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17530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docx(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国疾控传防发(2023)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做好猴痘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应对猴痘疫情,提升猴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猴痘防控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7月26日猴痘防控方案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

2、传播的风险较高。为指导各地科学精准做好猴痘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精准防控、快速处置”原则,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开展医疗机构、重点人群、入境人员和重点场所等多渠道监测。加强疫情分析与风险研判,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落实病例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措施。坚持发现一起、控制一起,及时阻断疫情传播。二、疾病特征(一)病原学特征。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为基因组全长约197kb的双链DNA病毒。1958年首次在猴子中发现该病毒。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疑似天花患者

3、的标本中首次分离到猴痘病毒,为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猴痘病毒分为两个进化分支:(1)分支I,曾称为中非分支或刚果盆地分支;(2)分支H,曾称为西非分支,进一步分为Ha和Hb分支。其中引发2022年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猴痘暴发疫情的毒株为Ilb分支。Hb分支目前已出现较多亚分支,包括A.1、A.2和B.1等亚分支,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以来,各地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毒株序列均属于Hb分支。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土壤和衣物、床上用品等物体表面可生存数月。该病毒对热敏感,加热至56C30分钟或60C10分钟即可灭活。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

4、可有效灭活病毒,对过氧化氢、次氯酸钠、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敏感。(二)流行病学特征。1 .传染源。猴痘病毒的宿主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非洲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可能为其自然宿主。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2 .传播途径。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3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4 .疫情

5、特征。2021年以前的猴痘疫情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传播,所引发的人传人疫情传播链较短,主要为儿童及青壮年的散发病例及聚集性疫情,通过家庭或旅行方式偶尔播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2022年5月以来全球多国暴发的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whohavesexwithmen,简称MSM,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中经性接触传播,大部分病例为青壮年男性,通过大型聚会以及后续在社区的MSM扩散,并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三)临床特征。1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2 .传染期: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并形成新皮肤前具有传染性。有调查提示一些病例

6、可能在出现症状前1-4天存在传染性。3 .早期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结肿大等。4 .皮疹和黏膜疹:通常在热退后出现,有些病例可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皮疹发生常经过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至痂皮脱落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皮疹可同时存在,可伴有明显痒感和疼痛。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痂皮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5 .病程及严重程度。猴痘病程约24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症状会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发生,主要为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2022年以来全球多国猴痘暴发疫情中,大多数病例

7、临床表现较轻,部分病例无全身症状,皮疹仅限于生殖器、肛门直肠黏膜部位,死亡病例主要为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2022年以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病例的病死率约为0.设。三、宣传教育与干预针对重点人群、出入境人员和一般人群等不同人群分类开展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个人防护措施,积极配合做好防控工作。(一)重点人群。各地卫生健康与疾控部门联合相关社会组织,充分借鉴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经验和服务模式,在MSM经常出入的酒吧、会所、浴池等重点活动场所,开展同伴教育。借助大众媒体、MSM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重点人群防范意识,减少高危

8、行为,引导有可疑接触史者自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增强主动就诊意识。重点人群宣传干预要求详见附件1重点人群宣传干预指南。(二)出入境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出入境人员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醒出境人员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及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提醒来自猴痘疫情报告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21天内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猴痘样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如实报告流行病学史。(三)一般人群。各地充分发挥新媒体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作用,开展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科学防范意识。四、疫

9、情监测和报告(一)监测病例定义。1 .猴痘样症状者。不明原因急性皮疹(面部或口腔黏膜、四肢、生殖器或会阴、肛周等部位),伴发热(37.3C)或淋巴结肿大者。2 .疑似病例。猴痘样症状者,发病前21天内具备以下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项:(1)有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2)有猴痘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接触史;(3)有同性性行为,或性伴有同性性行为史;(4)有地方性流行区可疑动物接触史。3 .确诊病例。猴痘样症状者、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经实验室检测猴痘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分离阳性者。(二)多渠道监测。1 .医疗机构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开展猴痘样症状监测,尤其是皮肤(性病)科、肛肠科、艾滋病自愿咨询检

