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1.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提高工艺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工艺质量,通过以往同类工程的总结对各分项工程进行了通病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1.1.1.结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质量通病原因分析质量控制措施结构物裂缝裂纹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2、没有及时养护:3、混凝土配合比没控制好,搅合不均匀;4、浇筑时振捣不密实。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2、加强早期养护3、对水泥的技术性质加大抽检频率4、混凝土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结构物表面出现冷缝下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凝固再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1、增加搅拌能力2、改善浇筑工艺以确保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
2、间。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孔洞1、混凝土集料级配差;2、混凝土浇筑时漏振;3、混凝土的坍落度没严格控制;4、混凝土产生离析;5、混凝土拌合时间不够,混凝土不均匀;1、确保良好的集料级配;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的深度;3、表面振捣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4、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采用插入式及附着式振捣器施工不宜超过300mm;5、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时间,在浇筑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的下料高度混凝土表面不平整1、模板周转次数较多,表面不平整;2、模板刚度不够而造成变形;3、在混凝
3、土浇筑过程中,支撑没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引起局部变形:1、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2、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模板和支撑是否牢固,如有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L1.2.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质量通病原因分析质量控制措施浆砌砌体通缝,工各面缝连通、尤其是在转角处及沉降处。1、材料不规则,砌筑时又忽视左右、上下、前后的砌块搭接,砌缝未错开;2、施工间歇留斜槎不正确,未按规定留有斜槎,而留马牙形直槎;1、加强砌体挑选工作,注意砌体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必须将砌缝错开,特别注意相邻的上下层错开;2、转角处及沉降缝处把丁顺叠砌改为丁顺组砌;施工间歇必须留斜槎,留槎的槎口
4、大小要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和组砌方法而定。勾缝砂浆在砌体完成不久即脱落1、勾缝砂浆质量不合要求;水泥用量过多或过少;2、砌体灰缝过宽造成勾缝面积大收缩严重;3、勾缝时间落后于砌筑完成时间过多,底缝表面污染;4、勾缝后未及时养护。1、严格控制勾缝砂浆质量;2、砌体灰缝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内;3、砌筑完成后马上进行勾缝,停留时间过久时在勾缝前认真进行表面清理;4、勾缝后及时、认真进行养护。1.1.3.路基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路基填筑不易压实,出现鼓胀、弹簧土现象L用含水量较大的土料路基填筑:2.填筑路堤施工方法不当。L利用取土场、路基上拉土后晾晒,降低含水量;2 .雨季时取土场周围
5、做好排水设施,防止积水;3 .加强含水量的检测。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L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1 .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2 .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3 .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4 .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路基横向裂缝病害L路基填料的问题。2 .填筑作业施工工艺问题。3 .填筑厚度及压实度问题。4 .涵管结构物基底沉降或涵背回填压实度不符合规定。1 .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当选材料困难,必须直接使
6、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2 .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3 .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要求处理。4 .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层的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小于8cmo5 .暗涵结构物施工时检查基底承载力,控制暗涵结构物沉降;涵背回填透水性材料,层厚宜15Cm一层,在场地狭窄时用小型压路机压实,控制压实度符合规定。1.1.4.管网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市政管网上部回填土1 .压实机具不合适。2 .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完工后造成过大的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
