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磨西至三号营地段.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4259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磨西至三号营地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磨西至三号营地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磨西至三号营地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磨西至三号营地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磨西至三号营地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磨西至三号营地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磨西至三号营地段.doc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磨西至三号营地段)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陆生植物保护措施(1)避免与消减措施加强外来入侵种的防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的机会,对有果实的植物要现场烧掉,以防种子扩散;在森林砍伐迹地,外来种最容易入侵,在临时占地的地方要及时绿化。对评价区现有的外来入侵种如喜旱莲子草、土荆芥等,则要防止其分布区扩大。(2)恢复与补偿措施对桥、隧道等工程,在施工中应注意保护桥下和洞口处的自然植被,施工结束后尽快补种一定数量的乡土树种并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使杂草、灌木尽早

2、恢复其自然景观,使之有利于动物通行。其他有关植被恢复措施的要点有:对建设中永久占用林地部分的表层土壤予以收集保存,在其他土壤贫瘠处铺设用以种植物树木;临时占地在施工前也应保存好熟化土,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熟化土,复种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3)管理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严格划定施工用地范围,严禁无故扩大施工用地区。工程建设施工期、运营期都应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控或调查。施工期主要是对涉及施工活动的林地路段进行监控与火险监测。还要加强对区域性分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重点保护对象和未挂牌古树名木,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4

3、)对重要野生植物的保护措施该工程周围保护植物较多,如野蛮施工对该区域保护植物的影响较大,为最大程度减小项目建设和运营对风景名胜区内保护植物的不利影响,本次评价提出以下保护管理措施:1)加强人员管理和教育:对进入风景名胜区内所有的施工和管理人员采用培训班、科普图册等方式进行保护植物知识科普培训,告知其相关法律法规,通报区域内存在的国家保护物种,要求所有施工和管理人员能够准确识别连香树、水青树、西康玉兰、红豆杉等,要求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破坏其生境或植株,告知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砍伐、采摘、破坏带来的法律后果。2)对保护植物造册登记,做好记录监测。对占地区周边50m范围内野生保护植物进行全面的摸底

4、调查,同时造册登记,报地方林业和草原局备案并采取挂牌标识等保护措施。对每棵木本保护植物进行挂牌或用红绳标记,对发现的草本保护植物进行圈地保护,对每棵树进行编号和记录监测,记录其生长状况,确保保护植物植株不受施工影响;掌握植株的生长状态,发现生长不良植物进行抢救性保护,若发现被伐被盗,严查相关负责人。3)做好野生和栽培连香树标记,对栽培连香树也做好移栽工作。公路部分路段两边连香树较多,栽培和野生并存,建议请当地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士对占地区周围20m的连香树野生植株和栽培植株分别标记,务必不破坏野生植株,同时,将人工栽培连香树植株进行移栽或暂时保存,用于后期植被恢复。4)建立严格的奖惩和监督机制:对

5、进入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奖惩和监督机制,发现人为采集或破坏风景名胜区内保护植物的行为,第一时间通报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做到全员监督、全员保护。本次评价针对项目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各类占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未在占地区和评价区内发现川贝母、七叶一枝花、西藏杓兰、西南手参等保护植物的分布点,不排除调查过程中因季节和部分地形等不可抗因素限制而出现的遗漏。但是本项目为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已经开工,建议工程在砍伐每棵树之前,进一步调查核实占地区周边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分布情况。在春夏季节,针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各占地斑块再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摸查,若发现有植株在占地

6、区内,必须立即停工报林业主管部门备案,严格按规定采取移栽措施,对不在占地区但靠近占地区的植株,仍需采取登记造册、定点、打围等方式保护。本项目工程建设影响区域内的特有植物均为常见种,在评价区以及四川多地均有分布,因此,无需进行优化工程布置或设计、就地或迁地保护、加强观测、移栽等措施。2、陆生动物保护措施(1)优化施工作业程序减少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在经过林区进行施工时,建设单位须提前采取驱赶措施,要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在林区内的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施工工期尽量避开动物的繁殖期,尤其是避开鸟类的繁殖季节,同时避免早晚鸟类活动的时间进行施

