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外商投资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鲤城区外商投资指引.docx(5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鲤城区外商投资指引鲤城区商务局编2021年10月第一部分走进鲤城一、鲤城概况1(一)区位环境1(二)经济概况1(三)文化底蕴2(四)经济人口密度高2二、投资环境3(一)城市建设3(二)营商环境4(三)教育资源4(四)医疗资源4(五)民生保障4(六)现代服务业5(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6(八)能源供应成本6第二部分规划布局一、发展规划7二、产业布局10(一)传统优势制造业10(二)战略性新兴产业12(三)生产性服务业12(四)生活性服务业14(五)拓展新经济发展新模式16第三部分投资促进政策摘要一、鼓励外商投资政策18二、科技创新政策19三、金融服务政策21四、企业运营政策22五、电子商务政策25
2、六、大区总部政策26七、人才引进政策28八、数字文创动漫政策29第四部分办事指南一、企业设立、变更流程32(一)外商投资公司设立登记32(二)外商投资公司变更登记40二、企业信息报告48(一)有关要求48(二)申报主体、内容与形式48(三)企业信息报告流程图50三、税务办事流程51四、外汇行政许可流程图52五、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办事指南及流程52(一)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事项52(二)受理条件与要求53(三)处理方式与期限56(四)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流程图58(五)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书模板59第一部分走进鲤城一、鲤城概况(一)区位环境鲤城区为泉州市中心城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习惯称“泉
3、州”。位于晋江下游,东、北邻丰泽区,西、北毗南安市,西、南与晋江市交界。陆域面积53.74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8。29118。37,北纬24。5224。56,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坦开阔,台地和平原占全区总面积的70%以上。晋江穿越全境,境内最高峰为紫帽山,海拔517.8米。泉(州)三(明)高速公路、324国道、308省道贯穿境内,福(州)厦(门)高速铁路和漳(州)泉(州)铁路沿境而过。距后渚港7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12公里、距厦门国际机场80公里,是连接福州、厦门、漳州等地的重要枢纽城区。鲤城区靠近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0.7。C;季风明显,
4、雨量适中,年无霜期达350天以上;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正所谓“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有“温陵之美誉;又因古城形似鲤鱼,雅称“鲤城”;五代时,环城遍植刺桐,“刺桐港”闻名遐迩。(二)经济概况2020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8.08亿元,增长4.1%。其中,工业增加值134.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9.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488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万元,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l)涨幅2.5%。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84家,限额以上商业175家,中国驰名商标7个。(
5、三)文化底藕1982年,泉州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评价为“世界宗教博物馆”;2013年,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这些城市名片中,鲤城就是最重要的文化承载地和展示面,千年海丝名城,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保存着6.41平方公里的古城,81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333条老街巷、669幢古建筑。国家文物局专家推介中国古代城市时,称“隋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宋元看泉州”。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对古城的文化发出赞美之词,称“泉州,这是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四)经济人口密度高区域内,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超8亿元;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近8000人。同时,我
6、们还有33万侨亲旅居海外。高度集聚的经济、人口优势,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经济业态提供了优渥的发展土壤。目前,我区正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体系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二、投资环境(一)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之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古城风貌更具韵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山中路示范段及两侧骑楼加固修缮、小山丛竹公园建设基本完成。做好申遗点及其周边环境整治保护,市舶司、南外宗正司考古,抢修万正色故宅等历史遗迹,安礼逊图书楼、崇福寺应庚塔2处全国文保单位。新建奎霞巷、花巷等一批街心公
7、园,古城古早味越来越浓厚。江南形象更有颜值。江南片区城市路网持续完善,泉州七中江南校区配套道路、林荫大道加快建设,南环路、笋江路等城市主干道完成升级,金塔段商住区(一期)市政道路顺利完工,南环路(经贸学院)、笋江路(中医联合医院)过街天桥建成。江滨南路、南迎宾大道等城市重要通道,世中运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二点、六线、一面”环城整治工程生态环境更加优质。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8%FMI0、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全省首批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国检复核。晋江南岸(鲤城段)岸线整治,南北二路渠水质明显改善,锦坑沟、南低渠(展览城段)、东环城河(鲤城段)及新天城市广场水体等截
8、污、清淤工程按时完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二)营商环境鲤城区位于5A级景区清源山和紫帽山之间,母亲河晋江穿城而过,古城新区隔江相望,城市功能配套完善。近年来,鲤城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区85%以上审批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90%以上“最多跑一趟”,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时,全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教育资源作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和教育工作先进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79所,其中百年老校1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及一级达标高中4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30所,各级示范幼儿园30所,区域内的泉州五中,今年高考全省前100强占据20多席。(四)医疗资源作为全国
