓峰(区财政局局长)吴家虬(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黄望(区民政局局长)赖泽铭(区教育局局长)林桂舜(区卫计局局长)叶张京(区广电局局长)章筱强(区旅游局局长)任飞(区防汛办主任)阮斌(罗星街道办事
11、处主任)陈建海(马尾镇政府镇长)朱莺(亭江镇政府镇长)庄青峰(琅岐镇政府镇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林建豪同志任主任,江绥同志任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区国土资源局内,电话()。(二)工作职责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人为本“、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端正态度,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区人民政府负总责、部门具体负责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马尾区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和组织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的力量,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通过公共媒体、宣传图片、挂历、防治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
12、作;并组织区、镇(街道)、村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区、镇人民政府公务人员和公众对地质灾害危害性和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意识,形成领导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众关心、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而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全区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防治经费列入区政府财
13、政预算。马尾区国土资源局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其主要职责:其一,会同区建设、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进行现场调查,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订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所辖行政区本年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作出防治工作的总体部署,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其二,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编制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协助区政府建立市、乡镇(街道)、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组织力量,会同区建设、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开展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同时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及时将监测和防治任务
14、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与防汛、气象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在汛期特别是台风暴雨、异常降雨时段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导;及时更新和补充地质灾害数据库,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灾情、险情信息录入地质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其四,要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区住建局要严格山地建房的管理,指导住宅、工程建设、学校等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建设,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削坡建房和从事不合理的工程活动,编制城市、集镇、村庄和工程建设规划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在汛前组织编制所辖范围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区交通局要做好公路
15、沿线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汛前组织编制所辖范围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区教育局要做好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汛前组织编制所辖范围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区广电局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时播报区人民政府防灾工作部署、灾害性气象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等。镇(街道)及村(居)为地区灾害防治具体责任单位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的业主单位,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应当根据区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群众转移预案,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开展排查、监测和巡查并及时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给防灾负责单位、责任人和受灾
16、威胁的群众手中,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至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对可能发生险情的应当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民转移到安全地带(乡、村自然灾害避灾点),情况紧急时可以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同时向区人民政府及区国土资源局报告。其他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是指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预期目标而实施的措施。(一)监测通过对地灾点变形、变化监测取得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灾害点发展趋势,指导下一步防灾工作的进行。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汛期降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监测工作除了监测斜坡或灾害体本身的形变外,还应注意已发生的过程
