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0849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第一部分调研目的、对象、方法和内容一、调研目的通过专业调研,了解我校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动态、相关行业岗位职业需求,以及农业企业对从事现代农艺技术及相关行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的新要求,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定位、职业岗位的确定、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建设、技能包的完善和优化、学生关键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提供第一手资料。本次调研的重点为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毕业生岗位分布、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毕业生能力结构,以及社会对本专业的期待及建议等,为正确定位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二、调研方法一资料查阅分析对

2、行政主管部门统计报表及相关权威农业网站等所载农业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查阅和汇总。二调查问卷向相关涉农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等单位发放调查问卷,调研这些单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和需求。三毕业生回访通过电话、网络、座谈等方式进行了毕业生回访的调查工作,与有着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城市、不同就业历程的毕业生进行交流。四走访农业企业公司与农业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座谈。三、主要调研对象及调研内容本次安排调研单位25个(事业单位2家,企业13家,学校10家),调研毕业学生30人,企业负责人13人,企业员工30人,政府机关2人。类别调研对象调研内容1.事业单位本专业所对应的产业结构

3、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国家相关政策;与本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2.学校同行同类学校本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方向、校本教材、教学模式等。3.企业企业为本专业提供的岗位和技能要求及招工情况;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和资格证书要求建议;本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和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状况。4.从业人员和毕业生等在岗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包括:职业道德行为态度、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要求,跟踪毕业生就业倾向和发展状况。第二部分调研情况分析一、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

4、趋势。规模化经营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成本下降,收益上升,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当前,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前提下,必须把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加快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发展步伐,以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发展规模化经营,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真正成为物质财富的摇钱树发展规模化经营,不仅有利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农产品提高产量、质量,提高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农产品国际化生产,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一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1 .从业人员素质及相关技能现代农艺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

5、业,人才引入的门槛低,不需要较高的学历,再加上中职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招生难,所以决定了本专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有少部分本科、大专毕业生,一部分中职毕业生,更多的是当地的一些未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初中毕业生,所以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是缺乏相关技能。2 .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现代农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跳出龙门,光宗耀祖,摆脱农业生产,特别是年轻一代更不愿意干,使现代农艺企业很难得到长期性、稳定性的员工。3 .从业人员队伍呈现老年化本地现代农艺行业从业人员中,管理人员的年龄以40岁50岁中老年层次为主,一线生产工人主要以老年为主:很多年轻人不愿干农业,造成了员工队伍不稳定。4 .现代农艺队伍缺乏领军人才

6、中职校农业类学校招生难、中职类专业招生难,摆脱农业,跳出农村是家长和学子的心愿,造成现代农艺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人才缺乏,技术力量不够。二行业企业职业能力及岗位分析随着城镇化和三农建设的发展,居民的环境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必须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居民的环境和生活接轨,改变传统农业为经济农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提高收益,服务于三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批基本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新型农业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1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农产品营销。同时必须

7、具备礼貌礼节、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能力、服务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所需能力和素质。2 .人才业务能力要求(1)实践操作能力要求51%的单位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熟悉所任职岗位的工作程序,能熟练地掌握其操作要领,参加简单的培训即可独立操作。49%的单位对学生操作技能有要求,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悟性要求更高,实践技能可在企事业单位培训中由企事业单位来完成,创造性、灵活性比熟练的掌握技能更重要。(2)语言应用能力(包括汉语和英语要求80%以上的单位要求学生能写调查报告和工作总结、起草工作规范、管理文件、业务函等文件。10%的企事业单位对汉语应用能力没有什

8、么要求。在英语交流能力方面,20%的单位认为英文资料的书面翻译能力最重要,30%的认为与外国人的口头沟通能力重要。(3)对毕业生的其他综合能力要求6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分析判断能力很重要;5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认为计划能力很重要;90%的企事业单位认为沟通协调能力很重要;6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应变能力很重要,32%的认为视岗位而定;4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认为组织指挥能力很重要,40%以上的认为视岗位和工作性质而定;80%企事业单位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很重要;9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很重要。3 .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在与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交谈中,大多数人认为中职人才的素质应

9、具备z一是德,二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经验和技能。(1)德是首位德是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品性、良心。一个工作人员,若缺乏工作经验,可以给你时间摸索:没有技能,可以给你找师傅带;不知道需求与流程,可以多培训1;你要求上进,可以给你创设奋斗平台。但唯独不能允许品德低,有不良嗜好的人员进入企事业团队。忽视道德品质,有时会给企事业单位带来很大的损失。而德性是一个人在生活和教育中长期形成的,是不容易改变的。故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往往很重视其简历、工作经历、任职、离职原因,以及有无不良记录等。出于同样原因,有的企事业单位很愿意同学校合作,从中挑选、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2)注重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效果如何,就

