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全.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21623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混凝土施工5.1 一般规定5.1.1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可参照附录B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施工阶段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的计算方法进行;2施工阶段主要抗裂构造措施和温控指标的确定;3原材料优选、供应计划和配合比设计;4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5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6混凝土浇筑程序和施工进度计划;7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其中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参照附录C的方法计算;8主要应急保障措施;9特殊部位和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措施。5.1.2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采用分层连续施

2、工法或推移式连续施工法。5.1.3 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的设置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浇筑能力以方便结构钢筋的绑扎、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5.1.4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变形缝,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后浇带或跳仓方法分块施工,其中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跳仓方法分块施工时,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天,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5.1.5 超深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类的施工,当设计无规定时,宜按叠合构件分二次施工,以减少高大支架系

3、统的搭拆和超重施工荷载对下层结构的潜在危害。5.1.6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规定合理的工期,应避免在极端不利气候条件下组织施工。5.2 施工技术准备5.2.1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施工组织严密高效,施工人员职责明确,施工设备性能可靠,各种保障和应急措施周全。5.2.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认真进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订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5.2.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在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5.2.4 施工现场设施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时完成,场区内道路坚实平坦,必要时,应与市政、交管等

4、部门协调,制订场外交通临时疏导方案。5.2.5 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当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路供电或自备电源等措施。5.2.6 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其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宜不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L2倍。5.2.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用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5.2.8 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设,标定调试正常,保温用材料齐备,并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5.2.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I,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

5、度。5.3 模板工程5.3.1 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5.3.2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模板宜采用保温性能优良的模板,支架宜采用钢制支撑系统,其质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5.3.3 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或拆除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5.3.4 后浇带或跳仓方法留置的竖向施工缝宜用快易收口网进行支挡,也可用钢板网、铁丝网或小木板拼接支模;后浇带的垂直支架系统宜与其它部位分开,形成独立的支架系统。5.3.5 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当混凝土结

6、构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时,不得拆除支架系统;当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本规范规定的温控要求确定。5.3.6 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适当延迟拆模时间,拆模后,应采取预防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措施。5.4 混凝土浇筑5.4.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如图5.4.1所示,图中的数字为浇筑先后次序),不得随意留施工缝,并符合下列规定:图5.4.1混凝土浇筑工艺a-分层连续浇注;b-推移式连续浇筑1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

7、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2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3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4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保证振捣的时间和位置邛方止漏振、过振和欠振。5.4.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

8、的露出粗骨料;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3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5.4.3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并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5.4.5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混凝土找平后应用机械或木抹子抹压一遍;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抹压,可临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必要时在混凝土终凝前l2h再进行多次抹压,随压随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实并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养护。5.5 混凝土养护5.5.1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方法,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9、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操作并做好测试记录;2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3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天。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差小于30。C时,可全部拆除。4保湿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5.5.2 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覆盖层的增减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和实测情况确定。5.5.3 在大体

10、积混凝土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检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调整保温养护措施。5.5.4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类的结构应加强进行保温养护侧模、底模的保温构造应在支模设计时综合考虑。5.5.5 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对标高位于0.000以下的结构,应及时回填土;0.000以上的结构应及时加以覆盖和装饰,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5.6 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5.6.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酷热、低温、大风或者雨雪天气时,必须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5.6.2 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宜采用风冷、加冰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同时,在现场采取

11、遮盖、洒水等降温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炎热天气下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C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与保温材料进行覆盖保湿保温养护,避免模板和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5.6.3 低温天气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合、加热骨料等措施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低温天气下的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C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进行保湿保温养护。5.6.4 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风速,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风干

12、。5.6.5 雨雪天不宜浇筑混凝土,当必须施工时,宜搭设雨篷或者分段搭设雨篷,加快浇筑速度,尽快完成混凝土施工,并将浇筑区所积雨水及时排走,对已浇混凝土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o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采用不透水材料遮盖作业面并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在结构合理部位支挡形成施工缝,尽快停止混凝土浇筑。6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6.0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每昼夜可不少于24次;以后可按每昼夜6-8次进行测试,入模温度进行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6.0.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

13、最高温升、最大应变、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经理论计算基本可以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规律的可以将测点沿最不利位置布置;3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传感器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14、为准;7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6.0.3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25。C环境下);2测试范围:-30150;3绝缘电阻大于500M。6.0.4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测试误差应不大于L0w;2测试范围10001000E;3绝缘电阻大于500M;6.0.5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I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力辰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6.0.6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6.0.7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应变测试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零应力测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