17、降雨及气象部门对台风暴雨、强降雨的预报。通过对边坡变形、动植物或其他异常以及结合降雨情况的综合分析,确定斜坡(边坡)或灾害体进入何种状态,根据不同状态发布灾害预报,以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全区地质灾害点都要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其变形特征及发展趋势。监测的方式有二种:一是设桩监测,二是目视检查。对活动前期的处于蠕滑拉裂阶段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的裂缝进行设柩监测,其余的点采用目视检查的方法。监测内容包括:斜坡裂缝变形位移、灾害体整体变形、建筑物变形、民井水位、泉流量及颜色变化、汛期降雨量情况等。每次观测都要详细记录数据及相关情况,及时汇报给区、镇、街道办防治领导小组和区国土资源局,通过这些数据及
18、变化情况分析地质灾害的活动状态,为地质灾害预报提供依据。区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报告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区、镇(街道)、村(居)、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区国土资源局与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构建防汛、气象、地质灾害互联并覆盖全区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及时传递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险情和灾情、气象等信息。(二)预防预警1、修订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简称“群众转移预案”)O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修订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段所在地的群众转移预案,并纳入当地村(居)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乡村、街道、企业、学校等基
19、层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开展险情巡查。区人民政府要组织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巡查,根据险情变化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者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紧急时,应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划定的危险区域予以公告,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制订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到有关单位和个人。3、落实值班制度。在汛期,各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各机关防灾单位要实行24小时值班;凡逢台风暴雨、强降雨时,按照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行双人值班,领导带班;当发生地质灾害时,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值班。认真接听各地雨情、汛情、险情、
20、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转达、处理。4、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有条件地开展自辖区内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由弱到强依次分为I级、H级、III级、IV级、V级等五个等级,III级(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比较大)、IV级(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V级(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时发布预报。其中IIIV级向社会发布,IH级不予发布。区人民政府接到本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后,依照防灾责任制的规定,逐级将有关信息迅速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区域内的村(居)民。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为11I级时,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根据雨情做好值班工
21、作;按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镇(街道)、村(居)防灾负责人应适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巡查人和协管员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现险情要立即报告,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要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为IV级时,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应24小时值班室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镇(街道)、村(居)防灾负责人要加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巡查人和协管员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区、镇(街道)人民政府要及
22、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村(居)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根据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及时组织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避让。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为V级时,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应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并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区、镇(街道)人民政府要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村(居)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避让,并组织对其他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包村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未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地区,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要求加强