9、首批健康促进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97家,其中三甲医院3家、千人均床位数11.6张,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在这里将有最优质、最均衡的公共服务。(五)民生保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民生“XIN”行动等工作,努力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保障坚强有力。总投资超4亿元的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和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标准持续提高。启动平价商店销售模式,发放价格补贴。社区养老。全区所有街道全部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基层科教文卫体活动丰富。完成8个街道基层综合文化站点整改提升;配合做好2
10、019年央视戏曲春晚分会场录制。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基层经普经验在全省推广。组队参加全国第十六届武术之乡比赛和第十一届市运会,金牌总数分列省、市前茅。组织开展60场科普活动,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居全市第一。社会治安高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违法犯罪警情持续下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免费综治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区81个社区均建成,四位一体“民情接待站,52个社区完成“天网工程”建设。(六)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和数字动漫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1个在建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9.52亿元。现代商贸持续集聚壮大,全区限上电子商务实现零售额11.84亿元、增长16.7%o南环路汽车贸易走廊
11、销售额104.6亿元;新天城市广场、开元盛世、温陵商贸中心等都市商圈人气商气加速集聚,实现销售额17.8亿元。城市旅游吸引力明显增强,文旅休闲业态向街巷厝堤拓展,中山路和西街业态调整升级,源和1916、泉州美食城、大寺逅创意园、刺桐时代村和闽台两岸影视音乐孵化基地等一批文旅项目建成,成功打造小西堤、金鱼巷、侨光印象等一批古城“网红打卡地”。成功举办“听鲤的声音”“古韵鲤城公益分享”等系列活动,形成鲤城文旅活动新品牌。全年接待游客558.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19亿元。(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泉州市鲤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泉州高新区的主要创始分园、泉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先后获评“
12、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省级安全园区”等十多项省部级以上-ttAU-荣誉。园区核准面积5.57平方公里、发展规划面积9.33平方公里。培育形成以数字安防、电子元器件、太阳能光伏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服装面料、纺织材料、成品鞋服为主的纺织鞋服产业,以工程机械配件为主的机械汽配产业。2020年园区工业产值392亿元,占全区90%;高新技术企业69家,占全区85%o“十四五”期间,园区将着眼产业集聚,加快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都市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科技纺织品、新型电子元器
13、件、节能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机械汽配、纺织鞋服三大产业做强做优,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八)能源供应成本(1)供电供电成本单位:元/千瓦时用电分类电度电价基本电价不满1千伏1-10千伏35-110千伏以下110千伏220千伏及以上最大需量(元/千瓦/月)变压器容量(元/千伏安/月)工商业用电单一制(含安平)0.59590.57590.55590.53590.5159两部制(含安平)0.57320.55320.53320.513234.222.8农业用电0.57500.55500.53500.51500.4950其中:农业排灌用电0.24770.22770.20770.187
14、70.1677(2)供水供水成本用水类型计量单位现行水价民用水元/吨1.95特种行业用水元/吨5.00其他行业用水元/吨2.00(3)供气泉州市天然气供气价格单位:元/立方米(自2020年11月1日起执行)用气类型单位气价备注非居民用气元/立方米2.381-4.322自2020年11月1居民用气元/立方米2.62日起执行第二部规划布局一、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引领融合更加有力;城市现代化深入推进,基本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体系格局;居民安居乐业,民生保障需求日益满足,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
15、提高,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大泉州文旅、科教、商贸“三大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经济产业发展速稳质优。经济发展动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十四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不低于7%,力争到2025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6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10%,同时以“852”作为奋斗目标砥砺全区拼搏前行。三次产业比重持续优化,工业转型升级调整逐步完成,主导产业集群竞争力增强,服务业成为全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占GDP比重超过68%,对产业引领示范作用凸显,现代商贸城市打造雏形初显,区域辐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教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体系逐渐完善,建成更
16、具竞争力、更加灵活的人才聚集制度和管理机制,高成长、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投入、高效益发展特征更加明显。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40万元/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建立健全更加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围绕鲤城主导产业布局,引进与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两岸科教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创新服务中心基本建成,人才宜居宜业环境提升显著。城市风貌焕发全新活力。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综合交通路网全面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古城形成既有文化韵味又有蓬勃生机的活态文化空间,新区基本形成“
