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00757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5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长沙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长沙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长沙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长沙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长沙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长沙县人民政府二。二一年八月编委会顾问:彭正球主任:杨喜平规划主编:黄宇规划副主编:黄啸编委:易欣欧春华杨娟娟王维李天佑文清华陈思佳林娜付彬第一章现实基础与规划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与矛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机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培育绿色发展格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构筑绿色产业结构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推动

2、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强化自然生态监督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突出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引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水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土壤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噪声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

3、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节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健全责任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健全监管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健全市场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健全政策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施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现实基础与规划总则“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进入全新历史阶段后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未来五年全县上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对于长沙县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期间,党中央站

4、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为保障“十四五”期间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要求,实现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期望,长沙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长沙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未来五年长沙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主要工程措施及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内容,为长沙县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保驾护航。第一节“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绩“十三五”期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

5、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三大攻坚战,加大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力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行动,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各项任务总体上完成良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县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全县日均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5年的72.3%,提高到2020年的91%,全县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56ugH下降到2020年的35ug/nP;浏阳河、捞刀河长沙县段水质考核断面基本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重大环境风险防范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长沙县无一般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6、。全县安全利用耕地面积10万亩,严格管控面积458.25亩,完成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基本完成。2020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减少95.36%、97.6%、85.6%、29.54%,上述污染物减排目标顺利完成。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整改。“十三五”期间,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4次进驻,前三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反馈的369.5个问题,已全部按上级要求时序进度办结,办结率100%。2020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交办的55.2个问题,已全部办结。长沙县对四次交办的424.7个问题均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整改督办县领导、牵头单

7、位、配合单位,并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生态环境工作屡获殊荣。获得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生态县”称号,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了2个全国生态文化村、3个省级森林公园;成功打造“中小河流治理全国样板”,浏阳河成功创建国家首批示范河流,松雅湖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湖泊)和全省最美河湖。江背三汉河、金井河高桥段成功打造成市级美丽河流,杨家湾撇洪渠综合治理经验在全市推广,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在全国推介,获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十三五”期间,再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湘丰茶业、金龙铸造等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8、,博能科技等8家企业获批湖南省绿色工厂,南方锂锡等3家企业通过省两型工业企业认证,葛家山村、金龙村、鹿芝岭村、金龙铸造等4个单位获得省级两型标准认证。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日趋完善。成立“环委办”“河长办”“蓝天办”多个统筹协调机构。出台长沙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规则长沙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暂行),颁布20182022年大气(噪声)、水和生态环境(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全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河(湖)长制。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修复。“十三五”期间,修复矿山39.78公顷,全县生产矿山毁损土地还绿率约35%o2020年底全县共

9、划定生态公益林30441公顷,森林总蓄积418.50万立方米。建立、完善19个义务植树基地,义务植树150万株,植树造林0.2万亩。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强化网格化监管,实现网格监管全覆盖。搭建城管环保网格化系统平台,推动城管、环保与执法及各镇街部门实现共建共享。率先打造全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巡查、执法、监管”三位一体监管网络。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畅通环保监督渠道。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全民共同治污氛围更加浓厚。表1十三五目标指标表(目标值、完成情况)指标分类指标名称2020年目标值2015年2020年完成情况空气环空气质量优良率()8572

10、.391完成境质量PM2.5年平均浓度(gm3)415635完成水环境质里国控、省控、市控断面水质达标比例(%)957597.2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100完成生态环境状况森林覆盖率()5149.8349.83未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10.1112656.8ta587.1完成氨氮(%)11o.1525.0t/a36.6完成二氧化硫()213154.4t/a454.3完成氨氮化物()151993.8t/a700.3完成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17)完成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累计下降27/27.2(完成注:表示五年累计数,表示无此项

11、指标。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与矛盾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初夏臭氧偶有超标,冬季PM25时有超标,PM2.5和臭氧成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难点,大气环境质量仍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大。水环境质量达标尚不稳定。老城区为雨污合流制,雨季污水涌入地表水,雨污合流片区管网老化、漏接、淤积现象比较普遍,导致雨季地表水环境质量劣于旱季;农村集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佳,导致集镇部分污水没有收集或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历史欠账较多,早年粗放的养殖方式,导致部分山塘溪流等小微水体内源性污染严重,两河支流水质总磷、总氮仍有不达标现象。浏阳河、捞刀