23、日常管理,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即使采取应急措施,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台风暴雨和强降雨期间,区、镇(街道)人民政府要积极做好转移避让群众的安置工作,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防止已转移群众擅自回迁;台风和强降雨过后,区、镇(街道)人民政府在确认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岩土处于稳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稳妥地组织已转移群众适时回迁,并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补充调查,更新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库。(三)灾害报告制度马尾区国土资源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报告制度,做到上下信息畅通,为防灾减灾的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1、地质灾害报告的时间要求(I)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区国土资源局应1小时内报告福州市人民政府和市国
24、土资源局,同时越级速报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在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应急处置工作结束。(2)发生中、小型地质灾害,区国土资源局应2小时内报告福州市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速报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在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应急处置工作结束。(3)对于发现的地质灾害威胁人数超过500人,或者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国土资源局接到报告后,要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上报省国土资源厅。2、地质灾害报告的内容要求(1)速报报告:负责报告的部门应当根据掌握的灾情信息,尽可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和失踪
25、的人数、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出主管部门采取的对策和措施。(2)应急调查报告: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抢险救灾工作;基本灾情;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引发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四)保障措施1、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区人民政府负总责、部门具体负责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建立和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和以区为单元的区、镇(街道)、村、组的群测群防网络(附表4)。2、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1)地质灾
26、害年度防治方案制度(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3)地质灾害监测制度(4)地质灾害灾情预报制度(5)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6)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3、加强监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地质环境的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的审核审批,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杜绝人为活动加剧引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追究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及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4、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因工程建设等
27、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五)防治措施结合马尾区地质灾害规模、危险性、危害程度、稳定性、经济实力及可操作性,采取监测预报、搬迁避让、限制性措施及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1、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报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灾点的稳定趋势及其相关因素(降雨量等)的监测,将监测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料上报到地灾监测预报单位,监测预报单位将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作出判断后向各地质灾害点所在乡(镇)、村发布,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达到防灾减灾目的。地质灾害监测包括降雨量监测和地质灾害点监测,降雨量监测主要由县气象局、台、站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分位移监测和
28、目视监测。.位移监测:主要对象为辖区内存在拉涨裂缝的重要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或有实践基础的有责任心的人。主要采用简易桩、砂浆贴片、观测尺等有效的方法(见简易监测示意图1)对滑坡体拉张裂缝定期进行位移监测,监测人员应进行记录,并将监测资料定期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地矿科,发现致灾体出现加速滑动等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国土资源所或者县国土资源局,并判断其变化趋势状况,根据需要及时组织受灾人员进行暂时避让。.目视监测:主要为了一些潜在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的不稳定斜坡点和不稳定的滑坡、崩塌体,监测人员对灾点及其周边斜坡情况(如灾点后缘是否产生拉张裂缝、前缘坡面崩塌、坡脚突
