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道路运输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道路运输发展规划.docx(2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市道路运输发展规划(2011-2020)*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工业学院交通研究所二0一0年H-月项目名称:*市道路运输发展规划(2010-2020)项目承担单位:*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工业学院交通研究所项目总负责人:*主要参加人员:*目录I第一章概述11.1 项目背景1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1.3 编制依据21.4 国内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需求预测31.4.1 国内发展现状31.4.2 存在的问题41.4.3 道路交通发展趋势51.5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81.5.1 规划指导思想81.5.2 基本原则81.5.3 规划期限91.6 发展主要目标101.6.1 交通运输总体发展目标101.6.
2、2 规划的目标111.7 发展重点151.7.1 主要任务151.7.2 核心战略151.7.3 重要举措161.7.4 重要内容171.7.5 目标指向171.7.6 重要突破口171.8 规划主要成果181.9 保证措施21第二章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232.1 *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232.1.1 自然地理概况232.1.2 行政区划及人口242.1.3 资源及开发状况242.1.4 经济概况252.2 交通运输状况262.2.1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262.2.2 公路运输站场现状292.2.3 *公交现状及评价302.2.4 *市旅游交通现状382.2.5 维修行业现状392
3、.2.6 驾校及驾驶员培训现状392.2.7 *市运输管理现状402.3 交通运输需求现状41第三章交通需求预测443.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443.1.1 国民经济预测443.1.2 社会人口分析及预测463.2 交通生成预测483.2.1 全社会客运量预测493.2.2 全社会货运量预测513.3 分区客货运量预测523.3.1 交通小区划分523.3.2 直接影响区客货运量预测533.4 交通方式预测553.5 *市区公共交通需求发展预测563.5.1 公共交通需求预测内容563.5.2 公共交通需求预测理论分析573.5.3 *市公共交通出行需求量预测633.5.5 *市公交车辆需求预测
4、743.6 旅游规模分析及预测753.6.1 客源、景区、交通之间的关系753.6.2 *市客源规模现状与预测753.6.3 旅游市场的时间分布特征783.6.4 旅游收入预测79第四章道路运输管理规划804.1 管理现状概述804.1.1 组织机构与职能804.1.2 管理现状评价814.1.3 存在的主要问题824.2 管理规划纲要834.2.1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834.2.2 规划编制的原则方针834.2.3 主要目的和目标834.3 规划重点844.3.1 道路客运管理844.3.2 道路货运管理844.3.3 汽车维修业管理854.3.4 驾驶员培训业管理854.3.5 运管信息化
5、管理854.4 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规划864.4.1 道路运输电子政务系统894.4.2 客运场站远程网络监控系统914.4.3 GPS运营车辆监控系统924.4.4 道路货物运输(物流)信息系统934.4.5 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管理系统944.4.6 汽车救援与调度网络管理系统954.4.7 出租车运管系统964.4.8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ITS)964.5 信息化体系建设规划实现的措施97第五章公路运输枢纽及客货运站场建设规划985.1 概述985.1.1 总体目标及指导思想985.1.2 规划原则985.1.3 规划要求995.1.4 规划步骤995.2 公路主枢纽的运输量预测1005.
