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公文文本的文学书写 书法专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3944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古代公文文本的文学书写 书法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论古代公文文本的文学书写 书法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论古代公文文本的文学书写 书法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论古代公文文本的文学书写 书法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论古代公文文本的文学书写 书法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古代公文文本的文学书写 书法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古代公文文本的文学书写 书法专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题目:论古代公文文本的文学书写中文摘要公文全称公务文书,它是作为法定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标准格式的文体。公文常用来传达领导和上级机关政令政策、协助处理公务,确保各种关系的协调,确定事务以及使工作可以正确有效地进行。古代公文是行政性与文学性俱佳的文本,古代公文在保证行政能力的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学性,据本文研究,古代公文的文学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性很强;第二,语言风格夸张华丽;第三,具有纪实、抒情的语言特征。通过对古代公文文学性的研究,可以对现代公文有所启发:在当代公文的撰写过程中,由于秘书人员没有积累一定的文化素养,公文写作的内容大部分如出一辙,更不

2、用说文章的文学性。因此通过对古代公文文本文学性的分析,希望可以给现代公文的写作带来一些借鉴和启发,改善当前公文写作“千篇一律”的环境。关键词古代公文,公文写作,文学性毕业论文外文摘要TitleOntheIiteraryWritingOfancientOffiCiaIdocumentsAbstractThefullnameofofficialdocumentisofficialdocument,whichisastylewithcertainlegaleffectandstandardformatusedbylegalagenciesorothersocialorganizationsinthe

3、irdailywork.Officialdocumentsareoftenusedtoconveygovernmentordersandpoliciesofleadersandhigher-levelagencies,assistinhandlingofficialaffairs,ensurethecoordinationofvariousrelationships,determineaffairs,andenableworktobecarriedoutcorrectlyandeffectively.Ancientofficialdocumentsaredocumentsthatareboth

4、administrativeandliterary.Ancientofficialdocumentshavearichliterarycharacterwhileguaranteeingadministrativecapacity.Accordingtotheresearchofthisarticle,theliterarycharacterofancientofficialdocumentsisreflectedinthefollowingaspects:first,theideologicalcharacterisstrong;second,thelanguagestyleisexagge

5、ratedandgorgeous;third,Ithasdocumentaryandlyricallanguagecharacteristics.Throughthestudyoftheliterarynatureofancientofficialdocuments,modernofficialdocumentscanbeinspired:inthewritingofcontemporaryofficialdocuments,sincethesecretarialstaffdidnotaccumulatecertainculturalliteracy,mostofthecontentofoff

6、icialdocumentwritingisthesame,nottomentiontheliterarynatureofthearticle.Therefore,throughtheanalysisoftheliterarynatureofancientofficialdocuments,itishopedthatitcanbringsomereferenceandinspirationtothewritingofmodernofficialdocuments,andimprovethecurrentmonotonousenvironment.KeywordsAncientofficiald

7、ocument,formalwriting,Literary1引言12古代公文的起源、发展及其种类21.1 古代公文的起源与发展21.2 古代公文的种类33 古代公文文体的文学性43.1 上行文体的文学性53.1.1 奏的文学性63.1.2 启的文学性63.1.3 表的文学性73.1.4 章的文学性73.2 平行文体的文学性73.2.1 檄的文学性63.2.2 判的文学性63.2.3 照会的文学性63.2.4 盟的文学性63.3 下行文体的文学性73.3.1 敕的文学性63.3.2 诰的文学性63.3.3 诏的文学性63.3.4 策的文学性63.4 古代公文文学性特色总结64 古代公文的文学性

8、对当今公文创作的启发8结论11致谢12注释13参考文献141引言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产生了数量繁多的公文作品。公文的发展历史俨然源远流长,“公文”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逐渐形成的,是管理有关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种重要事物信息的主要工具。随着各种官方文字与国家民族的形成,“公文”开始逐渐发展,是人类由个体信息阶段过渡到社会信息阶段的重要工具。古代公文学理论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有关处理民族和国家各种事物的公文自身属性,决定着公文与历朝历代政治、历史、军事、文化的紧密联系,并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剖析考察公文的状况。本课题通过研究古代公文种类及其所对应的文学性在不同时期的书写发展

