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1-2014 热交换器.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4418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2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151-2014 热交换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GB/T151-2014 热交换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GB/T151-2014 热交换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GB/T151-2014 热交换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GB/T151-2014 热交换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B/T151-2014 热交换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151-2014 热交换器.docx(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 71.120.30J 75O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12014代替GB1511999热交换器Heatexchangers2014-12-05 发布2015-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a。标准下载网WWW.biao-zhGBT1512014目次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34通用要求44. 1通则44.2 资格与职责54.3 工艺计算64.4 设计一般规定64.5 许用应力84.6 焊接接头分类与焊接接头系数84.7 耐压试验94.8 泄漏试验95材料95. 1总贝I95.2 圆筒及封头95.3

2、 管板、管箱平盖、法兰95.4 换热管105.5 螺柱(含螺栓)和螺母用钢棒H6结构设计116. 1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主要零部件及名称116.2 管壳式热交换器型号156.3 管程176.4 换热管216.5 管板226.6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256.7 管板与管箱、壳体的焊接连接296.8 壳程296.9 钩圈式浮头416.10壳体436.11填料函436.12膨胀节456.13接管及其他开口456.14设备及接管法兰456.15密封及垫片45biaoGBT15120146. 16支座467. 17附件487设计计算498. 1承压壳体与隔板491.1 2浮头盖与钩圈527.3 换热管557.

3、4 管板568制造、检验与验收1018.1 通则1018.2 圆筒1018.3 换热管1018.4 管板、管箱平盖1028.5 折流板、支持板1048.6 6其他零部件1058.7 管束的组装1058.8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1058.9 焊接1058.10 10热处理1058.11组装1068.12尺寸偏差1078.13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1098.14出厂资料1098.15铭牌1098 .16涂敷与运输包装1099安装、操作和维护1109 .1现场安装11010 2试车和操作11011 3维护Ill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的符合性声明及修订112附录B(资料性附录)管壳式热交换器传热计算113

4、附录C(资料性附录)流体诱发振动134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见流体的物理性质数据168附录E(资料性附录)污垢热阻212附录F(资料性附录)金属导热系数216附录G(资料性附录)换热管特性表218附录H(资料性附录)换热管与管板焊接接头的焊缝形式220II附录1(资料性附录)管板与管箱、壳体的焊接连接221附录J(资料性附录)壳体和管束的进口或出口面积计算224附录K(资料性附录)波纹换热管热交换器的管板228附录L(资料性附录)拉撑管板232附录M(资料性附录)挠性管板237IlbiaohGBT151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1511999管壳式

5、换热器。与GB151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修改了标准名称,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提出了热交换器的通用要求;一规定了其他结构型式的热交换器所依据的标准。b) 修订了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适用参数范围。c) 增加了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要求。d) 提高了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束的尺寸精度要求。e)修订了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增加了胀接连接的胀度计算公式及胀度控制值;一一修订了强度焊接的定义及结构形式;增加了内孔焊。f)修订了单管板设计计算,增加了双管板设计计算。g)增加了附录A”标准的符合性声明及修订”。h)将GB151-1999附录F壁温计算修订为附录B管壳式热交换器传热计算。i)修订了附录C流体

6、诱发振动。j)增加了附录D常见流体的物理性质数据。) 增加了附录E污垢热阻。1)增加了附录F金属导热系数”。m)修订了附录G换热管特性表) 增加了附录H“换热管与管板焊接接头的焊缝形式”。o)修订了附录I“管板与管箱、壳体的焊接连接”。P)修订了附录J“壳体和管束的进口或出口面积计算”。q)增加了附录K波纹换热管热交换器的管板”。r)增加了附录L拉撑管板。s)增加了附录Ir挠性管板”。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质量

7、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沈阳化工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延丰、寿比南、邹建东、朱巨贤、李世玉、张迎恺、顾月章、薛明德、黄克智、杨国义、朱国栋、徐锋、程真喜、蔡隆展、赵维、李志安、王普勋、白博峰、谭蔚、邹红、马一鸣、陈韶范、刘鹏。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511989GB15119990。标准下载网GB/T1512014本标准是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归口的热交换器标准,用以规