29、然冒混泉、树干倾斜、山洪暴涨、惊响异常等),以目视监测和巡视检查为主,并作适当记录,发现地灾点岩土体开裂、移动、冒泉等不稳定特征时,应及时上报并组织群众暂时避让。监测频率:非汛期,每月至少观测一次;汛期(4月1日至10月30日),每10天观测一次;强降雨、台风暴雨期间每日至少观测一次。监测资料上报:每次监测都应认真做好记录。监测记录正常情况每月上报到所在乡(镇)国土资源所,再由国土资源所集中到县国土资源局。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应有专人负责,整理各监测点观测资料,对出现异常的灾害点应及时报告县与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书面意见,供政府决策参考
30、。图1简易监测示意图2、搬迁避让避让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预防性措施。避让大致可分为搬迁、挪位、绕线、躲避等几种。搬迁一般涉及到整个村庄或多户以上住户,搬迁距离较远,灾害危害范围较广。挪位主要针对规模小,影响范围也小,只涉及到单独或数户的搬迁问题,搬迁距离较近,房屋只需移位几米至数十米之内,搬迁费用相对小,切坡建房形成的灾害点多可采用本措施。绕线是指所有通道要绕过危险区。躲避是指在危害期内,人畜不得进入危险区。公路、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应绕开危险地段,矿区开采应避开危险地段。规划中将下列情况列为需避让的灾害点:规模相对较大,危害较大,性质复杂的灾害点;或目前工程治理难以彻底消除隐患的灾害点;或者虽可
31、进行工程治理,但治理费用大于搬迁费用的灾害点。3、限制性措施限制性措施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人类工程活动的方式、方法、范围受到某些方面的限制。针对本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危害程度等情况制定的具有长期性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它包括对城镇建设、学校、工厂建设、水利水电建设、道路选线、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相配套的地质灾害防范规划措施,其目的是按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人为诱发因素,限制或减少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限制性措施主要有:根据关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的通知,对全区范围内新开建设用地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地质灾害易发区内
32、村(居)民自行建房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组织对场址进行简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于矿产开发,应根据矿产资源法,切实制定开发利用方案,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矛盾,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户或几户分散的居民房屋建设尚未要求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区国土资源局要对削坡建房采取一定的限制,根据地质环境条件,一般地形坡度大于25斜坡不宜开挖,大于30的斜坡严禁开挖,边坡切坡高度不宜大于5m。4、工程治理措施(1)工程治理方案原则马尾区地质灾害点较少、规模小,需要治理的灾害点相对较少,但全部治理有一定的困难,安排工程治理只有遵循如下原则按轻重急缓逐步落实。从地质灾害
33、产生的内在条件、诱发因素入手,结合危险性、危害性、危害程度,因势利导因害设防的原则。遵循早治的原则。我国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具有阶段性,初期治理一般较为容易,如果任其发展,到了破坏阶段,治理所需费用及治理难度会进一步增加,甚至达到无法治理的地步。力求根治,以防后患。性质复杂,规模大的灾害点一般需多项治理措施同进并用,但为数较多的小灾害点,治理技术要求相对简单,应力求根治,以防复活和扩展规模。安全、经济避免浪费。任何工程措施都要考虑经济的合理性及技术的可行性,努力做到既安全又经济。(2)工程治理建议措施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特别是在重大工作建设中的环境治理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积累了丰富的
34、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我区地质灾害的治理同样适用,详见表2及附表4,对较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措施,应进行前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取得了治理灾害点的有关第一手依据资料后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根据地质灾害点规模小且大多为崩塌、滑坡的特点,因此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实施治理工作:地质灾害点大多为房前屋后或公路壁崩塌、滑坡,大部分仍处于不稳定状态,采用削坡减载简便易行。地质灾害的发生多受降雨诱发。因此地表排水应摆在区治灾措施的首要地位,该方法简单,造价低,适用性广,尤其是适用于小型土质滑坡的治理。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在滑坡后缘山坡及灾害体表面开设顺坡向“人”字型防渗排水沟,以减少降雨入渗量和岩土体中的含水量,
35、从而达到减轻岩土体内的水压力,增强灾害体或边坡的稳定性。发动受灾害威胁居民对其房屋前后的人工边坡采用工程护坡、支挡等工程防御措施,增大岩土体的抗滑能力,预防灾害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展规模,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水平。公路沿线工程切坡量大,路堑、高边坡陡、失稳边坡多,目前虽部份路段已采取了削坡、坡面防护、支挡等措施,但仍有必要对尚未设防的危险路段采用支挡等措施进行工程防治措施。(3)对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受威胁的村(居)民实施搬迁避让。表2滑坡主要工程治理措施及适用条件表防治措施适用条件挖除适用于厚度小,规模小的滑坡,若挖除会引起新滑坡或新的危害则少适用。削坡减载
36、适用于滑床上陡下缓,后壁及两侧较稳定的滑坡。危险性大又不便加固的危岩块体,且较近处有适宜的喳场地。若削坡会引起新的滑坡或产生新的危害则不适用。压脚适用于前缘有阻滑地段或下方斜坡稳定的滑坡。压脚带与削方配合,以改变滑坡受力条件。挡堵(重力式、锚杆式)适用于规模不大或剩余力不大的滑坡支挡和滚石拦挡。抗滑桩(钢管桩、钻孔灌注桩、挖孔桩)适用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滑坡,尤其适用于滑体破碎而滑床较完整的滑坡。规模小,推力小的滑坡用钢管桩或钻孔灌注桩,规模大,推力大的滑坡应用大口径人工挖孔桩。抗滑键适用于滑体表面清楚,单一,滑面上抗剪能力特差,而其上、下岩体较完整的滑坡。若滑面不清楚,或并非一个滑面,或滑面上、
