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4109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12 大小:31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2页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2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和练习十六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教学准备:崩形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出示第75页主题图,谈话:(1)主题图上呈现的是什么?(2)这些物体的名称都含有“扇”字,那什么是扇形呢?(3)根据画面情境,你能说出一些扇形的物体吗?2、揭示课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扇形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扇形。3、板书课题:认识扇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扇形的各部分名称。(1)介绍扇形的

2、含义: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2)介绍扇形各部分的名称: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圆心角:像AOB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3)观察:在同一个圆中出现不同圆心角的扇形,你发现了什么?(4)结论: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2、认识特殊的扇形(1)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学生自主探索:半圆的圆心角是180。(2)以圆为弧的扇形呢?圆:圆心角是90。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第76页第1题。根据扇形的含义,找一找物体中的扇形。2、完成第76页第2题。圆心角一定是两条半径组成的角。3、完成76页第3题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培养

3、学生作图能力。4、完成76页第4题介绍扇环知识。扇环就是圆环的一部分,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迁移到这,求扇环的面积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并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提高分

4、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如果妈妈的菜地里的白菜长虫子了,妈妈会怎么办呢?肯定要买杀虫剂(浓缩剂)进行杀虫。那浓缩剂能不能用来杀虫呢?你们想不想解决这类有关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那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一一比的应用。板书:比的应用。二、探索新知。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的54页。出示教材54页例2阅读与理解:(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2)、已知条件:50OnI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的是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的比。分析与解答:(1)稀释液:500ml总分数:1+4=54表示什么意思呢?浓缩液:水(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O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

5、的1/5。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4/5。方法一: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把每份是:500(1+4)=100(mL)浓缩液:1001=100(mL)水:IOoX4=400(mL)方法二:分页代码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水占总体积的4/5。),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浓缩液有:500l5=100(mL)水有:50045=400(mL)回顾与反思: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答:浓缩液有100mL,水的体积有400mL.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第1、2题。四、小结:1、今

6、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2、按比的配制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a、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b、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五、作业:练习十二第3、4题。六、板书设计:比的应用方法一方法二总分数1+4=5每份数:500(1+4)=100(nL)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水占总体积的4/5浓缩液:IXlOO=100(mL)浓缩液有:5001/5=100(mL)水:4X100=400(mL)水有:IOoX4/5=400(mL)答:浓缩液有IoOiTIL,水的体积有400mL。课后反思:按比

7、的配制稀释液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节课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的配制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配制。按比的配制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的配制是比例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进行配制,去感悟“按比的配制”存在的价值。以生活实际例子入手,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每学生都能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因为数学源自于生活。其次充分展示学生的

8、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时能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也凸现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教学内容:教材777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出示:小明家新买了一个圆形餐桌,它的直径是2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

9、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提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和谁有关的知识?2、这节课我们就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 .自主整理。说一说本单元你学习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1) 学生可翻阅课本,并简要记录各节要点(2) 小组内交流.(3) 整理知识点:内容知识要点举例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2 .小组汇报。学生分组汇报整理结果,汇报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完善补充。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3 .基础知识(1)圆是平面上的()线图形。()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3)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

10、()倍。(4)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剪下一个最大圆的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4 .判断:教材79页的6题。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5 .解决问题:(1)79页的4题:明确场地的直径是8+1+1=IOm(2) 79页的9题:仔细观察图,明确四个扇形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半径Inl的圆。(3) 79页的10题:提问:操场跑一-圈是多少?让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加上正方形两条边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1 .判断题(1)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3) 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8倍。

11、()(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圆的面积最大。()(5)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6)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2 .解决问题:练习十七的1、2、3、5题小组内评价。3 .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教学内容:分数与整数相乘(第3839页上的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探索中自己发现计算方法。教学策略:从分数的意义中导入,从分

12、数加法中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与计算方法。教学预案:一、导入1、出示例1中的长方形直条,标出长是“1米”。2、提问: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你能从直条图上表示出已知条件吗?你是怎样想的?(体会到3/10米就是1米的3/10)二、探索1、现在小芳要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要用多少米绸带?请学生上台操作:在直条图上涂色表示要用的部分。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如果用算式来表示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该怎样列式?生报,师板书。(可能有连加法算式,也可能有乘法算式)3、你会计算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4、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从加法算式中体会到3/10与3相乘的意义与计算方法。5、揭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6、如果做

13、5朵这样的绸花呢?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请大家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7、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为什么不列加法算式了?学生说明理由。在学生计算时,教师可以作指导,分别介绍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先分子与整数相乘,再约分;(2)先约分,再相乘。三、归纳1、通过刚才两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练习,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先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2、组织交流。分页代码四、巩固1、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先涂色,然后把算式列在旁边。2、练习八第一题:看图在书上分别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明想法。追问:能不能写1/7义6?为什么?体会到要根据图意

