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乡村振兴局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17837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乡村振兴局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全省乡村振兴局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全省乡村振兴局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全省乡村振兴局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全省乡村振兴局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省乡村振兴局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乡村振兴局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全省乡村振兴局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尊敬的*局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振兴乡村,要抓住关键重点、补齐短板,以产业振兴的“乘数效应”激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化学反应”,集聚乡村发展合力,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大抓“产+融合”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无限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振兴居于“五个振兴”首位,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要做好乡村“土特产”大文章,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放大产业“乘数效应”。培养创建“大厨房”

2、。用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谋划农业,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搭建发展平台,培育龙头企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全产业链思维,做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仓储物流等环节,推动产业强筋壮骨、延伸增效、全链条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打造科技“创新链”。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整合。聚焦产学研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搬到企业,共同研发创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放大倍增“融合度”。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发展高效立体循环农业,产业链主体留在乡村、价值链收益留给农民,拓展农业产业多重功能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健康医养等业态深度融合,提升农村产

3、业价值链,实现效益倍增。围绕市场“树品牌”。壮大以葡萄酒为代表的“紫色名片”、奶产业为代表的“白色产业”,打好品牌组合拳,发展特色“原字号”“老字号”“银字号,产品量级,让*菜心等“好品牌”“土特产”走出*、走向全国,进入寻常百姓家。大抓“产+人才”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人才,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要抓住以人为本核心,产才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治理“释放张力”。坚持从一线选拔基层领头雁,从高校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选配村党支部书记,鼓励带头参与主导产业发展。拓宽充实乡村基

4、层干部队伍渠道,鼓励吸纳社会各界人才参与,挖掘乡村拔尖人才能力潜力,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才智。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创造活力”。坚持教学链与产业链融合,开展全产业链培训,使乡村人才发挥才能,实现价值。拓展人才来源路径,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全科人才队伍,在本地村民、域外人才、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培育高素质“新农人”、懂科技“田秀才”、善经营“农创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定向选任、使用和评价有机统一,引进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创造机会、畅通渠道,引导大学生毕业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开展导师帮带、派驻科技特派员、组建专家基地等凝聚人才措施,强化乡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5、突出特色产业“聚集人才”。围绕“六特”优势产业制定“一村一策”“多村一体”产业发展整体规划聚集人才,推动形成企业愿投入、技术能落地、人才留得住、产业有发展的科技新模式。大抓“产+文化”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促进产文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动能注入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文化与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联姻”,植入乡村文化元素,进行品牌营销创新。支持发展具有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前景广阔的乡村文化产业,打造乡村乐园、农文旅融合集聚地。文化引领带动

6、乡村产业发展。深化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推动文化产业资源要素融入乡村产业发展,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传承挖掘乡村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形成各具特色、辨识度较高的乡村传统文化名片,重建乡村文化自信,汲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乡村文化。多方参与发挥主体能动。制定政策,营造环境,调动企业、社会组织、高等学校、文化工作者等各方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培育支持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大抓“产+生态”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绘亮生态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

7、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村的底盘,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要发展生态经济体系,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自然生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相结合,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和乡村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坚持保护性耕作模式和绿色化生产技术相结合,实现生产清洁化、药肥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生态商业、生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推进产业生态改造。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强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向绿色、有

8、机、生态方向发展。引入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发展环境敏感型产业,推进传统乡村工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优化生态产业链条。坚持生态治理和特色产业有机结合,以稻渔空间为模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休闲度假、自然康养等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坚持生态产业链与现代工业、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同各个环节紧密结合,立足乡村特色资源,推动生态产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大抓“产+组织”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要深入实施“两抓两增”工程,推动产组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升思想引领力。建设网络化、服

