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活动中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与有效对策》 论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21996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活动中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与有效对策》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活动中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与有效对策》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活动中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与有效对策》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活动中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与有效对策》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活动中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与有效对策》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活动中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与有效对策》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活动中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与有效对策》 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谈幼儿散步活动中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与教育对策摘要:幼儿餐后散步环节具有特有的自主性、开放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在散步活动中,幼儿不仅能放松身心、与同伴自由交流,宽松的氛围还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但是相应的,幼儿某些不良行为习惯也会因为自由的氛围而表露地一览无遗,这些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家庭环境、幼儿认知水平或教师组织方式方法不恰当等造成的。面对诸多问题,教师如果加以重视、正确引导会给幼儿发展带来意料不到的惊喜与收获。关键词:餐后散步,不良行为,产生原因,导致后果,有效对策幼儿园的初衷是为了园中所有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师必须为每个孩子(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应为儿童提

2、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权利,尊重教学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注意个体差异,满足他们对许多方面的需求发展,使得他们将生活在幸福的儿童生活中,获得对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用的经验。在一日生活中,餐后散步是幼儿最自在,最放松的一个环节,幼儿不仅能增强自身体质,还能培养他们自身健康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在散步活动中,幼儿不仅会对周围有趣的事情产生好奇心;也会愿意与同伴进行交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去交往。但是,在活动中有些幼儿也会出现在语言、行为或心理上等不良行为的习惯,针对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根据幼儿园纲要指南,以幼儿园散步活动为例,找出幼儿在散步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本原因及

3、有效对策,给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参考意见。一、散步活动中的不良行为习惯1.不良卫生习惯在散步活动中,经常会看到幼儿存在一些不良卫生习惯,集体表现在:随地吐痰、挖鼻孔、吃脏东西、散步后不洗手等习惯。2 .不良行为习惯良好的人类行为习惯在童年时期萌芽,幼儿是生命的最初阶段,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在这一阶段。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散步活动中,幼儿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幼儿的嫉妒、冷漠等一些内心的活动,破坏公物、扔东西等破坏行为,打人、骂人等攻击行为,爱哭、发脾气等情绪及依赖等行为【1】。3 .不良语言习惯语言和动作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幼儿期,并且其主要通过模仿获得,然而此时的幼儿因为知识经验少,

4、其分辨好坏是非的能力较低。散步游戏时,幼儿语言水平有限,或是往往模仿的不正确,会导致幼儿性格内向、不敢与外界沟通,使用脏话、模仿同伴的口吃、用肢体动作代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想法。二、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1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最为重要也最为根本,家庭的影响因素不仅是在生物的遗传特性上,更是由于家长的特点、价值取向、情感特性及三观品德等方面对孩子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的弊端。“隔代亲”对孩子更是普遍造成溺爱,部分家长在改正孩子

5、坏毛病时容易出现数落或者责打的行为,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已在孩子身上形成映射。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与孩子接触较少,这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这类“留守”式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养成任性、固执、依赖、挑食、胆小、多动不安、好斗等不良行为习惯。大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方面,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真正需求,造成孩子很难坚持并克服各种困难。还有部分家长在言传身教时,未意识到欲教于行的重要性。诸如非原生家庭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偏激、自卑等现象;在大部分二胎家庭中,家长如果没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调节两位幼儿内心变化,会导致两个孩子心理障碍。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幼儿身心发展变化,发现问题找出相应的教育方法

6、,避免幼儿不良行为的发生。2 .同伴间的相互模仿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以自己为中心是幼儿交往间的突出问题之一【2】。其主要原因是在家中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在一身,导致幼儿在为人处事过程中总以自身为出发点,依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行动,缺少对他人的关心,故而在自己想法收到影响时情绪往往变化过快,甚至出现过激或有攻击性的行为。部分幼儿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诸如有些男童在和同伴交往时经常出现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容易引起误会,其独断、任性的特点会一览无余,并且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此类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部分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谩骂、打

7、架、推操、争抢等,如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产生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一系列的不良性格。3 .幼儿在适龄阶段认知水平的不足认知能力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幼儿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才逐渐具有目的性,才能逐步地按照预定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有意地进行感知和观察活动。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大部分都能听懂游戏规则,有目的性的知道如何去玩,与同伴协商进行游戏,但也有个别幼儿不知道怎么玩,就站在一旁,或者跟同伴玩起了其它游戏。调查中发现,某某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做活动时,大部分幼儿常常能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去表现自己的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但存在少部分幼儿则出现身体不协调,找不准节奏的现象。由