6、2.1 客货运枢纽组织量预测1005.2.2 公路客货运适站量预测1025.3 布局方案设计及论证1045.3.1 客运站布局方案设计及论证1045.3.2 货运站布局方案设计及论证1095.4 物流规划1125.4.1 *市现代物流业运行情况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1125.4.2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1135.4.3 具体项目规划1135.5 实施方案及措施与建议1165.5.1 实施安排和近期建设重点1165.5.3 保障措施1175.6 预期目标122第六章旅游交通规划1246.1 规划原则1246.2 规划目标1246.2.1 旅游目标规划1246.2.2 交通目标规划
7、1256.3 旅游线路组织规划1256.3.1 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线路组织模式1266.3.2 旅游线路组织规划1266.3.3 旅游线路类型及旅游线路特点1276.4 旅游线路网布局规划1286.4.1 旅游线路网布局原则1286.4.2 旅游产业区及线路规划1286.4.3 旅游公路布局1336.5 旅游站点规划1366.6 旅游效益综合评价1386.6.1 评价原则1386.6.2 旅游效益综合评价139第七章*市公共交通规划1437.1 绪论1437.1.1 公共交通系统基本概念1437.1.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框架设计1467.1.3 公交规划的重要性1507.1.4 公共交通规划
8、的指导思想、性质、任务及特点1527.1.5 公共交通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537.1.6 公交规划的技术体系1557.1.7 规划目标及原则1597.2 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布局实用方法1607.2.1 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的目的、思路及基本内容1607.2.2 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的影响因素1627.2.3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的目标1637.2.4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的约束条件1647.2.5 城市道路常规公交网络布局优化实用方法一逐条布设、优化成网”法.1707.3 *市公交线网布局优化方案1757.3.1 *市公交线网优化准备工作1757.3.2 *市公交线网优化成果184
9、7.4 出租车规划1947.4.1 出租车发展现状及评价1947.4.2 出租车合理规模预测1967.4.3 出租车服务网点规划1987.4.4 出租车发展规划及投资估算2017.5 发展*公共交通支撑政策2037.5.1 绿色出行,公交优先政策2037.5.2 公交设施建设投资项目2047.5.3 公共交通投资融资模式2067.6 国民经济评价209761国民经济评价基本内容2097.6.1 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2107.6.2 *市公交规划优化经济评价2127.6.3 *市公交国民经济评价结论213第八章驾驶员培训规划2148.1 *市驾培行业发展规划的背景及必要性2148.2 *市驾培市场
10、现状与需求分析2148.3 驾培行业发展规划的原则2178.4 *市驾培行业发展规划总目标2178.5 驾校培训质量规划2208.5.1 驾校教学质量规划2208.6 驾培行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措施2218.7 驾培行业发展效益评价223第九章维修检测行业发展规划22591*机动车维修行业现状2251.1.1 行业概况2251.1.2 行业发展特点2269.2 机动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分析2279.3 机动车维修行业的的整顿2289.4 机动车维修保障能力发展目标2309.5 机动车维修质量指标2319.6 *市汽车检测维修点规划2319.7 *市车辆监测站规划2329.7.1 车辆检测站规划的必要性
11、2329.7.2 *市车辆检测站现存的问题2339.7.3 车辆检测站的规划方法2339.7.4 车辆检测站的具体规划2349.8 车辆检测维修站的效益分析235第十章项目实施总体安排及保障措施23710.1 规划的分期实施方案23710.1.1 道路运输枢纽、物流及客货运站规划实施方案23710.1.2 旅游站点规划实施方案24010.1.3 城市公交及出租车站点规划实施方案24110.1.4 驾驶员和驾校规划实施方案24210.1.5 维修行业规划实施方案24410.1.6 运输管理规划实施方案24510.2 规划效益皿24610.2.1 运输枢纽、物流和客货运站规划效益24610.2.2
12、 旅游规划实施效益24810.2.3 城市公交及出租车规划效益24810.2.4 驾驶员及驾校规划效益24910.2.5 维修行业规划效益24910.3 规划保障措施249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市地处*省中南部,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平原腹地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东连*,西接*,南望*,北毗荆门、襄樊。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下辖*、*两区、*、*、*三县,代管*、*、*三市,下设119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398个村(社区),2483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40万,其中中心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75万。是
13、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中部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十一五”以来,*公路具有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特点。一是公路交通完成投资再创新高。规划交通建设投资107个亿,2010底可完成125个亿,其中公路完成投资将达到I(X)个亿。二是公路通车里程迅速增长。新增公路的通车里程IOooo多公里,今年底全市的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166公里。三是公路的密度大大提高。全市的公路密度到今年底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26公里。四是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明显增长。全市新增高速公路163公里,新增一级公路1
14、20公里,新增二级公里46.5公里。到今年末,全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将分别达到218公里、152公里和1214公里。五是通村公路快速发展。全市新增通车公路11363公里,到今年底达到16827公里。行政村通沥青路、水泥路的比例由“十五”末期的30%提高到现在的100%o六是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加大。全市共完成国省干线大修370公里,国省干线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七是等级公路的比重明显提高。“十五”末期,全市的等级公路比重为75%o到2010年底,全市的等级公路比重可达到85%,较“十一五期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八是乡镇场通达三级上公路的比例达到100%。九是危桥改造力度加大。到今年底,全
15、市完成危桥加固286座,完成投资2.35亿元。十是干线安保工程投资加大。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共完成830公里安保工程,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2009年底,全市共开发客运班线1295条、日发班次4750次,其中跨省、跨市旅客运输线路占到34%、日发班次占25%;市内旅客运输线路占到66%、日发班次占75%左右。完成了“十一五”客货站场建设的主要目标。总投资达到1.52个亿,其中新建了三个客运站:*客运站、*客运站和金松客运站。正在规划建设当中的,我们还有*客运站、*客运站等一批新的客运站。货运站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货运站、*物流园、*物流园等一批支撑我们全市物流运输的物流园区也相继建成投