8、范在中国境内建造或使用的热交换器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的相关技术要求。本标准的技术条款包括了金属制热交换器的通用要求、管壳式热交换器建造过程(即指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工作)中应遵循的相关要求。由于本标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囊括适用范围内管壳式热交换器建造中的所有技术细节,因此,在满足法规所规定的基本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不应禁止本标准中没有特别提及的技术内容。本标准不能作为具体管壳式热交换器建造的技术手册,亦不能代替培训、工程经验和工程评价。工程评价是指由知识渊博、娴于规范应用的技术人员所做出针对具体产品的技术评价。但工程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不得违反本标准中的禁用规定。本标准还规定了管

9、壳式热交换器安装和使用的基本要求。本标准不限制实际工程设计和建造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但工程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时应能做出可靠的判断。本标准既不要求也不禁止设计人员使用计算机程序实现热交换器的分析或设计,但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分析或设计时,除应满足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确认:a)所采用程序中技术假定的合理性;b)所采用程序对设计内容的适应性;c)所采用程序输入参数及输出结果用于工程设计的正确性。IVbiaohGBZT1512014热交换器1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制热交换器的通用要求,并规定了管壳式热交换器材料、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及其安装、使用的要求。1.2 本标准的通用要求适用于管壳

10、式热交换器及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本标准的所有内容适用于管壳式热交换器。1.3 本标准适用的设计压力:a)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b)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压力按相应引用标准确定。1.4 本标准适用的设计温度:a)钢材不得超过GB150.22011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b)其他金属材料按相应引用标准中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确定。1.5 本标准中管壳式热交换器适用的公称直径不大于4000mm,设计压力(MPa)与公称直径(mm)的乘积不大于2.7X10。1.6 超出L5条范围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可参照本标准进行建造。1.7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热交换器:a)直接火焰加热的

11、热交换器;b)烟道式余(废)热锅炉;c)核能装置中存在中子辐射损伤失效风险的热交换器;d)非金属制热交换器;e)制冷空调行业中另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热交换器。1.8 热交换器界定范围:a)热交换器与外部管道连接:1)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接头坡口端面;2)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端面;3)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4)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b)接管、人孔、手孔等的承压封头、平盖及其紧固件;c)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d)直接连接在热交换器上的非受压元件如支座、垫板等;e)安装在热交换器上的超压泄放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

12、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0.1201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50.2-2011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12014GB150.32011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GB150.42011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GB/T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28822013银及银合金管GB/T36252007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GB5310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T53132010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6479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

13、钢管GB/T68932010铝及铝合金拉(轧)J无注泞GB/T88902007热交换器用合金无缝管GB9948石油裂化用无第钢管GB13296锅炉、热工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16749压力容器波I,膨胀节GB21832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GBa21833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GB24590高效换热MJ特型雷GB/T24593锅炉和热交换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GB/T262832010倍及倍合金无缝管材GB26929Jl,力容器术1GB/T28713(所有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GB/T29463(所有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垫片GB/T29465浮头式热交换器

14、用外头盖侧法兰NB/T47002(所有部分)压力容楷用爆炸焊接复合板NB/T47003.1(JB/T4735.1)钢制焊接常压容器NB/T47004GB/T2692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公称直径nominaldiameterDNa)卷制、镀制圆筒,以内径(mm)作为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公称直径。b) 管材制圆筒,以外径(mm)作为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公称直径。c) 釜式重沸器,以管箱内(或外)径(mm)作为釜式重沸器的公称直径。3.2换热面积heattransferareaAa)计算换热面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不参与换热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外表面积,mb)公称换热肉

15、积,阳整为整数后的计算换热面积,m2o3.3公称长度nominallength1.N以换热管的长度(m)作为管壳式热交川器的公储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U形管时,取U形管直管段的长度。3.4管程和壳程tubeside&shelIsidea)管程介质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b)壳秸介质流经换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c)管程数N,介质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d) 壳程数N,介质在壳程内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1.5I级管束gradeIbundle换热管外径的允许偏差符合表6-6、管板管孔直径及允许偏差符合表6-10、折流板和支持板管孔直GBT15120

16、14径及允许偏差符合表6-22的钢制管束。1.611级管束gradeIIbundle换热管外径的允许偏差符合表6-7、管板管孔直径及允许偏差符合表671、折流板和支持板管孔直径及允许偏差符合表6-23的钢制管束。1.7强接strengthexpansion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连接强度满足换热管轴向(拉或压)机械和温差载荷设计要求并保证密封性能的胀接。1.8贴胀lightexpansion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管孔之间缝隙的轻度胀接。1.9强度焊接strengthweld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连接强度满足换热管轴向(拉或压)机械和温差载荷设计要求并保证密封性能的焊接。3. 10密封焊接sealweld仅保