10、测门诊等要重点关注猴痘样症状者。发现猴痘样症状者,应主动询问流行病学史,记录患者现住址及联系方式,采集标本送疾控机构进行猴痘核酸检测。具备猴痘病毒检测能力及猴痘病毒实验活动资质的医疗机构也可开展检测。2 .重点人群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在对MSM等重点人群开展诊疗或检测咨询服务时,应主动询问是否有猴痘样症状及其可疑接触史。如发现猴痘样症状者和疑似病例,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3 .入境人员监测。海关收到猴痘相关异常健康申报或检疫发现有猴痘样症状的入境人员,应及时进行标本采集和核酸检测,并发放就诊方便卡,要求其尽快就诊;对于核酸检测阳性者,将相关信息通报辖区疾控机构,由相关

11、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置。4 .重点场所污水监测。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疫情形势,经评估对MSM经常出入的酒吧、会所、浴池等重点活动场所开展污水监测。(三)病例报告。相关医疗机构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进行网络直报。如为境外输入病例需填写输入来源国家或地区。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需在规定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报告属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网络报告,同时传真或寄送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负责病例网络直报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调进

12、展及时对病例信息进行复核、订正。各县(市、区)出现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或者2例及以上存在流行病学关联的确诊病例,应当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事件级别选择“未分级”。五、疫情处置(一)病例管理。各地发现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确诊病例,经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对于实行居家隔离治疗的确诊病例发放猴痘病例居家隔离治疗健康告知书(见附件2)。确诊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单人单间居住,避免与家

13、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被污染物品的消毒,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穿长衣长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指定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上门或电话随访,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指导。(二)流行病学调查。县(市、区)级疾控机构接到辖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报告后,及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来源,掌握、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分析传播链及传播特征,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人群及其范围、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调查过程中发挥多部门联防联控的协同作用,尽可能获取全面准确的流调信息。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就诊情况、临床表现、转归及实验室检测;

14、发病前21天内与可疑感染来源的接触史、接触场所及接触方式;发病后至隔离治疗前的具体活动地点、与其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者,以及发病前4天内与其有性接触者。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要求详见附件3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三)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1 .密切接触者定义。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部位及其被污染物品,或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物;以及职业暴露或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等,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2 .密切接触者判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暴露风险评估结果,疾控机构负责及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3 .密切接触者管理。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

15、为最后密切接触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辖区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第7、14、21天上门或电话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咨询指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置。密切接触者判定管理要求详见附件4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指南。(四)消毒与人员防护。做好病例衣物、毛巾、床单、餐具等个人用品,以及可能被病例分泌物、渗出物、体液等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从事病例诊治护理、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清洁消毒、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16、人员在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4 毒与人员防护要求详见附件5猴痘消毒技术指南和附件6猴痘个人防护指南。六、实验室检测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首选皮肤或黏膜病变部位标本,可同时采集口咽拭子标本。各省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标本应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复核;本土疫情中的首发或早期确诊病例、与早期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关键确诊病例、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确诊病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阳性标本等,荧光定量PCR检测Ct值W32时进行病毒基因测序。所有测序原始数据、组装序列及测序样本送检单应在获得序列48小时内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汇总、分析。以上确诊病例应至少采集一套标本(包括核酸检测阳性者的皮肤或黏膜病变标本、口咽拭

17、子标本以及发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5 验室检测具体要求详见附件7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七、院内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当严格做好院内感染控制。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采取经接触传播和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病例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进行规范处理,做好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器械、病例使用物品等的清洁消毒。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18、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置和管理。八、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加强与海关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和信息共享,及时发现与处置猴痘疫情,落实猴痘病例发现、疫情报告、诊疗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各地在猴痘疫情防控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病例、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等个人隐私。(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及时发布辖区猴痘疫情相关信息,做好政策解读和公众健康提示。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开展猴痘防控知识宣传,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猴痘。(三)加强人员培训。各地要加强对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对医务人员重点开展猴痘病例