14、来列式。3、练一练第二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组织评价,提醒学生要注意书写格式。4、练习八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在书上,再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怎样列式?引导学生体会到“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再追问: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5、练习八第4、5题:(教学方法同第3题)6、机动补充:(1)直接说出得数274=955=177=20720=76030=125=(2)小光写一个大字用3/4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写16个大字要用多少分钟?(3)一辆汽车每分行驶7/6千米,平均每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五、课堂作业:练习八第2题。课

15、前思考: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的第一教时,是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起点。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1以做绸花为素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求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这节课以计算为主线,在研究算法的过程中中时感悟运算的意义。课前思考:首次教学分数乘法,教材除了从实际问题引出,还尽量与整数乘法靠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运算的意义与算法。创造迁移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写出分数乘法算式;营造探索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创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高教导设计的教学预案中可以看出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学例1的第2小问时让学生独立尝

16、试计算。我想在教学时也可以大胆尝试,但在学生尝试计算后要马上组织学生交流,可以先同桌之间交流,再请个别学生全班交流。交流时主要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计算过程,并通过这一题的计算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教学中要把握:通过例1的学习,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实现原有运算概念的迁移:求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分数乘法算式和整数乘法算式一样,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求3个3/10是多少,算式3X3/10和3/10X3都可以。通过让学生研究分数乘整数的算法,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加工成“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从而获得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在方框里填数:310+

17、310310=+10=10,要让学生经历“分子相加”转化成“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过程,建构了新的计算方法。说明:练习八中的第5题暂时还不能练习,因为我们将第二单元的内容要放在第四单元后进行教学,所以本题要改为其他练习。学习目标:一、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二、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能力。三、激情投入,挑战自我。教学重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1和0倒数的问题。教学设计: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咱们先聊一会吧。同学们,我给你们代数学课多长时间了?(一年)一年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我觉得我们之间已经互

18、相成为了朋友,你有这种感觉吗?该怎样表述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呢?(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互相应该是双方面的。)就先聊到这儿吧?好,上课!一、导入:同学们,在上数学课之前,老师想考你一个语文知识,怎么样?(出示“杏”和“呆”)看到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师:对了,把其中任一个字上下两部分倒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师小结:这种奇妙有趣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语文中,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秘这种现象,好吧?二、合作探究:(一)揭示倒数的意义1.(出示例题课件)请看大屏幕,先计算,再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有

19、什么规律?(学生自学,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逐一完成,看谁是认真仔细的人,既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有如此大的发现,那么,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生取名字)师:那么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与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什么叫倒数吗?(生答)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认为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你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吗?(生答)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就像课前我们聊得话

20、题,老师和你互相成为了好朋友,就是说“老师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师的朋友,我们俩是双方面的。(二)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1 .出示例题2课件: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能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吗?那好,请完成这道题。出示课件,请看这里,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生找)(生说教师演示)提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这么快就找出了这三组数的倒数?(同桌互相说说看)(找几名学生汇报)师板书:求倒数的方法: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同学们想出了找倒数的好方法,那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你们把老师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太棒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在这三组数里哪一组不同于其它两组?对,6

21、是整数,像6这样的整数找倒数的方法可以先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找倒数。2 .师提问:再次出示连线题的课件,本题中的还有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它们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又是多少呢?同桌讨论说说你的发现。3 .出示课件想一想。我的发现:1的倒数是(1),O(没有)倒数。师提问:(1)为什么1的倒数是1?生答:(因为1X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2)为什么O没有倒数?生答:(因为O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而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4 .探讨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求法师:看来像这样的分数与整数它的倒数求法很简单,可是我们学过的不仅仅是分数、整数,还有呢?这些数的倒数

22、又该怎样求呢?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上。它的倒数求这一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带分数2小数0.21.75你们有结果了吗?谁愿意到这里把你们组的讨论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师切换实物投影),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自己用投影展示讨论结果并说明。分页代码(师切换投影):老师也把求这一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写出来了,一起看看我们想的是否一样呢?(出示课件5)。当你给带分数、小于1的小数、大于1的小数找出倒数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请你对照大屏幕说说自己的发现:发现L带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本身;发现2:比1小的小数的倒数都(大于)本身,并且都(大于)1。发现3:比1大的小数的倒数都(小于)本身,

23、并且都(小于)1。(三)学以致用:师:探究到这里,大家肯定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休息一下,休息时想一想什么是倒数?再想一想求倒数的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再次记忆找倒数的方法。1 .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的怎么样?请打开课本24页完成做一做和25页练习六的第4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并找学生口答做一做的题。练习六的第4题连线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2 .(课件出示)请你以打手势的形式告诉老师你的答案。(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我们一起回顾总结出来好吗?五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创设“让学生找朋友”的情境,通过此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构建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并在

