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均衡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均衡发展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均衡发展研究摘要:在对“电信业地区均衡进展”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测算,本研究报告认为,相关于目前的经济进展水平差异程度,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电信业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处于合理范围,各地区电信业进展较为均衡;而相关于目前的社会需求状况差异程度,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电信业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已超出合理范围,各地区电信业处于非均衡进展状态,但有逐步朝均衡进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报告通过深入分析提出,实现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高层次均衡进展需要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走非均衡进展道路。一、“电信业地区均衡进展”的内涵与研究思路(一)“电信业地区均衡进展”的
2、内涵目前,关于产业在地区间的进展均衡,人们更多的是从“绝对均衡”的角度来界定,即认为在某一时点上各地区静态进展水平的一致性,相应的衡量指标往往使用产业进展的绝对量指标或者人均量指标进行测度。然而,这种“绝对均衡”只兼顾了“社会公平”,忽视了“效率”,实际上可能导致真正的“社会不公平”。我们认为,产业的地区均衡进展应从“相对均衡”的概念来懂得,马上各地区的产业进展水平与其自身的决定因素进展程度进行匹配,并对地区间的匹配程度进行对比,假如相一致,则认为产业的地区进展是均衡的,反之,则认为是非均衡的。因此,我们将“电信业地区均衡进展”中的“均衡”界定为:某一时期内,在各地区社会经济水平、文化水平、需
3、求状况等电信业进展需求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各地区电信业进展水平与这些因素的进展程度之间匹配程度的一致性。假如一致性高,我们称之为“电信业地区均衡进展”,否则,我们称之“电信业地区非均衡进展”。从这一定义能够看出,这里的“均衡”既考虑了电信业进展与经济进展等生产力的“匹配性”因素,又考虑了电信业进展与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等社会状况的“匹配性”因素,因此这一概念实际上同时兼顾了“效率”与“公平”。(二)“电信业地区均衡进展”的研究思路在研究地区间电信业进展是否均衡时,关键是需要将各个地区的电信进展水平与当地经济进展水平、社会需求状况进行比较,看各个地区的这一“匹配程度”是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然而,在实
4、际研究中,根据定义来研究地区间电信业进展是否均衡显得十分困难,由于一个地区经济进展程度与社会需求状况的指标都非常多,要将其综合成一个合理的指数(标)比较困难,而且大量数据的收集也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可采取另一种研究思路:首先研究各个地区间电信业进展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然后看这种差异与各个地区之间经济进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社会需求状况之间的差异是否匹配。二、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均衡进展现状分析(一)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进展差异的综合评价根据科学性、综合性与横向可比性的原则,并结合电信通信业务地区进展影响因素的性质,确定四种分类的指标(也即电信统计上的分类指标),从而构成了整个电信业地
5、区进展差异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见表Io整个电信业地区进展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层:A层是目标层,即各地区电信进展水平;B层是分目标层,即反映A层的若干侧面;C层是指标层,是对B层的分解与具体化。BC人均电Or业务CCl)电信业务量高雳水平人均本地网电话通话次数(C2)人均长途电ISliSH长(C3)人均移动电硒话时长(C4人均长建光领迷路长度(cn人均长途电取举我06)主QiIflrlK力水平人均长任业务电路(Cn人均息用文校机容(CS)人均移动电故裁员容醵电话及不(CKn(B3)(Cll)限电医,及享(Cl2)互联网普及事(CI3)由口Si全H产南*予C1)人均电值S0定费产授责CCM)电1
6、1团定货产按JS5ODP比徽C15)名电区电信发H水平运用层次分析法,可得到各地区电信进展水平差异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2。ClCaOC4CSC4CTRft。11Og3。803OOlMQW3CTC9CMCllCUCBCHCU0IW4QitnOftsOg)OMM0WS根据“八五”末期、“九五”末期与“十五”初中期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电信进展水平指标数据,并用每个指标的实际值与全国平均值相除,以使指标数据无量纲化,计算得到各地区电信进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见表3。年检19952000岷东部中部iSB3F中Sr西部电信业务量消费水举04071OllM00794035110124401202主ii*力水
7、平0655402720020M056960290003616通信服务水干071S9015017230j63010264502073电信附定侪产投费水平01306006150D45?011300053200661的合讦价值19120施61j663S07421。助2译份2001XO2皿茶*中部5三不都三SS电信业务消费水平03M8012810122003301S46013F0皿OtMO。58OJSK三A*OW。加owe华“宣产检登llfl得S。613区令11*2BB73S4-3善电度电信发廉水牛或胃作份伤果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电信进展水平差异评价结果能够看出:(1)东部地区的电信业进展水平综合
8、评价值均在1.5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均在0.75以上,这说明在电信业的进展上,东部地区的进展情况最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十分显着。从总体上来看,中部与西部地区的进展情况已经非常接近。(2)从各地区电信业进展水平综合评价值的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地区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则显示出逐年上升的势头。这说明在电信业进展水平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缩小。(3)从各项具体指标来看,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也十分明显。(4)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中西部地区之间电信进展水平差异很小,但在某些指标中却是有明显差异的。(二)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均衡进展现状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
