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16118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方案按照省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为进一步优化市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和活力,建设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党代会部署,全面实施“三三九一”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加强土地、电力、人才和用工、资金、技术、数据、税费等要素供给,强化配套服务,优化环境支持,提高配置效率,健全市场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二)工

2、作目标。到2023年底,建立统筹协调、跟踪反馈和评估评价等机制,要素保障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用地、电力、融资、税费等负担有效降低或得到合理控制,办事流程进一步优化。到2024年底,在人才和用工、技术、数据等方面形成创新性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要素服务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底,形成健全的要素配置体系,构建高标准、高效能的要素保障环境,要素保障事项全覆盖,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全面提升。二、责任分工(一)优化土地保障方式。1 .项目拟用地范围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在衔接“三区三线”等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的基础上,采取预支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方式予以

3、保障,由项目所在县(市)区政府承诺将项目用地布局及规模纳入在编的国土空间规划及“一张图”,作为建设项目用地组卷报批的规划依据,适用期至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2 .全市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产业等单独选址项目用地,由各行业部门提供,市自然资源局统筹形成用地保障重点项目清单,统筹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3 .对于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均属省政府审批权限内的,允许以县(市)区为单位分段报批用地。(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4 .支持工业企业主动选

4、择适宜的用地方式,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取得土地。(市自然资源局负责)5 .在确保土地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允许将产业类型、生产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准入要求纳入供地条件,推进工业用地带条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租赁)。(市自然资源局负责)6 .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前提下,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按程序合理转换,完善土地用途变更、整合、置换等政策。(市自然资源局负责)7 .对符合条件的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点状报批和点状供应。(市自然资源局负责)8 .积极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

5、地平等入市,同权同价。(市自然资源局负责)9 .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按照同一标的物只测一次原则,整合优化测绘事项,后续阶段充分共享已经形成的测绘成果。(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二)稳定电力供给。10 .完善稳增长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用电优先保障清单,通过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保障重点企业用电需求。(市工信局、市发改委、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11 .强化企业电力保障,开辟办电“绿色通道”,降低客户办电成本。(供电公司负责)12 .全力优化线上办电功能,加快报装接电速度。(市发改委、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13 .推进绿电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液流电池、铅碳电池等长时储能项目,降低园区企业实际用

6、电成本,吸引新能源装备、锂电池负极材料等优质负荷项目落户。(市发改委负责)(三)提高人才和用工保障水平。14 .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3.O版)的通知(吉发2022)18号),推进落实英城英才新政,支持企业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市人社局负责)15 .深化人力资源市场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告知承诺制。(市人社局负责)16 .落实“一企一人”包保帮扶机制,建立帮扶结对关系,“一对一”精准提供用工指导服务。(市人社局负责)17 .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反馈机制。(市教育局、职业大学按职责分工负责)18

7、.开展企业“双贯通”人才评价,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鼓励专业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市人社局负责)19 .确定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目标,加大对农民工、“两后生”、失业人员等无技能和低技能群体培训。(市人社局负责)20 .发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作用,开展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等活动,2023年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不少于1500人。(市人社局负责)21 .组织实施“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开展小规模、定制式招聘活动不少于8场,举办“专精特新”专场招聘会不少于8场。(市人社局负责)22 .保护劳动者在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网络招聘等新业态用工中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

8、,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求职者个人信息等行为。(市人社局负责)23 .鼓励高校加大电子商务、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人才培养,为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输送新媒体营销人才。(市教育局、职业大学、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拓宽资金供给渠道。24 .推动金融机构运用LPR,建立FTP机制,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负责)25 .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负责)26 .依托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完善信贷直达机制。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名单+信息档案”共享机制,充分依托省“专精特新”中小

9、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各项服务功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市工信局、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27 .按照省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企业债券业务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注册发行企业债券。(市发改委负责)28 .引导市场主体和金融机构入驻“信易贷”平台,共享平台数据信息、产品和客户资源,提升信用贷款规模和质量。(市政数局负责)29 .发挥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作用,积极参加“金融助振兴一行动”,搭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平台。(市发改委负责)30 .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按照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提供激励资金。(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负责)31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

10、保费率最高减免30%,政府性融资再担保机构免收再担保费。(市财政局、市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32 .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公共平台建设、贸易融资、贸易摩擦诉讼、出口信用保险等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市商务局负责)33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债务融资工具。(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负责)34 .落实畜牧业专属金融产品、政策性保险及“强牧贷”风险金等金融政策,满足养殖场(户)融资需求。(市农业农村局负责)35 .落实政府采购项目价格评审优惠政策,将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货物、服务项目享受的价格扣除比例提升至20%o合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将达到或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面

11、向中小微企业预留比例提高至40%o(市财政局负责)36 .按照国家和省规定,落实特困行业实施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落实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费缓缴政策,2022年未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可自愿暂缓至2023年底前补缴,缴费基数在2023年当地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自主选择,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社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7 .继续实施企业上市“吉翔”计划,推动银行等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绿色金融债,发行双创金融债券。(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38 .持续开展“吉工双创”贴息贷项目,全年贷款额度

12、1500万以上。(市总工会负责)39 .引导和鼓励政策性银行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商业银行为项目建设提供中长期稳定资金支持。(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增强技术要素保障能力。40 .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41 .推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实验室、企业科技创新中心、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机构和创新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42 .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

13、地,搭建产学研融通平台,深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市发改委负责)4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支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建设。(市市场监管局负责)44 .开展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预期收益质押等业务,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45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宣传培训力度,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市科技局负责)46 .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重点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市科技局负责)47 .对新认定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业绩突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后补助支