12、河沿线集镇扩张、临空示范区、星沙产业基地等工业园区崛起对水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即将触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且“两河”水体规模相对较小,“两河”沿线城市的集聚扩张、人口的增加,带来污染物排放总量也日趋变高,水环境容量即将触及红线。固废处置压力持续加大。随着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及污水厂污泥产生量不断增加,现有处理设施持续承压运行,尤其是随着砖厂的关停,污水厂污泥去处亟待解决;农村秸秆综合化利用系统不完善,技术手段有限,秸秆综合化利用存在瓶颈。森林覆盖率未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未明显改善,未完成“十三五”目标,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森林覆盖率不足与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存在矛盾。而我

13、县新造林林空间有限,须通过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环保监管能力亟需完善。基层环保力量薄弱。环境监察人员编制不足、与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尤其是乡镇环境保护能力严重不足,环保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环境宣教队伍能力建设与发展水平不平衡,总体力量较薄弱。长沙县环境监察、监测、环境信息化建设等软硬件建设还远跟不上需求:生态环境监测及分析能力较弱,远程扫描雷达、地面走航车、遥感监测等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刚刚起步;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高效、成熟的环境监管网络基础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智慧环保系统仍处在初步设想阶段;垂改后分局与当地职能部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第三节

14、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机遇一是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要求,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低碳能源体系的建立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从根本上减少常规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减少末端治理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实现减污与减碳综合防治。二是“三高四新”重大战略助力绿色低碳工业的发展。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湘考察,提出了“三高四新”重大战略。长沙县是湖南省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集中区,可主动承接用好国家政策机遇,把制造业作为

15、长沙县的灵魂,深耕“两主一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构筑创新平台,持续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抢占技术制高点。借助落实“三高四新”重大战略的伟大契机,推动工业的绿色转型,从源头、生产过程促进了企业的减污。三是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产业转型推波助澜。自贸区三大特色战略定位为“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自贸区的建设将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二三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生态环境

16、保护提供了根本保障。2020年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揭晓了全国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县市,长沙县位列第四,领跑中西部的县域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保障,同时,要推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就要准确把握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这个大逻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经济发展和节约环保紧密结合起来,让有限的环境容量发挥更好的经济社会功能,拓展实体经济增长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第四节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范围(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7、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减污降碳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一)基本原则(D保护优先。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已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强化生态修复,保护好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实现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2)底线约束。严控环境质量底线,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

18、能力、发挥自然净化力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底线,强化环境约束,以环境质量底线倒逼经济发展规模,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绿色发展。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用绿色发展的成果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将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要求体现在规划的方方面面。建立生态优先的决策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新景观。(4)系统治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提高治理措施的全局性、整体性,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统筹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强化环境要素间综合治理。(5)体系健全。逐步建立和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环境治理企

19、业责任体系、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环境治理市场体系、环境治理信用体系、统分结合和整体联动的工作体制。(6)以人为本。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坚持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三)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一)规划范围长沙县全县域总面积1756平方公里,下辖星沙、泉塘、湘龙、梁梨、长龙5个街道,开慧、金井、黄兴、江背、黄花、春华、路口、果园、高桥、福临、青山铺、安沙、北山13个镇及黄兴会展经济区。总人口110.9万人(20

20、20年末)。(二)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第五节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远景预期,到2035年时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总体目标:围绕“天蓝、水净、地绿、音静”,进一步加强企业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乡镇污水治理,加强小微水体生态恢复,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基本建成;着力推进城镇生态体系建设,建成一批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生态乡镇、生态社区、生态示范村,切实保护山、水重要生态资源,生

21、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实现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构筑绿色产业结构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体系不断优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创新环保体制机制和制度措施,不断提升政府的环保监管能力和民众的环保参与度。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一)具体目标1、环境质量目标: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8%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数,PMz5年均浓度低于35ugR达到二级年均标准。深入推进碧水行动,到2025年,地表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川类水体比例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深入推进净土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

22、修复,建立土壤质量评价及监管体系,强化固体废物污染管控,促进固体废弃物清洁焚烧与资源化利用。2、主要污染物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完成减排要求。3、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理和处置。表2长沙县“十四五”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指标表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属性2020年现状2025年目标值绿色发展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约束性指标17完成市里下达任务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束性指标27.2完成市里下达任务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23、%预期性指标/完成市里下达任务4化学需策,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约束性指标完成目标完成减排要求环境质量5环境空气空气质量优良率%约束性指标86.6*(2019年)886重污染天数天约束性指标0基本消除7城市细颗粒物(PM215)浓度gm3约束性指标35358地表水生态环境地表水达到或好于HI类比例*%约束性指标1001009劣V类水体比例%约束性指标0()1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约束性指标100100生态保护Il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D-预期性指标71.6*(2019年)7012森林覆盖率%约束性指标49.8350污染防治13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预期性指标98.5991

