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悼亡词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悼亡词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轼悼亡词研究摘要悼亡词是文学史上比较特殊的一种题材,以其真挚的情感,哀婉的基调令人读来不禁潸然泪下。词以悼亡,始于苏轼。苏轼首将悼亡引进了词作,对于词的题材的开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一系列悼亡佳作在我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悼亡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什么是悼亡词和其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说明。本文开篇对重要名词进行了解释说明,例如:悼亡词、悼亡诗、悼亡等;其次,悼亡文学是如何发展的,本文采取通常的方法,收集整理总结来对其进行研究,在这过程中可以熟练的掌握悼亡文学的有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展示。苏轼是悼亡词的开山鼻祖,所以还对苏轼与悼亡词之间的渊
2、源进行准确深入地分析说明。不论是从艺术表现手法还是思想感情方面来说不同的悼亡词会因为其叙述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所以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笔者将苏轼的悼亡词按照其悼亡对象分成了两个类别进行研究,以便于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掌握苏轼的哀悼词。一类是悼亡其妻妾的词如西江月梅花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等,另一类是悼亡其师长的词如木兰花令等。文章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对苏轼哀悼词的创作手法和意象类别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在创作中苏轼主要用到的创作手法有情景交融、情景对比、以物喻人、用典等等,常用的意象有梦、月、坟、泪等。悼亡词的先祖是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中的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悼亡词的先贤,
3、其悼亡词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苏轼的悼亡词的影响做了详细的说明。关键词:悼亡词苏轼内容写作手法意象种类深远影响AbstractMourningisaspecialsubjectinthehistoryofliterature.Withitssincereemotionandmelancholytone,peoplecannothelpbutshedtears.CibeginswithSuShi.SuShifirstintroducedtheeulogyintociworks,whichmadeanindeliblecontributiontothedevelopmentofthes
4、ubjectmatterofci.Aseriesofhismasterpieces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historyofChineseci,andhadaprofound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theliteratureofmourningfordeathinlatergenerations.Therearefivepartsinthispaper.Thefirstpartoftheconceptofeulogyandthedevelopmentofthedetailedelaboration.Atthebeginningofthe
5、article,themeaningof,eulogy,eulogyliterature“Jeulogypoemz,and“eulogy”isexplainedindetail,andthenthe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eulogyliteratureiscombedbyinductivearrangement,andtherelevantknowledgeofeulogyliteratureisclearlydisplayed.SuShiistheancestorofeulogy,sotheoriginbetweenSuShiandeulogyisanalyzed
6、accuratelyanddeeply.Inthesecondpartofthearticle,theauthordividesSuShi,seulogyintotwocategoriesaccordingtohiseulogyobject.InordertounderstandandmasterSuShi,smourningwordsmoreclearlyandthoroughly.Oneistomournhiswifeandconcubine,suchaszzXijiangyuePlumBlossomand,JiangchengziYimaoonthe20thofthefirstmonth