9、务型党支部,将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细枝末节。加强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保持统一思想、强大合力。提升服务建设力。基层党组织要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市场经营、乡村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凝聚沟通力。围绕“党建+产业”,搭建政府、金融、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方沟通桥梁,塑造“政府+协会+平台+合作社+农户”工作架构,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和各类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用组织链精准串联产业链。提升产业带动力。依托独建、联建、共建等模式,在合作社、家庭农

10、场建立党小组,形成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党建联合体。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组建“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发展共同体,以组织化带动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形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带动等经营模式。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经验发言材料:深化党建引领优势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镇下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党员1038人,创建三星级及以上村党组织14个,占比87.5%,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4元。近年来,*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全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镇获得自治区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鸣钟村获得自治区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一

11、、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织密组织体系。按照“全面覆盖,界限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的原则,实施“红网覆盖”行动,构建“镇党委一村(社区)党支部-队级网格一微网格”四级组织架构,设置大网格1个、村级网格18个、队级网格110个、微网格574个,配备四级网格长694名,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职责明确、规范运作的工作运行体系。二是健全善治机制。完善村级重要事项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创新实施村民代表“五票制”,通过户主意见票、“两委”论证票、党员审议票、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票、群众评议票,将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对村级发展的意见建议收集起来,将村民意见建议转化为村级服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12、有效解决群众临时救助、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实施等事项200余件。三是严格管理考核。优化完善村级组织日常管理机制,针对区域形态、人口结构、工作重点不同,建立村党组织差异化考核机制,推动镇、村、网格小组、网格员四级考核体系上下贯通,有力保证上级决策部署在乡村一线落地落实。二、坚持强基固本,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一是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质效。大力实施规范化“1+*”工程(1:每个党支部每年至少抓一项党建重点工作;*:完成上级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18个村(社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镇党委层面创建“红心向党、魅力*”党建总品牌,在支部层面培育*村“五强化五在前”、*村“一网三联”等8个党建子品牌,形

13、成具有*特色的党建品牌体系。二是着力锻造乡村骨干力量。针对村干部存在的短板,把治理能力弱的村干部与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优秀村书记结成师徒帮带对子,采取外出观摩“学”、工作一线“教”、以案说法“讲”、资源共享“带等形式,帮助转变村干部治理理念,补齐履职盲区弱项,持续培育高素质乡村骨干力量,为乡村治理奠定人才基础。三是着力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把巩固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村级组织提升治理效能、增强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结合全域旅游资源优势,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大力发展以农文旅融合为主导的村级集体经济,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1个,打造“*村一*鸣钟一*水一南北长滩”精品旅游线路成功举力、*市第十七届

14、南北长滩梨花节、*区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暨鸣钟村乡村亲子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群众增收150余万元。三、创新治理模式,汇聚乡村治理合力。一是整合资源强服务。积极探索“1+6+N”模式,打造占地面积588平米的集便民服务、综治信访、戒毒服务、”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等功能齐全的社会治理中心,整合信访、法院、公安、司法、律所、仲裁六部门资源力量,一体开展法律援助、信访接待、警务联动、诉前调解、涉法涉诉信访等服务,助力社会治理从末端治理向前端预防转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凝聚力量解难题。坚持支部带动引领,广泛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军

15、人、老教师、老模范36人组建“五老乡贤”工作队,凭借“地熟、人熟、事熟”和深受乡亲信任的优势,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热点、难点问题130余件,充分发挥其在乡村善治等方面的强大作用,渐渐形成了“乡贤+文化传承”“乡贤+矛盾调解”“乡贤+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乡贤+”文化品牌,激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造福群众的强大正能量。三是积分联奖添动力。制定党员和群众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兑换机制,按照基础分、奖励分和负面分对党员群众进行“1+N”考核记分(“1”即村规民约,“N”即村级重点工作),坚持积分内容党员群众定、积分方式党员群众议、积分结果党员群众评、积分奖励党员群众享,先后开展环境整治、孝老爱亲、义务理发等活动500余次,计兑换积分奖励10余万元,有效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性和主动性,凝聚起乡村治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