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70067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八单元患者的心理问题某患者,女性,48岁。因妇科小手术住院治疗。病区多数医生,尤其是护士反映该患者很“烦人”,即她不管医护工作忙不忙,常主动找医护人员谈天,“套近乎”,向医护人员示好。当同病房住入一位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李某时,此类举动更频繁。医护人员对李某的正常服务与沟通常使其不快,对他人说李某送了医生、护士多少东西等,郁郁不乐。经了解该患者为下岗工人,家中经济条件较差。【本章要点】1 .了解患者角色的概念,把握患者角色的转化。2 .熟识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3 .明确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第一节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一、患者角色患者过去通常是指患有病痛的人。而在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

2、在医学上称为疾病的现象,如足癣、近视、疣、痔等,但不能把全部的人都称为患者。到医院来体检的人和到产科来分娩的正常产妇,又经常被统称为患者。但他(她)们并非真正有病。也有一些身患疾病,但由于各种缘由而不来医院就医,他们虽没有被列为患者统计,却是真正的患者。(一)患者角色的概念患者角色又称患者身份,是一个人被疾病的苦痛所熬煎,并有治疗和康复的需要和行为,通过患病和康复的过程,与家庭、社会、医务人员之间产生互动。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Parson)在社会制度一书中提到“患者角色”具有肯定的权利和义务,可概括为以下4点。1 .患者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并依据疾病的性质和严峻程度,相应减轻他平

3、常担当的社会责任(工作)。2 .患者对其陷入疾病状态矍有责任。因人对病本身无法掌握,应尽可能使他早日康复。3 .患者有义务力求痊愈。生病不符合社会的愿望和利益,社会盼望每个成员都健康,以担当应有的责任和角色。生病是临时的非正常状态,患者应主动力图恢夏常态。4 .患者应当寻求牢靠的治疗技术关心,必需与医生、护上等合作,共同战胜疾病。由此可见,患者角色既有从常态社会职责中解脱出来的权利,又有乐观求医以早日康复的义务。(二)患者角色的转化患者角色的适应不良大致有5种类型。1.角色行为缺如,即患者未能进入角色。虽然医生诊断为有病,但本人否认自己有病,根本没有或不情愿识到自己是患者。5 .角色冲突。同一

4、个体经常担当着多种社会角色,当患病并需要从其他角色转化为患者角色时,患者一时难以实现角色适应。6 .角色行为减退。已进入角色的患者,由于更剧烈的情感需要,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表现出对病、伤的考虑不充分或不够重视,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7 .角色行为强化。由于依靠性加强和自信念减弱,患者对自己的力量表示怀疑,对担当原来的社会角色恐慌担忧,安心于己适应的患者角色现状,或者自觉病情严峻程度超过实际状况,小病大养。还要留意患者家人和其他照看者。8 .角色行为特别。患者受病痛熬煎感到悲观、绝望等不良心境的影响导致行为特别,如对医务人员的攻击性言行,病态固执、抑郁、厌世、以致自杀等。【例题】一位头

5、部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获知自己的面容没法完全恢复从前的模样后,对在场的医生和护土进行殴打,这属于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减退C.角色行为特别D.角色行为强化E.角色行为冲突解答编号500745080101f正确答案C二、求医行为求医行为,即求助于医务人员的关心。患者有病或有某种症状的感受后,会不会实行求医行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 .对疾病或症状的主观感受专业人员从专业立场去理解疾病,总盼望患者的观点与自己全都。而实际状况是看法经常不全都,由于人们对疾病的熟识不同,导致人们打算是否进一步实行求医行为具有很大差异。2 .症状的质和量症状的质和量对患者的影响取决于该症状在特定人群中消失的频率,常见

6、或罕见;该症状对一般人来说是否熟识;该症状或该疾病的预后是否易于推断等。3 .心理社会因素求医行为与心理体验、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状况有关。美国Blum(1964)估量,75%的急性病患者求医,而只有20%慢性病患者求医,他列举有病不求医的缘由包括10个方面:没有钱;医疗费用太高;对疾病的症状没有觉察出来;对所患疾病的意义和重要性熟识不足或自认为没有多大关系;对于医生的恐惊心理,对于诊断过程的恐惊心理,对外科处置的恐惊;对个人健康的态度冷漠;存在一种自我惩处的心理;存在病耻的信念;缺乏交通工具;太忙,工作丢不开,请不了假。其次节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一、对疾病的态度人知道自己有病后,会很快把留