17、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体系格局,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海丝文化旅游度假胜地。生态制度和绿色经济体系逐渐完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持续深化拓展,“山水城”协同发展的全域生态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水平推向新高度。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民营经济焕发新生活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力争建成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场机制最活区、改革探索领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鲤台融合领域不断拓展,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卓有成效,涉港澳交流活动深入开展,海丝
18、沿线国家合作范围持续扩大,在商贸平台交易领域发展成为中国丝路现代商贸示范标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标杆。新时代精神文明新风尚树立新标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科学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稳步开展,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宗教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深度挖掘,城市文化辨识度明显提升,培育形成具有鲤城特色的多元化、接地气精神文明品牌,争创省级文明城区。治理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健康、卫生、养老、体育、民族宗教、社会保障等实现新突破,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依法治区取得显著进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
19、得到有效维护,“强基促稳”等制度创新实践深化拓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平安鲤城”建设成效显著。到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8%、97%o二、产业布局围绕产业集约化、集聚化、集成化,突出高端、智能、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着眼提质增效,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推进产业功能化、功能集聚化,加快形成创新引领、技术密集、价值高端的经济形态,构建“21333叫现代产业结构体系。“21333”产业结构表示为:2大传统优势制造业一一
20、纺织鞋服、机械汽配,1大战略新兴(一)传统优势制造业适应全球制造竞争形势新变化,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引导传统优势产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拓展,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纺织鞋服:重点以供应链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坚持市场主导,分类推进,突出特色。整合纺织鞋服产业链,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企业间的带动、联动效应,推动上下游相关行业的集聚发展,打造省级特色纺织鞋服产业基地。纺织业重点向技术高新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发挥“一大二高”(大品牌、高技术、高附加值)优势,打破行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化纤、织
21、造等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服装业重点突出“科技+”,实现向轻、薄、软、挺、潮流、功能性发展,推动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快时尚等生产运营模式创新,着力提高我区服装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制鞋业重点提高制鞋设计能力及水平,着力发展环保型、功能性、高品质的鞋类产品。重点支持石墨烯鞋材、生物基高分子鞋材等新材料研发,推进鞋服生产自动化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工业化量身定制和高端定制。机械汽配泼挥机械汽配产业优势,整合发展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机械装备产业重点支持环保餐具生产设备、产业一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大生产性服务业一一科技金融、电子商务、数字文创,3大生活性服务业一一商
22、贸服务、文化旅游、家庭服务,3大新经济模式一一楼宇经济、数字经济、度假经济。纺织机械、纸制品生产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构建高端特色产品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成套能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集群发展。加快推进全数控智能机械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促进制造装备向智能化、特色化、成套化升级,打造区域性重要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工程机械及汽车配件产业侧重整合提升汽配产业链,重点发展液压工程机械整机、特种专用汽车装配等龙头项目和大功率工程机械轴承、制动系统、牵引系统、四轮一带等关键零部件项目,推进工程机械及汽车配件产业从零部件、维修市场为主向关键组件和整机生产、主机配套市场为主转型升级。“
23、十四五”期间重点扶持成长性较好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升级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将其培育成为产值超10亿元的领军级企业。(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聚集高端要素,对接高端项目,集成高端技术,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推动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市场需求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圈,构建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的新兴产业体系。光电产业要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新材料、高效异质结电池、智能太阳能灯杆等领域,形成涵盖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相关产业链条的光电产业集群。电子元器件要紧抓片化式、微型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大力发展高可靠片式电容器、片
24、式电阻器、压电陶瓷器件和微波元器件,积极抢占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新材料要重点研发陶瓷材料、发泡材料、纬编运动面料等新材料,加快开发纳米石墨烯复合氢氧化银电极材料制备及其在银氢电池中的应用技术,加强在细分领域自主研发,打破关键技术瓶颈。(三)生产性服务业基于鲤城制造业发展基础,瞄准其“微笑曲线”两端,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电子商务、数字文创等,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科技金融:基于大数据、5G技术、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扩张科技信贷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科技研发成本,依托海峡科技银行等平台,引
