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14092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青农字(2023)25号各区、市农业农村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事业单位:为贯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重大战略部署,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7)56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促进农业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规(2022)15号)、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发(2023)1号)等文件精神,聚力打造一批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以下简称“先行示范区),促进我市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粮食安全为底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单产提升为目标,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切实改善粮食生产环境,集成推广绿色增产技术,创新节水节肥节药机制,推动农机农艺有效融合,补齐产前产中产后链条,搭建先行先试示范平台,探索绿色低碳循环理念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夯实粮

3、食安全基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逐步展开。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发展情况,进行总体规划、科学布局,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示范带动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方式广泛应用。坚持注重实效、协调推进。正确处理高产高效与绿色高质的关系,集成推广粮食高产高效及节水、节肥、节药绿色高质技术,实现绿色高质高效基础上的高产创建,推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协调统O坚持突出主粮、提升产能。按照“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突出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兼顾大豆等其他粮食作物,通过加强农

4、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不断夯实粮食增产根基,实现“藏粮于地。坚持创新驱动、集成推进。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新理念,加快粮食绿色增产模式创新、集成技术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集成推广粮食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现代化、智能化新机具、新装备,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藏粮于技。坚持政企协同、合力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落实生产经营主体建设责任,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完善拓展功能。强化政策扶持,统筹整合力量,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建设目标。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

5、集成技术,从2023年开始,分区域、分步骤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打造集高产创建、快速烘干、仓储物流、加工销售、数字应用、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2023年启动建设7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建成10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到2025年,先行示范区内主粮作物达到“吨半粮水平,辐射30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主粮作物基本达到“吨粮水平,带动全市粮食均衡增产,主粮作物平均单产比“十三五时期提高23个百分点。二、重点任务综合考虑粮食生产基础条件、生产水平、规模化程度等因素,以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等五个产粮大县粮食优势产业带为重点,坚持良田、良种、

6、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逐步推进农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环境生态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六化同步,全面实现良种覆盖(种子包衣)、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先进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回收等“七个百分之百。(一)改造良田,夯实耕地持续增产基础。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水资源,因地制宜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切实提升耕地产出水平,推动用地养地相结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农业绿色发展。1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进一步完善提升田、土、水、路、林、电等基础设施,整平土地、畅通道路、修缮沟渠、配套农电,改善农业

7、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成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吨粮田“吨半粮田。先行示范区内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2 .加强田间水利建设。对接全市农田灌溉发展规划,配套建设农田“五小水利现代化改造工程,着力增强区域水资源调控和防汛抗旱排涝能力,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大力发展滴灌、喷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加快智能水肥一体机、自走式喷灌机等先进节水灌溉设备配套,科学智能化定量调控水肥药,推进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和精准施药,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先行示范区内水肥一体化应用率达到100%。3 .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重点,集

8、成推广耕地质量提升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深翻粉碎还田、腐熟堆肥还田等秸秆利用技术,加大秸秆腐熟菌剂和复合菌剂等配套产品应用,提高秸秆科学还田水平。加快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尾残菜等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综合利用展示基地,促进绿色种养循环。鼓励引进先进堆肥技术和装备,就地就近堆肥还田,先行示范区内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健全农业塑料废弃物随用随收、定期转运的回收体系,先行示范区内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到100%。(二)育推良种,提升种子供应保障能力。强化种子技术创新,推动良种繁育体系和品种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引进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种子包衣率。

9、4 .育推粮食优良品种。按照“引育繁推一体化要求,加快粮食优良品种选育和引进。选育、引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突破性新品种,示范引导农户结合土壤、气候、病虫害发生条件等,科学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推进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培育打造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小麦良种“育繁推一体化领军种子企业。先行示范区内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个以上,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5 .加强粮食新品种展示示范。加大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展示评价与推广应用,以先行示范区核心基地为平台,建设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开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展示评价。加大生产上急需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

10、度,发挥良种增产潜力。先行示范区内建设粮食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1个以上。6 .全面推行种子包衣(拌种)。在种植抗病品种、搞好健身栽培等措施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小麦、玉米、大豆等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力争播前种子药剂处理全覆盖,杜绝白籽下地。大力提倡统一包衣(拌种)和混合包衣(拌种),提高土传病害防治效果,实现一拌多效和农药减量控害。鼓励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安排产粮大县奖励等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小麦统一供种,对服务环节产生的费用给予适当补助。先行示范区内种子包衣(拌种)率达到100%。(三)集成良法,加快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农业重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加快关键技术普及应用,推广成熟的绿