19、的识别与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病例管理等相关知识培训,强化诊治意识。对疾控人员重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实验室检测、重点人群宣传干预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猴痘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附件:1 .重点人群宣传干预指南2 .猴痘病例居家隔离治疗健康告知书3 .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4 .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指南5 .猴痘消毒技术指南6 .猴痘个人防护指南7 .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附件1重点人群宣传干预指南2022年5月以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发生的猴痘疫情以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为主。为充分利用我国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服务体系,开展MSM等重点人群宣传干预,防范猴痘疫

20、情传播扩散,形成常态化艾滋病与猴痘综合防控一体化应对机制,制定本指南。一、实施策略在现有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服务体系基础上,综合运用行为学干预方法和手段,通过宣传教育、促进安全性行为、动员检测、外展服务、同伴教育和互联网干预等,从个体、群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为目标人群提供猴痘综合干预服务。二、组织实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要加强重点科室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工作人员猴痘知识培训,对重点人群提供猴痘防控知识宣传、检测咨询与动员、治疗和关怀等服务。各级疾控机构应当积极推动当地有能力、具有良好艾滋病防治经验的MSM志愿者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猴痘防治宣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注意保护重点人群个人隐私。三、形势

21、分析各地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猴痘疫情、防控现状、影响因素及出入境情况的调查,及时分析研判猴痘疫情形势,为制定本地高危行为干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1.重点人群基数、活动形式和特点、活动场所、出入境的时间及地区等;2.猴痘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3.猴痘疫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4.猴痘防治政策及专业机构已开展的工作;5.包括志愿者在内的有关组织和个人已开展的干预活动;6.影响猴痘防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四、宣传干预(一)宣传教育。各级疾控机构或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共同研究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猴痘预防宣传材料,加强警示宣传教育。通过大众媒体、MSM网站和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交友

22、软件等平台,宣传国际、国内及本地猴痘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提高重点人群猴痘防范意识。(二)同伴教育。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同伴教育员挑选、招募和培训,组织和支持同伴宣传活动,增强人群猴痘风险防范意识,推动主动检测。定期组织同伴教育员工作例会,了解猴痘干预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支持。(三)外展服务。各级疾控机构干预工作人员定期到重点人群活动场所开展猴痘宣传、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外展服务活动,提高重点人群猴痘防范意识和知识水平,推动重点人群加强自我健康管理,主动寻求检测咨询服务。(四)检测咨询。各级疾控机构通过互联网、同伴教育、外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动员有猴痘样症状或可疑接触史的重点人群

23、进行猴痘检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皮肤(性病)科、肛肠科、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发现猴痘样症状者,应主动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及性接触史,记录患者现住址及联系方式,采集标本送疾控机构进行猴痘核酸检测,具备猴痘检测能力及猴痘病毒实验活动资质的医疗机构也可开展检测。对于已建立互联网+HIV检测平台的地区,可增加猴痘检测内容,实现互联网在线检测预约和结果查询。五、重点场所干预重点活动场所包括实体和虚拟两类场所,实体场所包括酒吧、会所、浴池等经营性场所,虚拟场所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一)实体场所干预。各级疾控机构负责组织干预工作人员在当地MSM经常出入的酒吧、会所、浴池等活动场所,开展猴痘预防干预宣传,主

24、要包括:1 .在MSM经常出入的酒吧、会所、浴池等实体场所,张贴醒目的健康教育宣传图片,设置健康教育资料公告栏;2 .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开展猴痘健康咨询,推动开展自我风险评估;3 .提供转介服务信息,告知明确的诊疗流程以及相关检测、医疗机构名称、联系人等信息。各地要加强对猴痘确诊病例发病前21天内活动过的场所以及污水监测阳性场所的干预宣传,重视目标人群的个人隐私保护,加强对社会组织同伴教育员猴痘防治知识培训,建立规范的行为干预流程,提高自我防护技能。(二)虚拟场所干预。各级疾控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当地有序开展猴痘线上宣传,在相关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和更新猴痘宣传教育内容,形成面向重点人群