25、入第三方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科技信贷风险池,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急周转金,为创新型企业科技研发提供专项贷款。激活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发展活力,加快推进鲤城文旅基金小镇与科技金融数字产业园项目落地,强化金融服务发展载体支撑,促进金融服务集聚,构建国际一流新金融产业生态圈,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辐射力的金融功能区,提高金融业态的集聚发展水平,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不断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电子商务:积极融入“中国(泉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引进一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推动实现产业与电商深度融合,依托纺织鞋服等重点行业的产业优势,搭建特色
26、产业垂直性电子商务平台。改造提升万祥商城、幸福电商城等传统商城服务配套,支持网商虚拟产业园、捷云科创园等载体建设,积极策划江南新区电商城项目,增强电商服务集聚发展水平。促进“网店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抢抓直播带货发展机遇,完善创客直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网络零售经济,探索开拓销售新渠道,深化电商服务发展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推动跨境电商企业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支持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与境外企业合作,通过“海外仓”“体验库”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数字文创:把打造“鲤城区数字文创动漫基地”作为战略抓手,壮大鲤城区数字文创动漫基地产业投资
27、基金规模,围绕产业链推进项目链,招引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加快推动成链成群、成形成势,带动形成数字文创产业生态链,打造“中国漫都”。站位古城全域,把整个古城作为数字文创园区,分期分批打造园中园,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影视短视频、数字动漫、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文创产业,系统推进古城数字文创新业态全面发展,聚集文创企业总部,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总部经济集聚效应,推动鲤城文创产业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型,形成以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新门片区“三创园”、东亚之窗文创园为龙头,六井孔音乐文创园、T淘园文化创意园等各类特色文创园区为支点的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文创蓝海产业,鼓励数字动漫、数字游戏、
28、影视传媒发展,培育数字动漫完整产业链条,积极打造数字文创动漫产业集群。(四)生活性服务业以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居民消费为抓手,着力强化以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家庭服务等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功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商贸服务:完善新老城区商圈网络布局与建设,推动中山路及周边商圈业态综合提升,以专业化运营模式,引入高端、轻奢、时尚为主的新业态,全面升级街区形态、文化神态、消费生态,打造古城人气商气的集聚区,中山路“刺桐鲤”争创全国示范步行街,启动中山南路整体提升改造项目,重振古城商贸业。以大型城市综合体为支撑,在江南新
29、区形成以滨江商务区、新天城市广场等为主体的新城区商圈网络。加快改造义全街机电街、伍堡街装饰材料街、幸福街鞋类批发街等现有传统专业市场,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专业市场管理与商贸流通过程中的应用,加快培育“智慧商店”“智慧流通”和“智慧商圈”。借助“互联网+”提升汽贸服务集聚水平,进一步打造南环路汽车贸易走廊,策划建设国际汽车产业城、国际汽配及工程机械交易城,整合提升海天、华创等汽车产业园,促进产业协同,推动跨平台的数据生态交互,全力推动产业全链条聚合,构造完整的汽车贸易产业生态圈,打造辐射全省乃至华东区域的汽车交易服务综合市场。文化旅游:树立旅游整体统筹发展理念,以打造独具魅力的“国
30、际海丝文化旅游度假胜地”作为发展定位,主动融入泉州旅游发展整体布局,强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围绕古城文化生态旅游、滨江文体休闲旅游、紫帽山生态康养休闲游等特色旅游板块,构建“一城一带一园”2的全域特色旅游板块主体化发展格局。拓宽“文”“商”“养”等“旅游+”发展新要素,积极培育自驾游、生态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推动旅游与文化、教育、制造业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将文化融入景区景点、度假设施、活动场景、服务环节中,引导研发设计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宣传品,注重打造文化IP,创新设计旅游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老旧厂房等开发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等于一
31、体的工业旅游产品,厚植工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家庭服务:繁荣家庭服务市场,立足社会家庭服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病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综合性基础家庭服务,积极培育家庭理财、家庭营养、高级管家等高端家庭服务。实施“互联网+家庭服务”计划,打造“鲤城家庭服务云平台”,构建供需对接、信息咨询、服务监督评价一体化的便民服务机制,为家庭、社区与专业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2“一城”即国家级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古城区,“一带”为滨江文体旅游休闲带,“一园”即紫帽山旅游康养园。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
32、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定点、定制等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五)拓展新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形成产业发展集聚区。坚持高点定位、错位竞争,整合优化现有楼宇资源,加快存量资源有效利用。依托产业布局,引导和支持合理新建特色产业集聚楼宇、综合服务型楼宇,提升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水平,做大做优增量资源。持续推进滨江总部经济区等现代总部商务区建设,坚持商务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化发展,增强产业辐射功能。以九一路、温陵路楼宇群和江南新建楼宇为主要载体,加快培育壮大楼宇经济集群,打造区域性商务营运中心。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引导辖区内信息、光电、机械、服装等行业龙头企业,特