7、Io(2)恢复与补偿措施对大桥和隧道等桥下、洞口处尽快尽好地做好植被恢复,使之有利于野生动物适应新的生境。(3)管理措施从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本工程开发建设前,尽量做好施工规划前期工作;施工期间加强弃土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管理,减少水体污染;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对动物带来的不利影响。(4)对两栖爬行类的保护措施加强对评价区内现有植被的保护,严格限定施工范围,避免造成大的水土流失;严防燃油及油污、废水泄漏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对评价区河流、溪沟及周边湿地的污染;这些都是两栖类现有或潜在的栖息地。对工程废物进行快速处理,

8、及时运出并妥善处理,防止遗留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削弱对两栖动物个体及栖息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早晚施工注意避免对两栖动物造成碾压,冬春季节施工发现的两栖动物,严禁捕捉,并安全移至远离工区的相似生境中。在春夏繁殖季节控制施工车辆速度,避免对繁殖期两栖类造成直接伤害。(5)对鸟类的保护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鸟类的保护,严禁猎捕评价区的各种鸟类;禁止施工人员对雉类和噪鹃类等观赏性和鸣声优美鸟类的捕捉。尽量减少施工对鸟类栖息地的破坏,极力保留临时占地内的灌木草本,条件允许时边施工边进行植被快速恢复,缩短施工裸露面。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促进临时占地区植物群落的恢复,为鸟类提供良好

9、的栖息、活动环境。在施工期发现鸟类有繁殖行为时,如求偶、筑巢等,应减弱相应路段的施工强度,对规划线路中发现巢穴的,应妥善处置,就近的移至类似生境中去,杜绝掏鸟蛋的行为发生。(6)对兽类的保护措施对于小型兽类,应做到如下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好小型兽类的栖息地;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源性兽类种群爆发。对于大中型兽类,应做到以下保护措施:在评价区内的施工活动要集中时间快速完成,避开兽类繁殖季节施工。发现保护兽类分布地段的施工应降低施工噪声,缩短施工时间。严禁偷猎、下锲、设置陷阱的捕杀行为,违者严惩。特别注意对具有

10、观赏和食用价值兽类的保护。施工中尽量控制声源、设置隔音障碍以减少噪声干扰。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在评价区长时间鸣笛等措施降低对野生动物的惊扰。禁止夜间施工,为在该区域夜行性的动物保留较安宁的活动环境。(7)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保护力度施工期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有关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鸟类物种重要性。建议印发动植物保护手册、评价范围内分布的“三有”名录陆生动物图册等。建议施工过程

11、中张贴动植物保护告示或设置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员破坏作业区外林、灌、草,禁止干扰施工作业带(区)外的生态环境;禁止干扰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如追逐、惊吓、捕杀、掏窝、拔巢等;制定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应立即按照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采取保护措施。(8)进行植被恢复,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工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损失,仅靠生物群落的进展演替进程太慢。因此,施工结束后,应立即开展植被恢复,营造野生动物生境,恢复野生动物资源。(9)对评价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D鸟类中猛禽由于飞行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受到施工影响很小;陆禽中白腹锦鸡、白马鸡、血雉等分布在评价区森林、灌丛等

12、植被覆盖较好的群落,施工活动本身对其影响微弱,但应禁止施工人员进入工区以外的林区活动、捕捉保护鸟类。在各施工区域可能出现保护鸟类的路段应立警示牌,提醒施工和外来人员注意,严禁随意在四周活动、限制施工影响范围。2)大型保护兽类的活动范围较广,项目建设可能占用其部分现实或潜在栖息地。施工应尽量维护保护兽类适宜栖息的生境,对现已覆盖的森林及灌草丛应尽量将植被破坏范围限定在明线路段两侧路肩以内,恪守施工人员应有的环保职责。3)对所有珍稀保护动物的保护,尤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行为约束,禁止人为捕猎,一旦发现蓄意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将追究涉案人员法律责任。4)加强水土保持,落实各项水保方案措施,促进施