14、持。(市科技局负责)48 .实施“双千工程”,开展企业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进企业活动,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攻关,促进科研成果在企业落地转化。(市科技局负责)49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R&D投入给予补助。(市科技局负责)50 .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推动向“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发展。(市工信局负责)51 .对符合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方向的项目,择优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市工信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52 .引导企业参与“军令状”“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实施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市科技局负责)53 .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上海)国家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利用外经贸资金扶持政策支持

15、技术贸易企业发展。(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推进数字化助企赋能。54 .以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枢纽,建立联接县级以上和重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等公共服务。(市工信局、市政数局按职责分工负责)55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升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企业间高效协同和供应链精准对接。(市工信局、市政数局、市通信管理办公室按职责分工负责)56 .鼓励企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直播电商、社区电商。(市商务局负责)57 .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5G+种养殖”智慧农业项目。依托“吉牛云”平台,推进肉牛大数据良

16、种繁育体系建设,打造国家级畜牧种源基因库。(市农业农村局负责)58 .构建食品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管,将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59 .依托“吉农云”“吉农码”和省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提供农业生产资料集中采购、大宗农产品线上交易、金融、保险等数字化配套服务。(市农业农村局、市政数局按职责分工负责)60 .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将生产设备、核心业务系统等关键环节向云端迁移。(市工信局负责)61 .依托省、市、县一体化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全市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推进信用综合评价、联合

17、奖惩管理和信用修复等。(市政数局负责)62 .加快区块链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集成创新,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政数局按职责分工负责)63 .鼓励省内云计算企业开展云开发、测试、软件服务,推动企业由基础设施提供商向平台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转型。(市工信局负责)64 .构建人工智能平台,面向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智慧城市和商业等领域提供多场景人工智能服务,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在政务服务、公共安全、决策支持等方面提供精准营销等智能服务。(市发改委、市政数局按职责分工负责)65 .支持企业实施以传统制造装备联网、

18、关键工序数控化等为重点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普及应用。(市工信局负责)66 .引导工业企业与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融合集成,开发工业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市工信局负责)67 .鼓励企业与人工智能、软件等领域企业融合,开展产品远程运维、检验检测等新型服务,实现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市工信局负责)68 .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与交易平台合作,形成综合服务体系。(市科技局、市金融办、市政数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加大减税降费支持力度。69 .继续执行“六税两费

19、”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国家规定减免幅度内按照50%顶格执行。(市税务局负责)70 .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市税务局负责)71 .继续执行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市税务局负责)72 .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4年底。继续执行失业保险1%的缴费比例。一类至八类行业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下调50虬(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社保局、市税务

20、局按职责分工负责)73 .扩大增值税留抵退税范围,将留抵退税范围扩大至全行业。(市财政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74 .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加大对行政机关及开展企业债券业务培训其下属企事业单位、商业银行、水电气暖等重点行业领域涉企乱收费治理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市市场监管局负责)75 .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市税务局负责)76 .加大对省药监局继续执行医疗器械注册、药品再注册收费标准降为零元政策的宣传力度。(省药监局检查分局负责)77 .建设基站600个,实现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60%。(市通信管理办公室负责)78 .对小微企业

21、名录库企业、大学生创业企业、乡村振兴企业、“个转企”企业等,首批次送检产品免收检验检测费用。(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八)完善项目全流程服务保障机制。79 .对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领域,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强重大项目谋划。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梯次推进、滚动实施,形成合理的项目储备规模。(市发改委负责)80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加快建设,有效发挥政府性资金效益。(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81 .支持企业开发具备资源条件、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铁矿、铜矿、铜矿等项目。(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82 .组织重点钢铁、水泥等企业

22、对照能效标杆水平或行业能效先进水平,建立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清单,推荐纳入国家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名录。(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83 .组织钢铁、水泥等重点产销对接专题活动,搭建企业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发布产品信息。(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84 .支持冶金建材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85 .对标2023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及各县(市)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重点工作,梳理一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保制度,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市发改委负责)86 .对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行动态监测,调度项目进展,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23、。(市发改委负责)87 .落实省节能审查制度,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市发改委负责)88 .完善环评容缺容错办理机制,对环评审批申报材料存在非原则性问题、短期内能迅速补正的,先行受理履行审查程序,建设单位在技术评估、受理公示过程中补正。(市生态环境局负责)89 .对环境影响评价、取水许可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查等事项推行区域评估,区域覆盖的单个项目可取消或简化评估。(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90 .通过中国一东北亚博览会、全球吉商大会等活动,帮助市内企业对接国内外企业,洽谈合作项目。(市商务局、市工商联按职责分工负责)91 .深化吉浙合作,支持我

24、市企业参与“一市一园区”建设。推动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开展项目合作。(市发改委、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92 .积极与域外中央企业对接,支持我市企业参与域外中央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项目。(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93 .开展全市服务企业大调研活动,兑现服务企业承诺。(市发改委负责)94 .建立全市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固定观察点,开展专项调查,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市工商联负责)95 .支持市内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加大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压

25、实责任。市发改委负责综合协调,建立与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的要素保障建设工程协调机制,负责政策落地、评估、储备、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等。各相关部门要压实职能责任,明确重点任务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要素保障政策落到实处。要素保障的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二)强化跟踪督导,动态监测。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开展专项督导,重点检查各类要素政策落实情况,适时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充分发挥督查促落实作用。要及时上报政策落实情况,市发改委要做好动态监测,定期通报。建立要素落实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听取各类市场主体意见建议。(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站、政务媒体等平台,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提升政策知晓度。积极运用抖音、快手、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政策宣传范围。公开透明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及时总结和推广要素保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