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声门下吸引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78933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危重症患者声门下吸引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危重症患者声门下吸引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危重症患者声门下吸引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危重症患者声门下吸引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危重症患者声门下吸引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患者声门下吸引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症患者声门下吸引技术规范.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急危重症患者声门下吸引技术规范【名词定义】声门下吸引又称声门下滞留物吸引(Subglotticsecretiondrainage,SSD),是指应用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囊套管,通过负压吸引对声门下、气囊上的滞留物进行持续或间断吸引的护理操作技术。【适应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禁忌证】1 .凝血功能异常所致气道黏膜出血患者。2 .气道重建术后及甲状腺术后患者。3 .咽部、食管、气管外伤或手术患者。【目的】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防止滞留物沿气囊周围下行进入下呼吸道,从而预防/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发生,延迟VA

2、P发生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制度与依据】1 .目前国外制订的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VAP防治指南和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的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已推荐将SSD作为一项常规的预防VAP的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2 .2013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中11项RCT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持续吸引和间断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均可明显降低VAP的发病率,指南建议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1B)。3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指出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堆积的分泌物是建立人

3、工气道患者误吸物的主要来源,应用装有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管的气管导管,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缩短住ICU的时间,因此,推荐在预测有创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或72小时的患者使用(1A)。【准备】1.用物准备:PDA、气囊测压仪、负压吸引装置、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治疗巾、纱布、消毒液、棉签、洗手液、手套,检查物品的有限期,处于备用状态。4 .环境准备: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5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6 .患者准备:核对患者信息、神志及配合度。【操作流程】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7 .物品准备PDA、气囊测压仪、负压吸引装置、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治疗巾、纱布、消毒液、棉签、

4、洗手液、手套8 .环境准备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9 .核对身份用PDA扫描患者腕带进行身份识别,清醒患者可用反问方式核对10 解释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11 体位抬高床头3045。,半卧位能预防和降低VAP发生12 评估气管导管评估患者气管导管深度及固定松紧度13 调节气囊压力使用气囊测压仪监测并调整气囊压力为2530CmH2014 吸痰评估患者,按需进行气管内吸痰及清除口咽、鼻咽部分泌物10 .放置治疗巾将治疗巾放置于患者颈侧,声门下吸引管下方IL洗手、戴手套按照七步洗手并戴手套12 .消毒消毒声门下吸引导管开口处13 .连接痰液收集器将声门下

5、吸引导管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调节吸引负压1.持续吸引:2030mmHg14 间断吸引:6080mmHg15.吸引将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痰液收集器的另一端进行声门下吸引16.观察吸引时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等;并观察是否有引流不畅、血性黏液、呛咳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17,断开吸引、保护接头无引流液继续引出后将负压吸引装置与痰液收集器断开,并用纱布包裹保护痰液收集18 .手卫生脱手套,洗手19 .调节气囊压力再次使用气囊测压仪调整气囊压力在2530CmH2020 .查对用PDA扫描患者腕带识别患者信息21 .收拾用物,整理床单位收拾用物,患者取半卧位,整理床

6、单元22 .洗手记录记录声门下吸引时间、引流液量及性状、有无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1.检查气管导管:操作前检查气管导管固定情况及深度,确保导管位置正确。23 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声门下吸引时会导致患者恐惧、焦虑、刺激性呛咳的发生,从而可能引起患者心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根据患者的配合程度做好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24 .保持合适的气囊压力:患者体位改变和吸痰操作等会影响气囊压力,因此应定期监测气囊压力,每4小时使用测压仪监测并调整气囊压力,维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0。气囊压力过高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受压缺血坏死,压力过低易使气囊上滞留物通过气囊与气管壁的间隙下行

7、至下呼吸道引起VAP。25 保持吸引管通畅:在每次吸引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如无分泌物吸引出,可向吸引管腔内注入空气2ml,以检查其通畅性。26 预防气道黏膜出血:持续吸引容易引起黏膜干燥,严重者出现出血。吸引负压过大也会出现压力相关性黏膜损伤出血。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间断或持续吸引方式及合适的吸引负压。27 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每日更换痰液收集器,如吸引量多时应及时更换,并在吸引间隙期用纱布包裹接头。28 间歇声门下吸引时间间隔:每2小时进行声门下吸弓临床可根据患者声门下引流量及性状适当延长或缩短吸引的间隔时间。29 观察并记录声门下吸引物

8、的量及性状。【前沿进展】1 .声门下吸引主要包括持续声门下吸引(Continuousaspirationofsubglotticsecretion,CASS)和间歇声门下吸引(intermittentaspirationofSubglotticsecretion,IASS),有研究显示在临床上持续声门下吸引和间歇声门下吸引均能降低VAP的发生率,使用两种方法患者的VAP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方法比较,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保证分泌物被及时抽吸出来,防止气囊上方分泌物滞留,但容易导致气道黏膜干燥、易出血、影响局部血供;间歇声门下吸引对气道黏膜刺激小,使气囊上面的黏膜得到充分休息,气道温、湿度变化小,

9、缓解负压对黏膜的损伤作用,但不能保证吸引量,易堵管。相关Meta分析研究显示IASS较CASS可减轻气道黏膜的损伤,CASS分泌物隐血试验阳性率是IASS的3.37倍,国外研究结果也表明CASS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气道黏膜损伤。临床可根据患者声门下分泌物的量和性状等选择不同的吸引方法,有研究显示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和黏稠度来决定吸引方式:引流量稀薄且大于50ml24h选择持续吸引;引流量小于50ml24h选用间歇吸引。2 .关于声门下吸引负压的选择,国外在VAP预防相关指南综述中推荐持续声门下吸引使用20mmHg的负压,间歇声门下吸引使用IOo15OmmHg(ImmHg=O.133kPa)的负压。国内

10、没有相关指南对声门下吸引负压数值进行规范,临床研究中使用的声门下吸引负压范围在2015OmmHg波动,其中以6080mmHg居多。相关研究显示根据分泌物黏稠度选择不同的声门下吸引压力有更好的效果,推荐分泌物I度(稀痰)用2140mmHg的负压;分泌物11度(中度黏痰)和HI度(重度黏痰)用41-60mmHg的负压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保证有效吸引,有效避免吸引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舒适度。声门下吸引负压的选择除了考虑分泌物的量和黏稠度、吸引方式外,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反应和黏膜损伤等情况,最佳负压值的设定未有统一标准,仍需要临床研究来探讨。3 .对于间歇声门下吸引的间隔时间,尚未形成共识,相关文献报告从16小时不等,以24小时居多。也有研究认为按需声门下吸引为宜。相关研究方案尚待进一步实施以确定最佳吸引频率,且若得出结论为按需吸引,应制定按需吸引的客观判断标准。4 .持续声门下吸引和间歇声门下吸引均存在一定不足,国内外学者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出声门下冲洗技术,即用注射器将冲洗液定时定量注入声门下吸引导管内,停留数分钟后再抽吸,可在一定程度上稀释细菌的浓度同时防止堵管的发生。研究显示,不同的声门下吸引方式联合声门下冲洗可降低VAP发生率,减少堵管的发生,提高吸引效果。冲洗液的选择多为生理盐水、0.02%洗必泰溶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