13、工迹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为保护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活动环境,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不发生大的波动。5)施工中切实做好噪声消减工作。通过减少机械噪声和禁止车辆鸣笛等措施避免对保护动物产生惊扰;减少夜间施工,为在该区域夜行性的兽类保留较安宁的活动环境;控制用灯强度,灯泡必须安装灯罩,用灯亮度控制在600流明以下,减小夜间光污染。3、对公益林地保护措施(1)生态效能保护措施1)施工期应严格按照林业主管部门下发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占地范围和林木采伐证规定的林木采伐数量进行采伐作业,严禁超范围、超数量采伐林木。采伐时严格控制林木倾倒方向,避免损坏占地范围之外的林木。2)施工过程中粉料运输和拌和作业注意扬尘,避免

14、因尘土附着于周边林木表面,影响其正常光合作用和生长繁衍。3)施工前应剥取工程占地内的表层土及草皮就近妥善保存,待施工结束后将这些表层土作为营养土及草皮用于占地裸露面的植被恢复。4)爆破松土要控制好爆破方向,避免砸伤周围非征地红线内的林木,影响其森林生态效能的发挥。5)加强施工质量监督,防止开挖影响上坡面林地因土层不稳定而下滑。(2)景观保护措施优化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是在景区道路动工修建之前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通过优化方案及施工工艺,可有效降低景区道路对自然景观方面的影响。1)施工活动开始之前,需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限定施工人员的活动区域,严格限制施工动土范围,以保持原生景观资源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15、。2)控制和减少工程开挖、爆破等活动对当地地形地貌及周边植被的破坏,避免对景观产生影响。3)通过方案比选和优化,使线路走向、桥梁的布局更为合理,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多用桥隧的形式,尽量减少路基路面的建设对景观资源的破坏。路基路面建设应集中力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工,以减少对自然景观直接干扰的时间。4)对桥梁、互通的设计应该在符合相关技术功能和要求的前提下,重点对造型、比例精心设计,把握好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以减少对景区景观的不良视觉污染。收费站点建筑应融入地方传统建筑样式,不宜采用现代构筑物样式,尽量与自然景观环境相协调。5)做好林区施工时的防火工作,坚决禁止在林区附近烧荒、野外用火等行为,减

16、少人为因素对自然景观的破坏。6)限制活动范围,控制施工器械噪声,同时加强工程绿化及景观设计,尽量保持景观生态一致性、协调性。7)在峡谷地貌环境下施工,严格控制峡谷上方的爆破活动,以减轻引发峡谷地段地质灾害因素,施工结束后,应对该地段地质环境进行重点调查,及时排除地质灾害隐患。8)运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应采用专门措施进行整理,避免固体废物的乱排放,影响到景观资源。(3)林地林木管理措施林业主管部门对施工人员要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以提高施工人员保护森林植被的意识,对使用林地地段施工作业要适时进行监督管理,并对采伐作业进行技术指导,以避免周围植被遭受破坏,加强对周围森林植被和林地的保护,严防因工程建设

17、而产生乱砍滥伐和偷拉盗运的现象。根据项目建设使用林地情况,落实植被恢复地块,编制森林植被恢复方案;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编制的森林植被恢复方案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可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森林植被恢复方案,编制年度作业设计,并组织实施;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定期监督、检查项目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情况,确保造林达标,植被恢复成功。被使用林地和恢复森林植被均将改变林地、林木权属、现状等。林业主管部门及时调整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增强森林资源数据准确性,提高资源管理效率。(4)森林防火措施严防森林火灾,完善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深化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