9、进展水平、社会需求水平的差异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它们与各自的电信进展水平差异程度进行对比,假如经济进展水平或者社会需求水平的差异程度比电信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大或者相当,则说明从经济进展水平或者社会需求水平的角度来看各地区的电信进展水平是均衡的,反之亦然。为此,我们运用相对差异系数与Theil指数来测度东、中、西部地区电信进展水平、经济进展水平、社会需求水平的差异程度,其中电信进展水平使用表3中的综合评价值,经济进展水平使用“人均GDP”指标,社会需求水平使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测算结果分别见表4、表5、表6。哀4床.百邮地区电1友祟水*/界度港标量号系数I砌年2000年2001年Ro
10、2年Xn3年幅对重算系效Q33045e80419003S8803809TMm031017100.173001501328反国TMU揩散021170.114301033OOSM00723区内TbUIWS010780X)56?006970067100603*5存、中.普电g人均GDP超鼻a值版标*I9W年ROO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相对霍鼻XSR0415$04067041170W404461TIml百025560J12602470024470239701091OOSK0100106101054区内TteiI耐044650.13180.1422013$O!343哀6东.H邮电Hj(IA层民
11、人均演费理支出型弄笊度括标量#系数2000年2001年2002叫量鼻系故Og0.23460J49STU揖裁0043000423004区间丁IZ猾裁002250*00328ERTteJjn?001750016900156从各地区电信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与经济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比较来看,“八五”末期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人均GDP的相对差异系数为0.4158,Theil指数为0.1091,而同期的电信进展水平的相对差异系数为0.6253,Theil指数为0.2117,这说明各地区之间电信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大于经济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因此,从电信进展水平与经济进展水平匹配性角度来看,“八五”末期我国东、
12、中、西部地区电信业进展是非均衡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异程度呈现扩大的趋势,而电信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则逐步缩小。到“十五”中期(2003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人均GDP的相对差异系数为0.4461,Theil指数为0.1054,而同期的电信进展水平的相对差异系数为03809,Theil指数为0.0725,这说明各地区之间电信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已经小于经济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因此,相关于目前的经济进展水平差异程度,能够认为各地区电信业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处于合理范围,各地区电信业进展较为均衡。从各地区电信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与社会需求状况的差异程度比较来看,东、中、西部
13、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差异程度略有上升,但一直小于电信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并由于各地区电信进展水平差异程度在不断缩小,因此两种“差异程度”的差异在变小。如在“九五”末期,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的相对差异系数为0.2334,Theil指数为0.0254,同期电信进展水平的相对差异系数为0.4568,Theil指数为0.1143;而到2002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的相对差异系数为0.2498,Theil指数为0.0328,同期电信进展水平的相对差异系数为0.3888,Theil指数为0.0834。因此,相关于目前的社会需求状况差异程度,
14、能够认为各地区电信业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已超出合理范围,各地区电信业处于非均衡进展状态,但有逐步朝均衡进展的趋势。三、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均衡进展模式研究(一)电信业进展与经济进展、社会需求匹配模式研究关于一个地区而言,其电信业的进展程度务必与经济进展水平、社会需求状况相匹配。因此,假如将一个地区的电信进展水平、经济进展水平与社会需求状况分别作为空间中的一轴,根据水平高低划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这样就可形成一个地区电信业进展模式的空间组合图,形成27种匹配模式,如图1所示。每个小立方体说明该地区电信进展水平与经济进展水平、社会需求状况的匹配程度。关于一个地区而言,假如其电信进展水平、经济
15、进展水平与社会需求状况都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上,同时电信进展水平领先于或者与经济进展水平、社会需求状况水平同步,则可称之为“合理匹配模式”或者“协调模式”,否则就称之“失调匹配模式”。在以上27种匹配模式中,只有M模式、V模式、W模式、Y模式与Z模式是合理匹配模式,其它都属于失调匹配模式。与此同时,M模式、V模式、W模式、Y模式只有向Z模式方向进展,才能保证其持续的“合理性”,否则,可能会沦落为“失调匹配模式”。(二)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均衡进展模式选择1 .“电信业地区均衡进展”模式根据“电信业地区均衡进展”的定义,假如各个地区的电信进展水平与经济进展水平、社会需求状况水平的匹配模式属于2