25、的猴痘检测-咨询-诊疗的线上宣传干预服务体系。各级疾控机构支持社会组织或同伴教育员利用网站、信箱或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在线咨询和交流。及时解答网友提出的各种猴痘相关问题。针对不同时期猴痘传播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专业人员、同伴教育员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在线宣教。各级疾控机构要定期指导更新相关专业信息,确保宣传内容科学、有效。附件2猴痘病例居家隔离治疗健康告知书先生/女士:您好!您被诊断为猴痘病例,根据您的病情、居家环境及个人意愿,对您实施居家隔离治疗。按照猴痘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为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您需在居家隔离治疗期间,注意以下事项:一、居家隔离治疗期间,请单人单间居住,避免

26、与家人发生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避免与免疫力低下人员、儿童、老人、孕妇及其他人员的直接接触,避免与宠物等动物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二、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请配备专用的餐具、床单、毛巾和衣物,单独洗涤和消毒。可选择热力消毒、含氯消毒剂或季镀盐类消毒剂浸泡等消毒方式。三、遵医嘱,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做好居家隔离期间的自我治疗,如出现症状加重等情形,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或与指定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四、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长衣长裤,确保遮住所有损伤皮肤,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外出引发他人感染或聚集性疫情,应承担法律责任。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医生:

27、联系电话:年月日附件3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为指导各地疾控机构规范开展猴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病例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落实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判定,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制定本指南。一、调查目的(一)查找感染来源,掌握、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二)分析传播链及传播特征。(三)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人群及其特征、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二、调查对象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三、调查方法和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人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病例的病情允许,调查时应先调查病例本人,再对其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开

28、展个案调查时,要认真、详细了解和记录病例基本信息、发病就诊情况、临床表现、转归及实验室检测信息;发病前21天内与可疑感染来源的接触史、接触场所及接触方式;发病后至隔离治疗前的具体活动地点、与其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者,以及发病前4天内与其有性接触者。(一)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国籍、联系方式等。(二)发病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发病就诊经过和病情变化与转归。()感染来源调查。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史开展调查,包括境内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对可疑的感染来源要详细询问接触时间、方式、频次、地点及接触时采取的防护措施等,特别是性接触史。调查时,若发现调查表中未列入

29、,但具备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内容也应进行详细询问和记录。(四)密切接触者调查及判定。对病例传染期的活动情况和人群接触情况进行追踪和排查后,判定其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按照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指南(附件4)执行。详见附件3-1猴痘病例个案调查表。四、组织与实施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现住址所在的县(市、区)级疾控部门组织辖区疾控机构开展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就诊医疗机构提供诊疗信息。调查单位应根据调查计划和调查目的,确定调查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及时开展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过程中发挥多部门联防联控的协同作用,尽可能获取全面准确的流调信息。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30、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疾控机构完成调查后,应做好病例分析总结,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报送上级疾控机构,并做好调查资料的保管和存档。病例流调信息要按有关规定,严格做好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附件:37.猴痘病例个案调查表猴痘病例个案调查表传染病报告卡ID:病例编码:1.基本情况1.姓名:L2性别:L3年龄:1.4证件类型:身份证护照回乡证其它,证件号码:1.5联系电话:1.6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丧偶1.7现居住地:8工作单位/学校及地址:1.9是否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否1.IO入院诊断:疑似病例确诊病例1.11是否为HlV感染者:是否1.ILl如是,确诊HlV

31、感染时间:年月1.11.2是否按规定服药治疗:是否其他(注明)1.12是否为梅毒感染者:是否1.12.1如是,确诊梅毒感染时间:年月1.12.2是否按规定服药治疗:是否其他(注明)1.13是否患有其它性传播疾病:是否如是,病名,确诊感染时间:年月1.13.2是否按规定服药治疗:是否其他(注明)1.14是否曾接种天花疫苗:是否不清楚1 .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医生(5)教师(6)保育保姆(7)餐饮业(8)商业服务(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2 .发病就诊情况1 .1发

