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分析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分析报告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早由中国人民大学开办于1993年。其后,陆续有许多院校开办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快速地发展起来。1999年,全国有37家高校开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327人,2009年开办高校数增加到365家,其中开办本科专业的高校有260家。1999至2008年间,我国高校累计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161030人,培养的毕业生总数达到70320人。从2006年至今,人力费源管理专业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与人才培养数量快速增长不相称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
2、业人才培养质量并不高。重点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应用型高校虽然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实践教学往往跟不上去,致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均显不足。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没有形成紧密对接,人才供给和需求脱节,这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降低。“双率”降低固然有供求数量矛盾的原因,但供求质量矛盾是主要原因。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很低,很多从业者都是从其他岗位和职业转行过来的,企业对懂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有很大的需求。然而,很多高校办学理念落后,重规模、轻内涵
3、,重数量、轻质量,办学开放程度不高,没有认真考虑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问题,在办学思路和行为上还具有明显的传统封闭式办学的色彩。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缺乏严谨的论证,局限于本地或相同类型兄弟院校间的相互学习,对培养出的毕业生的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缺乏科学的跟踪评价,结果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彼此相似或趋同,鲜有特色可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不是一个新兴专业,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向主要依赖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转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体现应用型定位的要求,办出特色,是XX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始终在思考的问题。按照本专业人才培
4、养的定位分析,本专业提出“依据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立足XX、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方向,因此,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建设的目标。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1、明晰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明确专业定位。按照应用型院校办学定位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应是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能从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5、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诸如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绩效、薪酬、员工关系管理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型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可依照本校支柱和优势学科,突出本校应用型人才的特定优势。如财经类院校可突出财经类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培养具有良好经济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如果是外语院校,可以培养外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即充分发挥外语院校的专业和人才优势,使学生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能进行跨文化沟通和合作,完成涉外业务工作。XX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提出了国际化与社会化两大发展方向,在此方向指引下,本专业提出“依据国内外人力资源
6、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面向全国、立足辽宁、服务XX,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方向,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2、实施错位竞争所谓错位竞争就是要突出专业特色,实施差异化战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需求量大、供给有限的卖方人才市场条件下,主要矛盾是数量矛盾。在供过于求的买方人才市场条件下,质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很多高校专业定位趋同,彼此差异不够显著,所培养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强,质量矛盾突出。随着高考生源下降趋势的不断延续,高校生源竞争将日益激烈,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招生难度
7、将日益加大,生源的供需矛盾也将会倒逼高校加强内涵建设,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显著的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供需匹配度。实施错位竞争,一方面可以考虑适度缩小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单位的范围,为相对较小的“目标市场”培养人才,使专业的目标市场定位更为明晰。对于一般财经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去向多为中小型企业,且民营企业居多,可将培养人才所供给的对象确定为地方中小型企业。又如外语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企业,而对外语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是涉外业务,因此可将面向企业收窄为涉外企业。这样的定位可使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具体,实现培养目标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为特定的“目标市场”定制“产品”,更富有
8、针对性,培养目标变得更加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实施错位竞争要求努力打造专业特色。特色不宜过多,过多会造成交叉和重复,特色便不成其为特色。财经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可以是“注重应用、通晓经济、适应力强”,外语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可以是“重应用、通外语、高素质”。这里,最重要的是突出应用的特色,即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强调应用为基础,再加上其他特色,才能与其他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形成显著差异和优势。三、本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思路分析本专业所在的XX大学是一所地方性综合性高等院校,且坐落于外资企业密集的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天的综合性优势与广阔的就业
9、市场注定了本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为:”以人力资源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地方发展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凝练人力资源学科方向,立足XX,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国际化”及“扎实的创新实践能力”两大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由此,本专业经过多次讨论分析,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为:(1)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贯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侧重培养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理念,为XX市乃至辽宁省提供人才支持;(2)坚持以高等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以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变化趋势的导向,全面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3)坚持“质量为本”的原则,着力培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4)按照“专业基础平台化、专业技能流程化、个性培养模块化”的教育理念,努力促进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将内在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专业整个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