7、Jandtheotheristomournhisteachers,suchasMagnoliaorder“andsoon.Thethirdpartandthefourthpartofthearticlein-depthanddetailedanalysisofthewritingtechniquesandimagecategoriesofSuShi,smourningwords,inthecreationofSuShi,smainuseofcreativetechniquessuchastheblendingoffeelingsandscenes,contrastofscenes,metaph
8、orofpeoplewithobjects,adoptclassicandothertechniquescommonly,usedimagesaredreams,months,graves,tearsandsoon.SuShiisthefounderofeulogy,andhiseulogyisamodelworkinChina,whichhasagreatinfluenceonthehistoryofeulogyinChina.Therefore,thefifthpartofthearticlesummarizestheinfluenceofSuShi,seulogy.Keywords:Su
9、ShiTributetotheDeathContentCreativetechniquesImageCategoryTheInfluence目录引言4文献综述4(一)国内研究现状41、关于悼亡词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方面的研究42、关于苏轼悼亡词的研究4(一)国外研究现状5(三)对上述情况的评述5研究方法5讨论与分析6一、悼亡文学概述6(一)何为“悼亡文学”61、何为“悼亡”62、什么叫“悼亡文学”63、悼亡诗、悼亡词以及悼亡散文简述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悼亡文学的构成及发展历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苏轼与悼亡词7二、苏轼悼亡词的内容研究8(一)为悼念妻妾而作的词8(一)为悼念师长朋友而作的词1
10、0三、苏轼悼亡词创作手法研究11(一)情景交融11(二)情景对比12(三)以物喻人12(四)精于用典12四、苏轼悼亡词中的意象分析13(一)植物意象13(二)景物意象141、 “月”的意象142、 “坟”的意象153、 “云”的意象15(三)其他意象151、 “泪”的意象152、 “梦”的意象16(四)这些意象在悼亡词中的作用171、促进画面感的生成17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7五、苏轼悼亡词的影响17(一)创作风格的双重性为后世提供了借鉴17(二)词境的悲怆性被其他词人所模仿18(三)调令的多变性被其他词人所拷贝18结语19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苏轼是我古代有名的词人。他所创作的词凭
11、借着优美地文笔、深远地意境,获得了人们一致好评。他用来寄托对亲人朋友的哀思的悼亡词更是以其真挚的情感,精妙的创作手法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1、国内对悼亡词的研究悼亡词作为文学史上比较特殊的一种题材苏轼的江城子被看作是最早的悼亡词,之后的历朝历代的一直到现如今都不断的有文人对其吟咏创作,其发展历史可谓漫长而悠久,但是文学界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的论著却很少,至今为止,比较全面的作品应该是张雯著的宋代悼亡词研究(2014)的研究,本研究重视对宋代悼亡词的的整理总结。清楚的了解了宋代悼亡词的发展和写作内容。但是王立所著的永恒的眷恋一悼祭文学的主题
12、史研究不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悼亡词是什么,只是对悼亡词有点说明。2、关于苏轼悼亡词的研究笔者通过检索知网发现目前对苏轼悼亡词的研究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有所涉及,并非重点;另一个是研究深入,但范围较小。特点一:有所涉及并非重点。笔者发现目前对于苏轼悼亡词的研究大多是将苏轼的悼亡词与其他著名悼亡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突出比较者双方各自作品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或者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例如李清华在苏轼、贺铸、纳兰性德悼亡词研究(2011)中就将苏轼悼亡词与其他两位的悼亡词进行比较虽然文中涉及到苏轼悼亡词的一些研究但不够深入;张雯著的宋代悼亡词(2014)中虽然也对苏轼的悼亡词有所描写但也只是有所涉及,并非