9、形势,不同文体文学性的不同,打破单一研究某种公文文学性的研究范式,为今后公文创作增添更多更丰富的感情色彩,使公文写作生动起来。2古代公文的起源、发展及其种类2.1 古代公文的起源与发展自从文字成为人类中间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之后,后来世界各地又出现了以国家为单位的大小团体,代表官方声音的“公文”随之产生。斯大林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里一再强调:“生产的不断发展,阶级的出现,文学的出现,国家的产生以及国家的管理都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这就是对公文产生的科学说明。我国公文始于夏朝,至今应有四千年历史。吕氏春秋先识览中写道:“夏朝的太史令终古拿出图法典,抱着痛哭流涕。这里终古上呈的图法是什么内容

10、我们一无所知,这大概是中国有记载的较早的一份上呈公文。追溯到殷商时期,大量统治者对臣民发布的公告在尚书中出现,而这些公告都可以被认为是我国公文的原形。“公文”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称呼也有所不同,殷商时代的公文叫“典册”、来到大周之后叫“中”,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统称“典籍”,大汉叫“文书”或者“文案”,魏蜀吴时代叫公卷或者薄籍,明代叫“文牍、案牍”,清皇朝叫“牌子、本章”,来到近现代出现最多的称呼居然是“文牍”“文书”“应用文”等等。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0(战国)吕不韦著,陆玖译注:吕氏春秋卷十六,中华书局出版社2018,第306页。最早发现的公文,被认为

11、是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上刻有的卜辞。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商朝,商朝晚期,当时的巫师喜欢替人占卜,由于当时生产条件恶劣,人们对天气、灾害分外关注,占卜作为人类窥探天机的唯一途径,渐渐流行在皇室贵族之间。而人们当时喜欢用贝壳和乌龟的壳作为纸张,将占卜的结果雕刻上去,这就形成了“甲骨文”。后来人们还把官方文书雕刻在龟甲上,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文”o当时公文几乎涵盖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所有项目:小到今日天气,大到祭天事宜,负责草拟卜辞的官员当时被称作贞人(商朝的小官,掌用占卜)姓名,已基本具备了公文的初步特征。商周时期以青铜为载体代表,以铭刻铸造为著文手段,这说的是有一定格式、一定功用的

12、文字,雕刻在陶瓷和玉牌上,用以官方流通的公文。商朝、周朝出土的铜器上还铸有大量铭文,铭文的出现比甲骨文较晚,但从篇幅上来说要长于甲骨文,到了西周,则出现了约五百字的大篇幅公文。尚书全集是一部作为我国最早的关于公文研究历史性质的学术理论资料与首部有着体例性的、我国官方文件选集,公文作为在官方流通的文体,它的发展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所谓“神州古籍,唯此为先”。它记载的内容是距今2300年至3000年间,皇家的诰命和其他相关文献的记录。翻开我国古代史可以发现,在先秦时期的战国时代,诸侯林立逐鹿中原,各国贤土争相游说,他们把自己的计策或者简历写在竹简上,铜器上献给君王,产生了那个时代的公文。流

13、行在他们之间的这种文字就是当时的公文,只不过那时候都叫做书。在他们中间还出现了一批带有印章的公文,当时人们把这种文体叫做玺书”o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早期加盖公章的公文,之后历代的公文都是在此基础上延续的,所以称先秦时代的玺书为公文的鼻祖一点也不为过。2.2 古代公文的种类我国古代公文种类繁多,形式丰富多彩。我国考古学家在尚书中发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期的公文,只不过在每个时代叫法不同,分别有;典、谟、训、诰、誓、命。典,指的是这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谟,说的是番禺地图等军事行动的公文。训,说的是师长对弟子门人的训诫。诰,通常说的是具有公开公布广而告之功能的榜文。告,誓,说的是具有一定效力的保证书。命,指

14、常见的命令之类。但是,如果是王氏君主发给橙子的、带有嘉奖性质的公文则被称为:制、诏、策(册)、戒、敕、旨、谕。制,国王君主修改法律法规时所用的文体。诏,大多数是对臣下颁布的公文,或嘉奖或贬斥,有时候新皇即位也颁布诏书。策,有重大功勋的臣子才会用到策立文书,战队在外征战的将领则是用于命令或罢免他们,指皇帝对臣下进行训诫所用的文书;敕书,指日常政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命令性公文。臣子写给皇帝看的奏折大概包括有:奏、章、表、议。臣子因为某事向皇帝上奏所用的问题就文体就是奏折奏章,章,则多用于臣子向皇帝写的感恩奏章。议,指臣僚向君主表达不同观点和政见的文体,个个官衙州府之间互通消息的公文大致分为:启、