17、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不泄漏的焊接。3.11内孔焊tubesweldedtobacksideoftubesheet换热管与管板之间在壳程侧以对接焊缝形成对接接头或锁底接头的焊接。4通用要求4.1 通则4.1.1 热交换器应符合本标准的通用要求,并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本标准的符合性声明见附录A。4. 1.2管壳式热交换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除应符合本标准通用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相应标准的要求:a) JB/T4751螺旋板式换热器;b) NB/T47004(JB/T4752)板式热交换器;c) NB/T47006(JB/T4757)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d)

18、 NB/T47007(JB/T4758)空冷式热交换器。4.1.3 采用铝、钛、铜、银和锚等其他金属制管壳式热交换器或受压元件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相应标准的要求:a) JB/T4734铝制焊接容器;b) JB/T4745钛制焊接容器;c) JB/T4755铜制压力容器;d) JB/T4756银及银合金制压力容器;e) NB/T47011错制压力容器。4.1.4 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4.1.5 TSGROOO42009管辖范围内的热交换器,其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应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察。GBT15120144.1.6 对不能按照GB

19、15O.32011、本标准及相应引用标准进行设计计算的热交换器或受压元件,可按GB150.12011中4.1.6规定的方法进行设计。4.1.7 设计压力低于0.1MPa及真空度低于0.02MPa的热交换器或受压元件,可按NB/T47003.1(JB/T4735.1)及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4.2资格与职责4.2.1 资格TSGROOO4-2009管辖范围内的热交换器,其设计、制造单位应持有相应的特种设备许可证。4.2.2 职责4.2.2.1用户或设计委托方的职责热交换器的用户或设计委托方应以正式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条件(UDSUsersDesignSpecification),且至少

20、应包含以下内容:a)设计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和规范;b)操作参数(包括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范围、液位高度、接管载荷以及循环载荷等);c)使用地及其自然条件(包括环境温度、抗震设防烈度、风载荷和雪载荷等);d)介质组分与特性;e)预期使用年限:f)几何参数和管口方位;g)钢制管束等级;h)设计需要的其他必要条件。4.2.2.2设计单位的职责热交换器的设计单位至少应包含以下职责:a)应对设计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b)热交换器的设计文件至少应包括强度计算书、设计图样、制造技术条件、风险评估报告(相关法规或设计委托方要求时),必要时还应包括安装与使用维修说明;c)TSGROO(M2009管辖范围内热交换

21、器的设计总图应盖有特种设备设计许可印章;d)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存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全部设计文件,其他结构型式的热交换器设计文件的保存要求按相应标准执行。4.2.2.3制造单位的职责热交换器的制造单位至少应包含以下职责:a)制造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制造,如需要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修改的书面文件,并且对改动部位作出详细记载;b)制造单位在热交换器制造前应制定完善的质量计划,其内容至少应包括热交换器或元件的制造工艺控制点、检验项目和合格指标;c)制造单位的检查部门在热交换器制造过程中和完工后,应按标准、图样和质量计划的规定对热交换器进行各项检验和试验,出具相应报告,并对报告的

22、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d)制造单位在检验合格后,应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e)制造单位对其制造的每台管壳式热交换器产品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至少保存下列技术文件:1)质量计划;2)制造工艺图或制造工艺卡;biGBT15120143) 产品质量证明文件;4) 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文件;5) 标准中允许制造单位选择的检验、试验项目记录;6) 制造过程中及完工后的检查、检验、试验记录;7)原设计图和竣工图:f)其他结构型式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文件的保存要求应按相应标准执行。2 .3工艺计算4 .3.1设计条件4.3.1.1 热交换器的用户或设计委托方应以正式Li杉.设计单位提出工艺设计条件,且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23、:a,操作数据,包括流量、气相分率、温度、压力、热负荷等;b)辘数据,包括介瓜密度、比热、黏度、导热系皴介质触1C)允许阻力降;其他,包括以作弹性、工况、安装要求(几何参数、管口方位)等。431.2管壳式料交换偿的数据表参见附录B表B.1。432选型与计算432.1热交换器的选型应考虑下列因素:a)合理选择热交换器型式及基本参数,满足传热、安全可靠性及能效要求:b) 考虑经济性,合理选材;c)满足热交换器安装、操作、维修等要求。I12一热交换器工艺计算时应进行优化,提高换热效率,满足工艺设计条件要求。管壳式热交换器无相变传热计算参见附录B。需要时管壳式热交换器还应考虑流体诱发振动,计算参见附录