10、看你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而当今的中职高专类毕业生主要面向生产或技术服务第一线,工作任务繁重辛苦,特别是农林及畜牧兽医类专业,工作性质更加特别,室外或田间操作较多,许多枯燥的繁琐细事又苦又累,没有耐力是坐不住的。因此今天的技术工作人员不仅要吃苦,还要有毅力,经得起磨练。(3)重视经验和技能对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重视,是许多企事业单位主管一致的认同。企事业单位强调的是专业,需要专才:毕业生的创新意识要强,要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特长。从事过相关工作技能培训的人员合格后马上可以上岗,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且根据经验曲线的理论,有工作经验的人工作效率相对要高,培训投入也少。故不少单位在招聘时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

11、,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事业单位、合资外资企事业位更是如此。二、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一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体制及岗位分布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体制及岗位分布调查表由毕业生填写,经回收归类。773份调查表中,毕业生的岗位分布信息见表Io表1毕业生的岗位分布岗位分类技术指导一线操作生产管理农资营销个体经营行政管理及其他合计人次14123410314813710773百分比100%18.230.313.319.217.71.3100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一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现代农艺技术的指导与实施,现代农艺技术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8.2%;二是操作岗位,从事现代农艺技术的具体操作工作如设

12、施花卉生产、果树生产、蔬菜生产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30.2%;二是管理部门,如企业的计划科、生产科、供应科、企管办等,从事生产、技术的组织和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13.3%;四是从事农资营销、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这类人员占17.7%;五是个体,自己承包大棚或进行种子生产与销售,这类人员占17.7猊六是行政管理及其他,这类人员占1.3机由以上调查情况分析,现代农艺技术专业(3年制)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现代农艺技术行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主力军。这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所列的该专业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本次调查就毕业生

13、对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广泛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见表2。显然,中等职业教育应使毕业生具有较宽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对社会需求和从业岗位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表2各类知识所占比例分类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计人次112327284723百分比(%)15.545.239.3IOO文化基础知识是指毕业生从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前提性知识,如德育、体育、语文、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应用等。文化基础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今后自学和接受继续教育的知识平台。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本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掌握的职业知识、本专

14、业的技术知识及相关科技信息,如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生产与环境、畜禽解剖生理、畜禽营养与饲料、园林规划设计、农业经营与管理等知识。它涉及从设计到操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是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进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文化基础知识为前提,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文化基础知识须牢靠,打好基础;技术基础知识应厚实,储备后劲:专业知识要专精,一专多能。要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隔行如隔山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知识,使毕.业生真正具各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变革所需要和技术发展所要求的最佳知识结构。调查显示,生物

15、技术、计算机操作、植物保护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林果生产技术、农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是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主要技术知识。显然,要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形成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的最佳知识结构,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构筑新的课程体系。三毕业生的能力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掌握先进软件的使用芳法: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外语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调查中就经济作物生产能力、生产对象的病虫害防治能力、销售及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征求了毕业

16、生的意见,反馈信息见表4。结论是,必须加强经济作物生产能力及生产对象病虫害防治能力表4职业能力的反馈信息分类经济作物生产能力生产对象病虫害防治能力销售及技术服务合计人次392352178922百分比例100%42.538.219.310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7旨的进步,生产领J或的技术含量在不新提高,从业岗位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现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新技术信息的学习、消化、吸收和应用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有关调查数据见表5表5急需增强的能力分类饲料生产技术保护地栽培插花计算机应用外语社交合计人次2093841724973543101926百分比例100%10.919.98.9

17、25.818.416.1100调查显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加强技术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教学特色(见表6)o表6应加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分类课程实验实训周技术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合计人次971123011852282461169百分比(%)8.39.625.715.819.521.0100三、社会对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办学建议通过走访农业企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发放问卷或现场调查等方式,社会对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办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一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建设的建议在调研中,不少用人单位或校友建议我校要结合生源

18、状况和专业特点,调整专业课程体系。1.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度,文化基础课要服务于专业课。同时,必须加强应用文写作和英语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高邮市农林局农技推广中心认为,现在有些中职校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欠缺,有些本科中职校生写一篇有关全市夏熟作物生产的指导意见也根本不会。2 .专业课要删除陈旧的、过时的内容,增加当前生产上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3 .加强实践课教学时数,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科研场所和挂钩企业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做到边学、边干,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

19、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 .增设选修课程。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就业方向,以及当前热门的行业,选修自己想学的课程,为以后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竞争能力打下基础。比如,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营销、植物检疫等。二增加企业锻炼的机会,缩短就业磨合期长期以来,传统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学生同企业接触的机会特别少,缺少企业锻炼经验,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脱节严重,致使许多中职校毕业生进入生产岗位后,特别是农业企业,需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能逐步的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很多企业如红太阳集团、镇江南山农艺公司等均指出,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增加其与企业的接触,能够在企业中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顶岗实习,了解