32、病情况:2.Ll首发症状:首发出现时间:年月日2.L2是否发热:是,最高体温:C无2.1.3是否出现皮疹、黏膜疹(划,):是,面部、四肢、躯干、肛周、生殖器、口腔、咽喉、结膜、角膜其他(注明)病变部位痒:是否;疼痛:是否没有皮疹及黏膜疹2.1.4是否淋巴结肿大(划,):是,颈部、腋下、腹股沟、其他否215是否头痛:是否2.1.6是否肌肉酸痛:是否2.L7是否有其他症状:是,否2.L8是否有基础疾病:是,主要基础疾病否2.1.9是否有其他表现(请注明):2 .2就诊情况:就诊未就诊2.1.1 如就诊,就诊时间、医院及科室:就诊时间:就诊医院:(_一科)就诊时间:就诊医院:(_一科)确诊时间:确诊

33、医院:(_科)3 .流行病学史3.1 发病前21天内有无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有,国家/城市:无3.2发病前21天内性接触史(含异性性接触):是否姓名性别是否为疑似或确诊病例性接触方式*性接触次数性接触时间*性接触地点”是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注:1.性接触方式指阴道性交、口交、肛交等。2.性接触时间指每次性接触具体日期。3.性接触地点包括住所、办公场所、学校、宾馆(酒店)、酒吧、浴室、会所等。3.3 除性接触外,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是否有其他身体接触(接吻、拥抱等接触方式):是否如有,首次接触时间:年_月_日;末次接触时间:年_月_日接触方式:病例姓名:3.4 除直接接触外,发病前21天

34、内是否接触过猴痘样症状者、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被污染物品:是否如是,首次接触时间:年_月_日;末次接触时间:年_月_日被污染物品:病例姓名:3.5 发病前21天内是否参与过性聚会:是否3.5.1 如是,参与过几次?一次3.5.2 具体活动时间:年_月_日;地点:如有多次,请分别填写时间与地点:一年_月_日;地点:年_月_日;地点:3.6 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姓名性别年龄接触方式*住址联系电话备注*注:接触方式包括:性接触,触摸,拥抱,接吻,同住,接触被污染物品等4 .标本采集情况标本类型标本数量采集标本部位*采集日期是否阳性Ct值“皮肤病变部位标本口咽拭子急性期血清恢复期血清其他注:1.采集标本部

35、位包括手、上臂、下肢、背部、腹部、口腔等;2.皮肤病变部位标本:指皮疹、痘疱液、痴皮及皮肤破损处的渗出物等.5 .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随访或根据医疗报告完成)5.1 最后诊断:;诊断日期:年_月_日5.2转归:痊愈死亡,死亡日期:年_月_日调查员:调查员联系方式: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式:面对面电话其他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指南为指导各地做好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有效控制猴痘疫情的传播,制定本指南。一、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密切接触者是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部位及其被污染物品,或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物的人员;以及职业暴露或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等,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

36、。具体情形包括:1 .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发病后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的人员,接触方式包括性接触、抚摸、拥抱和亲吻等;2 .与有皮疹症状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共用衣物、被褥、餐具等物品的人员;3 .医疗诊疗、采样或实验室检测等操作过程中可能暴露于病毒,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4 .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发病前4天内有性接触,并经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亦可判定为密切接触者;5 .在狭小密闭空间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如长时间共处同一封闭空间),经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亦可判定为密切接触者;6 .接触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

37、污染物,而未采取有效个人防护的人员;7 .其他可能存在病毒暴露风险的人员。二、密切接触者管理1 .管理期限与方式。病例发现地疾控机构或密切接触者所在地疾控机构应于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当天及时开展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通知并指导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自最后密切接触之日算起21天。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2 .知情告知。实施健康监测时,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口头告知健康监测的缘由、期限、注意事项和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负责随访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发放猴痘密切接触者健康告知书。3 .定期随访。疾控机构