16、产,极大地改善了*客货站场建设的硬件条件。同时,对农村站场建设的这一块也投入力度比较大。“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各乡镇修建了65个五级客运站,改变了乡镇农村人民的乘车出行条件。修建了1060个候车棚、1905个招呼站,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出行,改善了农民的乘车环境。形成了农村路、站、运一体化。基本做到公路修到哪里,客货站场就建到哪里,农村的通车班线就通达到哪里。通过十一五期间五年时间的努力,现在农村公路通车率达到100%、通达率也达到100%,也就是说我们*市全市所有的乡村农民在15分钟内都可以达到出行的各种方式的客运车辆,极大地改善了*的客运环境。十二五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现
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有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社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期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保持平稳,“十二五”期是*道路运输向现代服务、向综合运输服务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全省道路运输要紧紧抓住*“五基地一枢纽两圈一带等重点战略实施机遇,加快道路运输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运输协调发展,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交通物流发展。为适应*市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需要,制定*市道
18、路运输发展规划,是*市社会发展的应有之意。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是经*市编委批准成立的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市交通运输局。内设10个科室:办公室、财务审计科、人事教育科、运输安全科、运输综合科、驾驶员培训管理科、机动车维修管理科、市场监管科、站场建设管理科、政策法规科。1.3 编制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道路运输、交通信息化等发展规划,以及引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和主要参考文献等。1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规划司2 .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规划司3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教司4 .张春
19、贤部长在2003年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交通运输部5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国办6 .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交通运输部7 .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8 .6*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2-2020)*省交通运输厅9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发改委10 .*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省道路运输管理局11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交通运输规划研究院12 .*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省交通运输厅13 .*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市旅游局11 .中部地区旅游发展规划,*
20、省旅游局12 .*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市道路运输管理处13 .*市公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市公路局14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15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东市发改委16 .*市一五”交通发展规划(2006-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17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市发改委18 .*市运输发展规划(20112020)编制合同1.4国内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需求预测1.4.1 国内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公路建设飞速发展,运输能力迅速提
21、高,产业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市场秩序有所好转,管理法规逐步完善,现代科技广泛应用,队伍素质显著提高,道路运输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明显增强,尽管有的时候或局部地区可能还会出现运输紧张状况,但从总体和全局上讲,是大大缓解了。当然,即使缓解也不能过于乐观。如果从完全满足和适应小康社会的高要求来衡量与发达的国家道路运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还要继续努力。1 .公路基础设施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现在不仅有公路187万km而且路网结构大大改善,其中高速公路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突破35(MM)km,位居世界第二;全国有一半以
22、上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O(M)km;农村公路建设近几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仅在2003年和2004年两年就建设农村公路约35万km,公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道路运输市场拓展市场空间、扩大有效供给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作为运输组织和集疏的场站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截至2000年,全国共建成客运站7500个,其中一级站331个;集装箱中转站241个,货运站772个,货运交易市场1470个。这些场站枢纽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为提高道路运输组织化、专业化水平,提高运输和效益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开展快速运输、专项运输以及物流的新的运输服务项目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2 .道路运输车辆总量和运输量增长迅猛2009年全国拥有
23、营运汽车1067万辆,比2005年增长了52%。其中客车439万辆、货车628万辆。新型豪华客车和大吨位、集装箱车量大大提高。从总体上看,随着道路运输供给能力的增加,道路运输已在我国运输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09年完成的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和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是1978年的10倍、14倍和13倍、25倍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92.2%、55.7%和74.3%、13.2%。“乘车难”“运货难”已经成为历史,群众的要求已经不是“走得了”,而是“走得好了。这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利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在道路运输结构和管理方面,随着道路运输市场的开放以及国有企业改制道路市场的经营