15、移、珞、关、札、状、檄、露布。启,通常说的是州府之间互通消息的公文,有时是下关给上官的秘密文件。移,通常说的是等级相同的两个衙门之间互通消息的公文。谄,同级衙门之间商讨公事用的文体。关,衙门之间核对公文的文书。札,通常来说是上官指示下级的命令型公文。状,类似于今天的上诉状纸。檄与露布,指军事行动中作为讨伐的文告。总之,古代公文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且时有变化。公文的形式出现的越多也说明当时的社会情况复杂,通过观察各类文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国家政治发展的脉络。3古代公文文体的文学性学者胡元德强调说:“文体从此通常是说一种文章涵盖的几种类别,它是文章的形式结构(类型),样式是样式,样式是样式,样式是规

16、范,样式是反映世界的范式。”目前,对于古代公文文体分类的标准,主要是行文方向。在阐述每不同历史阶段的公文种类时.,就是根据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为的分类标准进行的。而古代公文的文学富有生动鲜明的形象和丰富感情,形成古代文学特有的文学性。3.1 上行文体的文学性上行文是下级呈报上级、属官禀报长官、底层人民向上官陈情的文章。是上级向下级传达信息,平级之间互通消息的。上传,指的是上官向基层群众征求意见,类似于现在的政府问卷,这种文体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在政治界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文体的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接收对象的区别被分成三大类:1、大臣向皇帝献计献策或者传达皇权命令的公文。2、下级衙署、下级官员

17、上报情况的公文。3、蒙冤受屈的百姓写给皇帝的状纸。1 .1.1奏的文学性提到“奏”指的是大臣写给皇帝的进言的通用称呼。通常来讲,奏,是一种陈述文章,书写自己对某事、某人的意见,或是弹劾大臣,或是陈述某事。先秦时代,这种文体的作用不止传达君主对臣下的命令,要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事书。公元前221年,胡元德撰,古代公文文体流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第1页。当时秦始皇已经统一六国称为始皇帝,他对历法做了大幅度修改,特别对奏书明确了格式,使它规范化,采用了以李斯为首的变法大臣的建议把当时通用的书,改成有着下对上的奏。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奏,就单指大臣向皇帝的文体。后世虽经改朝换代但

18、这个说法一直被袭用。在先秦时期,不管是国家形式还是历法都迎来巨大的历史变迁,政治、历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官员贵族地位高于各个行业,他们之间用来互通消息的公文却流行起来。因为思想家和正式文件的载体以书面形式展示了其特征。这些公文家在语言上极尽繁荣富强,在尚志和尚文中并存,文风清晰和谐,也善于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和超凡魅力,例如,林则徐出任道光皇帝时曾致敬。湖广的话:“收费不是什么大问题,应该禁止吸烟以摆脱原始电影的影响”臣愚以为弊固有之,治亦不难,但须饬具五家钱铺连环保结,如有一家逋负,责令五家分赔,其小铺五家互结,复由年久之大铺及殷实之银号加结送官,无结者不准开铺,如违严究,并拘拿脱逃之铺户,照讴

19、骗财物例计赃从重科罪,自可以遏其流。但此弊只系欺诈病民,而于国家度支大计殊无关碍。在这篇奏折中,林则徐尖锐地指出了鸦片大规模流入中国带来的危害,提出通过五家钱铺连环保结,互相监督,违者必究,就可以遏制此类情况的发生,对于国家财政开支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林则徐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向道光帝说明了鸦片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字里行间虽然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但对于国家的担忧却深入人心。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主张:“上书”的文风是的诡丽的,“烦情入机,动言中务”也就是说,这种文体既要理解要点,又要有目标,要有适当的和适度的发言权,并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辩论。避免文风僵硬、结构松散,清晰的逻辑,详尽的推理,语言活泼又