7、意力由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体验和感受,由于感知觉的指向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范围都受到心情和性格特征的影响,所以患者往往只关怀本身的功能状态,对各种症状的敏感度都会增加。二、心情和情感活动(一)焦虑疾病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而且疾病往往存在不行预见性和危急性,所以,一个人患病后最明显的心情反应是焦虑。焦虑程度随个体对疾病的了解以及对疾病后果的担忧而有不同。焦虑时病人的主要表现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手掌及脚趾部出汗增多,肌肉紧急,有些人会颤抖,腹肌紧急,胃痉挛,腹泻。病人常有失眠、头痛,语速快、不间断,声音提高,或讲话变得迟疑,口吃,精神难集中,留意力短暂。适度的保虑反应可以

8、提高人的警觉性,使人的心智活动增加,调动机体的生理和心理防卫机制,以应付状况的变化;同时可促进患者转入病人角色、寻求医疗关心和遵从医嘱。但过度、持续的焦虑则是有害的,可使病人过分关注自身状况、难与医护人员协作,阻碍治疗的进程。医护人员向病人供应必要信息、医学学问,赐予心理支持,有利减轻病人焦虑。(二)行为退化病人重新使用稚嫩的行为来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困难,是一种退行性行为的表现。患病后常有退化行为,其表现有下列特征:1.自我中心把一切事物及与自己有关的人,都看作是为他的利益而存在的。在治疗进程中,假如病人渐渐能关怀病友,或让陪他的亲朋早点回家休息,这表示病人的自我中心减轻,标志着病情有所恢复。2

9、 .爱好狭窄仅对当时为他发生的事有爱好,而对其他事情不太关怀,即便是病前感爱好的事物,现在也不感爱好。3 .依靠性强病人在心情上往往依靠于照看他的人。此时病人心情可能是冲突的,它可以向医护人员要求过分的关照,也会向医护人员发泄生气。4 .全神贯注于机体功能病人对自己身体功能有关的事情特别关怀,如吃了什么,睡眠时间,什么活动对机体有利等等。熟识患者行为退化时的特征与表现,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病人及其行为。有学者认为行为退化可使病人重新安排能量以促进痊愈过程,这种退化整合是一种爱护性的反应对病人是有关心的;但当病情好转时,应准时削减依靠而提高主动性,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三)生气患病本身是生活中

10、的不幸,患病后还会遇上就诊不便、医院环境差、治疗效果不满足、医患间冲突等,都可以引起病人的生气,病人或许因不能自理而生气。有时病人发的是“无名火”,这些怒气经常向四周的人如亲友或医生、护士。应理解为这是病人发泄的需要。从心理学角度看,生气时的攻击反应可以缓解病人内心的紧急与苦痛,但攻击同时过度的生气也经常伴有“应激反应”式的生理变化,这对病人身体的恢复不利。对病人的生气医护人员应当谅解,并向家属说明是他需要关怀。对于不合理要求医护人员需冷静处理。(四)抑郁肯定程度的抑郁在任何严峻的疾病中都有。抑郁可以使病人保存能量,有自身爱护意义。但持续的抑郁对病情是不利的,它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诊断和治

11、疗。抑郁反应的强度可以从稍微失落感到极度的哀痛、绝望。支持、鼓舞和适当的治疗对抑郁心情常可奏效。(五)猜疑心加重有些病人患病后特殊敏感、多疑,尤其有神经质倾向者。对四周人的言语妄加推断,对医务人员的低声沟通尤加猜疑;对亲朋好友的劝慰,半信半疑,怀疑自己的病情己很严峻。他们怀疑别人欺哄自己,因而惶惶不行终日。猜疑心重多发生于久病或病情较重者。留意把握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能够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第三节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一、儿童患者的心理儿童患者对疾病缺乏深刻熟识,心理活动多随治疗情境而快速变化。他们情感表露又比较直率、单纯,不擅长掩饰病情,只要按其心理活动特点护理,