24、主体结构呈现出经营主体规模小,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市场格局。道路运输市场的经营主体已经具备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运行机制上看,道路运行机制是在市场机制中竞争机制。其中竞争机制是价格、供求、风险等机制集中作用的体现,是衡量市场潜力与活力的尺度。从市场经营主体分析,由于运输经营者数量众多,这就为竞争机制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少了,间接调控市场的政策开始奏效了。道路运输条例的出台和交通运输部制定的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规范了行业管理,为道路运输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4.2 存在的问题1 .路网等级低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
25、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使公路建设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致使公路网层次结构不尽合理,路网技术等级偏低。我国公路质量还远远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而且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2 .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客货站场的建设滞后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站场设施陈旧,分布不均,功能不全,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一些新建的主枢纽站场,虽有较先进的设施,但由于功能定位不准,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致使站场设施利用效率不高,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 .运输装备老化营运车辆性能差,结构不合理、老旧严重。一是货运车辆以中型普通敞篷货车为主,高效低耗
26、的重型货车、集装箱等各类特种专用汽车所占比重低。二是高档客车数量少,客运车辆大多技术性能较为落后,经济性、舒适性较差。三是老旧车辆多,约占总车辆的25%,车辆役龄老化。四是低效率运输还大量存在,还有300万辆拖拉机和农用机动车甚至人畜力车在参与营业性运输。4 .运输市场集中度偏低经营主体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市场内部过度竞争,低层次供给过剩,高层次供给不足。汽车运输企业由于企业内部广泛推行单车承包将车辆交给个人经营,实际上把一个企业肢解成几十至上百个个体经营业户。企业缩小了经营规模,破坏了原有的运输生产经营的网络体系,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降低了运输组织化程度,滋长了道路运输行业内部之间的恶
27、性竞争,经营者将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价格上。目前的这种市场主体结构和竞争行为,是造成低层次供给过剩,而需要依赖于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才有可能提供的高品质运输供给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快市场主体结构调整,适当提高市场集中度,培育龙头企业是制定新时期道路运输政策的重要内容。5 .运输管理不健全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1)运输管理不够明确,市场管理政策、法规、手段未跟上;(2)运输管理体制不统一,造成运输市场被割裂;(3)道路运输市场法制建设严重滞后;(4)市场管理手段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这主要是政府运输管理机制被动地适应道路运输经营机制的转换,难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路运输经
28、营机制与管理模式。宏观调控体系尚不健全,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造成道路运输现代化建设步伐缓慢。6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也是制约管理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1.4.3 道路交通发展趋势1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升自身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已经得到飞速发展。在全球经济面临复苏缓慢而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市的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由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同时,“汽车社会和“机动化”特征更加凸显,汽车后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十二五”期间,道路客运将在承接城市化释放出的大量中短途需求的同时,受到高速铁路和
29、城际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分流,客运量将保持较快增长,周转量增速将有所回落;道路货运与道路运输辅助业总体需求将稳步增长,部分业务板块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此外,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形势更为迫切,道路运输业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更加突出。为此,要求道路运输业不断提高保隙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保障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能力,保障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的能力。既要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持续平稳增长,确保客货运输供给总量充足、结构合理,又要切实提升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机动车维修等辅助业的服务能力,确保不成为新的“瓶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要积极应对各
30、类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确保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重点时段客货运输的安全、平稳、顺畅。2 .区域协调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高一体化、均等化水平“十二五”是*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社会已经到了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向全面发展为目标,侧重缩小社会差距、提高民生福利、改善生活品质、增加幸福指数、建设社会公平层面可持续能力转型的新阶段。为此,要求道路运输业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减少运输对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关注弱势群体出行,注重向城市居民提供普遍的公共交通服务,向乡村居民提供有保障的客运服务,完善城乡道路客运体系,促进基本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任务的全面实现。同时,突破
31、行政区域的界限,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经济区域内道路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跨区域整合,构建统一的道路运输大市场,实现道路运输产业的自身升级。3 .产业转移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要求道路运输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和布局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府提出了“双提升”和“双转移”的经济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纵深推进,实现经济结构从产业结构调整专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加速产业轻型化和产品轻质化趋势。同时,伴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化工作的快速推进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运输刚性需求地域差异逐渐趋平,个性化、高端化的道路运输服务需求应运而生。为此,要求道路运输