20、有画面感。3 .1.2启的文学性启文古之已有,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启”是在我国历史上晋朝之后才逐渐流行开来。在晋朝,官员经常收集民间意见再转达给皇帝。到了大唐,则演变成官员向皇亲贵胄进言的文书种类。文心雕龙奏启说:“在西汉时期景帝名为刘启,臣子写奏书不能直言君名,于是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所有的奏书里面都不能出现皇帝的名讳,晋朝之后,这种文体才被称为“启闻”,在奏折后面也能标注谨启了。在这之后,启就逐渐流行开来并得到广泛运用,也有奏书的功用,大臣们不但在奏书中向皇帝阐述自己在国事上的意见,如果把启比喻成树干,那么表就是这颗树的主体,”是关于“启”文体的发展和产生。庾信在谢赵王费白袍

21、裤启中如是说:白罗袍一具,程据上表,空谕雉头;王恭入雪,虚称未有悬机巧变缪奇文,风不去而恒飞,花虽寒而不落。对天山之积雪,尚得开衿;冒广厦之长风,犹当挥汗白龟报主,终自有期;黄谢思,竟知何日?这篇文章是由庾欣写的,以感谢北周朝的赵王给他开了一件棉袍。大多数文章使用四个或六个字符的相反句子,使它们在字数和结构方面看起来完全对称。刘勰总结了“齐”著作的主要特征:“必敛饬入归,促其音节,辨要轻清,文而不侈,亦启之大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勰对文学能力特别注,他主张这种文体要简明扼要,不应太复杂。尽管这里提到的是魏晋时期齐国的特点,但后来的齐国由于与叙事效果相同,其写作方法也没有变化。在公文中“启”的骈

22、俪之风比较浓厚。排比的特点是句式整齐,语气强烈,排比和对仗词格经常被使用借助加强语气等。古代公文作为公文写作的重要文章门类,自然十分重视气势。3.1.3表的文学性“表”最早起源于西汉年间,创建之初仅被用来臣下向皇帝陈述事情或表达情感,后来还具有其他作用,例如:推荐、庆贺、弹劾等。“表”是我国封建社会从秦朝至清朝一直沿用,所以这也使得表一度成为了用途最为广泛的上行文书。每个朝代“表”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东汉之后,“表”之应用已被普及,通常是一种警告,说服,暗示,庆祝,慰藉,辞职。表中还出现了对上官的感激之情。此时的“表”是臣民向君王传达意见的主要文体,作用与奏一样相差无几。“表”被历代大量使用,

23、数量广泛,但是缺点是形式主义严重,内容空有其表。但又不乏有语言朴实、情感丰富的名篇佳作。如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南朝)刘勰撰,詹瑛义证:文心雕龙奏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873页。峥(北周)庾信撰,六朝文繁卷六“启”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52页。(南朝)刘勰撰,詹瑛义证:文心雕龙奏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873页。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此表章感情上情真意挚,发自肺

24、腑,通篇贯穿着“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主线。“臣本布衣”写明自己的身份;以“躬耕”“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的志趣;用“卑鄙”表明了自己地位的低微。诸葛亮作为后主的臣子,在这篇表章中没有体现出自卑和阿谀奉承使后主觉得他所讲内容虚伪,也没有讲一些傲慢无礼的话,使后主觉得对他不尊重。出师表这篇表章中文字质朴,没有华丽的修饰,也没有典故,只是踏踏实实写出了作者的心里话,公文的语言越质朴越让人觉得文中的话是肺腑之言,一字一句表露真情实感。我国的文学评论家刘勰曾说过:“表的形式多种多样,情伪屡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然恳恻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使,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

25、,则中律矣。”高质量的表文应该含义雅淡,文辞清丽,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做到因情造文,辞为情使。3.1.4章的文学性“章”原为音乐术语,乐曲奏完称为一章。“章”又称作“谢章”,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是百官受封、受赏后向皇帝谢恩的上行公文。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蔡邕在其著作独断里说过:“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日奏,三曰表,四曰驳议。”唐代房玄龄在晋书刘蹇传中说:人臣初除,皆通表上闻,名之谢章,所由来尚矣。原谢章之本意,欲进贤能以谢国恩也。”唐朝名相房玄龄曾说:“皆通表上闻,名之谢章”此句中表达了“章”即“谢章”,在历史大多数时期“章”的基本用途是“谢贺”。南朝政治家江淹在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里

