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某村“红色”引领乡村振兴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某村“红色”引领乡村振兴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某村“红色”引领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某县城关镇某村地处县城西北角,距县城4公里,面积3.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870?,3100人。村“两委”干部4人,正式党员49人。近年来,某村以村内红色文化为依托,积极开展共同缔造试点创建工作,以“三个红色”(红色堡垒、红色工程、红色经济)为抓手,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贯穿始终,共建生态美、乡风美、生活美、形象美的“四美”家园。一、主要做法(一)健全组织体系筑牢红色堡垒一是建强组织。建立健全“村党支部+村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的四级治理体系,将全村划分为3大片区、10个村民网格,分片组建“1+4+N”红色小分队,即1个
2、村民党小组领衔,每个片区由群众代表大会评选出4名党员代表,分别担任党小组长、网格长、中心户长、院落长,发动群众自发认领义务护路员、保洁员等岗位,其中专门在人口密集、地处中心的凤坪路片区确定3名红色小组长、15户红色中心户,配合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开展矛盾调解、环境卫生整治、院落会议组织召集等工作。二是建强队伍。按照“12345”模式,发展1名村级助理、2名后备干部、3名乡土人才、4名回归能人、5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七一”“十一”等关键时间节点,组织辖区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展各类党性教育教学活动,从红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先后召开群众代表会议10余次,邀请党员
3、代表专题讨论某村村规民约某村人居环境红色公约,因地制宜修订某村共同缔造积分制管理办法,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通过“积分+红黑榜”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结合党员特长,将党支部49名党员全部编入村级志愿服务队、应急小分队、法律服务队等组织,引导党员成为群众帮办代办、法律援助的中坚力量,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指数。三是抓细机制。针对以往村务决策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探索实行“一事一议”“多议合一”的方式,健全党员联系群众、民主监督等配套制度,建立“两诺三制四权”村务监督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四议两公开”决策体系,推动村务管理透明规范。目前,在道路硬化、农村改厕等十余项涉及群众重大利益的村务中,集体
4、决策通过项目20余个,实现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O(二)加强多方联动打造红色工程一是挖掘红色历史。依托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区建设,深度挖掘徐向前、贺龙、李先念、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哪西战斗的历史,邀请有关党史专家对村内的红色文化开展研究和权威认定。以即西现存全国唯一一张保存完好的什么是红军红色传单为创作背景,参与大型红色剧目一张传单的故事创作,深度还原即西革命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依托北京市平谷区对口帮扶和市信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保财险公司驻村帮扶单位优势,争取省直、市直、县直机关单位支持,与北京龙道设计公司合作,紧贴某村实际,对“红军巷”“红军井”、红色旅游一条街
5、等项目进行科学规划Q二是开发红色资源。立足资源禀赋,开发红色教育区、瞻仰悼念区、陈列展览区三个红色片区。按照“点子群众提、规划专家做、材料就地取、事情大家干”的办法组织召开群众会36场次、吸纳意见19条,科学制定“红军巷”“红色剧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等红色村庄建设规划方案,鼓励村民出资出力、投工投劳、让地让利等途径参与共建,用好“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激励措施,引导群众一起参与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美丽乡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实事项目建设。三是廖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效能,联合乡村“五老”、学校师生、义务讲解员、文艺宣传队等团体持续开展文创产品创作宣讲;以红色剧
6、院、文化广场等为载体,定期组织红色文化汇演,实现红色历史人人知、红色歌曲人人唱、红色故事人人讲。结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巷等红色遗址,构建集讲述红色故事的经典教学、缅怀先烈的现场教学、重走红军路的体验教学于一体的多层次、高品质红色文化宣教体系。*中心小学,被批准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即西*红军小学”,成为十堰市首所红军小学。(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红色经济一是放大亮点。把红色遗迹打造成最好的“教室”,让曾经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故事,书写在历史篇章里的文字“活”起来,并以此带动红色旅游Q明确发展方向,将辖区内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打造成为省内外党政机关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游客观光游览、学校研学教育的
7、重要场地,年接待量达10万人次以上Q二是融合发展。科学谋划以红色教育为主导、特色农业产业为主体、休闲体验旅游为补充的发展规划,精心谋划打造文旅融合“三区两街”,即红色文化展示区、康养旅居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和红色旅游商品一条街、红色主题餐饮一条街。运用系统思维,将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场馆与夜间经济、民宿产业等业态相结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促进红色教育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村发展餐饮、住宿、拍照等各类门店30余家,解决15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问题。三是转型升级。大力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吸引大学生、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家乡党员能人大户发展养鸡、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实现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户均增
8、收2万元以上。与北京平谷华东乐器联合开办小提琴加工厂,组织村民以投资投工投劳的形式入股村级合作社,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合作社统一分包、制作、包装、销售、分红,实现年产小提琴2500把,创收200万兀O二、取得成效1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投资投劳,全年拆除乱搭乱建25处、750平方米,彻底清除破砖瓦、土石堆15处、200立方米;改旱厕75户,改扩建垃圾堆肥房1处;新增垃圾投放亭4处、转运箱6个、垃圾桶30只,新修三面光盖板式污水沟7处。目前,村级公共服务管理常态化运行,实现了路有人扫、山有人看、河有人巡、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2 .经济社会和谐发
9、展。为服务项目建设拆除农户房屋67户,8400平方米,妥善分配安置房47户,“红色剧场”“红军巷”“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2022年全村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实现产值80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某村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2022年被市委授予“十堰市民主法治示范村”。3 .打响乡村旅游品牌。依托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充分挖掘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震续红色血脉,弘扬廉洁清风,年均到馆参观干部群众和在校学生达300余批次,10万余人次,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在此挂牌。三、几点启示1 .要把组织建设作为基础支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
10、斗力的基础。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着力构建“村党支部一村民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一农户”四级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共同缔造、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突出关键少数,加强党员培育,培植中心户,发挥好党员、中心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标杆、走在前列,汇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2 .要把群众主体作为关键方法。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群众主人翁意识,努力变“你和我”为“我们”。要搭建群众参与平台,通过群众会、院落会等方式,有效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着力构建群众利益链接机制
11、,通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项目建设,提高群众话语权,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村庄的新变化,享受到“红利”,激励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变“我不管”为“我要管”。3 .要把红色精神作为力量源泉。依托地方红色历史,深入挖掘红色旧址、红色故事、红色文献、红色文艺等“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使红色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释放出凝聚人心、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大力发展红色经济,打造特色街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传承红色基因,震续红色血脉,赋能乡村振兴。4要把民生改善作为首要目标。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让群众的观念“活起来”,腰包“鼓起来”,环境“美起来”,日子“火起来”,让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推动资源、平台、服务向村级延伸,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