24、4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约束性指标1001001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预期性指标55701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束性指标9510017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率%约束性指标28351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预期性指标8080环境风险防范19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预期性指标919320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率%预期性指标909521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预期性指标100安全可控22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预期性指标10010023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约束性指标未发生不发生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24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约束性指标100100*1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受新冠疫情等因素

25、的影响,明显好于正常年,因此采用2019年数据。*2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比例按照国控断面和省控断面计算。*3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尚未出台,引用2019年数据。第二章培育绿色发展格局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开发,实施国土空间资源的差异化配置,推动形成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推动长沙县中心城区、高铁新城、临空示范区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建设韧性、绿色、低碳、海绵城市;推动长沙县福临、青山铺、安沙、高桥镇、北山、春华、金井镇、果园镇、江背镇西部生产农业发展区,实施农业面源

26、防控和农用地风险管控,推动开慧镇、高桥镇、路口镇、江背镇东部生态功能维护区,高水平可持续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发展重点。(二)强化国土空间分区管控根据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制定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夯实生态红线保护基础。对已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进行勘测和实地调查,详细勘定红线边界,选定界桩位置,完成界桩埋设;调查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环境、建筑、社会活动等各类基础信息,根据调查结果编制生态红线台账。红线内禁止兴建对环境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和生产设施,在严格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尽量维持原

27、貌,道路的建设做好选线对比,不得破坏核心保护区;森林公园内,适度稳妥发展生态产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禁止燃煤,控制薪材的使用,按照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游人规模。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组织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加强轻度和中度污染土地利用,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结合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强化污染土地安全利用;严格重度污染农用地管控,严禁在重度污染土地种植水稻。严格控制城镇开发边界。深入实施“西融、北进、东拓、南联、中优”差异化发展战略,构建“一核三城、两轴四区”的都市区发展大格局,引导空间发

28、展格局建设。向东统筹临空核心区,促进与金阳新城协同发展,向南加强高铁会展功能产业对外联系,向西立足交通联系廊道,加强产业分工协助,融入长沙主城板块,向北推进北部环湖发展,打造生态服务新城,辐射带动北部乡镇。严格生态环境准入。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加强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以“三线一单”为环境空间管控基础,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环境准入关口,以排污许可为企业运行守法依据,以执法为环境监管闭环的全过程环境管理框架。严控环境质量底线,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自然净化力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底线,强化环境约束,以环境质量底线倒逼经济发展规模;针对现状臭氧超标,执行夏季重点行业企业错峰生产

29、、停限等应急减排措施;针对水环境容量不足,限值高耗水企业入驻,对现有高耗水企业提出高标准污水回用率;同时对区域制定中水回用计划,开展流域整治规划,从恢复流域生态环境的角度增加流域环境容量,污染负荷超过环境容量的区域,应对部分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进行搬迁。充分发挥“三线一单”成果。推进“三线一单”与排污许可、环评审批、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相关数据系统共享,不断充实和细化“三线一单”数据支撑体系及分区管控要求。做好“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将落实到具体空间的生态、水、大气、土壤、资源利用等红线、底线和上线要求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确保“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相

30、衔接。优化产业布局。对于星沙产业基地、临空示范区未开发区域:优化工业园内产业布局,在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间、工业用地与配套服务用地间设置合理的间隔距离,防治相互干扰;严格落实湖南省“三线一单”和长沙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引导重点行业入园企业向环境容量充足、扩散条件较好的区域优化布局。对于长沙经开区已建成区:持续推进“优二兴三”、“腾笼换鸟”政策,淘汰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促进二类、三类工业企业逐步向城区外及外地搬迁。第二节构筑绿色产业结构体系(一)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工业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第一,大力构

31、筑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形成战略联盟;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抢占技术制高点,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创新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重点支持长沙县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特色产业和新材料产业、装配式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同时,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第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学、新材料、区块链、通用航空、应急产业、装配式建筑八大重点领域,实施战

32、略行新兴产业培育工程;2022年前淘汰长沙县现有砖瓦轮窑企业,2023年前淘汰长沙县现有页岩砖隧道窑企业,“十四五”期间对现有建材企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严禁核准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打造绿色供应产业链。企业要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达到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链上企业绿色化的目标。对于长沙县的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行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头作用,搭建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严格审查供应商环保资质,建立供应链客户黑名单制度,从源头控制高能耗物资流入,带动上游长沙县的汽配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快