38、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在第7、14、21天电话或上门主动询问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情况,提供咨询指导建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查处置。4 .自我健康监测。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主要症状包括发热(37.3C)、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或与随访联系人取得联系,接受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附件:4-1.猴痘密切接触者健康告知书猴痘密切接触者健康告知书先生/女士:您好!按照猴痘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经流行病学调查,您被判定为猴痘密切接触者,为保障您的身体健康,您需做好21天自我健康监测,自我健康监测自年月日算起。自我健康监测期间,您需注意以下事项:一、做好

39、自我健康监测。每天测量体温,观察自身是否出现皮疹(生殖器、口腔、手等部位)、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二、减少与他人密切接触。自我健康监测期间,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非必要的外出旅行和聚会聚餐等聚集活动。三、如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外出就诊请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长衣长裤,确保遮住所有损伤皮肤,并主动告知接诊医生接触史。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医生:联系电话:年月日猴痘消毒技术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猴痘疫情相关的消毒工作,落实科学消毒、精准消毒,减少猴痘病毒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制定本指南。一、疫源地消毒(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出现猴痘病例后,对

40、其可能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消毒原则。1 .范围和对象确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对病例在住院、转运期间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随时消毒。对病例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如居住场所、工作场所、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在其离开后(如住院、转院、出院、死亡)进行终末消毒。2 .方法选择。(1)诊疗用品消毒。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2)手消毒。建议使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进行消毒,也可选择75%乙醇、过氧化氢等消毒剂。(3)环境和物

41、体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4)衣物、床单等纺织品消毒。可选择热力消毒、含氯消毒剂或季钱盐类消毒剂浸泡等消毒方式。(三)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1 .手消毒。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选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镂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然后按上述方法消毒。2 .皮肤、黏膜。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

42、%碘伏冲洗消毒。3 .床单、毛巾、衣服等纺织品。病例使用的床单、毛巾、衣服等纺织品,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IoOOmg/L的季镀盐类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按照常规清洗;或用其他有效的消毒方法。不耐湿的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或干热方法进行消毒处理。有分泌物、渗出液、排泄物、血液、体液等污染物时,建议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4 .餐(饮)具。病例所使用的碗、盘、筷、杯等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或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5 .污染物。对病例分泌物、渗出液、排泄物、血液、

43、体液等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IoOOO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对病例分泌物、渗出液、排泄物、血液、体液等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TOOoongL的含氯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病例的分泌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

44、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6 .地面、墙壁。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不耐腐蚀的地面和墙壁,也可用2000mgL的季筱盐类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7 .物体表面。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卫生洁具和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

45、也可用2000mgL的季镂盐类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8 .污水和粪便。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o9 .病例生活垃圾。病例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10 .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按常规流程进行处置。IL室内空气。如经科学评估,需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则在无人情况下,可选择5000mgL过氧乙酸、3%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浓度按产品说明书)等消毒剂,按20mLm3用超低容量(气溶胶)喷雾

46、法进行消毒。也可采用经验证安全有效的其他消毒方法。二、注意事项现场消毒应确保所用消毒产品合法有效,所选消毒方法科学可行。现场消毒时,根据现场情况和相关标准要求,选择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实施消毒。消毒实施单位应具备现场消毒能力,操作人员应经过消毒专业培训,掌握消毒和个人防护基本知识,熟悉消毒器械的使用和消毒剂的配制等。每次开展消毒工作时均应做好消毒记录,包括消毒对象、消毒面积(体积)、消毒剂浓度(或消毒器械强度)、剂量、作用时间等。同时,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做好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评价。附件6猴痘个人防护指南为加强公众、疫情处置相关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猴痘病毒暴露感染,制定本指南。一、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例等相关人员(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照护人员或共同居住者的个人防护。(二)居家隔离区域要求。1 .应选择有自然通风、独立卫生间的房间作为隔离区域。2 .应配备专用的餐具,床单、毛巾等床上用品,消毒剂和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电视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3 .卫生间宜配备专用的洗衣机,地漏应有水封。(三)病例管理要求。1.应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