24、Co常见流体的物理性质数据参见附录D,污垢热阻参见附录E,金属导热系数参见附录F4.4设计一般规定4.4.1 载荷4.4.1.1 设计时应考也以a)内压、外压或最大爪差;b)膨胀量不同引起的作.力;c) 液柱静压力,当液柱静压力小丁设计压力的5%时,可忽略不计。4.4.1.2需要时,还应考虑下列我荷:a)热交换器自重及正常工作条件下或耐压试验状态下内装介质的重力载荷;b)附属设备及隔热材料、衬里、管道、扶梯、平台等的重力载荷;c)风载荷、地震载荷、雪载荷:d)支座及其他型式支承件的反作用力;e)连接管道和其他部件的作用力;f)温度梯度引起的作用力:g)冲击我荷,包括压力急剧波动引起的冲击载荷、

25、流体冲击引起的反力等;h)运输或吊装时的作用力。4.4.2 设计压力或计算压力设计压力或计算压力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W.bi aohGBT1512014a)热交换器上装有超压泄放装置时,应按GB150.1-2011附录B的规定确定设计压力;b)热交换器各程(压力室)的设计压力应按各自最苛刻的工作工况分别确定;c)如热交换器存在负压操作,确定元件计算压力时应考虑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差;d)真空侧的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考虑;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如真空泄放阀)时,设计压力取1.25倍的最大内外压力差,或0.1MPa两者中的较低值;当无安全控制装置时,取0.1MPa:e)对于同时受各程

26、(压力室)压力作用的元件,且在全寿命期内均能保证不超过设定压差时,才可以按压差设计,否则应分别按各程(压力室)设计压力确定计算压力,并应考虑可能存在的最苛刻的压力组合;按压差设计时,压差的取值还应考虑在压力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差值,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设计压差,同时应提出在压力试验过程中保证压差的要求。4.4.3 设计温度设计温度的确定应符合以卜规定;a)热交换器的各程I压力室:没计温度应按各自最苛刻的作.况分别确定;各部分在工作状态下的金属温咬不同时,可分别设定设计温度;壳程设计温度、管程设计温度分别为壳程壳体、管箱壳体的设计温度;b)设计温氏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温

27、度;对于QC以下的金属温度,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在任何情况F,元件金属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咬;c)对于同时受两侧介质温度作用的元件应按其金属温度确定设计温度;d)元件的金属温度通过以下方法确定;1)传热计算求得2)在已使用的同类热交换器上测定;3)根据介质温度并结合外部条件确定。4.4.4 工况组合对有不同工作工况的热交换器,应按最苛刻的工况设计;必要时还应考虑不同工况的组合,并在图样或相应技术文件中生明各工况操作条件和设计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值。4.4.5 厚度附加445.1 厚度附加量按式(41)确定:C=Ci+C2(4-1)式中:C厚度附加量,三n;C

28、-材料厚度负偏差,按4.4.5.2的规定,mm;C2-腐蚀裕量,按4.4.5.3、4.4.5.4和4.4.5.5的规定,mm。4.4.5.2板材或管材的厚度负偏差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1.1.1.1 为防止热交换器元件由于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致厚度削弱减薄,应考虑腐蚀裕量:a)对有均匀腐蚀或磨损的元件,应根据预期的设计使用年限和介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及磨蚀速率)确定腐蚀裕量;b)各元件受到的腐蚀程度不同时,可采用不同的腐蚀裕量;c)介质为压缩空气、水蒸气或水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制热交换器,腐蚀裕量不小于Imm.4.4.5.4 管壳式热交换器元件腐蚀裕量的考虑原则:a)管板、浮头法兰和球冠形

29、封头的两面均应考虑腐蚀裕量:b)管箱平盖、凸形封头、管箱和壳体内表面应考虑腐蚀裕量;GBr1512014C)管板和管箱平盖上开槽时,可将高出隔板槽底面的金属作为腐蚀裕量,但当腐蚀裕量大于槽深时,还应加上两者的差值;d)设备法兰和管法兰的内径面应考虑腐蚀裕量;e)换热管、钩圈、浮头螺栓和纵向隔板一般不考虑腐蚀裕量;f)分程隔板的两面均应考虑腐蚀裕量;g)拉杆、定距管、折流板和支持板等非受压元件,一般不考虑腐蚀裕量。4.4.5.5 其他结构型式的热交换器以及铝、钛、铜、银和钻等其他金属制热交换器的腐蚀裕量按相应引用标准的规定确定。4.5许用应力4.5.1 材料应按GB150.12011表1、表2的