18、民防火意识;强化火源管理,对不同的火源采取不同的方法管理。1)加强森林防火条例宣传教育,提高采伐作业人员的防火意识。2)加强火源管理,禁止在作业场地用火。如确遇特殊情况需用火时,应清理出场地,火源半径3m内不应有任何可燃物,作业人员离开火源时,应彻底将火熄灭。3)加强机械管理,防止引发森林火灾。时常清除机械设备表面多余的油污,以防高温或遇明火而引起火灾。机械加油时,保证加油点3m内无任何可燃物质。机械排气、点火等系统,安装防火装置或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4)一旦发生火情,立即停止作业,在保证人身安全情况下,采取必要的灭火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请求协助灭火。5)根据甘孜州人民政府发布的森林草原防

19、火命令,明确全州森林草原防火期为每年10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其中1月1日至5月31日为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在森林防火区、草原防火管制区严禁吸烟、烧蜂、烧山狩猎、烧草山地边、使用火把、生火取暖、野炊、焚烧垃圾,严禁点烛、烧纸、烧香、煨桑、点放孔明灯、火化处理尸体等民风民俗祭祀用火以及其他一切野外非生产用火,严禁在森林草原防火期内燃放烟花爆竹。确需在野外生产用火的,应当向当地县(市)人民政府提交用火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明确现场责任人的前提下组织实施。在野外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应当按程序报批,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严防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危害

20、,维护项目区域的生态安全。工程中使用的项目区域外的施工材料的木制包装物应依法办理检验检疫手续,对未办理检验检疫手续的,建设单位应及时上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重新进行植物检疫,对包装箱等外来物进行严格处理,严防林业有害生物进入项目区域,如发现有害生物应及时就地销毁。林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体系,提高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应急能力,控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和要延,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护森林资源、生态安全。(6)森林植被恢复措施1)森林植被恢复费征缴和使用为了恢复森林植被,根据国家及四川省制定的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的相关政策,建设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主动足额支付森林植被恢复

21、费。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四川省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平调和截留,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足额用于为恢复森林植被而进行的调查规划设计、整地、造林、抚育、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等开支。工程使用林地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能够满足森林植被恢复的资金需要,为恢复森林植被提供了资金保障。2)森林植被异地恢复对永久工程用地涉及的使用林地,采取异地植被恢复措施;异地造林面积不小于使用林地面积。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编制植被恢复方案,选择好造林地点,植被恢复应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和确定树种配置、造林密度、造林时间、造林方式等;严格按照造林设计实施造林作业,加大检查验收力度,确保造林质量;制

22、定抚育管理措施,加强对造林地块的管护,确保异地造林成效。4、生态入侵的防范和管理措施(1)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防范意识,防止外来物种在基建期随着各种施工和交通工具传入。(2)在施工结束后的施工迹地恢复中,必须使用本地植物物种进行绿化恢复,严禁使用外来种。(3)使用材料要加强检疫,防止有害生物随材料带入。(4)最重要的是,在日常巡护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管,发现外来物种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处理。(5)对已出现的入侵物种如小蓬草、飞蓬草等,要及时清除,防止扩散。5、临时占地区生态恢复措施(1)施工便道生态恢复措施施工便道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人工削坡和填方必须达到稳定边坡要求,并根据沿线

23、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护坡措施。工程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少量弃渣将集中堆放至就近的工程渣场,严禁沿途随意乱堆、乱倒。对于裸露面,视开挖高度采用种草植物护面或浆砌格栅草皮护面。(2)弃土场生态恢复措施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场要做到先挡后弃,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规定的弃土场进行弃渣作业,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乱倒,更不允许排入河中;严格限制取弃面积和堆砌高度,不得随意扩大弃渣范围及破坏周围农田、植被。(3)其他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施工临时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综合利用要求,进行建筑物美化设计,工程竣工后,施工临时设施中除部分临时建筑物和临时道路结合评价区规划予以保留和改建外,其他与工程建设