26、说:伏承以嘉月惠时,曜正.焰品,谕组在怖体遍函夏,般灵味,伏唯殿下崇正辉典;行教紫庭,丽轨华屋;声激组无由恭列轩屏,不胜荒情。2文中用“嘉月惠时”代表时间,“紫婷”代表住所。江淹在写作中堆词叠句,注重骈俪之风和对偶句式。历史上的章文大都都是这种格调。因此,“章”不适用于庶政,是礼节性(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第23962397页。(清)赵翼著,荣保群、吕宗力点校咳余丛考卷二十六“授官表让”,河北人民出版社第449450页。(汉)蔡邕撰,独断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1 (唐)房玄龄,晋书列传十一,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年。12 (清)严可均著,冯瑞生点

27、校:全梁文卷三十五,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9年。公文,所具有内容空洞的基本缺陷。臣上下章的意图表示和顺的态度,因其内容空洞无物。所以,在章的语言特点中着眼于优美的词语讲究词藻炫美华丽,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学色彩。3.2平行文体的文学性平行文是同级或非隶属关系的官署、官员之间为商洽事物、沟通情况而使用的公文。相比上行文和下行文,平行文的种类较少,所以呈现出的文学性也没有被很好的挖掘探究。我国最初出现的平行文被称作移,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被后世称为“移书”我国平行文的发展能分为:“移”、“照会”、“关”、“刺”、“牒”这几种。3.2.1檄的文学性“檄”是战国时期形成的,最初是指比较长的竹木简,

28、后代把写在这种载体上的文书称做檄,“檄”用来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的。在战国时期用来讨敌、威敌,南北朝时才定型为军事文告。如明代初期的学者宋濂所写的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3这篇檄文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出兵北伐时所颁布的,此篇檄文理直事明,气势磅礴,它与北方之旅的顺利进行相协调,为建立明朝夯实了基础。“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朱元璋就是喊着这样的口号一路北伐,激发了汉族的民族自尊心,黄袍加身,宣告了正统主义,被蒙

29、古人的铁蹄践踏了将近100年后,最终发起了全面抵抗。这篇文章写得机具煽动性,一方面陈述了国家角度的利益,分析了当前的中原格局,就算现代人阅读起来仍然令人兴奋。檄的写作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文辞让人振奋,文笔气势雄壮,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鼓动性。这种文体既不能被夸大也不能被盲目编辑,尤其涉及到国家战事,需要注意策略。他们一方可能不确定他们会赢。但是必须说服和称赞人们,敌人可能并不软弱。但得使用计策削弱对方气焰,动摇士兵们的思想,檄文用撰写文章的方式方法抓住了对政治和文学意义的理性思考的统一。3.2.2判的文学性“判”的本意是“分”,也称判词。用于确定监狱中案件数量的司法语言。在唐代,该文体成为正式

30、文件的名称。负责人在判决书上签字,被拘留者称为判决书,这就是我国(明)编年体,明实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年。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判决书,该判决书是用朱砂笔写成的,因为该判决书是书面的,所以也称为判书。在远古时代,行政和司法官员对亲近人民的官员来说,书面判决已成为一种必要。唐朝及以后的判词多用骈俪句式,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大唐名臣陆长源在其著作断金华观道士盛若虚判里这样说:本是樵童牧竖,偶然戴帽依师,不游元牝之门,英鉴丹田之义。早闻僭犯,苟乃包容恣伊非类之徒,负我无为之教。贷其死状,尚任生全。量决二十,便勒出院。别召精洁玉守,务在焚修。4这个判,写的很简明,共阐述了两方面,首先陈述了犯案道人

31、的罪状,其次,是写如何判决盛若虚,从上述判文中我们看到:这种行文也不是完全没有美感,人们对判决的艺术追求与古代官方文件中对政治和法律的形成与理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3.2.3照会的文学性“照会”最早出现在明朝。照会的作用用其原文会同照阅,主要用于平民和无联系的士兵之间的书写;清朝制度,由武将授权的副将军,当权的副将军。海军上将行政管理,道路和运输部,陆军总务部,州和领地机构以及副将军在该县的不同州开展活动。记录将军的总督和驻军的总督,他们之间互通消息都用照会这种文体。宋史河渠书,也就是绍圣开国元年年十月间:“丙辰,张商英又言:访闻先朝水官民先、元佑六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5苏东坡相度准