13、重点研究对象。特点二:研究深入,但范围较小。重视从思想感情层面来研究苏轼的悼亡词,研究内容极其深入,详细清楚的解释了什么是悼亡词,但研究的内容比较少,涉猎狭窄,是谭玉良所著的苏轼悼亡词的情思境界7。另外大多数学者都是针对苏轼名作江城子展开研究例如:杨昇的浅议苏轼悼亡词(2004)、陈俊娟对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研究,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苏轼所写的江城子,扩大对悼亡词的研究范围。(二)国外研究现状对于苏轼创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日本作家村上哲见道,要获得多样的发展,需要从这里从现在向前迈出有力的一步,但额外充实词的空间的,还属苏轼。(三)对上述情况的评述综上所述,国内外
14、的一些学者们虽然都对苏轼的悼亡词有所研究,但因研究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他们对苏轼悼亡词的研究或从宏观层面进行或以某首特定的词进行微观深入分析,针对苏轼悼亡词的研究很少所以就给本文下了一定的空间。研究方法针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本文在研窕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研窕法和方法论以及文本细读法法。文献研究法。查询、搜集中国知网的文献、硕博论文、期刊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通过仔细研读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整理出与本文相关的内容并将其分类,探究当前苏轼悼亡词研究的主要观点,从中找到本文研究空间。文本细读法:通过对苏轼词集、苏轼传记等文献资料进行仔细地研读,从而对苏轼的人生阅历、创作风格等相关知识有所认识了解。讨论与分析
15、一、悼亡文学概述(一)何为“悼亡文学”1、何为“悼亡”悼亡悼亡就是悼唁亡者。然而,中国的文学史上,特定意思是吊唁去世的妻妾。这狭义的意思是西晋潘岳悼亡诗后量定的,可在其它方面看来,悼亡广义的解释是悼唁所有的死者。时代的变迁,历史车轮的前进,悼亡的广义词意不断的推广,不应仅仅对妻妾的悼亡,更应是对一切人和事的悼亡。2、什么叫“悼亡文学”死亡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到生命的最后阶段都要经历“死亡”这个自然过程。对于死者来说“死亡”就是自己的生命结束,人生旅程到达了终点;对于死者的家人朋友来说“死亡”就意味着永远地失去了一位挚爱或是手足
16、,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对逝去的亲人,人们悲痛哀哭,为逝者办丧葬仪式,遇到有文学的人,他们会采用文字,将内心的忧伤苦闷、思亲怀人的感情诉说出来,从而有关悼亡的文学作品就顺势而出了。在中国,悼亡文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大量的写作素材。笔者认为按照文作的题材来进行划分的话,悼亡文学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即悼亡诗、悼亡词以及悼亡散文。2、分析什么是悼亡词,悼亡诗和悼亡文学悼亡词有着久远的历史,发展时期早,夏商周时期已有,诗经和唐风中有所体现。潘岳的妻子去世后,其夫潘岳为思念妻子,哀悼妻子,作了悼亡三首,从这以“悼亡”为诗题的诗由此而生。潘岳的悼亡三首,哀痛婉转,真情流露,动人心扉,世代流传,影响后世。悼亡
17、词逐渐发展成了悼念妻子的诗歌,代代相传。悼亡词始于宋代苏轼,在他开创了用词作来寄托对亡人哀思的先例之后,越来越多的词人都开始用词来抒发自己的悲悼之情。例如宋朝的贺铸、刘克庄、史达祖等人都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悼亡词。到了明清两代不少词人继承了前代悼亡词的创作传统,促进了悼亡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发展与壮大。哀辞、祭祀词、铭文等都属悼亡散文的内容,悼亡散文有着广泛的实用性;但也因私其超强的实用,悼亡散文存在内容缺乏、固定版式、情感油腻等缺点。(二)悼亡文学的发展经历悼亡文学在中国最早出现,中国的诗经可以作为考察的依据,悼亡文学在中国古代缓慢的发展着。历经千年,时过境迁,历史的长河源源流,悼亡文学也不
18、断的发展。在发展中,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悼亡文学规律。悼亡文学在前期缓慢的发展着,到达唐宋时期,悼亡文学快速的发展并进入繁荣时期,大量悼亡文学的词人和作品出现,悼亡词成为这时期文人的“新宠”,苏轼是其优秀的代表人,在苏轼的极力推广下,悼亡文学成为了悼亡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接下来的金代和元代时期,悼亡文学凋落,几乎没有什么悼亡诗人和悼亡作品。明朝,悼亡文学又迅速地增长,悼亡作品数量急剧上升但是并没有出现的文学造诣极高的悼亡大家;清代时期悼亡作家和作品的数量相比于前带依旧有所上升,并且出现了例如纳兰性德、王夫之等悼亡名家。综上所述,先秦到清朝,悼亡文学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由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