33、别是具有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企业总部扎根鲤城,并积极向外拓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拓展转型发展新空间。牢牢抓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革命新机遇,推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聚力打造创新型、网络型平台。结合重点行业发展,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平台企业,着力突破企业发展的地域限制,拓展服务半径,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鼓励有条件的贸易商、制造业企业、资讯服务商等拓展服务领域,向平台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具有总集成能力的专业化服务平台。扶持一批信誉好、有潜力的平台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鼓励区内企业对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重点
34、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提升和开放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度假经济,吸引人流汇聚促进消费。围绕古城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度假经济发展载体,引入和培育新业态。按照“提升老街区、发展新街区、创建名街区”的要求,重点围绕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时尚商业街区、文化创意街区、中华老字号街区等建设地标性消费休闲集聚区,繁荣商贸消费市场,推进全域旅游消费。常态化开展“中山路百年倒计时”活动,持续开展商圈提升行动,培育“刺桐鲤”等一系列特色文旅消费热点,指导商圈业态错位经营发展,推动一批老字号旅游示范门店、品牌民宿等集聚发展,培育一批示范商圈、时尚步行街、夜间经济集聚区、社区便
35、民商圈,整合产业发展,融合多种业态,使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各展优势、各显特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打造度假经济新亮点。加强旅客群体细分和景区功能组合,注重全价值链的游客感受,通过策划各类文旅项目展示古城魅力,吸引游客在鲤城留宿,重点发展夜间经济,多方位刺激消费需求,释放旅游群体消费潜力,打造度假经济产业集群。第三部分投资促进政策摘要一、鼓励外商投资政策(一)鼓励外资企业加快到资。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当年实际到资不少于500万美元的,按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1.5%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外资并购、境外上市企业返程投资当年实际到资不少于500万美元的,以及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
36、企业、台湾百大企业在泉设立综合性总部及营运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职能总部的,按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2%给予最高不超过IoOO万元奖励。(二)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扩大在泉投资,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直接投资于境内非禁止外商投资的项目和领域,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实行递延纳税政策,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三)加大企业税收贡献奖励。对新设立的合同外资不少于1000万美元且到资率达60%的鼓励类外资企业(改换企业名称不作为新设立企业),从第一个纳税年度起,对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二年给予100%奖励,后三年给予50%奖励,单个
37、企业每年奖励最高不超过100O万元。政策依据:2021年泉州市促进商务发展若干措施(泉商务202130号)二、科技创新政策(一)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出台泉州科技创新券实施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科研活动购买本市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等机构科技服务的费用,按其实际发生额的30%予以后补助,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助50万元;对我市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按其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增量部分,在落实省定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再按市级承担部分的50%给予增加奖励;对新进入国家研发投入统计口径的规上企业,在落实省定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再按市级承担部分的50%给予增加奖励。(二)培育
38、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对重新认定或直接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每家20万元奖励。对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每培育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运营单位5万元,不重复奖励。(三)鼓励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财政分别给予150万元、50万元补助;对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按非财政资金购入科研仪器、设备和软件购置经费的12.5%,最高给予500万元后补助;对获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的,根据绩效评价情况,优秀给予50万元奖励,良好给予30万元奖励。(四)推动企业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对认定为国家级、
39、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的孵化用房,按新建100元/平方米、改扩建5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助,新建最高补助100万元,改扩建最高补助50万元;对认定为省级、市级星创天地的,经绩效评估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25万元的项目后补助。(五)加快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对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经评审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企业开展技术交易经认定登记的给予每项最高50万元的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企业购买国内(含港、澳、台)一类知识产权和境外发明专利在泉实施并取得经济效益的,50万元以上的
40、科技成果购买项目,按其实际支付技术交易额给予6%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万元,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奖励300万元;对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奖任一奖项和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福建省科技奖任一奖项,按照1:1比例给予配套奖励。(六)支持企业开展科技交流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港澳台”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对外开展产学研活动,每年实施对外科技合作项目5项,每项给予305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各类科技博览会、科技成果推介会等,对于参展省外展会的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助1万元,单家企业每年补助最高不超过2万元。政策依据: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