30、规定确定许用应力。4.5.2 受压元件用钢材的许用应力值应按GB150.22011选取,铝、钛、铜、银和错等其他金属的许用应力值应按相应引用标准选取。4.5.3复合钢板的许用应力应按GB150.12011中4.4.3确定。4.5.4圆筒许用轴向压缩应力应按GB150.12011中4.4.5和相关标准的规定确定。4. 5.5需要考虑地震载荷或风我荷与4.4.1中其他我荷相组合时,元件的设计应力应符合GB150.12011中5. 4.4和相关标准的规定。4.6焊接接头分类与焊接接头系数4.6.1 管壳式热交换器受压元件之间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四类,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为E类,如图

31、4-1所示。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的焊接接头按相应标准规定。图47焊接接头分类aohGBr15120144.6.2 焊接接头系数6应根据对接接头的焊缝形式及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确定。4.6.3钢制管壳式热交换器焊接接头系数按表4-1选取。表4-1焊接接头系数焊接接头形式全部无损检测局部无损检测双面焊对接接头和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1.00.85单面焊对接接头(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0.900.801.1.4 对于无法进行无损检测的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壳程圆筒的环向焊接接头,应采用氢弧焊打底或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其焊接接头系数0=0.6o1.1.5 对于换热管与管板

32、连接的内孔焊,进行IO(B射线检测时焊接接头系数小二1.0,局部射线检测时焊接接头系数=0.85,不进行射线检测时焊接接头系数=0.6。1.1.6 铝、钛、铜、银和信等其他金属的焊接接头系数按相应引用标准的规定。4.7 耐压试验4.7.1 7.1管壳式热交换器耐压试验的要求和试验压力应符合GB150.12011中4.6的要求,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耐压试验的要求和试验压力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7.2 耐压试验的种类和要求应在图样上注明。4.7.3 按压差设计的热交换器,应在图样上提出压力试验时升、降压的具体要求。4.7.4 对于管程设计压力高于壳程设计压力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应在图样上提出管头

33、的试验方法和压力。4.8 泄漏试验4.8.1 泄漏试验应符合GB150.120口中4.7的要求。4.8.2 泄漏试验的种类和要求应在图样上注明。5材料5.1总则1.1.1 管壳式热交换器钢制受压元件的钢号及其标准、附加技术要求、限定范围(压力和温度等)及许用应力应符合GB150.22011及其附录A、附录D的规定,高温性能参考值参见GB150.22011附录1.1.2 管壳式热交换器受压元件用铝、钛、铜、锲和错等其他金属材料,其技术要求、限定范围(牌号、压力和温度等)及许用应力,应符合TSGRooO42009及本标准引用标准的规定。5.2 圆筒及封头用于制造管壳式热交换器圆筒或封头的材料应符合

34、GB150.12011引用标准和GB150.22011的有关规定。5.3 管板、管箱平盖、法兰5.3.1 锻件用于制造管板、管箱平盖、法兰的钢锻件应符合GB150.22011第6章的规定,锻件级别不得低于GBT1512014II级。5.3.2 板材5.3.2.1 用于制造管板、管箱平盖、设备法兰的板材应符合GB150.12011引用标准和GB150.22011的有关规定。带凸肩的管板、内孔焊管板和管箱平盖(GB150.3-2011表5-10中序号1114的平盖)采用轧制板材直接加工制造时,碳素钢、低合金钢厚度方向性能级别不应低于GB/T5313-2010中的Z35级,并在设计文件上提出附加检验

35、要求。5.3.2.2 复合管板可采用堆焊或爆炸焊接复合板。当采用爆炸焊接复合板时,应符合NB/T47002.P47002.4中Bl级的要求;当换热管受轴向压应力时,宜采用堆焊复合管板。5.3.3 衬层5331管箱平盖、法兰可采用(松式)衬层(衬板、衬环)复合结构5.3.3.2衬层复合结向不得使用于下列场合:a) 设计温度于30()C;b) 工作过I?中,彳:在真空工况;c)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支或3:5.4 换热管5.4. 1钢制换热管应符合GB150.2-2011和本标准第4章引用标准的规定。常用换热管特性参见附录G,常用换热管牌号及要求见下列管材标准:a)GB/T152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b

