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4114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2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2 .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3 .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掌握名数改写的一般方法。难点: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这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迁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2、注重创设情

2、境,从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出发,紧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0.36X100=4.08X1000=30.2100=121000=2、1米二()分米二()厘米1千米二()米1吨二()千克1千克二()克1平方米二()平方分米(设计意图:1、复习巩固,使学生能熟练移动小数点。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常用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小数。在课前大家都收集了生活中的小数,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汇报各自收集到的小数,并说一说每个小数表示的含义。老师展示教科书上的图片和做一做,指名

3、说它们表示的含义。特别指出: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你觉得这个成绩怎么样?小丽的体温是38.5度,你觉得她的体温正常吗?同桌之间再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收集的小数的含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的搜集生活中的小数的过程,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小数,观察图片中的小数,以及互相说说这些小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小小数,处处有数学,同时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含义。)三、新课学习1、名数的认识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大家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学生举手发言(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名数和数区别,同时知道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2、教学例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广泛呀!这里就有四个同学,他们在比身高,你们来给他们排排队吧。投影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四个名数,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要想比较它们的大小,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讨论回答:把它们的单位都化相同了再比较。把它们都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把它们都改写

5、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要比较大小,必需把单位统一。有两种方案:或者都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或者都改写成低级单位的。)(1)教学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学生交流讨论80厘米二()米应该怎样改写?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学生可能有这样两种方法:因为100厘米=1米,80厘米=米=0.80米80厘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计算,缩小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所以80100=0.80O补充说明:小数末尾的零可

6、以去掉。分页代码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可能会选择第二种,比较简便)(设计意图:算法多样化与优化。)像这样把一个单位的数换成另一个单位的数,叫做名数的改写。(板书课题)再来看一看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哪一个单位大,哪一个单位小?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改成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讨论: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小组讨论后,汇报(用低级单位的数去除以进率)教师出示1米45厘米=()米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小组讨论一下,

7、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设计意图:明确单名数改单名数、复名数改单名数的区别)(2)练一练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9020千克=()吨7450米=()千米23分米=()米1350克=()千克(设计意图:熟练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3)教学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0.95米=()厘米观察这道题与刚才上面80厘米二()米哪道题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据上面哪道题改写的方法推想出这道题的改写方法吗?小组讨论这是一道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应乘以进率。1米二100厘米,0.95X100=95,所以0.95米=

8、95厘米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的数去乘进率)(设计意图:学生有了上面学习的经验,再利用知认的迁移和类推,让学生自主学习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1. 32米=()厘米可以这么想:L32米=1米+0.32米=100厘米+32厘米=132厘米,还可以这么算:1.32米=L32X100厘米=132厘米。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做一做:3.7吨=()千克0.86平方米=()平方分米0.3千克=()克2.63千米=()米四、课堂总结1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3 .还有什么疑问?五、作业

9、1、教科书第70页一71页第1题和第3题第一题:下面牺物品价签上的小数点都标错了,请改正过来。第二题:辩识托盘称上物品是重量是多少克或多少千克。(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明确实际生活中的小学的含义。)2、13厘米二()分米 86克二()千克109分米二(5350 米=()千米3、1.09米二()毫米2.56吨二()千克2. 3千克二()克4.6米二()分米2. 95元二()元()角()分4、71页6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名数改写的方法)教学后记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在学生己经掌握了小数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身边的小数入手,主要让学生学会一般名数改写的方

10、法。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亮点,如结合生活的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安排有层次有坡度,也能按照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但总得教学效果还是不太理想,离目标的达成还有一定的距离。问题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是在整堂课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对新课程理念体现的较少。二教师问题有些零碎,问题缺乏有效性,把学生束缚得太多,总担心学生不明白。三是这节名数改写的课要求学生必须对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明确和熟练,才能达到顺利的改写,但实际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生疏淡忘了,因此造成教学过程有些吃力。四是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可能跟与知识有一

11、定的难度有关。五是教师在语言要更加精练准确,在评价学生的方式上还需多下功夫。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2. 通过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度初步感知计算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3.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周长的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感知周长。情境引入:同学们,老师在公园里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1.出示媒体:小猫绕花坛跑了一圈、金龟子绕树叶爬了一圈(1)看到了什么?像小猫、金龟子绕着花坛、树叶跑

12、了“一圈”,我们也可以说它跑了,的一周。板书:一圈一周(2)怎么看出来正好跑了一周?从起点出发,绕着跑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所以说正好跑了一周。(3)像这样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媒体配合演示板书:周长二、理解周长。1.出示媒体图:钟面书本封面三角形、红心图(1)找物品图形的周长(2)指一指钟面的周长(3)描一描图形的周长,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大题。(实物投影反馈核对)2、抽象出平面图形(媒体配合滚动一周长度)什么是这些图形的周长?3、判断:红线部分是下列图形的周长吗?反馈核对媒体更正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出示三角形(1)怎么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2)三角形的周长其实就是它三条边的长