41、实施意见(泉政文20211号)三、金融服务政策(一)加快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对成功股改的后备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股改费用补贴;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分别给予最高140万元、50万元资金奖励,支持鼓励传统优势企业尽快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获取快速发展急需资金,重点推动高科技企业冲刺科创板,最高奖励500万元。(二)提升直接债务融资能力。鼓励挂牌、上市公司积极探索发行可转债、可续期债、绿色债、创新创业债等创新债券产品,成功发行各类债券募集资金50%以上投资于我市的,按实际募集资金的1%予以奖励,当年度最高奖励100万元。(三)畅通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支持辖内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
42、为市级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及高管提供股权质押融资服务,按每年新增贷款总额的1%给予奖励,单家机构最高奖励30万元。政策依据:泉州市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若干措施(泉政办(2021)1号)四、企业运营政策(一)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围绕增资扩产、改造升级、延伸链条、补齐短板等方面建设实施项目,积极做大做强,对产业龙头企业产值首次超过10亿元、3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由受益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和200万元奖励。(二)激励明星梯队企业快速发展。对年产值(或营业收入)增速达20%以上的明星梯队企业,且企业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之和连续两年
43、保持稳定增长的,受益财政按企业当年比上年度新增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市、县两级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单家企业奖励不超过150万元。(三)支持明星梯队企业兼并重组。对明星梯队企业完成收购兼并重组且收购规模达到2000万元以上,符合我市兼并重组项目扶持条件的,受益财政按实际发生规模不高于5%的额度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或产业园区平台共同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支持企业创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对新认定的工业和信息化类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
44、给予150万元、8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技术中心进行研发设备升级换代,对市级(含)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引进和购置研发设备,按不高于设备原值的10%给予不超过100万元补助。(五)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支持制造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实施技术改造,市级财政按项目生产设备投资额不高于7%的比例给予补助,明星梯队企业补助标准提高10%,单家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市级产业龙头企业和明星梯队企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50万兀O(六)鼓励首台(套法键技术攻关。对获得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费补贴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对被评定为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
45、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的装备产品,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补助。(七)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企业基础设施、平台系统和业务应用上云,重点支持企业使用我市云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对年度云服务费超过5万元的企业,按照服务费不高于30%给予上云企业补助,单家使用企业年度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八)支持企业发展工业设计。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企业按补差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企业按补差奖励。支持行业协会、制造业龙头企业、服务
46、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工业设计大赛,每场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奖励。(九)支持企业建设运营供应链平台。对平台年交易规模超过5亿元(含)、10亿元(含)、30亿元(含)的供应链管理平台运营主体,一次性分别给予15万元、30万元、90万元的奖励。(十)推动企业间协作配套发展。支持开展协作配套、产能对接等“手拉手”活动,按年度龙头企业在市域内新增实际协作配套产品采购金额不高于1%给予龙头企业不超过100万元补助;对市域内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协作配套年加工产值500万元(含)以上或加工费200万元(含)以上,且协作配套产品销售额占企业年度销售收入30%以上的,按不高于年协作配套加工产值的1%或年加工费
47、的2.5%给予中小企业不超过30万元补助。(十一)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示范工程。深化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一次性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按补差奖励。(十二)支持企业发展工业旅游。鼓励企业建设工业博物馆,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对国家级工业遗产项目、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一次性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十三)支持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厂区内仓配一体化项目改造升级,引导快递物流业企业参与制造业仓配一体化运营服务
48、。对两年内仓配一体化项目投入不少于300万元的物流企业,按仓配设备设施实际投入不高于5%给予补助,单家企业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首次获评或晋升国家“AAAAA”“AAAA”“AAA”级物流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之后每晋升一个等级按补差给予奖励。支持物流示范园区建设,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物流示范园区,一次性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政策依据:泉州市进一步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泉政办(2021)1号)五、电子商务政策(一)鼓励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以统一纳入海关统计进出口额的B2C或B2B2C数据为依据,享受相关政策;支持跨境电商通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