36、)GB/T2882银及银合金管;c)GB/T3625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d)GB5310岛压锅炉用无缝钢管:e) GB6479高J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f) GB/T6893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g) GB/T8890热交心器用铜合金无缝管;h) GB9948石油裂化用无筹钢管;i) GB13296锅炉、热,换器用不彷钢无缝钢管;j) GB/T21832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k) GB/T21833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l) GB/T24593锅炉和热交换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m)GBT26283错及错合金无缝管材;n)NB/T47019.1-47

37、019.8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5.4.2 允许采用符合下列标准的强化传热管,其使用范围和基管材料还应符合GB150.22011及相关标准的规定:a) GB/T24590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b) GB/T28713.1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1部分:螺纹管;c) GB/T28713.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2部分:不锈钢波纹管;d) GB/T28713.3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3部分:波节管。5.4.3 GB/T24593.GB/T21832中的焊接钢管用作换热管时,还应符合GB150.22011中5.2的有biaohGBfT1512014关规定。5.4.4 错

38、及铝合金无缝管用作换热管时,应符合GB/T262832010中般工业热交换器用管材的规定。5.4.5 超出5.4.1引用标准中换热管的材料时,应符合TSGROOO42009中2.10的规定,且应符合NB/T47019.1-47019.8的要求。5.5螺柱(含螺栓)和螺母用钢棒1 .5.1螺柱(含螺栓)和螺母用钢棒的标准、钢号、使用状态、许用应力及力学性能试验等,均应符合GB150.22011第7章的规定。5 .5.2管壳式热交换器设备法兰的紧固件可按NB/T47027(JB/T4707)选用。6结构设计6.1管壳式热交换器J主要零部件及名称管壳式热交广器的要零部件及名称见表6-1和图6-1图6

39、-6。表6-1管壳式热交换器零部件及名称序号名称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管箱平盖21吊耳41封头管箱(部件)2平盖管箱(部件)22放气口42分程隔板3接管法兰23凸形封头43耳式支座(部件)4管箱法兰24浮头法兰44膨胀节(部件)5固定管板25浮头垫片45中间挡板6壳体法拦26球冠形封头46U形换热管7防冲板27浮动管板47内导流筒8仪表接口28浮头盖(部件)48纵向隔板9补强圈29外头盖(部件)49填料10壳程圆筒30排液口50填料函11折流板31钩圈51填料压盖12旁路挡板32接管52浮动管板裙13拉杆33活动鞍座(部件)53剖分剪切环14定距管34换热管54活套法兰15支持板35挡管55偏心维

40、段16双头螺柱或螺栓36管束(部件)56堰板17螺母37固定鞍座(部件)57液位计接口18外头盖垫片38滑道58套环19外头盖侧法兰39管箱垫片59壳体(部件)20外头盖法兰40管箱圆筒60管箱侧垫片ia。Zh-IIF螳圜GB、Tl5T2三4图6-1AES、BES浮头式热交换器图6-2BEM立式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GBfr-5112014图6-3BEUU形管式热交换器56576.2管壳式热交换器型号ohGBT15120146.2.1结构型式用3个拉丁字母依次表示前端结构、壳体和后端结构(包括管束)3部分。详细分类型式及代号见图6-7。前端结构型式壳体型式后端结构型式单程壳体1.固定管板与A相似的

41、结构带纵向隔板的双程壳体分流壳体周定管板与B相似的结构固定管板与N相似的结构可拆管束与管板制成一体的管箱与固定管板制成一体的管箱双分流壳体cn无隔板分流壳体特殊高压管箱带套环境料函式浮头釜式重沸器壳体ll穿流壳体图6-7结构型式及代号biaohGBT15120146.2.2型号由结构型式、公称直径、设计压力、公称换热面积、公称长度、换热管外径、管/壳程数、管束等级等字母代号组合表示。示例如下:管/壳建教,单壳程时只写M1.N一一换热管公称长度(m);d换热管外径(mm):当采用Al、Cu,Ti等换热管时,应在LN/d后面加材料符号,如LN/dCU公称换热面积(m2)管/壳程设计压力(MPa).压力相等时只写P公称直径E而厂对于釜式重泄器用分数表示二分子为管箱直径,分母为壳程圆筒直径示例1:浮头式热交换器可拆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mm,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力均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