32、备赈济第一状这篇文章中是这样写:“本司已具上项事件,关牒本路转运提刑司,照会相度施行去讫。”俗还有前汉书平话卷中:“令照会领兵三万於深水口、川泥弯埋伏,可擒陈辘。“这里表示古代官署间的有关事务行文。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交涉上中这样说:“西律诸书亟宜考订,择其通行者,照会各国,商同外部,彼此盖印颁行,勒为通商交涉则例。”应这里表示一国政府就有关事件行文通知另一国政府。“照会”没有像其他文种一样运用华丽的语言渲染文章,也没有用修辞手法修饰文章,“照会”中所用的字眼完全是平等的,语气恭敬,非常注意措词,比如没有用带有命令意思的字眼,用最简洁直观的语言表明国家立场、态度或通知事项等。鸦片战争前后,清朝所涉

33、及的跨国贸易都用墨水书写记录。在中华民国任期内,该 (清)董皓等编排,全唐文卷五百一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元)脱脱等撰,宋史河渠书卷九十三,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第2308页。 (宋)苏轼撰,苏轼集卷五十八,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元)佚名,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卷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清)郑观应著,盛世危言,学苑银像出版社2005年。照会被正式总结为一种外交语言,并一直延续到今天。3. 2.4盟的文学性在远古时代,毗邻的国家之间,无论是团体或个人为签署同盟而写的文字是被称为同盟文。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先,盟通常是流行在衙署之间的一种文体。在古代人们多是口头盟约,但并不

34、签署盟文。没有关于联盟的文献,国家之间存在争议并且缺乏信誉,所以,在战国之后,当联盟形成时,他们必须撰写关于伙伴关系的文献,这种文体是为了稳定互利关系而有的,后来,人们迎来春秋时期的兼并和外族掠夺战争。各路诸侯王经常召开各种同盟会,签署一项名为“孟哲”的联合决定,并写上“盟书”二字。“盟”这类文书风格庄肃程,文句整齐有力,强调夸张以增强威慑力,气氛令人恐惧。我们通过观看河南文物研究所发表的河南温县东周盟誓遗址一号坎发掘简报可以发现:辛酉,自今以往,敢不焉中心事其,而敢与贼为徒者,丕显晋公大冢,通亟视女,麻夷非氏。十五年十二月乙未朔,辛酉,自今以往,鄱朔敢不焉中心事其,而与贼为徒者,丕显晋公大冢

35、,遗亟视女,麻夷非氏。9这篇盟书语言简洁,意思通俗易懂,语句复沓形式的出现又使“盟书”有自己独特的属性。盟书不像其他公文文种语言华丽夸张流于形式,几句简单实用的话却能让人明白易懂,操作性强。但是,简单并不代表随意,也不代表平庸。盟书在讲究简单易行的原则同时.,也十分注重语言的风格。比如会在语法上追求铺陈排比,作者在盟书中用语追求美感,就是为了让盟书更有说服力。就语调而言,盟书的语调是一种响亮,有力且充满情感的节奏性语言。盟书给人的感觉是认真严肃,真诚忠义的。因此,在盟书的施行是以语言的使用行为目的的。3.3 下行文体的文学性所谓的下行文,指的是上司发给下属或群众的正式文件。下面通过了国家政策,

36、各级政府机构或其他团体的决策,这些决策反映了国家和政府的意愿,象征着权力,并为各州或其上级提供了管理下属和人员重要的手段。1. 3.1敕的文学性“敕”是古代皇帝下达的诏令。从汉代的戒演化而来,南北朝成为皇帝的专用文书。河南省文物研究:河南温县东周盟誓遗址号坎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3期。唐代敕书形式各异、使用范围广泛。“敕书”又被作为“敕”一组文档的组合术语包括命令,敕、戒、诚、书、旨、天敕、敕牒、敕榜、宣敕、敕命、敕谕等。明代“敕”的作用比元朝大的多,有时候用于官员的任命,有时也用来对下级官员的通知,敕命下达之前,由接受任命或通知的下级官员先发申请公文,上级官员审核通过之后,翰林学士就开始