33、产业升级,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第一,推进清洁原料的使用。全面排查使用涂料、油墨、胶粘剂、涂层剂(树脂)、清洗剂等原辅材料的企业,重点领域推广VOCS含量低于10%原辅材料的源头替代;推广采用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矿渣、石膏等为主要原材料的新型墙材,减少建筑材料的开采,从源头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第二,全面实施清洁生产,2025年前全部落实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方案要求;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行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料产生;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第三,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减少污染

34、物的排放。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搭建资源共享、废物处理、服务高效的公共平台,促进工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为核心,适地建设园区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依托长沙县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开发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的再制造,打造工程机械后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程机械后产业交易市场,形成回收、拆解、废零件再生、再到零部件制造的产业体系。(二)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农业绿色污防,推动生态农业发展。重点抓好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有机肥替代和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精准施药等节肥节药技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实现化肥负

35、增长;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低剂量农药推广应用及替代大力,推广种子包衣、种子药剂处理、水稻秧田施“送嫁药”等技术措施,减少大田防治次数,强化病虫监测预警,做到“精准测报”“精准指导病虫害防治”,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诱捕器、病害智能监测仪等现代监测工具,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实现农药负增长。通过渠系防渗和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节约水资源。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地膜,从源头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在土地资源紧张镇街,适地发展工厂化蔬菜生产,配套高效机械设施和自动化生产,节约土地资源。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实验示范区。打通“废弃物一原料”环节,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36、利用种养结合模式,大力推进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推广农业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强化秸秆气化技术的试点及推广,鼓励利用秸秆、稻壳为原料生产饲料及生物有机肥,进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绿色补偿制度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试点县建设。通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生态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农-牧渔生态循环链,通过“稻-萍-鱼-鸭立体种养”“猪、羊-沼气.粮、蔬、果”“猪-蚯蚓-甲鱼-肥料-粮、蔬、果”等多种模式,打造出“种-养-加”循环产业链,实现生态循环农业补链强链。以果菜茶林优势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为重点,支持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积造和施用有机肥,引导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率先实现种养循环发展。促进生产生

37、活生态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积极融入全市“一县一特”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培育壮大12个特色主导产业,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以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将单纯的种植养殖生产向加工、流通、观光产业延伸,促进生态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效益倍增效应,拓展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农产品种植基地配套发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杀菌消毒、预冷保鲜、净菜鲜切、分级分割、产品包装等,开展干制、腌制、熟制等初加工,实现减损增效;加深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以生态农业带动农事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家餐饮及乡村旅游。做好“红”“绿”文章,推进周边游与红色文化、体育产业、特色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打造

38、一批乡村露营基地、乡村研学旅行基地、特色旅游村镇、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康养产业,依托长沙县东北生态片和东南生态片良好生态环境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2小时车程内的康养休闲消费核心圈,突出地方特色、发掘区域康养资源,精准对接消费市场,有效探索乡村旅居康养、森林康养、农业体验式康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率先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先进制造业的共性生产性服务需求,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芯片设计类、机器人操作系统等高端工业软件,大力发展5

39、G、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做好软件技术和系统研发,为先进制造业做好支持;鼓励服务业企业与制造企业跨界融合、重组融合,打造“平台+模块”“服务+制造”的网络化协同生产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技术推广、技术咨询评估、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专利运营等,发展全链条全方位的科技服务。第三节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一)加快能源清洁化发展提升燃气服务能力。规范乡镇、街道社区的液化石油气销售门店、供应网络;加大力度确保长沙“联通工程”(新疆煤制气管道、忠武线潜湘支线、西二线樟树-湘潭支干线管道之间的应急保安管道)开工建设并争取在“十四五”期间顺利运营,到2025年,实现长沙县区域内镇政府所在集镇、新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40、和工业园区的管道供气。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分布式清洁能源系统建设。优先在县域的大型中央商务区、工业园区、交通中心、医院、酒店、机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等有稳定用能需求的区域开展,推广黄花机场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站运营经验,实现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提高能源供给的可靠性,优化全县能源供应结构。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广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结合建筑功能、形式及建筑面积,优先在中央商务区、大型交通服务建筑、大型公共服务建筑等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风雨球场优先采用屋顶分布式光伏技术,在广场、市政道路、公交站等市政公用设施推广光伏路灯、光伏小品技术,