24、无关的临时设施和道路将全面拆除,对施工临时建筑物及废弃杂物及时清理,整治施工开挖裸露面,再恢复施工迹地。植物恢复措施采取就地取材,首先种植当地的适生的、乡土植物物种,促使自然植被恢复。6、景观生态保护措施(1)不得随意砍伐林木、不得随意采摘花草;(2)项目设计阶段,施工活动尽量利用沿线天然植被做绿色屏障;(3)建议项目实施阶段,优化施工布置,避免施工便道修建对植被的破坏(4)对无法利用天然植被做绿色屏障的工作面、开挖裸露面,采取栅栏挡护,并种植当地适生的绿色藤蔓植被作为人工绿色屏障,使开挖裸露面尽可能避开游客的视觉范围;(5)生活垃圾应统一收集,拉至固定场所处理,严禁随意乱丢乱弃;生活废水统一

25、收集处理,严禁随意排放,污染当地地表水环境,形成视觉污染;(6)在施工期,严禁不合理设置材料堆场和临时堆场,序堆放;尽量对废土石进行综合利用,减少堆放量,不得随意扩大堆场范围,减小景观影响范围。(7)各种临时占地在使用结束后应尽快进行迹地恢复和景观打造。并对场地内各种生活、生产垃圾、废料进行清理,不得影响周围环境景观。(8)在施工期结束后,对施工工区、临时堆土区、施工临时道路等因施工活动造成的裸露地面,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应尽量选用当地物种,与区域景观相协调,积极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予以恢复重建,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景观恢复。7、土地资源保护措施工程用地应在满足工程正常施工与运行

26、的前提下,以不占或尽量少占土地为原则,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要求进行施工,节约用地。(1)减少工程对土地资源及植被的影响。工程建设如果有临时占用新增,应在工程完工时立即启动恢复为当地原有植被类型的工作,最终完成所有裸露地表的植被恢复。(2)如工程建设中使用强酸、强碱或有毒有害物质,应做好与地表的隔离工作,以免损害土壤。(3)高陡边坡开挖等工程施工时,应做好保护措施,及时喷锚固定,减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对相邻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4)工程完工后,施工临时设施应全面拆除,同时对施工场地、临时建筑物、硬化地表及废弃杂物等及时清理,在平整、覆土并基本达到占用前水平的情况下选取乡土植物进行恢复。8、水土保持

27、措施(1)施工中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将水土保持方案及施工纳入项目招投标,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做项目专项的水土保持方案,在项目招标中明确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以及项目承包商在项目建设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实行水土流失监测报告制度,对施工场地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报告;沿线弃渣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运到指定地点堆弃,禁止随意弃渣,避免水土流失;施工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工序。(2)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由于项目施工时序上的差异,部分未清理的表土将临时堆放一段时期,由于这部分土方结构松散,受降水冲刷极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建议对部分土方采取防雨布覆盖、砖石压护等形式进行水土保持。(3)施工场

28、地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间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动土项目尽量安排避开雨季,场地平整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弃土量;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料、渣的堆放和处置,禁止无序的乱堆乱排,及时清除排水沟中的冲淤物,以保持排水系统的通畅。后期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须将不需要保留的地表建筑物及硬化地面全部拆除,废弃物及时运至附近渣场,然后按照施工场地原有的用地类型,做好场地的土地整治和原生植被恢复。9、生态风险减缓措施(1)加强对项目人员的自然教育与监管措施工程施工或多或少会对评价内自然生物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施工前,需对项目工作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保障区域内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

29、护。建立环保工作各级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即领导层抓全面,管理层抓重点,实施层抓具体落实。同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施工环保和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及时整改,对蓄意破坏环境,采伐林木资源,猎捕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戒,情节严重的报相关管理机构进行处置。(2)坚持环境保护工作与设计、施工统筹规划,同步运作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与时间,合理规划施工用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环保与施工同步,恢复措施紧跟,施工中保护施工界外的地表植物,施工后及时平整清理、恢复植物,完善排水系统、清除垃圾。精心保护地表植被,对施工限界内的植物、草皮、树木等做到尽力维护,尽可能将铲除的草皮养护好用于地表防护。