32、业必须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和布局,从根本上扭转“发展形态粗放的局面,大力推进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经营,推进传统道路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的顺利转型。对于道路客运,重点是建立及优化与产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相匹配的道路运输网络布局,发展能更好满足新衍生需求的道路运输服务新品种;对于道路货运,重点是推进站场体系建设,构建清晰的道路运输组织网路,尽快承担起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重任,实现农用物资、农副产品的便捷、低成本运输;对于道路运输辅助业,重点是推进规模经营、连锁经营,培植行业龙头和品牌企业。4 .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加快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发挥比较优势我市的空地、公铁综合运输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将为道
33、路运输业拓展服务空间提供新的外部条件和发展动力,同时也将加剧道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特别是道路运输与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之间的竞争。在现代物流体系中,道路货运不再相对独立,而是将更多、更有机地融入复合型服务业的现代物流业,我市的物流业规模将继续壮大、质量持续提高、地位稳步提升。为此,要求道路运输业顺应世界各国的发展潮流,在新的综合运输体系下扬长避短,重新定位,由自身单一系统的供需平衡转向综合运输体系下的结构平衡,从铁路和轨道交通历史性缺位”状态下形成的部分“越位”状态回归到进一步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实施与轨道系统的差异化发展战略,赢得新环境下的再辉煌。同时,强化道路运输与其它运输
34、方式合并建设场站的意识,形成多层次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无缝换乘与一体化运输。为支持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迫切要求道路货运体系顺应物流化的全球趋势,在现代物流理念的指引下,借助高速路网与货运场站节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从构建现代物流系统出发,改进运作模式,调整车型结构,改善装备技术,加强信息武装,提高组织化水平,保障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好服务的现代物流服务。5 .绿色环保的总体趋势要求道路运输不断加强节能减排我国已确立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我市应该培育有竞争力的低碳技术及标准,力争使低碳经济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
35、时期,我市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深化节能减排方面率先做出突破,大力加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全国道路运输业所消耗的成品油占全国成品油消耗总量的30%左右,在发展低碳经济中肩负有重要使命。为此,要求道路运输要把低碳发展作为节能减排的新起点,良性建设的新抓手,产业升级的新动力。大力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道路运输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要求全行业继续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既要采用先进技术,鼓励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使用,提高运输装备水平,降低单位能耗,倡导理性消费,倾力发展公共交通,又要广泛应用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增强运输环节之间的衔接性与协调性,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单位能耗的运输产出。6
36、.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依法行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纵深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目前,全国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道路运输工作的职责范围、行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并且还在发生大变化,统筹城乡客运发展、强化源头治超、承担物流业的行业管理、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等新增职能有待在积极探索中全面履行。同时,在经济管制领域,趋向实行进一步开放道路运输市场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社会管制领域,趋向通过社会规制和技术规制,结合政策引导,推动道路运输业向安全、节能、环保,及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发展,提高效率和
37、社会效益。为此,要求道路运输业迫切需要强化体制与机制建设,规范机构设置,注重公共服务,构建统一、精简、高效的行业管理体系,有效实现由重许可向许可准入与动态管控并举转移,由重处罚向处罚教育与政策引导并举转移,由重监管向市场监管与服务公众并举转移。调整管理思路,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提升运输实载率,通过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5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5.1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服务一支持”为宗旨,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需求为
38、根本目的,以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信息化为手段,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完善网络、优化组织、强化衔接,着力构建现代化道路运输体系,提升交通运输业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十二五”公路客运站场布局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市辖区,面向市域,以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为宗旨,强化*市与*都市圈、*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及长江经济带其他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发挥公路运输覆盖面广、运力调配及发车灵活的优势,以构建省际、城际、城乡、城市交通一体化的公共客运网络为目标,以更安全、更快速、更便捷为统领,有效组织城市对外交通,减少城市交通压力,
39、为*市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5.2 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优质服务的道路运输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实现道路运输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协调与其他运输方式关系,协调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增强行业竞争力。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运输辅助业比重、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运输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坚持节能减排,实现道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按照资源节约、环境