7、实机具,管槽较窄时可采用微型压路机填压或人工和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沉陷沉降。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2.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回填或水夯法施工。市政管网检查井变形、下沉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1 .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2 .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 .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
8、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排水管道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1 .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2 .管材质+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3 .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4 .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1 .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2 .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
9、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3 .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4 .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5 .接口缝内要洁净,对水泥类填料接口还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的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6 .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1.1.5.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出现开裂1、配合比设计中水泥用量过高;2、细集料的用量太高;3、拌合过程中用水量控制不好;4、后期养护不到位;1、在保障基本需要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2、配
10、合比设计时,尽量减少细集料的用量;3、拌合站使用电子计量设备,并标定;加强后期的养护;4、留有足够的开裂期,用沥青对裂缝进行灌缝。碾压成型后平整度较差因下承层的平整度比较差;拌合中配比控制不合适;摊铺过程中出现运输车辆与摊铺机碰撞现象;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多次收斗;压路机出现掉头、急刹车现象。对下承层认真验收;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碾压和卸料过程中,派专人指挥;对拌合作业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查验收:油石比不合格1、实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较大;2、混合料中系计量含量偏FaJ;3、拌合楼沥青计量设备误差较大;4、油石比误差范围较大;1、保证石料的质量均匀性;2、对拌合楼计量设备进行检查
11、标定,并取得计量认证;3、调整生产配合比,确保油石比在规定范围内;4、按试验规程认真进行油石比试验;5、保证吸尘装置工作正常和矿料沥青用量的准确;6、将每H沥青用量和集料用量进行计算,验证油石比是否满足要求;施工中集料被压碎1、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较多;3、石料中软石含量或方解石含量偏高;4、碾压程序不合理;1、选择压碎值较小的粗集料;2、选用针片状颗粒含量小的粗集料;3、控制碾压遍数,已达到规定压实度为限,不要超压;4、按照初压、复压、终压程序碾压,初压用钢轮,复压用胶轮,终压用钢轮,遵循先轻后重、由低到高原则;厚度不足1、试铺时未认真确定好松铺系数;2、施工时未根据每
12、天检测结果对松铺厚度进行调整;3、摊铺机或找平装置未调准好;4、基层标高超标;1、试铺时仔细确定松铺系数,每天施工中根据实际检测结果进行调整;2、调整好摊铺机及找平装置的工作状态;3、下面层施工前认真检查下封层标高,超高部分应刮除,补好下封层;4、根据每天沥青混合料摊铺总量检查摊铺厚度,并进行调整;横向裂缝1、基层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2、基层来哇沟槽埋设管线;3、通道沉降缝、混凝土尾部与基层结合部产生不均匀沉降;4、下承层顶面未清扫干净,有浮料或污染,沥青混凝土在碾压使产生推移形成横向裂缝;5、终压时沥青混合料温度偏低,沥青粘附力下降,碾压时产生横向裂缝;1、基层施工时严格控制配合比、压实度、
13、标高及时加强养护,处治基层,采取防裂措施,减少基层横向裂缝;2、严格控制沟槽、结构物、台背的路基回填质量,回填时应挖好台阶分层压实;基层开裂处、混凝土尾部和通道沉降缝处顶面铺设玻纤网,以降低对面层的影响,减少面层横向裂缝;3、在摊铺沥青混凝土前,下承层顶面必须清扫干净;4、严格控制终压时的混合料温度,及时碾压;1.1.6.机械顶管月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现象原因排除措施排泥泵振动1 .进水泵与排泥泵流量设定值不合理。2 .排泥泵吸空。3 .排泥泵缺相运行。(某相电流为零)1 .将排泥泵设定值调低或增大进水泵设定值。2 .检杳和修复:漏气之处并排气。3 .查清缺相所在,重新接好。排泥泵有异声或不转动1 .泵被杂物卡住。2 .排泥泵电机过载保护。1 .通过分配水阀或拆卸管道清除杂物。2 .查清过载所在,按动更位键。机头泥水进出口压差偏大主要是机头泥水进出口堵塞1 .顶进速度太快超过排泥能力所致。2 .泥土太粘,需要更长与水充分混合的时间所致。3 .有杂物堵塞回水口。1 .降低顶进速度或暂停顶进。2 .采用慢速顶进(520mmin)或掺砂改良土质。3 .暂停顶进,采用反冲清除杂物泥水冒顶1 .回水管堵塞所致。2 .进水泵设定值过大。3 .顶程过长,引起背压增加所致。1 .暂停顶进,采用旁通和反冲清除堵塞。2 .调低进水泵设定值。3 .降低顶进速度或加装中继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