30、同时对施工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集中运至指定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严防逸散对动植物造成损害。同时,为了减少项目施工对动植物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威胁,施工材料应该选用对环境友好、质量上乘的材料,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3)加强空气及声环境质量的保护力度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加强对噪声限制的保护措施,机械车辆途经施工生活营地或邻近居民区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4)加强火灾风险控制严格控制野外用火、施工生产和生活用火。结合工程施工规划,做好施工人员吸烟和其他生活和

31、生产用火的火源管理,对施工人员抽烟行为进行规范,烟头必须进行浇灭或填埋处理。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建立施工区森林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和管理制度。同时组织人员协同当地群众积极灭火,以确保施工期内施工区附近区域的森林资源火情安全。(5)加强对燃油、化学物品的管理建立燃油、危险化学物品管理制度和专门的存放场所,并安排专人负责化学物品的管理。严格规范化学用品的领用和审批制度,使化学物品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将其带来的环境风险降至最低。(6)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事件发生加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管理的通知的宣传力度,提高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意识。

32、做好施工人员和其他外来人员入境检查工作,禁止将外来物种带入评价区内饲养或种植。加强施工人员和其他外来人员管理,严禁在评价区内及其周边地区开展外来物种的野外放生活动。禁止使用当地无分布的外来植物,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10、生态监测与监理措施(1)对施工营地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过程和处理方式等进行监理,确保生活污水不排入地表水体。(2)固体废弃物处理包括生产、生活垃圾和生产废渣,达到保持工程所在现场清洁整齐的要求。(3)对施工区的大气污染源(废气、粉尘)排放提出达标控制要求,使施工区及其影响区域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重点是拌和站等设施的设置工作,并做好道路扬尘的抑制措施。(4)噪声控制措施对产生

33、强烈噪声或振动的污染源,要求按设计进行防治。要求采取措施使施工区及其影响区的噪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标准。重点是对靠近生活区的施工行为进行监理,包括施工时间安排、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等。(5)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落实。(6)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包括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保护措施,以及其他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7)生物多样性监测为了实时掌握工程对评价区动植物多样性及景观资源的影响,应设立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监测样线,监测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和植物的动态变化情况,为保护管理提供依据。监测活动由业主单位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执行,样线布设在保护区内线路穿越区两侧的典型植物群落中。生物

34、多样性监测围绕施工期和施工结束后道路运营产生的影响展开,重点监测施工期及运营期工程周边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本次监测样线的布设以复建公路沿线区域为重点,两栖爬行动物样线沿溪沟设置;鸟类和兽类样线沿线路设置,本项目施工期1年,建议施工期连续监测1年,运营期连续监测2年。表51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内容、位置、目的、指标和频次一览表内容方法目的指标频次(每年)经费预算(元)机物样线及固定样地监测*植物监测样线沿项目线路开展,在线路沿线选取10处各设1个20m20m的固定样地,定期调查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情况了解项目施工期与运营期植物物种组成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群落结构的变化植物种类及数量,群落结构多样性

35、施工期1年至运营期前2年各1次20000(10个I次/年x2000个诙)两栖、爬行类*在评价区线路经过的海螺沟及其支沟设置3条两栖、爬行类调查样线了解项目施工期与运营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及种群数量变化物种类型、数量及多样性施工期1年至运营期前2年各1次6000(2000/条Xl如年x3条)鸟类沿改建线路设置2条监测样线了解项目施工期与运营期公路沿线鸟类种类、数量的变化鸟类数量、种类及多样性施工期】年至运营期前2年各2次次12000(2000/条2次/年3条)兽类沿改建线路设置2条监测样线了解项目施工期与运营期公路沿线兽类种类、数量的变化兽类种类、数量及多样性施工期至运营期前2年各2次12000(

36、2000/条2次/年3条交通费30000药品费1000其他不可预知费用10000每年生物多样性监测经费合计97000总计(按3年计:施工期1年,运营期前2年)388000(8)生态监理措施为确保项目按照环保要求施工,使之建设过程中对评价区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有必要实施生态监理措施。监控内容:1)全程对施工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管,及时制止违规建设行为;2)指导工程建设活动,控制对保护动植物的影响;3)限制工程占地范围,禁止材料随意堆放、施工活动随意扩张导致的施工占地扩大,督促施工方严格按照工程划定的占地红线施工;4)监督相关的保护措施全部落实,确保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5)开展施工期日