24、课中多次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讨论与质疑。本节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索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中体会成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特别是在探究倒数的意义与求倒数的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观察,去归纳,去总结。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细心体会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倒数的方法。“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

25、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理解并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通过这些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游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

26、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在全课的小结中再次提出问题,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学目标:1、认识圆环的特征,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合理地进行计算。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圆环面积公式的应用。教具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242528292202236IOn752、思考:(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三、新课。1、教学环形面积。(1)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

27、m,外圆半径是6cm0它的面积是多少?已知:R=6厘米r=2厘米求:s=?3 .14X623.14X22=3.14X36=3.14X4=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113. 04-12.56=100.48(平方厘米)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R2-r2或S=nX(R2-r2)2、完成做一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Io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分页代码三、巩固练习。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选择正确算式A、(18.843.14

28、2)23.14B、(18.843.14)2X3.14C、18.842X3.14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3、课堂小结。(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已知半径求面积S=n2已知直径求面积S=O2已知周长求面积S=()2(3)环形面积:S=(R2-r2)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谈谈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课本P70第4、6、7题。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2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

29、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3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填空练习。1 .长方体有()个顶点,有O条棱,有()个面。2 .7.9升=O升()毫升5800立方厘米二O立方分米二O升2.1 立方分米二()立方厘米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种保温瓶能装水2000()一个梨的体积是500O一个仓库的容积积是2O一张课桌的体积大约400()4.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O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O立方分米。5. 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

30、它的体积是O立方厘米。学生先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以上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6. 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O平方分米。7. 把3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O立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8. 一个练功房铺设了1600块长50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的木地板,这个练功房的面积有()平方米。9. 至少要O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O平方厘米,体积是O立方厘米。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以上题目,交流时重点讲评第8、9题,注

31、重思考方法的交流。针对学生出现问题补充:把5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O立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二、选择。1 .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OOA只有三个面B只能看到三个面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2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A.3倍B.6倍C.9倍D.27倍3 .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较()A.一样大B.表面积大C.不好比较大小D.体积大4 .在下面的图形中能围成正方体的是OA(DBCD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选择,然后交流想法,教师及时评价。三、判断。1 .所有的长方体都有六个面。O2 .长方体的表面中不可

32、能有正方形。O3 .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O4 .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O5 .一个厚度为2毫米的木箱的体积与容积完全相等。O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判断,交流时请学生说明判断理由。四、解决实际问题。分页代码1 .做一个长方体的浴缸,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钱,至少需要多少钱买玻璃?2 .一个房间的长6米,宽3.5米,高3米,门窗面积是8平方米。现在要把这个房间的四壁和顶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4千克,一共要水泥多少千克?3 .一块正方体的石头,棱长是5分米,每立方米的石头大

33、约重2.7千克,这块石头重有多少千克?4 .有一块棱长是80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现在要把它熔铸成横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5 .用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在框架外面全部糊上白纸,需要白纸多少平方厘米?6 .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正方体,所有棱长的和是100厘米,它的高是7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7 .在一只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玻璃缸中,放入一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这时水深为20厘米,如果把这块铁块从缸中取出,缸中的水深是多少厘米?8 .把一根长为4.8米,宽1.4米,高0.8米的木料锯成体积相等的2份,它的表面积最多增

34、加多少平方米?最少呢?9.有一块面积是36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板,在每个角分别剪去一个小正方形后,正好把它折成一无盖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补充:一个侧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所有棱长的和是96厘米,它的长是1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重点讲评后三题,针对学生存在困难的地方详细讲解。教学后记课前思考:数学期末复习,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使遗忘的知识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版块”。通过分单元复习、分类复习对于中下等生这种复习方式特别有效,对他们来说是对知识漏洞的一个补充,使其对

35、知识掌握得更加完整。课前思考:老师补充的这些内容,一类是学生在单元练习中出现错误比较多的内容,另一类是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习题。在复习这些题目时,要更多地关注学习困难生的掌握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力度,让这些学生通过复习有所收获!课后反思:通过前一节课对第二单元的系统复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今天这一节课是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并通过练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及时进行相关的教学。通过学生的练习,我发现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改写;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解决实际问题。对

36、于少数学习困难生来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真的是很难。面对这些学生,我们还是要适当降低教学目标,先让他们达成最基本的一些教学目标是目前最迫在眉睫的事。课后反思:面临期末考试,复习正在紧张进行着。一天下来我总在反思我的复习课的教学是否有效果。通过反思我认为数学总复习应该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但这种复习方式对优等生却存在着很大问题,已经掌握得非常好,再复习不仅耗时,而且还容易出错。针对此情况注重开放题的训练。这些开放题的大体意图在于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体验数学的乐趣。课后反思:从课堂独立完成情况看,整体上掌