37、草拟任命性文章,皇帝审核通过之后,中书人抄写在正本上,尚宝司则将皇帝的玉玺盖在上面,最后由皇帝亲自颁发。我国汉朝的文学评论家蔡匿在其著作独断里这样写:“戒书戒断J,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勒文曰:有诏勒某官,是为戒勉也。” (汉)蔡邕撰,独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此篇文章中“敕书”的特性非常明显,“有诏期J某官,是为戒勉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下属要谨慎、虚心。在宋代,敕书不仅用来警示下官,有时候也对属下提出嘉奖,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欧阳修的赐右屯卫大将军叔昭奖谕敕书。“敕”在政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宣传并实现预期的政治结果,负责草拟敕书的官员在撰写命令和试图维护其尊严时必须认真

38、考虑听众的文化水平与接受能力,以便接收者可以充分理解旨意。“敕”运用骈文工整典雅的优点,可以转换原始且非常清晰的皇家形式,使其成为具有伟大思想和艺术的优美文体。3. 3.2诰的文学性在远古时期,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的公文通常被称为告,上级官员向下级官员的公文通常被称为告被称作“诰”。在商朝,“诰”的行为简明扼要,通常言辞恳切,它被用作一种文学。尚书中现在可以看到诰文有12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像汤、大诰与康王之诰也就是商朝的皇帝与周朝的皇帝告诫臣子的公文,秦之后,“诰”就不再担任训诫大臣和普通民众的文章了,“诰”是商周时期帝王勉励、告诚、封赠臣下时用的下行公文文种。北京宫殿告成诏中这样写道:奉天

39、承运皇帝诏日:开基创业,兴王之本为先继体守成,经国之宜尤重。昔联皇考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君主华夷,创立江右,以肇邦基。肆联缆承天统,恢弘鸿业,惟怀永图。眷兹北京,实为都会地势雄壮,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赞戏!天地清宁,衍宗社万年之福;华夷绥靖,隆古今全盛之基。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明)佚名,皇明诏令卷六,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刻潜园总集本,第3241页。此诏使用议论与叙述的表达形式,在“太祖高皇帝”表达出对太祖高皇帝的特别尊敬。又如,“恢弘鸿业,惟怀永图”这句在语言风格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训雅畅达,全文辞色一致,又无不透出喜庆之色。“诰”有独特的政治精神。无论是帝王君主对诸侯、百

40、官或是人民的训诫,还是臣署官员对君主的劝诫,亦或是臣署之间的相互劝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些文章的内容都和国家大事,政治民生息息相关,而劝告者都有着孜孜不倦的劝告精神。“诰”还有特色化的语言组成形式。例如:“王若曰、“王曰还有少数“侯日”,已经成为尚书中十分常见的语言形式。除此以外,许多虚词、连词助词等在尚书诘文中大量使用过。3.3.3诏的文学性诏或称诏书,是从秦代至清朝大部分时期天子用来向全国臣民颁布重要政令(例如皇帝即位、大、临终遗命等)或任用级别较高官员的主要君命文书。秦之后,把“命”改称为制,把“令”改称“诏”。后来“诏”这个字又被皇帝君主看中,成为他们的御用名词,普通臣民没有资格使用。这

41、种文体自从成为皇帝专用文体之后,在后世也备受推崇。比如,在诏丞相隗状王第中有这样的记载“诏丞相状、第: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壹之。”22从这句记载不难看出,当时的皇帝已经对丞相(相当于今天的总理)下达了命令,并希望纠正权衡和法律措施之间的矛盾,以便使有关各方都能得到澄清,统一起来。虽然文字简短,但其内容是关于统一度量衡制度的诏书,应该受到重视。虽然大多数诏书是大臣起草的但是其中一些是由皇帝本人写的,并且在文本中流露了皇帝的宏图大略,尽管其中一些指示是正式认可的命令。但是发言人应该设法了解皇帝的情绪状态,充分理解皇帝的意思,所以,诏书的语言都非常有智慧。例如:宋代诏书不仅不呆板,反而时常“流出趣