20、企业中需要什么样的技能,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经验,同时要学会怎样与同事相处,怎样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三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青和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学生主要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思维活跃,注重个人奋斗,他们希望凭借个人奋斗和努力向社会证明白我,实现自我价恒。但在这种美好憧憬和愿望的背后,又隐藏着他们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一些困惑和迷惘。一部分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他们对自己在职业生活中的地位、权利、义务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行业利益、服务对象利益,个人与同行之间利益的关系问题,随意跳槽现象严重,利己心特别强。很多企业均提出了中肯的

21、意见Z一是要充分发挥职业道德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从高等职业学校的实际出发,职业道德教育课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践环节,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训练。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推动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如通过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

22、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另外,许多中职学校学生认为现在本科生就业都困难,他们就更没有出路了,对前途感到悲观。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中职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而且,中职毕业生主要面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岗位就业,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因此,大部分单位均表示,学校应该加中职校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消除各种影响成长的不利因素。四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在中职教育中,一专多能人才的专和能都是指与实践教学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专对应的是专业的核心技能,一般通过与之对应的一至数种职业资格证书予以体现。职业资格证书的层次越高,其专业技能就越深入

23、。多能是指与专业相关或临近领域的复合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与职业基本素质,一般通过各种辅助职业资格证书或辅修专业证书予以体现。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越多,其复合技能就越广泛。高邮市农林局认为,到低层一线工作,仅懂一门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既要会动脑,又要会动手,还要会动嘴。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1 .需要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人才。近几年扬泰地区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出现了种草养殖、稻鸭共作、稻田养鱼、林草间作等立体种养模式。这就要求生产者既懂种植业方面的知识,又懂养殖业方面的知识,还要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2 .需要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在调研的几个市(县的农业

24、部门的领导多次提到,现在农业部门的任务不再是只管生产的部门,而是对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决策。这就要求农技人员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既有敏锐的判断力和精湛的专业技术,又有搞活市场的才能。比如,在种植业上,农技人员必须既懂农现代农艺技术,又能将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初、深加工后,销售出去,甚至能够出口创汇。3 .需要懂技术、会外语的外向型人才。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较多的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需要大量的懂技术、会外语的外向型人才。五培养创新人才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动力,农林中职学校要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中职校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为

25、三农服务的本领。六培养创业人才徐州市人力资源管理处认为,学生毕业时,相当于学校生产的产品出厂,要将产品推销出去,让学生都能就业,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首先,对新生进行择业能力测试,然后,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工厂式教学,即将工科类学生的学习,放在实习工厂中进行,并让他们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促使他们在一线工作,提高动手能力:农科类学生的学习,可到田间地头、养殖场、兽医站进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再次,探索校地结合、校企挂钩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实行校企合作办学,请企业老总和企业有工作实践经验的师傅来学校讲学,有利于

26、学生直接与企业接触,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也可请企业界的人士来给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企业界发现人才和选拔人才。另外,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要求,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一且走上工作岗位,就很快适应岗位要求,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由此可见,相关行业对人才规格要求是懂专业技术、善经营管理、高综合素质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第三部分调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种子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农产品营销、农资经营等方面的职业岗

27、位,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备职业生握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二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专门化方向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继续学习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种子生产种子繁育工(四级农艺工(四级农产品经纪人(四级中职: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观光农业植物保护本科:园艺农学种子经营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蔬菜生产果、茶、桑园艺工(四级)农艺工(四级农产品经纪人(四级林果生产经济作物生产农产品营销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作物植保员(四级植物检疫农艺工(四级农产品经纪人(四级)农资经营注二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28、(三)职业能力定位1.行业通用能力(1)观察与理解能力具有显微镜观察与绘图能力:能理解遗传基本规律:能理解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2)植物生产条件的调控能力具有改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条件的能力:具有改善光照条件的能力:具有土壤质地的测定与改良的能力;具有测土施肥的能力:具有测定土壤水分与合理灌溉的能力:具有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3)农业机具的操作与保养能力具有常用农机具(械)的操作能力及保养能力。(4)进行农业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具有控制试验误差的能力:具有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具有农业新技术推广能力。(5)农产品营销能力具有采集农产品及

29、其市场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具有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并签订双方合作协议书的能力:具有对农产品进行鉴别及等级评定的能力:具有做好农产品储运工作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成本核算和营利计算的能力。2 .职业特定能力(1)种子生产与经营具有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生产常规田间管理的能力:具有防止种子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学混杂与机械混杂的能力:具有区分种子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能力:具有对种子进行分级包装以及贮藏种子的能力:具备对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营销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具有对农产品或农业生产物资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判断的能力:具有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2)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具有进行种子处理