11、色生产技术,提升科技对稳粮保供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粮食综合产能。7 .推广绿色增产技术模式。聚焦推广技术、提单产,集成创新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模化建设“吨粮田“吨半粮田,探索开展小麦玉米“双吨粮超高产攻关试验研究。大力推广“两选四适“一增四改“一喷三防“一防双减等先进技术模式,实现稳产高产。创新绿色种植制度,优化种植模式,探索实施粮油、粮豆轮作间作,提高复种指数。探索示范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绿肥作物等,改良土壤,涵养耕地。破解除草、收获等关键环节技术瓶颈,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单产水平。先行示范区内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应用率达到100%。8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

12、动,推广种肥同播、氮肥后移、水肥一体、统防统治等技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进配方肥应用。推广应用缓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肥、增效肥和其他功能性肥料等新型高效肥料,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大有机肥使用量。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集成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内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负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100%。9 .运用科学手段防灾减灾。建设墙情、虫情、气候、苗情“四情监测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灾情监测网络,提高灾情监测时效性。建设农作物病虫害远程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加密布设性

13、诱捕器、太阳能杀虫灯、袍子捕捉仪等病虫监测防控设备,提高短期和中长期预报准确率。突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综合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安全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全面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先行示范区内建设1处以上农情远程监控系统,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10 .提高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围绕土壤质量保育、种子选育改良、农业技术集成、智能农机装备等,加快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坚持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开展智慧农场建设、智慧农机应用示范,建设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农

14、业生产耕种管收高效协同作业及全流程智慧化管理。鼓励先行示范区建设主体在生产技术应用、农机装备改造、实用新型发明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形成1项以上发明专利、技术模式或技术标准。(四)选用良机,提高农机智能装备水平。强化装备支撑,推进大型智能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增加先进农业机械装备有效供给。重点支持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生产机械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11 .改造提升现有农机装备。支持对具备改造条件的传统农机装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加快农机报废更新,引导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低的老旧农机具提前退出。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国四排放标准柴油农业机械和其他先进适

15、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加快小麦、玉米特别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改造升级,提高农机装备适配性、实用性。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提高便利程度,加快推进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先行示范区内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12 .加快智能机械应用。加快智能整机、传感器等关键部件以及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终端等,推广应用自动驾驶、卫星整平、精准播种、变量施肥、精准喷洒、设施智能监控和智能收获作业等智能装备。推进农机作业服务和管理信息化,引导大中型农业机械安装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16、作业监测终端,应用普及农机全程实时监测技术,实现农机装备精准作业。先行示范区内大型智能装备应用率达到80%以上。13 .推进粮食机收提质减损。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为重点,强化农机农艺、技术模式集成配套,着力推进粮食收获精细高效、提质减损。做好机收前机具维修保养,合理调整机具参数,优化割台、脱粒、分离、清选等能力,保持良好作业状态。严格执行机收作业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努力减少收获环节落穗、落粒、抛洒、破碎等损失。加快推广应用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提升装备质量和机收减损性能。常态化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培训、大宣传、大比武活动,提高骨干机手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先行示范区内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

17、在2%以下。(五)创新良制,促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坚持专业化服务与规模化经营双轮驱动,积极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14 .引导土地有序集中。突出党建引领核心作用,鼓励村级党组织牵头成立或领办专业合作社,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居间服务作用,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和托管等方式,将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实现“小田并大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采取“土地入股+保底收益+增收分红的运营模式,建立种粮大户与普通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长远发展、共同富裕、多方共赢。先行示范区内土地成方连片、相对集中,土地流转

18、率或全程托管率达到70%以上,经营规模力争达到1万亩左右。15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户,因地制宜采取全托管、半托管、菜单托管等服务模式,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完善作业流程,优化作业标准,推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生产服务。大力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促进各主体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先行示范区内配备主要生产环节所需的农机装备,主要机械自给率达到80%以上。16 .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集聚技术、人才、资金、装备

19、等要素,引导种粮大户创建家庭农场,扶持种植规模大、技术装备新、带动能力强的粮食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大做强,支持其积极争创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民合作社和示范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在优化生产结构、采用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条上先行先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先行示范区内打造1个以上粮食相关品牌。(六)延伸链条,完善产后服务体系。根据粮食生产的集中度、粮食产量和服务功能辐射半径,合理确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规模、数量,并因需配置设施设备。完善烘干、储存、加工、销售、展示等功能,实现“产、购、储