19、再到凋落,而又到迅速发展,为中国文学史画上重要一笔。(三)苏轼与悼亡词北宋时期,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做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一词,首将悼亡引入词作,扩大了词的写作范围,是中国文学史上真正意义的悼亡词开山之作。而后苏轼继续对悼亡词这种文学形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且成果颇丰,先后创作了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西江月梅花等等著名的代表词作,对悼亡词艺术表现手法,感情的表达等有着独特的解释,成为中国悼亡词的优秀代表人,对其发展有着决胜性的作用。日本作家村上哲见道,要获得多样的发展,需要从这里从现在向前迈出有力的一步,但额外充实词的空间的,还属苏轼。最后,无数的文人不断努力尝试着,将其创作方式进一步的
20、更新。二、苏轼悼亡词的内容研究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被公认为是悼亡词的开山之作,在词中苏轼主要表达了对亡妻王弗深深地怀念与不舍。后来随着苏轼对悼亡词的不断深入探索,他的悼亡词中的悼亡群体逐渐扩大,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对原先狭义概念中的妻子悼念。以悼亡内容为依据进行划分,苏轼的悼亡词大概可以进行如下分类。(一)为悼念妻妾而作的词苏轼一生有三位伴侣,妻子王弗,妾王闺之、王朝云,但这三位都是红颜薄命之女。这三位伴侣给予了苏轼深切的关怀,在苏轼的人生旅程中都起到了很好地支持与陪伴的作用。俗话说,红颜薄命,苏轼的妻妾纷纷早逝,也因此苏轼有着克妻之谬称。面对红颜的消逝,苏轼极度的悲伤,满腔的思念之情
21、,也算是一位情种。苏轼的妻子王弗,二人的婚姻虽是父母包办,但王氏聪明贤惠、知书达理,婚后带给苏轼极其幸福美满的生活。红颜薄命者之一王弗,仅仅和苏轼相伴十一年,便永离人间,亡前将自己的表妹王闺之托付给苏轼。王闺之比苏轼小十一岁,她勤劳睿智,贤良淑慧,陪着苏轼在动荡不安的宋代走过二十四年。宋代时局不稳,积贫积弱,苏轼是一只飘忽不定的小船,带着王闺之来回的辗转。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被贬黄州,一路的颠簸,最终在生活的压迫,颠沛流离中去世,这时王闺之只有四十六岁。在苏轼的一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女人,这便是王朝云,她虽与苏轼相差26岁,但两人举案齐眉,朝云聪明欢快,活泼且充满生气,可以说她是苏轼几任妻子中最
22、了解苏轼的,也是她在苏轼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一直陪伴。更不幸,在苏轼被贬惠州后,第三个红颜王朝云因湿热的天气,感染瘟疫去世,仅仅三十四岁,苏轼伤心欲绝。三位红颜的短暂陪伴,对苏轼有着不同的意义,王弗是美好爱情的代表,王闺之是家庭的典范,王朝云是人生难得的知己。三人在苏轼颠沛流离的一生当中都给予了他不可或缺的陪伴,对于她们的爱苏轼都充满感激。所以在三位伴侣离世后苏轼都为他们作了很多情感真挚的词进行悼念,笔者选取了以下三篇代表性较强的词进行展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23、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任密州官员,一路走来忐忑的经历。这是苏轼为念妻子王弗所作。整体来看,本词通俗易懂,言语朴实,真情实感,梦似昨天。全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内心的思妻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苏轼创作这首诗时,王弗已经逝世十年,这十年中苏轼的生活是坎坷不平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善待他,丧妻之痛,再加上生活的种种不顺,苏轼的内心满是凄苦苍凉,因此,在十年后的一次梦境后,苏轼创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对亡妻进行深切的悼念。以悼亡题材作词,于苏轼而言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读者苏轼的词,如感同身受,体会者作者的撕心裂肺。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泛泛东风初
24、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惠州苏轼的被贬之地,一路的遭遇经历,引发了对王闰之的思念,为悼亡她所写。在陪伴了苏轼二十五个年头后,王闺之猝然长逝,留给苏轼的只有他们之间的美好回忆。词的上片介绍王闺之的身世,书香门第之女。词的下片抒情,王闺之的贤良淑德,有颗仁慈有爱之心,对继子视如已出,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怀念。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宛,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惠州一个与名字不符合的地点,在惠州这个伤心之地,引发了苏轼对