16、7种模式中的同一种,或者者它们属于27种模式中的不一致种类,但它们的电信进展水平与经济进展水平的差异程度、电信进展水平与社会需求状况的差异程度都相同,那幺它们的电信业之间的进展也属于均衡进展范畴。同时,由于各个地区的匹配模式有“合理匹配模式(高层次模式)与“失调匹配模式”(低层次模式)之分,因此在各式各样的电信业地区均衡进展模式中,也就有层次与水平的高低之分。同样,在电信业地区非均衡进展模式中,有些“非均衡”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而另一些“非均衡”显然也属于低水平与低层次的。因此,根据地区间电信业进展的均衡进展程度(“均衡”与“非均衡”)与均衡或者非均衡水平的高低,能够将电信业在地区间的进展模式分
17、为四类,如图2所示。层次心功也檎FlI高启次!粮屋I届低低层次均曲模太低层次均余极或生均街均循悔所履庾图2电侑蛇隹地区何的发限梭或(1)低层次非均衡模式:在比较的两个地区中,至少有一个地区处于“失调匹配模式”,同时两者间的匹配程度不一致。这种进展模式有两类:第一类是两个地区都处于“失调匹配模式”,第二类则是一个地区的匹配模式是“失调匹配模式”,而另一个地区的匹配模式为“合理匹配模式”。(2)低层次均衡模式:在比较的两个地区中,至少有一个地区的匹配模式是“失调匹配模式”,同时两者间的匹配程度一致。这种进展模式也有两类:第一类是两个地区的匹配模式都是“失调匹配模式,同时匹配度一样;第二类是一个地区
18、的匹配模式是“失调匹配模式”,而另一个地区的匹配模式则为“合理匹配模式”,但它们之间的匹配度一致。(3)高层次非均衡模式:两个地区的匹配模式都是“合理匹配模式”,但它们之间的匹配程度不一致。(4)高层次均衡模式:两个地区的匹配模式都是“合理匹配模式”,同时它们之间的匹配程度一致。2 .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均衡进展模式的选择根据电信业进展与经济进展水平、社会需求状况的匹配模式定义,结合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自的进展现状,能够近似地认为我国东部地区的匹配模式处于“M模式”,而中西部地区的匹配模式大致处于“A模式”。这样,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电信业进展都属于“低
19、层次非均衡模式”中的第二类,即中部地区或者西部地区的匹配模式是“失调匹配模式”,而东部地区的匹配模式为“合理匹配模式”;目前我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电信业进展基本上吻合“低层次均衡模式”中的第一类,即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匹配模式都是“失调匹配模式,同时匹配程度差不多。在“电信业地区均衡进展”的两类模式中,“低层次均衡模式”的结果实际上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两个地区的电信进展水平、经济进展水平与社会需求状况都处于非常低的状态,因此实际上是形成了“贫穷俱乐部”,大家共同穷困;另一种是一个地区的电信进展水平、经济进展水平与社会需求状况都明显高于另一个地区,因此容易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
20、低层次均衡模式本质上是以“共同贫穷”或者经济收入的“不公平”为代价的,是一类不可取与尽可能避免的均衡进展模式。“高层次均衡模式”是一类较优的地区间电信业进展模式,其中除了(M模式,Z模式)、(M模式,M模式)组合外,其它模式都以各个地区良好的经济进展态势、较强水平的社会需求力与较高的电信进展水平为基础,以“效率”为先导,同时又基本实现“公平”,实际上是各个地区走向“共同富裕”。在“高层次均衡模式”中,(M模式,M模式)模式也是以各地区的“共同平庸”为代价的,而(M模式,Z模式)则是以各地区经济收入的“不公平”为代价的,因此地区间电信业进展模式不能长时间处于这两种模式,但可作为过渡。(Z模式,Z
21、模式)是一种最理想的地区间电信业均衡进展模式,它不但实现了地区间的均衡,还实现了地区内各项指标的最优性匹配,形成各指标进展之间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均衡进展模式的最终取向或者目标是(Z模式,Z模式)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层次动态均衡进展;而从中长期来看,(V模式,V模式)、(W模式,W模式)、(Y模式,Y模式)等三种模式也是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均衡进展可选择的较优模式。(三)实现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高层次均衡进展的路径选择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实现各自理想匹配模式的路径来看,中西部地区需要走过的路显然要比东部地区长,同时中西部地区到达理想匹配模式的困
22、难要远大于东部地区。由此决定在实现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高层次均衡进展的过程中,各个地区之间电信业的进展实际上更多处于非均衡进展状态与模式,包含低层次非均衡模式与高层次非均衡模式,因此非均衡进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高层次均衡进展的必定过程与途径。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实现各自理想匹配模式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来看,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东部地区早早地到达理想匹配模式,而中西部地区则滞后于东部地区非常长的时间才到达,这种情况实际上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各项指标进展水平的更大差异为代价,使得最大程度上牺牲“公平”,同时容易带来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因此不足取;第二种情况是东部地区十分“
23、缓慢”地到达理想匹配模式,以“等待”中西部地区“同时”到达,这种情况显然是以“牺牲”东部地区为代价,同时又降低了中西部地区的可能进展速度,使得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效率”原则,因此也是不可取的;第三种情况是东部地区以适当的速度在其“合理”的时间内到达理想匹配模式,同时中西部地区以较高速度在“合理”时间内到达理想匹配模式,中西部地区滞后于东部地区到达,但之间的时间差处于合理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在到达过程中各项指标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都具有各自合理的进展速度,因此是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原则,是可取与合理的。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实现我国电信业东、中、西部地区高层次均衡进展实际上需要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走非均衡进展道路,在进展过程中必定存在着多种“非均衡态”。因此,合理的进展方式是东部地区以适当的速度在其“合理”的时间内到达理想匹配模式,同时中西部地区以较高速度在其“合理”时间内到达理想匹配模式,中西部地区滞后于东部地区到达,但之间的时间差处于合理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