30、、确定播种适期与播种量的能力;具有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育苗,培育壮苗的能力:具有常规田间管理能力;具有对栽培植物进行植株调整的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化学防治等方法防除病虫草害的能力;具有种子种苗处理、分苗、炼苗、适时移栽、适时适期采收的能力:具有林果、蔬菜种苗的嫁接、杆插等能力:具有运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苗木快繁及脱毒的能力;具有确定苗木等级的能力:具有苗木的保鲜能力:具备对林果的种子、苗木及农产品的营销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具有对农产品或农业生产物资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判断能力:具有能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3)作物病虫害防治具有识别当地主要病虫草害和天敌的能力:具有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的能力:具

31、有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的能力:具有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出综合防治计划的能力:具有合理使用农药的能力:具有对农药中毒进行有效预防及急救的能力;具有经销农药等生产物资的能力:具有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判断的能力;具有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3 .跨行业职业能力(1)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2)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3)具有创业和创新的基础能力。二、建议一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胜任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培养现代农艺技术能力为主线,以满足技能人才需求为标准原则,立足校内平台,实行教产结合:凭借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实施工学结合:依托校外企业平台,推行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

32、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与企业共同深入探索教学、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创新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完成专业基础平台+专门化方向及工学交蕾的人才培养方案。1.成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拓工学结合市场。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代表组成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工作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协调教学与生产的各种关系,进一步开拓教产合作企业市场。2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确保教学、生产任务的完成。通过真实的产品、真实的生产流程、真实的生产过程等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就业后的岗位能力一步到位,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要

33、求的有机结合。3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共同制定教学内容,通过引入企业先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理念,引入企业的培训课程和装备资源,实现校企共同参与教学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进一步推进专业教学和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开发与专业基础平台+专门化方向及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优质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采用行业企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一学校专业带头人制定行动领域f行业企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一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f校企双方论证课程体系的工作机制,实现校企专家共同参与课程体系设计。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技能人才结构现状、需求状况和岗位能力要求,针对工作岗

34、位解析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构建教产结合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等。三对教材开发与运用的建议为充分发挥我校教师的优势,将企业典型生产任务转化为课程中的课题,并将企业管理与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中。根据职业能力目标要求,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四对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方法运用的建议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着一种桥梁的作用。要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加强项目教学研究,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以项目课程为主导的教学改革与管理,根据基于实际生产任务的现代农艺技术课程体系的要求,使专业教学项目化、核心技能模块化、课程教学团

35、队化、教学设备实境化。五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聘请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1.专业带头人在校内培养精通本专业相关理论和业务的专业教师,成为本地区农艺行业专家,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国内现代农艺发展动态,能带领本团队的教师进行专业改革和建设,并主持本专业教研成果鉴定,进行课程开发示范,全面指导专业建设工作和指导青年教师等。2.骨干教师加强专业骨干教学团队建设,在现有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分期分批到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或到企业锻炼,

36、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操作水平。每个骨干教师参与1门以上精品课程的开发,参与科技培训1、示范推广、科技咨询等方面工作,并定期发表论文。3.双师型教师制定双师型教师实践锻炼方案与送培计划,通过企业顶岗、参与技术服务、课程建设和教改课题等措施,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4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了加强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校从行业内聘请具有影响力的技术骨干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企业实践、顶岗实习和指导技能大赛等。5 .力(1强双师素质团队建设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及调研,研究生进修:参加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信息化大赛和技能竞赛;参与课题研究或项目开发,

37、参与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课程标准修订或优质特色教材开发:开公开课、研究课,参与优质课竞赛:组织参观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职业素养,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使全体专业教师能够创新完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胜任项目教学。六对校企合作的建议1 .建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由政府、行业专家、现代农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工作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听取对本专业的建设意见和建议,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2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校企多方共同成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促进小组,健全相关运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校企

38、双方共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由企业向学校提供教学实训设备、场地等支持,共同谋划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内容和教材开发等工作。同时,学校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并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对在职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责任书,明确校企双方的贵、权、利。作为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具有约束力的文件,为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奠定法律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定期互动制度。实现校企双方的五级互动:一是双方领导的定期沟通、互访,共同确定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二是双方中层干部的互动,双方互派中层领导干部到对方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和交流;三是双方普

39、通员工的互动,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挂职锻炼,企业提供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四是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或顶岗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校外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实习计划,与学校专任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管理并进行综合考核;五是学校利用教学资源,为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通过校企双方的五级互动将校企互动的长期化、制度化,为校企双方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考核办法,将参与校企合作列为双方对员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和学校师生的积极性。对在校企合作具体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七对评价模式的建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为过程性学生评价模式,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根据岗位意识、安全意识、团队精神、操作技能、质量意识、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制定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程监控,注重学生过程性能力的培养,形成并完善学生考核体系,培养企业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