25、王朝云的思念。上片,借物喻人,赞美梅花的高洁,实者是对王朝云的赞美,她不畏困苦,任劳任怨。下片写梅花的艳丽,实着对妾王朝云的美貌的称赞。抒情,对王朝云一路的不离不弃表示感激;明暗喻结合,明写梅,暗写悼亡;梨、海仙,色彩的冲击,呈现出异样的色彩,幽深的意境。三首悼亡词,苏轼有着不同的感情和异同的写作方式,可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多么的真实,犹如亲身经历一般。(一)为悼念师长朋友而作的词中国古代的文人都喜欢结交朋友,苏轼更不例外。苏轼结交朋友广泛,没有身份地位之分,上至贵人,下至市井小民,待人真诚,不论尊卑,众生皆平等。苏轼平常也会作一些词来对逝世的朋友进行悼念。欧阳修是苏轼人生中的重要的人物,对于苏轼
26、而言欧阳修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经过欧阳修的举拔、推扬,苏轼父子才以文章擅名天下。所以苏轼总是感念知遇之恩:“轼受知最深,闻道有自。”师恩难忘,苏轼两次到颍州多次作词对欧阳修进行悼念。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1079年,也就是欧阳修逝世后的第八年,苏轼重又经过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建的平山堂,自然会缅怀恩师,恰好那时自己受到新党政客的蓄意寻衅,处境艰难,又联想到老师当年扁管滁州辗转到扬州的“不遇”而感慨平生。多少往事今事,国忧身愁,一齐涌上心头,故作此词,排解心忧。上阕对欧阳修的钦佩,下阕对欧阳
27、修词的感触和对其的缅怀,说今忆昔。上下阕经脉相连,自成一体。清代陈廷焯道: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皿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花木兰令是苏轼做知州时所作。欧阳修于皇祐元年(1049)至五年(1053)为颍州知州时常常去当地的风景名胜西湖游览,写作了不少词,后来苏轼又到颍州时感慨欧公的师情,于是就和了这首词来悼念恩师。上阕作者划船游河时的情景交融,下阕抒情,油然而来的怀念。全文含蓄委婉,凄清悲凉,情意浓浓,对恩师的思念之情。三、苏轼悼亡词创作手法研究无论是悼
28、念妻妾还是师长朋友的词作,苏轼都运用了多种创作手法,使得这些悼亡词情感饱满,色彩鲜明,任凭岁月冲刷却依旧在我国词史中熠熠生辉。(一)情景交融有人曾说,写诗有写景和写情之分,情和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他不知写的一切景都来源于内心的情,有情才有景,有景有情才能写出一首完美的诗。这就是说,在赏析一篇作品时,通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就能够情不自禁地感悟到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从表面上看,我们读的是景色,事实上我们是在品读作者的思想感情。苏轼在他的悼亡词中都有着细致的景物描写,在欣赏的同时,我们亦能体会到词人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情景交融,寓哀思之情于景,借景抒发对亡者的悼念之情
29、。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选取了几个鲜明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伤痛悼念之情,远在千里的孤坟、有团圆寓意的月夜、长满松树的山冈,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再与词人梦境中的美好回忆进行对比,这种令人悲伤哀婉的感情被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了。在西江月平山堂中苏轼写到“壁上龙蛇飞不动”,对欧阳修留在墙上笔势腾扬遒劲,宛如龙飞蛇舞的墨迹进行了描述。以情衬景,引人恻恻生感。木兰花令触景生情,哀叹人的消逝,令人发出感慨,物是人非。接着又因情托景,寓情于景。”虽然词中字面上很少直接写景,但是秋霜、佳人、秋草、露珠、月色等等景物,读起来却倍感情深。字字凄恻愁惨。(二)情景对比情景对比的手法是诗人写诗的常用手法,进行
30、情景的对比,更能突显主题,表达出诗人所写的情感。即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进行描写,形成两者之间的对比,以此来突出自己的伤感之情。木兰花令中“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深秋的一枕清霜之后,颍水枯落日浅谈淮河失去了往日的宽阔的河面。潺潺的流水缓缓地流淌着,仿佛含着幽咽,如泣如诉。然而此时湖中却依然歌舞升平,佳人所唱的仍旧是醉翁旧词。河面的肃穆寂寥与河中歌舞升平的热闹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苏轼此时的无限伤感以及对恩师的深刻怀念。(三)以物喻人在苏轼的悼亡作品中,以物喻人是一种常用的创作方法。他把一种事物的特性与去世的亲人朋友的性格或美德联系在一起,进
