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3185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区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X区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X区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XX区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XX区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区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区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区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 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 “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结合区域 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和省市出台的关于加强 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等相关 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规范办 学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 康发展。二、工作原则1 .坚持目标导向和

2、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 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 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全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革撬动 区域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2 .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整体推 进“五项管理”。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明晰职责分工,制 定重点任务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和责任主体,从学校管理、家 庭指导、教育督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做到全 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工作落实。3 .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 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

3、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 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 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 作的精准化和精细化水平。三、工作内容(一)加强作业管理L完善管理措施。学校要建立健全作业管理制度,进一步 加强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 总量、有效评改反馈等全过程管理。基于课程标准,进一步加 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性设计。4 .严控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小学三 四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小学书面作业基本不 出校,可以利用自习课或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完成;初中作业难 题基本不回家,每天书面作

4、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学校要加强 个性化辅导,难题尽量在学校完成;高中作业控制总量。全学 段严格落实20: 30后学生作业、学习不接触电子屏幕。5 .开展作业研究。开展教考关系背景下的学校作业体系建 构与实施研究,坚持“教什么、练什么、考什么”,努力实现 “不教、不练、不考”。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有关课程指导意 见,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 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 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6 .探索建立作业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就 寝、不熬夜,对超过就寝时间仍未能完成的作业,允许学生隔 天补交,任课教师要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5、进行及时分析,对长 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必 要时可以调整作业的内容和作业量,避免学生回家后因作业时 间过长而挤占正常睡眠时间。7 .严守作业管理底线。严格落实作业报备制度,不得使用 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布置作业;严 格把控作业来源,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审查通过的教 学资料;严格规范作业内容,教师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 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或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严格控制 作业总量,不得超负荷布置作业;严格规范作业批改,教师应 当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要求家长代为评改 作业;严格规范作业反馈,不得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

6、符号批 改、反馈作业。(二)加强睡眠管理L明确学生睡眠要求。要确保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 到10小时,初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高中生平均 每天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养成良好健康睡眠习惯,倡导形成 中小学生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2 .规范学校课时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的规 定。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 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 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倡导中小学校将午休时间 排进课表,午休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具体形式可以由学校结合 实际探索实施。

7、3 .开展作息宣传指导。通过中小学家长学校、全员导师制 试点等工作,开展学生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倡导健康的家庭 生活方式,合理确定晚上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 于21: 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 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 00。 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寝室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 的睡眠时间要求。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指导家长提升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意识和能力,赋能家长学会处理 孩子电子产品和网络使用等问题,引导家长为学生健康睡眠提 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切实发挥社区街道在中小学生健康睡眠宣 传普及中的重要作用,在社区街道广泛开展“关注学生睡眠促 进健康成长”的宣传

8、活动。4 .探索实施学生午睡管理。在小学探索实施一年级学生午 睡管理工作,精准排摸其余年级有午睡需求的学生,因地制宜 创造午睡条件,推进学校空间改造和设施设备配置,优化教室 布局、利用图书馆、小剧场、专用教室、体育馆等公共场所, 配备午睡垫、午睡枕等设施,创设学生午休条件。利用午间校 园广播播放舒缓音乐,营造校园午休氛围。5 .实施睡眠监测与干预。建立区校两级睡眠监测机制,学 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生睡眠监测,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 进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睡眠监测。 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形成针对性举措。深化医教结合,针对长期 失眠、睡眠质量不良、存在睡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

9、诊断 评估和睡眠指导;对于个别存在严重睡眠障碍的学生,在征得 学生和家长同意前提下,可转介至相关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 疗。6 .构建中小学睡眠管理协同体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 监管。采用专项检查、双随机检查、纳入信用评价等方式,进 一步落实培训机构晚间授课、作业布置等专项检查工作;确保 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 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且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 作业练习或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三)加强手机管理1.实施分类管理。小学生手机不准带进校园。中学生(含 初中和高中)手机不准在校内使用,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 园,学生确有需求的,

10、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 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放学时将手机 归还学生。寄宿制学校中学生手机有限使用,教学期间不得使 用手机,适度使用手机,但不得沉迷网络和游戏,不得过度使 用影响视力,不得影响晚间睡眠。2,细化管理措施。学校要制定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将手机 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 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 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 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 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 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3

11、.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 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 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 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要加强对电子学习设备 的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中对电子设备的使用。4 .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要加强教职工培训。要将手机管理 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 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明确要求,引导家长履行 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四)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本方案中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 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12、学 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党政要齐抓共管,要规范 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 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 阅读活动。L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要开展专题 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 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 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 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 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对于违反出 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所列举

13、的十二条“负面清 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不得在校园内通 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 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 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2.加强图书馆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 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 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 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 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 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加大图书 馆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能级,有序引进数

14、字出版产品,做好 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 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 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3严格管理进校园课外读物途径,规范进校园渠道。学校 要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 报区教体局备案。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 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 进行把关。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 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组室负责人认可,并 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 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 备并得到许可。

15、4.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和 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 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规 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 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 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对选自各 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 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 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五)加强体质管理L推进体育工作改革,积极提升每天锻

16、炼一小时质量。系 统推进各学段体育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实现小学 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深 入实施区本、校本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推进课间跑,做好室内大课间活动的预案;每节课间鼓励学生 走出教室适量活动或放松。推进体育家庭作业,要对体育家庭 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加大对体育特色项目及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高标准投入 新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2.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要严格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 关于印发的通知(教体艺(2018) 3号)等文件精神要求, 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

17、 操,建立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落实2次全覆盖视力筛 查。3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 试制度、抽测复核制度,不断完善区学生体质监测中心建设, 探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思路。各校要建立学生体质健 康档案,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 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4.深入实施健康生活试点项目。以学校为主体,调动家庭、 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合理膳食营养、科 学运动、心理疏导等干预方式,降低本区学生肥胖率,全面提 高本区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四、组织保障L加强领导,形成多方联动的保障机制。联合区卫健委、 区委宣传

18、部、区网信办、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形成联席会议制 度,定期分专题研究工作;研究制定区域工作方案,共同加强 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形成工作合力。2,细化措施,稳步推进工作落地见效。指导辖区内各中小 学制定各校实施办法,细化实施措施,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召 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 训、强化责任落实,及时跟进专项调研,提升“五项管理”工 作的实效。3.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开展主题教育,正 向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发挥舆论的引 导功能,全方位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策略宣传,努力 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等功利现象,大力营造促进中 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4,开展专项督导,加强学校日常管理。指导和监督责任督 学开展“五项管理”随访督查,以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 资料、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实地调研学校, 及时反馈督查结果。督促中小学校按照责任督学提出的问题和 意见,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进行通报、约谈;对 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