12、易于引导他们适应新环境。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育不同,患病时的反应也不一样。在新生儿期易发生惊骇、哭叫和痉挛;幼儿期患者入院后易产生恐惊与对立心情。学龄前期儿童患者有依恋家庭心情,情感较为简单。学龄期儿童初入院时有惧怕心理,表现害怕、哀痛、焦虑等。总之,儿童在患病期间,对父母更加依靠,更渴望父母的呵护,对门诊或住院治疗造成与父母的分别,会引起儿童的极大心情反应,造成“分别性焦虑”心情。由于儿童年幼,常表达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心理反应,因此家属往往成为孩子不恰当的代言人。在我们国家现实生活中,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特别紧急、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看,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少数

13、年龄比较大的儿童,比如1214岁的儿童,有些共性早熟,当他们患病以后,会有类似成人的心理反应,会从大人的表现中估量到自己的病情是否会给学习、生活带来影响,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想到疾病会导致死亡,进而感到恐惊。二、青年患者的心理青年人正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会感到很大的震动。他们往往不信任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得病,直到真正感到不舒适和体力减弱时才渐渐默认。青年人一旦承认有病,韦观感觉特别敏锐,他们担忧疾病会耽搁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对自己恋爱、婚姻、生活和前途有不利的影响。青年人的心情是剧烈而不稳定的,简单走极端。他们对待疾病也是这样。如果病情稍有好转,他们就盲目乐观,

14、往往不再仔细执行医疗护理方案,不按时吃药。病程较长或有后遗症的青年人,又易于自暴自弃、悲观绝望,情感变得特别抑郁而捉摸不定。由于疾病的巨大挫折,他们会消失严峻的精神紧急和焦虑,甚至导致理智失控,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三、老年患者的心理老年人都盼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但老年人多有慢性疾病,当病重就医时,多对病情估量悲观,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有的情感变得稚嫩会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为某处照看不周而生气。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敬重。第四节特殊患者的心理问题一、危重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危重患者入院后自然受到特殊的对待,这些特殊对待对于他们的救治是必要的,但也可能向患者提示其疾病的严峻程度而引起一些心理

15、问题。国外对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careunit,CCU)及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的患者心理讨论说明,这种病房中的患者心理问题除疾病本身的影响外,环境因素也影响治疗效果。CelJ患者在发病初期全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多数因持续苦痛而产生濒死心理恐惊。焦虑的缘由据分析主要是环境所致,如24小时昼夜不分的医护工作;监护用电视录像的连续强光照明;连接身体的各种导管造成的压迫感,活动受限制,被迫长期处于肯定体位;同室患者的抢救、死亡等。ICU患者也有类似状况,外科手术后的ICU中的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高于一般患者,占整个ICU患者的11.6%(其中心

16、脏手术为20的脑手术为14.6%,其他8.9%)。手术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无性别差异,高龄者易发,儿童少见。二、不治之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欲望,因此,当患了绝症面临死亡时总会有心理变化。当前死亡的主要缘由是心血管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其中引起濒死感最强的疾病是癌。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患者往往引起巨大的苦痛,这些苦痛本身即可导致死亡。患者苦痛的缘由有:意识到死亡的靠近;丢失的预感;疾病过程的躯体后果,如呕吐、苦痛、呼吸困难、严峻的不适应以及当病情进展时的无望和失助感。第五节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与程序一、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

17、际关系为基础,运专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转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二、心理护理的原则1 .服务性原则2 .主动性原则3 .启迪性原则4 .针对性原则5 .自我护理的原则三、心理护理的目标1.供应良好的心理环境6 .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7 .消退不良的心情反应8 .提高患者适应力量四、心理护理的程序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方案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运用护理程序,护理人员可以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心理护理,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护理程序由评估、护理诊断、方案、实施和评价5个步骤组成。1 .评估:评估是护理程序的最初阶段。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交谈、观看和护理体检等方法,有目的、有方案、有系统地收集资料,为护理活动供应牢靠依据。2 .护理诊断: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有所不同,它是对个人、家庭或社会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推断,由护理人员评估和诊断。3 .方案:方案是针对护理问题制定的相应的详细护理措施。4 .实施:在护理实践中实施护理方案中的各项心理护理措施5 .评价:对护理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