31、而创作出富有寓意的咏物悼亡诗词。运用了该种创作手法典型作品是苏轼的西江月梅花,这首词描写了惠州的梅花,词人在赞美梅花的同时,其实也是对朝云的美丽和高洁的赞扬。态、韵味。开头两句说惠州的梅花是生长在瘴历之地的,但是这里的梅花却没有被污染,那是因为梅花天生圣洁的内在。其实就是在用梅花比喻王朝云,王超云早年因家境贫寒,沦落为一名妓女,混迹烟尘之中,却与惠州梅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四)精于用典典故通俗称文学故事,有名的古代故事,正文称古代的典制和古代的掌故。在诗词的创作过程中,典故运用得非常多。运用典故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苏轼
32、在他的悼亡词中也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典故的创作手法,恰当得体,更好的增添了文中的哀婉气氛。西江月梅花中苏轼两次运用了典故。“素面翻嫌粉宛,洗妆不褪唇红。”中“素面”出自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素颜就像花瓣一样美丽,梅花和美人争宠,都不施粉焦,一切的胭脂水粉都是对其的侮辱。花瓣并非全白色,少些的红色,增添了花瓣的艳丽,不管大自然如何的洗礼都不减半分的容颜。这正如为素面女子描绘肖像一般,樱唇一点,分外娇美。借典,用人拟花,又用比喻,用花比花。花耶,人耶,使人难以分辨。用梅来悼亡王朝云的主要感情。第二处:“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中的“晓云”用高
33、唐赋中“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典故。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句词出自本事诗中:“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冈。”这里苏轼巧妙地化用这个典故中的意境,暗指令词人每年肝肠寸断的地方,就是埋葬妻子的明月照耀下的松冈,如今,月亮依旧耀眼明亮,曾经亲手植的松树也还依然生长在那里,但是夫妻二人却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天人永隔的伤痛,正深深地冲击着词人的内心,读来令人动容。四、苏轼悼亡词中的意象分析作家在创作诗词作品时,往往会借助一些外在的形象来抒发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这些形象又是经过作家精心挑选的,附着了作家的主观情感,这样的
34、形象不再是普通的事物而成为“意象”。悼亡词是苏轼的一种强烈情感发泄的载体,同样也运用了一些属于悼亡特有的意象。通过详细分析,苏轼悼亡词的意象可分为多种,具体如下:(一)植物意象苏轼词中的植物意象有很多例如:梅花、柳树、松树、野草等等,每种植物都代表了苏轼特定的悼亡情绪。西江月梅花是苏轼为悼念王朝云而做的词,在词中他悼念亡人却不直接写亡人,而是用梅花这种意象来暗喻自己心爱的人。苏轼是个极爱梅花的人,对王朝云也十分喜爱。苏轼以梅花的高洁来比喻朝云,也写尽了自己对她的赞美以及惋惜之情。苏轼悼亡词中经常出现的植物意象还有草。木兰花令中写道:“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这种安静渺小的野草使得词中
35、的氛围更加凄凉,无形中给读者带来一种浓烈了的哀伤。笔者发现,除了花与草之外,树这种意象在苏轼的悼亡词中也是常客。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就用了松树这种意象,通常坟墓周围多有种植松树,取的是“长青”之意。在清冷的月夜,亡者安息之地位于种满松树的山冈之上,苏轼借松树的长青之意表达了自己对妻子情感的长久不灭。西江月平山堂中道,想要掉念文章的主人公,但依旧写杨柳春风,这里的杨柳,如同恩师欧阳修所栽,进而表达了对恩师的情感。欧阳修人称“欧公柳”。树乃恩师所栽,如今树已经高达挺拔,恩师却已不见踪影。心中难免有“物是人非”的感慨。而柳树在我国自古就有着“留”的含义
36、,苏轼在此处柳树意象的运用可谓是巧妙绝伦,令人佩服。(二)景物意象在苏轼的悼亡词中也不乏景物意象,例如:云、月、雨、坟等,现在对以下几种常用的意象进行考察。1、“月”的意象“月”是中国的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它有着团圆、思念等含义。在苏轼的大部分悼亡词当中都出现了“月”这种意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最后两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月”的形象是完整的。虽然苏轼也是一个生活中不得志的人,但是他的性格.中却自有一份超脱与豁达。王弗的离世对苏轼的打击同样是巨大的,明月本应代表着团聚与美好,但在这首悼亡词中,苏轼就是要用这美好的明月来反衬自己现
37、实的不如意,对比鲜明,感情真挚,读来有一种令人惊心动魄之感,这是苏轼的悼亡词的魅力所在。木兰花令中,苏轼在下阙写道“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盈盈”既写出了月亮光洁的仪容美,又由月光引出悄然的思念之情。可惜此情此景无人知晓,唯有湖底上倒映着的月亮与自己认识醉翁,怀念着欧公。2、“坟”的意象“坟”本来是一个让人很忌讳的字,因为它是死者的安息之地。这一意象出现在悼亡词中,无疑已经表明曾经感情深厚的两个人如今已是天人永隔了,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残酷事实。它本身就给词增添了荒凉之感。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词人本身就已感到凄凉,但远