40、友好的要求,合理确定行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1 .必须科学设定发展目标,保持快速发展。“十二五”期我国交通运输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加速成网阶段,要综合考虑*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利条件,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结构,加快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大通道,并进一步提高网络化程度。2 .必须合理确定发展重点,促进协调发展。在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以及交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交通
41、二元结构问题,着力推进道路运输网络的建设。3 .必须充分体现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可持续发展。要着力改变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促进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要充分依靠科技、信息、管理、技术来提高道路运输服务水平和能力,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率,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发展。4 .必须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安全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保障和人命救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道路运输安全,重视和加强安全监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视和加强人命救助、抢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道路运输保障国
42、家安全、经济安全的能力。5 .必须具备发展性原则,即公路交通运输及客运站场建设,必须立足现实,着眼发展,适度超前,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同步或适度超前。1.5.3规划期限*市交通运输规划基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对规划目标年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详细的预测及理论分析,包括主要经济指标、运输量指标及主要道路交通量,对规划方案作到近期细、远期粗。1.6 发展主要目标1.6.1 交通运输总体发展目标到2015年,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养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运输结构更加合理,运输服务的
43、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能力适应、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效的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在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主要目标如下:1 .基础设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2448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548亿元,面上公路600亿元,港航工程260亿元,站场工程40亿元。公路网总里程达到2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力争达到6000公里,一级公路里程达到3900公里,所有干线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9.3万公里,全面形成“五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新建客货站场(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信息中心)84个
44、,努力促进各运输方式的衔接优化。水运实现突破性发展,*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初具规模,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54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400万标箱。2 .运输服务公路客运量约13.5亿人次、货运量约8亿吨,年均增长约7.3%和6.2%;公路客运周转量约950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3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均8.9%和7.4%;内河货运量约2亿吨、货运周转量约14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约6.7%和8.1%o公路营运客、货车实载率分别达到54%和58%o船舶运力达到800万载重吨,其中江海直达船舶运力达到150万载重吨。城市建成区公交线网密度不低于3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300
45、米半径覆盖率不低于70%;具备通车条件农村客运通达率达100%。3 .公路、航道养护所有公路基本实现正常养护,国省干线公路实现预防性和周期性养护,并由单一养护、粗放型养护向全面养护、集约型养护转变,其中高速公路实现及时快速的专业化养护。确保国省道优良率达到85%以上,其中高速公路平均优等路率达到95%。国省干线公路及重要县乡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符合国家标准,一般县乡公路设置必要的警示、指示标志。高等级航道严格按照其等级标准进行养护,年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其它七级以上航道年通航保证率达到50%以上。2015年全省航道养护里程达到3000公里,航标设置里程达到1900公里,标位正确率达到97
46、%,汉江兴隆以下航道航标发光率达到98%o4 .安全应急基本建立完善的交通支持保障体系,事故预防、处置和救助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覆盖全面、多层次的交通应急体系,交通运输应急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公路安保措施明显加强,水上船舶安全面达98%以上,遏制辖区通航水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监测和应急保障力量初步覆盖高速公路网和国省干线,基本覆盖内河干线航道和主要港口及其进出港航道。5 .绿色交通水运的比较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港城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长江成为沿江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岸线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运输能耗明显下降,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6%,内河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约7%o公交优先战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6 .科技进步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得到有效推进,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十一五”期末相比,交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5%。科技进步成为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高交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新技术、新工艺在以高速公路、跨江桥梁为代表的交通建设、养护、运营中得到广泛应用,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