13、度和。(3)测算三角形的周长。反馈核对,纠错2、完成第二大题另外三题。正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小结:平面图形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就是它们的周长。3、下列是由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比比它们的周长,哪个长些?(1)(2)ABAB小结:比较周长,是看图形一周的长度,和小正方形的多少,大小没有直接关系。AB4、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狗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内容:数学书63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每一步笔算的算理。我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14、我还要在和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学习中,善于发现自己和同学的错误,并帮忙改正。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每一步笔算的算理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比赛23X2=23X10=23X12二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算能力,看看谁最快说出结果。1、你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板书)二、揭示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三、出示主题图看图,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24X12=过渡:我们学过吗?要学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四、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63页例1两位小朋

15、友是怎样想的?主要看小红是怎么想的?完成自学指导中的填空题五、后教1、自学指导中的填空题(学生更正):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更正。(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提示:用红色粉笔改。让一位学生再说说笔算的算理。2.教师讲解。讨论笔算过程的每一步。边讲解边板演再让学生复述一遍。六、课堂练习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检测题(二)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1、列式计算:看谁1分钟能做得又对又快。、找出两位学生的计算结果上台投影。分页代码、让全班学生找出错的地方,说一说为什么错,怎么改正。、笔算时要注意什么?2、数学医院:医院来了两个人,请同学们帮它们诊断一下有什么病?(3

16、分钟)、同桌间交流并一起找出病因,怎样解决?、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让其他学生汇报结果时也说一说笔算的算理。3、解决问题:谁来帮他们算一算有多少?(小学教学设计XXjXSj2分钟)、找出已知条件,问题。、怎样解决?七、全课小结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法得的积相加。八、课后练习和作业练习:63页做一做余下的题作业:64页2题3题九、板书设计

17、笔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法得的积相加。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PlOO信息窗5内容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标一标、写一写的方法探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从中归纳出商不变的性质。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商不变的性质,培养学生初步的概况和表达能力,并会灵活运用商不变的性质。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探究并总结商不变的性质教学难点:自主思

18、考,观察比较,举例验证从而归纳出商不变的性质,灵活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生:“想!”(多媒体课件演示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师: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今天你们表现不错,摘了满满一筐桃子,奖给你6个,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猴子听了,心想我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12个,平均分给你们6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只小猴,你总该

19、满意了吧?”小猴子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师:故事讲完了。我有一个问题,猴王和小猴都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生:“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按照这3种分法,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63=2126=26030=2.师将这几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赞扬道:“真聪明!”师接着提出问题:“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纷纷举手发言:“这几个除法算式的商都是2。”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下面请同学们任意选出两道算式进行比较,看你会发现什么?”生L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是不变的。生2: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是不变的。师:这

20、是一个规律吗?我们可以怎样去验证?生:再举例子试一试。二、逐层探究;发现、总结规律师:下面就采用同学们说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再举例进行验证。要求:1、每个小组分别列举3道商相同的除法算式。2、小组合作用标一标、写一写的方法把每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生1:生2:师:通过同学们举例验证,我们发现这确实是一个规律。你们还有其他意见吗?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O可以吗?(学生们展开争论)师: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怎样用一句话说明白?分页代码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发现了这样一条很重要的规律,这就是商不变的性

21、质。(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1、判断下面的算式,哪一个与123的商相等(124)(3X4)(12+9)(3+9)(122)(3X4)(123)(33)(126)(36)(12-2)(3-2)2、根据162=8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商。324=648=9612=16000020000=3、你能举出一些商不变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吗?生:买3件衬衫120元,买6件同样的衬衫240元,买9件同样的衬衫360元,也可以用到商不变的性质。衬衫的件数扩大了几倍,总价钱也扩大几倍,而衬衫的单价不变,即商不变。还有汽车行驶的时间扩大几倍,总路程就扩大几倍,而汽车行驶的

22、速度不变,也是商不变。四、全课小结、总结收获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掌握了那些学习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与孩子们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发现规律、验证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做一个新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待提高:应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一、单元主题:数学广角二、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方法

23、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的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例2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五、教学建议适当把握

24、教学要求。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六、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单元主题: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

25、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三、教学目标:1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四、重点难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26、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五、教学建议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六、课时划分认识东西南北方向2课时认识东北

27、、西北、东南、西南方向3课时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一、单元主题: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内容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选择了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其次,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思考问题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求让学生经历全过程。其三,强调合作学习。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3、借助习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

28、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四、重点难点: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五、教学建议1 .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小学教学设计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 .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

29、、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课时划分3 课时(含综合实践1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除法验算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来验算除法。2 .进一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善于反思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用乘法验算除法。教学难点:用余数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1 .口算。466369567764987二.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

30、动画片段。话说他们师徒四人打败了牛魔王之后,在庆功宴上,唐僧出了这样一道题:724=口,孙猴子说:结果是18、沙僧说是13、猪八戒说是15,请同学们判断以下,谁的答案正确,你们是怎样判断的?学生A:再除一遍,结果都是18。学生B:用除数与商相乘看是否等于72。师:同学们和孙悟空一样聪明,你们说的方法都可以用来判断出原来的题目对不对,这就是验算,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三.深化学习,内化新知。课件出示情境图。哇!食品框里出现了:奶油饼干每包5元冰淇淋蛋糕每块3元等等师:36元可以买多少蛋糕?同桌合作学习,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不同验算方法,说书派你有什么想法?A.可以再除一遍B.用乘法验算分页