37、常巡护。11、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优化施工工艺,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项目在保护区内占地,节约使用土地,缩短保护区内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选择环保型设备,做好施工期废水、废气和噪声控制措施,管控施工行为合理处置工程弃渣。(2)加强施工组织、防火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主要保护对象、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在施工区域和进入保护区边缘区域设置保护宣传警示牌,杜绝施工期人为捕猎事件发生,降低施工活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影响。(3)划定最小施工范围,减少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的影响面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施工废渣、粉尘、废气等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的影响

38、,最大限度地降低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采取边建边恢复、及时恢复植被。(4)建立生态风险应急预案,落实生态风险规避措施。(二)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1、管理措施开展施工场所的水环境保护教育,让施工人员深刻认知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应加强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防止发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严格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2、临建场地施工生产废水处置施工场地的地表水环境污染源主要为场地内及施工机械的冲洗废水,以及拌和站和碎石加工厂生产废水。其主要污染指标为SS、pH,以及少量石油类。为避免各施工场地对周围地表水环境

39、造成污染,评价要求每处施工场地至少设置1处隔油沉淀池,共计4处,按单个隔油沉淀池按投资2万元估列,该项环保投资合计8万元。原则要求沉淀池容积不小于IOm3,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可根据各施工场地废水产生量适当调节临时隔油池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废水量较小,可用于场地内洒水降尘,不外排。图51施工场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3、桥梁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桥梁作业区径流收集及处理针对原桥加固桥梁,应加强施工过程行为管控,不得将废弃加固材料、拆除桥面弃渣等弃入水体。针对新建桥梁:为避免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所产生的扬尘、油污、砂浆、泥浆等物质在场地冲洗和降雨条件下形成径流,对场界外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所

40、有桥梁下方作业区内设置截水沟,径流经截水沟收集后,采取临时沉淀池进行沉淀,污水经沉淀后回用于场界内洒水降尘和周边绿化。表5-2桥梁施工场界径流处理后处置要求一览表序号桥名中心桩号环境敏感区作业区径流经处理后的处置要求1磨西台地中桥K0+660Z回用于场地内的洒水降尘和周边绿化,禁止外排2嘎木沟大桥K3+650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海螺沟支流I类水体序号桥名中心桩号环境敏感区作业区径流经处理后的处置要求3向阳坡大桥K4+538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海螺沟支流I类水体4竹马厂1号小桥K8+560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海螺沟支流I类水体5竹马厂2号小桥K9+167.96竹马厂3号小桥K

41、9+318.87泥沟小桥Kl1+398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海螺沟支流I类水体8海螺沟1号中桥K15+4809海螺沟2号中桥K15+87610青石板沟小桥K17+224.2811热水沟小桥K20+353.8412金山小桥K26+707.58根据本项目桥梁数量和规模,临时沉淀池按每座桥梁2处,共设置临时沉淀池24处,工程投资按2万元/处(含截水沟),共计48万元。(2)其他管理要求1)跨水体桥梁应选择在枯水季节(12月至次年3月)开展桥梁下部结构(基础及桥台)施工;2)所有桥梁要尽可能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使泥浆循环使用,减

42、少泥浆产生量;3)施工单位加强泥浆池管理,定期脱水、清运,避免泥浆外溢。4)加强施工机械日常维护,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5)施工材料,尤其是油料、化学品严禁堆放在河岸,并应配备临时遮挡措施。4、隧道施工废水处理措施本项目全线沿海螺沟展线,属I类地表水域,此外共和1号隧道、共和2号隧道、兰花寨隧道洞口位于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根据拟建隧道工程的预测涌水量、隧道施工产物环节和污水水质特征分析结果,评价要求:(1)隧道施工出水“清污分流”在完成初支施工的仰拱端头采用沙袋进行临时封堵,完成二衬工序的洞身涌、渗水作为“清洁水”,通过中央排水沟引至洞外,就近排入地表水体;扰动区,即