37、握不错,但还存在部分问题:一,单位变化,是先换算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换算,部分学生对这两种方法混淆;二,部分学生在计算中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单位的变化;三,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有些困难,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四,部分概念题比较抽象,部分学习困难生理解上有困难。教学内容: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2、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率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对策: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

38、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预设:一、回顾整理:1、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那谁来说一下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呢?交流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1)鸡蛋中蛋白质的含量是13/100,这里的13/100能用分数表示吗?(2)鸡蛋的重量约13/100千克,这里的13/100能用分数表示吗?总结得出: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而不用来表示具体数量;而分数不但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还能表示具体数量。二、基本练习1、练习与应用第I题:先让学生讨论“性别”栏目中数据有关的问题,再让学生围绕“年龄”和“民族”这两个栏目中的数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

39、出并解决一些问题。2、练习与应用第2题:药品抽检的合格率是指什么?(合格产品的批次数占被抽检药品总批次数的百分比。)再根据问题回答。3、练习与应用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每种颜色面积各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提示学生把得到的分数改写为百分数。然后分别回答问题,理解问题意思。4、练习与应用第4题:先根据图判断:在哪个袋里摸到的红球的可能性是100%?为什么?再让学生在图下各写出一个百分数,用来表示从该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让学生解释你是怎么想的。5、练习与应用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把分数改写为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为分数;把小数改写为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为小数。6、练习与应用

40、第6题:先理解什么是合格率,再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校对。7、练习与应用第7题:学生先回答第1个问题,再通过估计回答第2个问题,最后通过检验估计得是否正确。8、练习与应用第8题:含糖率是指什么?(含糖率是指杯中糖的克数占糖和水总克数的百分之几。)体会含糖率高的糖水自然会甜一些。再计算第2题中两个杯子中的含糖率,进行比较。三、拓展练习分页代码1、一个田径队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2、六1班男生植树50棵,成活45棵,女生植树30棵,成活35棵,这个班植树的成活率是多少?3、今天六2班到校48人,缺席2人,六2班的出勤率是多少?4、某班级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2:3,男生

41、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四、作业:第68题。教学后记:课前思考:本课时将对第九单元内容在知识方面进行系统整理与复习,高教导设计的教案中体现了对这一单元内容的梳理,而且能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复习题。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重、难点,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还需通过第5题的填表进行方法的总结;第3题和第4题则是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第1、2、6、7、8题都是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要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百分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运用百分率的大小比较来解决相关问题。本课时习题难度不大,课中

42、,我们要多给学习困难生发言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一点学习的自信心。课前思考:“回顾与整理”涉及到本单元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讨论,有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学习内容。“练习与应用”第1题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百分数的含义,知道表示的哪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并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第2题用统计图呈现了我国药品市场9803年每年的抽检合格率,让学生在解释百分率含义的同时感受到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第3题通过对百分数的比较,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相关数量比较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第4-8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加深对百分率含义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

43、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反思:借助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我再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练习题的练习顺序,教学效果较好。受教材练习题的启示,我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因此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一些信息来编实际问题,而且可以注意问题的设计,对于即将到来的总复习来说,更需要教师将本学期所学知识适当重组,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反思: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学习效果较好。练习安排也注意了基础题与发展题、对比题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时思路比较清晰,但分析问题的方法单一,少听学生的分析过程。课后有两点值得自己反思。第一是:我自认为简单明了

44、的方法,在学生眼中不一定是好方法。第二是:练习课上怎样呈现题目效果最好?练习课的题目呈现,通常都是老师一题一题出,学生一题一题答,学生的练习本上只有答案。那也就是说,题目与答案是分离的。这给学生课后复习带来一定的不便,觉得可把要做的练习印成一张纸发给学生,课后收回,能容易检测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及时找出学生错误的成因,利于教学效果及时反馈。课后反思:与其他两位老师有同样的感觉,这个单元的知识相对于前面其他内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如果学生那个单元学得扎实的话,只要将百分数看成是特殊的分数,那么一切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分数实际问题。教材分析表面积的变化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的

45、教学内容,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让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学情分析表面积的变化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表面积的变化,我加强动手操作,按照创设情境一一实践操作一一自主探究一一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索

46、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2、情感目标: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乐趣,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价值目标:学生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表面积变化规律的探索。难点:应用发现的表面积变化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三、拼拼说说,运用规律四、全课小结教师活动新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带领同学们到商场看看有关商品的包装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我们所见到的都是用这种样式进行包装呢”这一情境,活动一:观察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教师演示,提出问题:体积有没有变化?表面积有没有变化?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2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原来一共有12个面,拼成后减少了原来2个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数据:活动二: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演示操作,提出问题:表面积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引导完成填表,组织交流发现的规律。活动三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