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范文(三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86694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范文(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范文(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范文(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范文(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范文(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范文(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范文(三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范文(三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篇一同志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第一,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不断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2、(一)确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指向。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人民共有共建、共促共享的同一个梦。国家层面,要使现代中国更加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更加凸显;民族层面,要使中华民族更加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人民层面,要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国家富强是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政治前提,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可靠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初心和起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和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召唤、人民期盼、历史必然

3、。(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为土壤,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营养,滋养着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审美情趣、思想信念、知识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在浩如烟海、厚重博大的中华文化中,不断挖掘各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元素,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

4、。(三)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帮扶政策、区域差别化发展政策、援疆援藏等对口帮扶政策,极大地缩小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民族地区发展的短板正在补齐、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正不断增强,后发赶超的势头更加强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国家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措施,更加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在互嵌式社会结构中更好融入城市。在各

5、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中,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夯实增强“五个认同”的社会基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最高利益。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当下的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从中央到地方,从北疆草原到南国海疆,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各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众化、人文化、实体化,各民族亲如一家的社会氛围

6、日益浓厚。在城市社区、工厂、乡村、学校、军营,各行各业都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动担当、自觉践行,民族团结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汇合点提升到新高度。(五)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都对国家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

7、性事业抓紧抓好。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第二,为什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至关重要。(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

8、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

9、使56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使我国各民族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愿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进对新时代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的认同,需要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第三,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

10、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一)要聚焦夯实政治基础,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因此,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委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工作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创新发展新时代民族工作。要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为新时代民族工作

11、提供源头活水和智力支撑。要夯实民族工作基层基础,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不断推动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二)要聚焦夯实认识基础,坚定不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我们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各族人民心灵深处。要协同多学科、多机构、

12、多领域,建立和完善研究体系,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课题进行研究,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提供学术支持。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三)要聚焦夯实社会基础,坚定不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要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全

13、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把各族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四)要聚焦夯实思想基础,坚定不移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因此,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

14、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采取家庭教育、课堂讲授、社会实践等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各族群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要聚焦夯实物质基础,坚定不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进一步

15、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制定和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进一步实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要在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基础上,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稳定脱贫机制,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各族人民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六)要聚焦法治基础,坚定不移推

16、进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民族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要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努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团结就是力量。中华民族的今天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华民族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只要我们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好团结凝聚起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17、识,阵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篇二尊敬的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主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质量和效益,不能脱离发展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中国久经磨难,寻求真正解放中华民族的道路,不斩断自己也不斩断他人,建立新的民族关系、新的全球合作方式,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是我们所倡导的思想。一、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回顾历史,我们曾经遭到过种族歧视和压迫的苦难,民族矛盾和冲突也时有发生。不过,在毛泽东同

18、志及其他优秀领袖的带领下,在多少痛苦、牺牲和奋斗中,我们展示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的震撼力,使得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在中华民族身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民族关系成为了其重要的基础,以民族团结为前提,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大会等制度传统发挥到极致。加强民族交流交往,让各族人民深入了解各自的文化和风俗,共同构建起新时代的民族生态。二、共同体意识是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共同体意识即同我们自己、同他人、同世界相处和谐、和同甘共苦的意识。共同体意识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关键。共同体意识不仅是经济的实现、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安定、治理的创新,还是最终实现共同繁

19、荣的核心。三、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内涵1、彼此关心、相互扶持的情感共同体意识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彼此关心、相互扶持。只有互相尊重、理解,才是人类共存的必要。民族间的相互关心和扶持,将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牢固绑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模式。2、多元和谐的文化情感共同体共同体意识包含多元和谐的文化情感共同体,多元和谐的文化情感共同体是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涵。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只有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在保护,才能真正树立民族自信,让全民族在前进路上时刻保持激发,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决不断发展。3、抵制种族歧视的意识共同体意识意味着双方都拥有文化的共鸣、心灵的家园和安全感。民族需要有自己的自信心,要摒弃种

20、族歧视思想,树立起自信心和团结的信任,才能在民族的发展中逐渐走向成熟。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任务与要求1、强化民族学科体系建设人文学科只有不断强化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育共同体意识,建设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化。2、共同缅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是中华整个民族的精华所在,需要让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缅怀、弘扬,进而凝聚起强大的文化自信。3、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要构建起共同体意识,必须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并且,在接纳不同文化方面,要诚信、尊重和互动,同样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不应失去开放的视野,相信通过不断的交流和融

21、合,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深化。四、结语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不仅在人与人之间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同时还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占有特别的意义。我们要在加强意识形态引领的同时,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培育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精神的传承,将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全程,引领新时代的新起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篇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的宣传者、践行者按照工作安排,本人专题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领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22、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它体现了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望,符合各族群众的共同利益,是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

23、深远的意义。一、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今天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伟大旗帜,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民族问题成为长期困扰许多国家的社会问题、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利用民

24、族问题对我国实施干扰破坏的背景下,我国长期保持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世界上稳固树立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样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前所未有地增强。可以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巨大成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

25、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行动指南。党中央对内蒙古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始终寄予厚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关心支持内蒙古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内蒙古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内蒙古的发展绘就了蓝图总纲,为草原儿女逐梦前行注入了强大

26、动力。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他强调,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二、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的宣传者、践行者团结稳定是国家和人民的福,分裂动乱是国家和人民的祸。只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各民族人民才能拥有美好生活。内蒙古是

27、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创造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许许多多民族团结佳话。内蒙古之所以能够率先成功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模范自治区”、并得到历届党的领导人的认可,就是因为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贯彻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始终坚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形成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帮助的良好社会氛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担负起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责任。(一)做一名坚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必须明确政治

28、站位,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行动,认真贯彻党的培训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做一名坚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努力起到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名培训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

29、教观。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培训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培训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每位学员的心灵深处。(二)做一名坚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作为一名培训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决策部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相关工作。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是党的各项政策的“践行者”,要发挥带头作用,把促进各民族团结的工作做在“平时“,要注重自身能力建设,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把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学习入脑、入心,要通过深入地学习去理解和掌握各民族基础知识以及民族相关法律法规。要在点点滴滴中关心民族发展和

30、民族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要抓好平时,争做民族团结工作的践行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主动团结和关心帮助各民族的职工,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华民族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亲如一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紧紧连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这更让我感到自己作为其中一名参与者的光荣与使命,做为一名培训教育工作者,我将紧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用心用情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一份力,献出自己的一片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