43、洞内掌子面、裸洞段、初支段作业区的涌、渗水和少量钻孔用水落至地面经施工扰动后形成的地面径流作为“污水”,通过仰拱端头两侧的集水坑和电缆沟引至洞外,并与洞外作业区洒水、冲洗、养护用水和洞口处水幕降尘用水混合后引至污水处理设施,如下图所示。%、邮水二时洞口卸拱施工区上台阶 拦水坎掌子面中央辖水沟图5-2隧道洞身施工“清污分流”示意图(2)“清水”归集引排完成二衬工序的洞身段仰拱涌、渗水作为“清洁水”,通过隧道中央排水沟引至洞外后,就近排入临近水体。(3)隧道施工废水处理要求1)废水组成洞内掌子面、裸洞段、初支段作业区涌、渗水和施工用水落至地面经施工扰动后形成的地面径流;洞口处水幕降尘落至地面形成的

44、污水;洞口作业区产生场地冲洗废水。2)隧道施工废水水质及处置要求隧道施工废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为SS、COD、氨氮、石油类和pH,除氨氮外,其余的污染指标普遍会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一级排放标准,超标程度与作业区涌渗水量关系很大,涌渗水量小的工况下废水量小,但水质较差;涌渗水量大的工况下废水量大,但水质相对较好。评价要求:隧道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各主要污染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一级排放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水质标准。4座隧道两端施工废水经处理后优先回用于洞内施工用水、水幕降尘

45、、洞作业区的洒水降尘以及周边绿化及农灌,隧道废水不得外排。(4)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工艺目前,公路隧道施工废水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法进行处理,其具有高效、简便、经济的特点,且无需进行微生物驯化,受气象因素影响小,适合工程位置偏远、废水水质及水量波动性大且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公路隧道工程。此外,隧道施工废水处理设施应尽可能布设于洞口处的永久征地范围内,避免新增临时占地。根据隧道施工废水的水量及物化特性,评价建议全线隧道采用隔油+混凝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的处理方法,从材料易得性考虑,混凝剂可选用水泥,助凝剂可选择PAM、硫酸铝或三氯化铁,过滤材料可采用石英砂。隔油+混凝沉淀+过滤十酸碱中和工艺因其技术成熟、

46、使用广泛,为本次评价针对隧道施工废水的建议处理工艺。在施工期,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可在满足评价处理要求的前提下,结合隧道施工废水的实际产生量和水质特征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5)污泥处置要求隧道施工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经脱水后,应对其成分进行检测,若属于一般废物,运至指定弃土场填埋,若属于危废,应交由具备相关资质单位处置。5、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措施环评建议施工人员优先选择租用周边既有民房,利用民房现有化粪池等设施将生活废水处理后用作农肥。工程规划的6处施工驻地产生的生活废水,可通过新建化粪池进行收集,并由吸污车定期抽吸并运至临近场镇处理或处理达标水质用于周边林灌、农肥,不外排。生态厕所费用按1万元/

47、处估列,合计费用6万兀O6、施工生产生活区及主要工点截水沟为防止各施工生产生活区内生产废水、冲洗废水以及降雨形成的径流溢流至场界以外,评价要求对所有的施工场地、施工营地以及隧道的洞口作业区(施工横洞)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将各施工生产生活区内产生的污水收集后引至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表5-3需设置截水沟施工工点及投资一览表需设置藏水沟施工工点截水沟数量(套)投资(万元)隧道(进出口、含平导洞口)918施工场地生产生活区48合计13267、减小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措施施工时考虑用无纺布或者草栅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表土堆积地、堆料场等进行覆盖,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在桥梁及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三)施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营地内设置的化粪池以及施工场地内的隔油沉淀池、挖深应不低于地下水位,并做好防渗措施。2、填方路段还应注意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通道设置涵洞跨越,以免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途径。3、当挖方路堑出现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