42、语”。所有对正式事务的引用都是精确而流畅的,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优雅的文体,反映出出色的叙事技巧。上面的陈述具有很高的文学美学价值,同时可以看出,时间风格对陈述的写作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是骈文还是散文写作,人们都提出了当时编写指令的相关术语,并以此与其他文体有所区别。4. 3.4策的文学性“策”被后世写成“册”,在古代,人们通常称它为策(册)书,君主帝王常常用来记录国家大事与大型祭祀的一种文体。说文中这样写道:“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22 (清)严可均撰,全秦文,商务印书出版社1999年。编之形。”23策在周朝应用的最为广泛,周朝皇帝用这种文体封赏大臣,各路诸侯又用来对自己的下属进行封赏。西汉贾谊的

43、周礼春官内史:“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N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周天子“策命晋侯为侯伯。”汉朝“策”、“册”统一为“策”。25治安策的开篇就强调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I“痛哭”、“流涕”“长太息”等词汇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深切关注和神忧思。试想,如果没有对国家的“爱”,何来如此深沉之情。再如战国策中在描述,叙述,创造和绘制历史人物时,作者自觉地运用了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打字手原则和传统艺术技巧。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这样写道: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宽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44、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汉)许慎著,李伯钦注释:说文解字卷二下,九州出版社2012年。 (西周)周公旦,徐正英、常佩雨注译:周礼上册春官乐伯第三,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年。 (春秋)左丘明,左传注译僖公二十八载,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年,第215页。26吴云、李春台著,贾谊集校注附录二,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西汉)刘向著,罗永莲,缪文选,缪伟译:战国策卷八齐策一,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年,第329331页

45、。在上述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邹忌曾经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剧情,妙语连珠、非常接地气,这里的三问三答不是对人物的描绘,利用一问一答中的对话来刻画人物,非常有趣,辞约意丰。作者用讽喻的手法在行文中插叙,点明文章主旨,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3.4 古代公文文学性特色总结总而言之,古代公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在上行公文中,公文多注重骈俪之风和对偶句式,使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排比、铺陈的写作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形象;在平行公文中,公文大多不像其他文书语言夸张流于形式,文章所用字眼完全平等,句式工整,音律铿锵,富有节奏感,

46、读起来朗朗上口;在下行公文中,公文句式大多工整典雅,文章不仅不呆板而且经常“流出趣语”,在保持文体典雅的情况下还能明白晓畅,具有十分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4古代公文的文学性对当今公文创作的启发现代官方文件是指在政治生活,经济繁荣,科学和文化行动以及党和政府实体,社会组织,组织和机构对社会生活的管理中使用的各种主题的通用术语,这是当今的社会现实。目前,流行在官方的正式文件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民生际问题,而不是公认欣赏的,但是对于人们的实际使用来说,这是一种可以达到一定使用目的的模型。大多数现代政府文件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将公共事务作为内容处理,另一个是具有法律作者;第三是规范形式;第四是实

47、施;遵守法律程序;第四是执行法律。第五是强迫接受者进行性爱和纽带。流行在现代的政府行文用词严谨,格调郑重严肃,用语平直自然,是非清楚,通俗易懂。在语词方面,不用口语词、方言词以及生造语词等;在用句子术语来说,句子的含义是完整且独立的。但是,现代官方文档中有过渡句子,并且总的来说,存在代表官方文档样式的主题句子,并对句子进行了更严格的修改。“是的”用来作为判断之用的句子比较普遍,显得文章格式固定呆板,内容平白枯燥,读起来不顺口,没有美感。和现代公文相比古代公文有很强的文学性。现代政府行文语言简明扼要,不允出现议论形式的语言,文体风格和文学性强;另一方面,古代的公文具有清晰的文学性和很强的文化意义

48、,常常饰以美丽的文学色彩和多元文化和深刻的哲学以供读者思考。古代官方文件中言辞恳切、文约事丰的特性,以质简丰厚提升现代公文的充实度。在古代官方文献的文学作品中,当叙事,推理或表达在官方文献中的情感时,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就以生动逼真的图像表达,经常使用文学方法来想象他们创作的完美形象,给人们留下刻骨铭心印象。但是,现代正式文件,特别是用于管理国家和国家事务的正式文件,应尽量少写,简明扼要,并要有一定的内容和重要意义。达到基础“为您所用”的目的。认真阅读古代公文,掌握古代公文,合理运用语言表达古代公文的语言需求,规范现代正式文献的书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途径,从古老的正式文献采用详尽的语言方法来提高人们的接受度。高质量的最新官方文件没有书面的质量从来不是书写正式文件的标准。在当今社会,正式文件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