38、在千里亡妻的坟墓,孤单单的在那里,没有人陪伴,更加凄凉,词人把两种凄凉叠加在一起,这种凄凉已经快让人窒息了。3、“云”的意象苏轼悼亡词西江月梅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中还运用了“云”这种景物意象。寄托了苏轼对王朝云的悼亡之情。晓云”者,王朝云也。在这里词人用缥缈的“晓云”来暗指离自己远去的朝云,当“云”与下文中的“空”结合起来时则把自己对朝云的悼念、对梅花的怜爱更加情真意切的呈现在词中。(三)其他意象苏轼在悼亡词中运用过的意象除了植物与景物之外还有如“泪”、“梦”等等,因不好划分类别概念故笔者将这类意象收集于“其他意象”这一类别中进行研究。1、“泪”的意象“泪”在很多的时候都有着“
39、悲伤”的含义,眼泪是人们在痛苦或者无助的时候用来纾解内心的忧伤之情的工具,所以在悼亡词中词人们也常常用“泪”这一意象来表达对亡人的沉痛悼念。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词人假设与亡妻在梦中相遇,但相见时二人却都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有泪流满面。词人用“惟有泪千行”来表达对亡妻的深刻地思念,“泪千行”虽然有些夸张,但丝毫不减这十年来苏轼对王氏的满腔思念之情。回想王弗去世后的这十年当中,自己经历了太多的仕途坎坷,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早已压抑不住,因此只有把这一切全都寄托在对亡妻的沉痛悼念之中。2、“梦”的意象梦”是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意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苏
40、轼是个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高手。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在妻子逝世十年后次梦境后创作的,词中再现了梦境的凄凉。曾经恩爱的夫妻两人如今已是生死两隔了,为了生活苏轼四处奔波,现如今就是想悼念爱妻,也已远隔千里,就连这一愿望都难以实现。妻子去世的这十年里,苏轼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一个怀有政治抱负的文人而言,这打击是很大的,生活有时对每个人并不是公平的。在这种环境下,词人的内心必是充满痛苦无奈之情。所以,词人不可避免地想到了亡妻,想到了曾经的美好,只能通过梦境来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了。梦境也是凄凉的,回想起曾经生活的场景,即使相见二人亦无语,代表着团圆的明月夜,却是词人每年的伤心
41、时,此情此景,痛彻心扉,感人肺腑。妻子离去后的这十年里,苏轼的仕途之路是不顺的,饱经沧桑。因此那些现实中不能达到的愿望,词人只有通过梦境才能可以有片刻的满足,但是梦终究还是会醒来的时候,哪怕只是让人享受那短暂的幸福,梦醒后词人还必须得面对这个让他伤心难过的现实。西江月平山堂中“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恩师消逝,一切皆空,人在阳间,可终究是场梦。在这里苏轼用个“梦”的意象将自己通透的人生观与对恩师的无限思念巧妙地展现了出来。(四)这些意象在悼亡词中的作用1、促进画面感的生成在古诗词中意象在句子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效的整合了虚拟世界与现实情境。诗词不仅具有艺术感,而且还具有一种类似绘画
42、作品的静态感。通过意象分析,可以方便读者以意象为轮廓,结合词句,从而形成一幅完整的移动的画面,为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奠定基础。苏轼在词中的意象手法的运用就很好的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孤坟,幽梦等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将上述意象逐一进行分析,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帮助我们了解苏轼蕴含在词中的情感。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作者喜欢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表达出来。此时意象不再是简单的客观景物描写,还包含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就是这样,在悼亡词的创作中,他并不是简单直接将自己内心的苦楚与悲痛表达出