41、打造建筑光伏科技示范城市;依托现有规模养殖场,加快推进农村畜禽粪便、秸秆等种植废物的生物质发电;推广空气源热泵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的使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支持一批储能调峰电站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制燃料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相结合,推广氢燃料、电、气、油多能互补的用能格局。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充电、加氢等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实施城区机动车电动化,提升绿色出行装备水平。新增和更新公交车、新增政务公务用车、公共服务用车采用新能源车比例大幅度提高。加大城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在社会公共停车场所中加速推进充电设施建设,鼓励新能源车企在长沙县加大研发投入,建

42、设技术研发中心。(二)全面提升能效水平推进企业节能改造。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设备,加大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加强企业能源计量,设置三级计量网络,重要用能设备单独计量,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全过程管理,强化对年耗能100o吨标煤及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以上企业的考核管理,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进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鼓励工业企业实行合同能源管理,集中推进风机水泵变频节能、电机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改造。推进建材行业企业节能改造,2022年底全面淘汰全县砖厂。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认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审查

43、制度,充分释放建筑节能潜力。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建筑建设,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选择上突出绿色理念,达到“降成本、提效率、更环保”的目的。对于新建建筑全面推行高于6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使建筑能源消费指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高铁新城片区绿色建筑要达到100%,长沙经开区选择适宜的工业建筑项目开展绿色工业建筑试点项目建设和评价示范,通过示范逐步带动绿色工业建筑的应用普及。加快推进户外停车场节能改造。推进停车场生态化改造,利用乔木草皮形成树荫,减少车辆能源消耗,增加城市碳汇。推进大型露天停车场太阳能化改造,同时增加充电桩,采用分布式光伏技术直接供应新能源汽车电能。发展智慧能源管理。推进互联网与能

44、源生产供给融合,建立能源生产运行的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支撑能源生产和调入协调运行。加快构建完善的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及时有效接入。开展新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外线及配套计量装置建设,推进配电自动化和通信网络建设。构建能源服务平台和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完善电力、天然气、新能源汽车充电等能源领域社会服务的互联网体系,实现对全县能源消费与节能情况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到2025年,争创全国智慧能源示范县。第四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一)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全面提升公益林森林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加

45、强公益林管护和提质改造,通过开展公益林的优材更替、培育寿命长、中幼林抚育、退化防护林建设等公益林提质改造工程,逐步提高公益林质量,增强森林防护功能,增加碳贮量;对于森林公园、公益林科学经营,培育长寿的大径级树木,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和效果,过密林适时疏伐,减少树木的自然枯死,减少森林自身的碳排放。全面推动“林长制”建设,提高森林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效防治各种森林自然灾害和森林火灾。积极调整和优化林种结构,提高林地的生态功能质量。对于公益林、补种林、景观林强化生物多样性,采用复合多层结构,提高单位面积固碳效率。重点抓好路边、河边、水库边第一重山林分改造,开展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疏残林和低效纯松林补植

46、套种、封山育林,对流转为开发地加强生态复绿,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水源涵养功能的建设;积极探索企业降碳与荒地植树造林的联系,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培育大径材,启动大径材示范基地建设。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建立碳汇计量体系,依据国内和国际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标准,建立长沙县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评估机构,负责造林、森林管理等林业碳汇的计量、监测评估等工作,将林业碳汇纳入森林生态价值的统计范畴,统一对外发布。(二)提升农业碳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采用秸秆还田提供土壤有机营养;采用种植绿肥,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

47、肥料效应,确定肥料的施用数量和施用方法,减少化肥用量,避免土壤板结、土壤有机碳流失;采用保护性耕作,降低土壤侵蚀和土壤流失,采用深施作业,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合理利用土地,采用合理轮作、粮肥间套作、果园生草覆盖,实现农田土壤由碳源转化为碳汇。(三)发挥湿地固碳作用加强湿地区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好发挥湿地的生态价值,发挥湿地“城市绿肾”的作用。对于区域内河流、山塘、水渠治理采用生物修复,挖掘湿地固碳潜能,完善湿地植被体系,在坚持种植本地物种的前提下,适当引种固碳量大、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依托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浏阳河、捞刀河沿河湿地公园、梨江港、榨山港沿线等湿地公园,提高湿地的固碳量与固碳效率。(四)创新发展城市园林碳汇科学规划,优化结构,发挥园林绿化“城市绿肺”的作用,统筹确定城市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