37、下岩体破碎,则不适用。锚杆、锚索适用于危岩体和顺层岩质滑坡的加固,与其他支挡工程相结合也可用于其他滑坡的整治。喷射混凝土适用于滑体表面的保护,地下排水工程、抗滑键工程开挖面的永久性和临时性保护。喷浆与锚杆、钢筋网、钢拱架组成复合式结构,尤其适于地下工程四壁破碎围岩的支护。地表排水几乎适用于各类滑坡的防治,尤其适用于透水性强的土质滑坡的防治。地下排水(盲沟、排水孔、竖井)适用地下水水量丰富的滑坡防治,常与地表排水工程结合使用。六、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人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渐变或者突变的过程,在出现规模变形之前,各自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征兆,通过监测,及时捕捉这些征兆,就可以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8、。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责任人,原则上是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谁就是责任人。威胁公路、水利等设施的地质灾害点应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并落实预防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在主汛期增加监测频率并加强灾害体变形破坏过程前兆(泉水变浑、突变、裂缝扩张、动物异常等)巡查,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预报。马尾区主要地质灾害点监测、防治责任人见福州市马尾区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表。七、应急处置和响应(一)抢险救灾地质灾害发生后,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划定危险区,组织做好人员转移、灾(险)情评估和救援工作。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险疏散。地质灾害险情未
39、消除前,被转移人员不得擅自返回。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有效提供应急保障。灾(险)情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二)应急调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住房和建设、水利、交通运输及地勘等相关单位迅速开展应急调查,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划定危险区域,加强监测,做好抢险救灾的技术指导工作。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提交应急调查报告。(三)应急准备各防灾责任单位应对避险转移路线、自然灾害避灾点(或临时避灾场所)进行定期评估,做好应急处置的物
40、资储备。(四)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完善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组建好专业应急队伍,配置好专业监测仪器,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福州市马尾区地质灾害分布图附表L福州市马尾区建议核销地质灾害点一览表序号外号野编地理位置灾害点类型灾害点发生时间规模(m3)原威胁对象核销原因备注人口资产1MW44马尾镇快安村新三捷公司宿舍楼房后崩塌2014.06.195400厂区职工60已采取降险治理措施建议核销2MW33亭江镇象洋村吴新太等房后滑坡2010.05.011200620己采取降险治理措施建议核销3MW50亭江镇东街村李振光、张木香房后崩塌20
41、16.09.27300323已采取降险治理措施建议核销4MW27亭江镇闽安村丰达纸箱厂后侧崩塌2010.07.1230125已采取降险治理措施建议核销5MW35亭江镇闽安中学道路崩塌崩塌2012.01.27500过往行人及车辆已采取降险治理措施建议核销6MW1703马尾区罗星街道上岐村钟金官房前崩塌2017.06120635已采取降险治理措施建议核销附表2:2017年福州市马尾区新增地质灾害点一览表序号野外编号地理位置灾害点类型发生时间规模威胁对象监测人员我系电话人口资产1MWl701琅岐镇云龙村李节房后滑坡滑坡2017.062700515李节2MW1702琅岐镇建光村陈学镇、陈学光房前崩塌崩
42、塌2017.06300630陈学镇3MW1703马尾区罗星街道上岐村钟金官房前崩塌崩塌2017.06120635钟金官序号野外编号蜕一编号地理位置害型灾类XY灾害规模(m3)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威胁人口(人)胁产X)威财害度危程防治建议治理资金估算(万元)1MW45马尾镇魁岐村福建山地救援培训基地南侧崩塌57503工作人员30较大1,490-952MW46马尾镇上德村木材厂厂房房后崩塌3300.1厂区职工30较大1,312-153MW04罗星街道上岐村后壑山沟泥石流26002547一般1,2/4三18亭江镇东街村96号、97号(李永镒、李振银)屋后滑坡10004590一般1,330-405MW
43、36亭江镇东街村坑里079号崩塌4504540股1,315-206MW40亭江镇东盛村赵成坤、郑敬键房后不稳定斜坡45000880一般1,2/7MW41亭江镇东盛村郑武、郑敬仰房后不稳定斜坡12000770一般1,2/8MW42亭江镇盛美村20号杨图强房后崩塌8000.3645较大1,380-1009MW48亭江镇盛美村杨果权等2户房后崩塌10801635较大1,470-9010MW38亭江镇象洋村宫庙220号王祖旭房后崩塌3000418一般1,340-5011MW49亭江镇笏山村潘良成房后滑坡198002350较大1,480-10012LQ03琅岐海屿村义湖自然村翁南房后滑坡15003036
44、一般1,335-4513LQ05琅岐海屿村义湖自然村平乐园滑坡10002村民办酒席聚集地一般1,325-30附表32018年福州市马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序号野外编号疑一编号地理位置灾害类型XY灾害规模(m3)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威胁人口(人)胁产X)威财害度危程防治建议治理资金估算(万元)14LQ15琅岐海屿村海屿小学后山崩塌9600.15在校师生及校舍一般1,340-6015LQ06琅岐度假区管理处海威楼滑坡400020度假村内设施和游人一般1,350-7016LQ14琅岐度假区管理处道路外侧华明楼后滑坡4504供水管、电缆、及行人车辆一般1,340-5017LQ09琅岐凤窝村凤窝岭崩塌120/过往车辆和行人一般1,330-5018LQ16琅岐金砂管理区石飞里后山滑坡46200/过路行人及车辆较大1,4130-15019MW1701琅岐镇云龙村李节房后滑坡滑坡27003525较大1,330-3520MW1702琅岐镇建光村陈学镇、陈学光房前崩塌3000.5530一般1,325-35注:上表防治建议中1表示群测群防措施,2表示避让措施,3表示降险治理措施,4表示工程治理措施。灾点名称马尾镇魁岐村福建山地救援培训基地南侧崩塌统一编号经纬度11923,1926o02f33”高程125m野外编号MW45公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