43、来,而是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在实际的意象之中去委婉表达。例如在西江月平山堂中通过对“仍歌杨柳春风”中的“杨柳”这一意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就能看到中苏轼蕴含在其中的物是人非的感慨与对恩师欧阳修的怀念。五、苏轼悼亡词的影响悼亡词的先祖,苏轼。苏轼所写的悼亡词,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悼亡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所写悼亡词意境深远,对后世的悼亡词做了基础典范。(一)创作风格的双重性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就词境而言,悼亡词一般属于婉约词的范畴,但是通过笔者对苏轼悼亡词的研究发现,在悼亡词的创作中苏轼是通过双重风格的结合来实现对全词的情感把握的,即用豪放的笔调表现出婉约的内容。就如在西江月平山堂
44、中作者并非一味地凄苦哀婉,在词的最后他写“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恩师消逝,一切皆空,人在阳间,可终究是场梦。一如水中之月,照影终归空无。在表达对恩师的怀念之际,苏轼也经自己通透豁达的人生观展现了出来。这种用豪放的笔力抒写婉约的情感的方法就被元代的白朴借鉴到了他的木兰花令之中。词人因睹香囊之物而引起了心中的亡妻之痛。词中豁达语相互呼应,如词句“映梅花西风照应西风楚辞歌罢;疏影横斜何处,暗香浮动谁家?照应料芳魂,飞作碧天霞”。这种豁达之语不仅表达了缠绵悲戚之痛,还避免了读者在痛苦中感到绝望,让读者在哀婉处体味到一种心灵的冲击。(二)词境的悲怆性被其他词人所模仿词人所写的悼文词尽显悲伤之情。
45、苏轼的江城子就是最好的代表,充分的体现了诗人的悲伤之情。在妻子王弗去世之后苏轼陷入了思念之情,常陷入思念之痛,面对这样的情景,苏轼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痛苦之情。同时也增加了词的感伤之情,体现了悼亡词的本身特点。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哀乐之感。即使苏轼知道自己和妻子已经阴阳相隔,但他相信爱情是没有空间和时间的跨度的,爱情没有边界。诗人不说自己如何的想念妻子,而是通过妻子来写出自己的思念之情,更加突出自己的相思之苦。“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皿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深受苏轼的影响,写出了很多的悼亡词,是悼亡词的集大成者。纳兰性德所写的沁园春和苏轼所写的江城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虚境和现
46、实的对比,诗人的苦苦相思,以梦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醒后残酷的现实,更显诗人的惆怅之情。梦中的一切美好,在现实中都将成为废墟,更显诗人的悲伤之情,爱而不得,与爱人不能相见,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从而增强了到忘词的悲伤之感,极度感染之力。(三)调令的多变性被其他词人所拷贝苏轼的悼亡词,不仅在内容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在形式上也别具匠心,尤其表现在音调的多变性上。这种多变的音调满足了悼亡词哀婉凄凉的情感变化的需求。有人道,整首词用平声,可有些句子交错选用,韵律协调但又起伏跌宕,易写舒缓而又波兰的情感,这种变化的调令带给读者很大的艺术震撼感。宋代邓肃的江城子,就是拷贝了苏轼的词牌和调令。“酒阑携手过回廊
47、。夜初凉。月如霜。笑问木犀何日吐天香。待插一枝归斗帐,和云雨,端襄王。如今满目雨新昏。绕高堂。自芬芳。不见堂中携手旧鸳鸯。已对秋光成感慨,更夜永,漏声长”3皿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此情此景,想到了过去的妻子,顿时倍感悲伤,以及深深的思念之情。满目桂花,却不见携手的旧时鸳鸯,物是人非的凄凉感逼真地涌现在读者眼前。虽然这首词没有摆脱悼亡作品中睹物思人的写作圭臬,但邓肃却大胆地借用了苏轼悼亡词的调令。结语悼亡词,从狭义上来就是讲是活着的人对亡妻的深切地悼念,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悼念一切亡者,透过蕴含在词中的情真意切的思念,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师生情亦或是友情的美好,看到了词人们流露在词中的真性情,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凭借着词人们的真情实感,让无数的读者在读完词后潸然泪下、为之动容。苏轼悼亡词的鼻祖,对悼亡词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轼所写的悼亡词,给人亲身经历的感受,情感上引人深思,但在生命上,他又给人乐观的启迪,给人带来灵魂上的感受。从而人们思考生命和爱情的关系,将如何去对待?更加的珍惜生命,认真对待爱情。如无论是从词的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手法来说,苏轼的悼亡词都取得了及其显著的成就,对后世悼亡文学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认真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