20、、力口、销各环节协同推进,建立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满足粮食产后处理需要的新型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创新融合发展机制,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不断提升粮食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水平。17 .建设粮食烘干和清理中心。科学规划选址,充分利用建设用地、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根据生产需要,在粮食生产基地或周边配套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粮食(湿粮)清理、烘干设备,建设与烘干机配套必要的罩棚、晒场、地坪等配套设施。完善干燥、通风和水分、温度在线监测、自动控制等功能,提供专业化清理、干燥、脱粒、色选、分类等服务,改变传统晾晒模式,提高粮食保质能力。积极为有需要的农民提供粮食代烘干服务。先行示范

21、区内日烘干能力达到50吨以上。18 .建设粮食仓储和农机存放中心。利用现有板房、仓库或闲置房屋,根据生产需要,改造建设粮食仓储和农机存放设施,配备必要的粮食质量常规检测仪器设备。采用绿色储粮技术,降低粮食储藏损耗,增强粮食储藏保管能力。配置接收、发放、输送、装卸、通风设备及必要的运输车辆等,为有需要的农民提供运粮到库、代存保管等服务,为农民适时适市适价卖粮创造条件。先行示范区年内仓储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19 .建设粮食展销和加工中心。科学划分功能区,因地制宜建设集产品展示、文化科普、品牌宣传于一体的展销中心,集中展示粮食生产先进技术、智能装备、农耕文化,销售本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打造区域农

22、产品品牌。推广订单农业,因需定产,增强市场议价能力。疏通粮食交易渠道,及时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卖好价。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广“网上粮店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根据生产需要,建设粮食加工车间,为有需要的农民提供代加工服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先行示范区内优质粮食商品化率达到90%以上。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和工作专班,全面统筹协调和部署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建立领导干部指挥田,形成“主体抓建设、镇村抓服务、县级抓落实、市级抓统筹的四级推进格局。各区市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的要求

23、,认真研究谋划本辖区内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建设任务,落实实施主体,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有序推进实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二)跟进技术服务。加强与驻青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成立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见附件2),聚焦育繁推现代种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农机装备、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关键领域集成科研攻关,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专家巡回指导和农技人员包片制度,深入生产一线搞好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棘手问题。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民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及时出台技术指导意见,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提高绿色高

24、产技术入户率。(三)加大扶持力度。统筹高标准农田、耕地轮作休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绿色高质高效、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绿色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生产救灾、现代种业、农产品品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强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民技能培训等涉农项目,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区市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等惠农奖补政策,研究用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全力支持先行示范区建设,确保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四)强化工作督导。先行示范区建设实行“赛马机制,定期晾晒比拼,开展夏秋两季高产

25、竞赛,定期通报工作成果。加强涉农支持项目资金跟踪管理和验收审计,履行好监督责任,防止占用挪用套用资金,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规范使用。加强档案管理,及时收集归纳工作部署、工作督导、专家指导、实收测产等相关文档、照片、视频资料,确保档案资料安全保管、合理保存和有效利用。(五)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义、作用和效果,争取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及时总结、挖掘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打造一批典型案例,创树绿色增粮青岛模式。附件:1 .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 .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技术指

26、导小组青岛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4月21日附件1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瑞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常务副组长:程兴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技中心主任副组长:史跃林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万述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科院院长张永昌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徐振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宋晓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峰市农业农村局副巡视员苗宇慧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成员:王圣杰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处长赵明玺市农业农村局财审处处长宋辉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处处长张正杰市农业农村局市场配置处处长魏明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处长刘方金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陈言智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处

27、处长左强志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处处长赵秀磊市农业农村局投入品处处长王乃栋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处(筹)正处级领导干部(负责人)宋扬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经济处副处长(临时负责政策改革处工作)李松坚市农技中心副主任连之新市农科院副院长袁炜市智慧乡村中心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种植业管理处。附件2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技术指导小组组长:李松坚市农技术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农艺师成员:姜雯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师长海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宋朝玉市农科院作物所负责人,副研究员张新市农技中心农教部部长王军市农技中心作物部部长陈炳强市农技中心农机部负责人,正高级农艺师丁兴民市农技中心耕地部负责人,高级农经师王海龙市农技中心种子部负责人,高级农艺师王连刚市农技中心植保部负责人,高级农艺师隋芳芳市农技中心生态部负责人,农艺师韩新生市农技中心种子部正高级农艺师孙旭亮市农技中心作物部高级农艺师王海霞市农技中心作物部农艺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