31、代码12X3表示什么?12X3二36表示什么意思?说明计算结果怎么样?教师反馈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两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引导归纳: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的方法来验算。小刚同学说他有65元钱,可以买多少块这样的蛋糕还剩多少元?师:哪位同学帮帮他?学生C:可以用口头验算:每块蛋糕3元,21块是63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用竖式计算。小结: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四、巩固深化做课本第

32、4页,先想做做中的1-4题。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用我“学会了”说一句话。五、板书设计:除法的验算例:363=21例:653=212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数相乘。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第六单元:面积一、单元主题:面积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三、教学目标2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

33、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 .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四、重点难点1、教学中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2、教学中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3、教学中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五、教学建议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凶手: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34、。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六、课时划分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实践活动P626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在剪纸图案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能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各种形状的轴对称图形。2 .在观察、交流、制作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启迪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造能力。3 .通过本次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教学准备多媒

35、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剪刀、彩色纸片总的设计理念“奇妙的剪纸”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后所进行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先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剪纸作品,介绍其艺术特点,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与剪纸的密切联系形成认识,然后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独立模仿或分小组进行创作,最后进行交流。在本节课的设计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操作,将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具体来说,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巧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经历四次尝试制作剪纸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充满了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丰

36、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不断总结经验,认识不足。2 .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独立尝试后,展示交流,每个学生一种思路,一点经验,几十个学生就会汇总多种想法,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技能的形成,更关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欣赏图案,评比作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灿烂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当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指名口答,并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2 .师讲述:运

37、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其它一些艺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创造出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一一剪纸。多媒体播放有关剪纸艺术的短片,内容包括:介绍剪纸的历史,各式各样的剪纸图案以及用剪纸图案装饰的墙壁、黑板报、窗户等画面。师提问:看完短片,你想说些什么?揭示课题:奇妙的剪纸。【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播放短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剪纸艺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增加这次数学实践活动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研究方法,尝试制作1 .欣赏作品(1)出示课本第62页的剪纸图案。(2)你能将这些剪纸图案分为两类吗?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引导学

38、生按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进行分类。(3)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轴对称图形是怎样剪成的吗?让生说自己的看法。(4)谈话: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剪纸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剪出这样的图案?分页代码相信凭着同学们的一双双巧手,一定能剪出出色的作品,不过我们得先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有信心学好吗?【设计意图】: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师生交流中,自然而然激发学生想动手试一试的欲望。2 .一次对折(1)在黑板上出示一次对折的作品:红心、葫芦(2)提问:这两张剪纸是轴对称图形吗?谁来沿着对称轴对折一下?(3)猜一猜:他们是怎样剪成的?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得出先对折,再画样,最后动手剪。(4)

39、让生选一幅自己喜欢的试着做一做。(5)学生模仿制作,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6)将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价。让做的不是很成功的同学说说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问:在制作时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强调对折时要整齐,不能把折痕剪断。3 .两次对折(1)课件演示第62页下面的剪纸步骤。(2)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拿一张正方形纸按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得最好。(3)学生剪好后,先在小组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到黑板上。全班交流时,得出画图时要对着中心点画,剪时不能把中心点剪掉。4 .三次对折(1)提问:除了这种折法,正方形还有其它的折法吗?(2)课件演示第63页沿对角线折法的剪纸

40、步骤。(3)学生模仿制作,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要找准中心点,并展示优秀作5 .多次对折(1)谈话:我们通过刚才的动手实践,发现并学会了很多方法,但都是一次剪了一幅图案,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2)课件演示第63页的花边制作步骤。(3)学生按顺序制作。师巡视指导,可能有很多学生花边剪成了一个个小图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得出是因为折痕剪短了,制作时要注意)(4)展评优秀作品。【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直观指导,让学生在模仿尝试操作中,明确剪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生生互相评价活动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在师生互动中,互相激励,共同评价,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剪纸的艺术魅

41、力。三、自主创作,拓展运用1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灵巧的双手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许多剪纸的方法,“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设计、剪出一条花边或其他图案装点我们的教室或黑板报吗?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心儿最灵,手儿最巧。2 .小组商量讨论,互相协作完成,师巡视指导。3 .小组展示作品,师有选择地让学生介绍剪的方法。4.师:把智慧星送给你认为最满意的作品,让我们共同享受创作的乐趣吧!【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设计了一个小竞赛让学生用自己所创作的剪纸美化教室,不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实践,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而且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

42、我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单元:年、月、日一、单元主题:年、月、日二、教材内容: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

43、天。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四、重点难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五、教学建议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六、课时划分5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

44、点: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法与学法: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师:秒表学生:答题纸、文具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1)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2)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3)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二、明确目标点名读教学目标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

45、体状况的影响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分页代码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1、布置活动要求:了解原地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提问:运动后

46、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2)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1、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2、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四、教学“你知道吗”(1)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2)教师向学生介绍“脉搏的跳动”五、练一练,巩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