8、于个别幼儿的认知能力不足,没有达到该年龄段的水平,不能有意地进行感知和观察活动。4 .教师组织散步活动时的方式不恰当散步时,个别幼儿常出现出现在操场跑跳,破坏游戏规则的现象,大部分教师对这方面并没有足够重视,只是讲一嘴或点一下,当再出现这种状况时,教师还只是重复的讲一嘴。游戏时,有的幼儿没有理解游戏规则不会玩,或者随便玩,教师们为了方便,也不再重复游戏规则,更有甚者会让不会玩的、不理解的幼儿站在最后,在问答游戏时,教师很少会叫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幼儿回答,导致幼儿语言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3】o教师经常会忽略散步中出现的一些小行为,认为小行为影响不了什么,也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但恰恰由于教师组织中

9、教育方式不恰当,使得幼儿所产生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身心健康不能全面得到发展。三、不良行为习惯导致的后果1.不良卫生习惯导致的后果幼儿如有不良卫生习惯不仅不卫生,也不文明,极易传染疾病。如换季时幼儿会出现嗓子不适,若随地吐痰不仅容易感染细菌生病,还会将细菌传染给同伴,痰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危害性很大。2 .不良行为习惯导致的后果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自控能力差,如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未及时纠正的话,不仅会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不良的影响,也会影响幼儿在成长中对事物的看法。此时家长若没有很好的引导,将会对幼儿自己及同伴造成不小的伤害。3 .不良语言习惯导致的后果神经学专家指出:习

10、惯说脏话的孩子,左脑的发育可能迟缓,影响智能成长。不良的语言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还会影响幼儿的自身的品质及幼儿社交能力。四、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1.与家长多进行家园沟通,对幼儿全方面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生活能力的养成具有反复性,不仅需要教师在园的努力,也需要家园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努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是教师同家长务必做到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是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家长感知到自己的孩子收到教师的关注关心,进而自然产生的信任感,在此基础上心理方面的距离自然就会消除,从而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沟通与交流也会变得顺畅。并且在此过程中

11、,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育思想、幼儿特征以及育儿的知识技能等诸多方面都会进行深层次的交换。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多元化的沟通内容。影像资料的充分利用可以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家长能全面了解幼儿在园中的样子,通过沟通,教师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内心世界,从容有效地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让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4】。2 .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成人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依靠幼儿从实践和体验中所积累与总结。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正因为漫长才使得深刻,同伴交往是其重要途径之一,正确的社交可以提升幼儿交往的技能,并培养出良好的交际能力与习惯

12、。合作、谦让、互助、分享、守规是交往中重要的五个要点,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应将其融入到游戏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去,以便促进幼儿间正常的合作交往。教师需善于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强化幼儿交往技能,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幼儿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积累交往的经验。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之一是游戏活动,这也是幼儿获得交往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游戏活动来锻炼交往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其需求,这一教育方式是幼儿教育中最为自然且最受欢迎的。在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中,让能力强的幼儿多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让性格开朗的孩子多和内向的孩子接触,使其在交往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共同商定、友好合作,让他们感受到交往的乐趣。家长是孩子的第

13、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是幼儿培养的重要途径。错误的家庭教育态度与方法不利于幼儿的正常成长,故而家长需改变育儿方法,尤其在过分保护及溺爱方面,为幼儿创建良好的交往环境,给予孩子一定空间,让其与同龄人正常沟通,并从中体验到乐趣,逐渐养成分享与合作的习惯,若其过程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家长需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家长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不要大惊小怪,要让孩子在争论中慢慢体会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基本道理【5】03 .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认知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阶段性的差异。3、4岁的儿童在目的性与组织性上存在障碍,他们的关注点多在于事物的外表,如颜色、形状等。5

14、岁以后孩子的行为才逐渐表现出目的性,可以逐步按照既定要求而有主观意识进行感知和观察,并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这一阶段的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如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讲故事不行”。6岁以后的儿童感知能力逐渐增强,在情感体验方面尽管会因外物影响而产生变化,但相对稳定,这一阶段的孩子在班级中大多有了相对确定的好朋友、固定的交际关系,并且有意识得控制自身情感的外部表现,如摔倒后的忍耐。此后,社会情感开始逐步发展,如被忽视、被否定等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安,对较低年龄孩子所表现出的照顾、关怀等。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孩子未来的道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认

15、知能力的培养最主要是要扩大孩子知识量、见识的广度和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进而向深度发展。4、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活动组织能力提高散步活动的组织效益,使幼儿的活动更加有趣精彩,杜绝因组织不当而造成的消极等待或疯玩乱跑等现象,其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师们应高度重视散步环节的教育意义,努力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从而将幼儿引导到他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和有可能获得新经验的活动中去,让幼儿积极地投入运动、探究、交往及表达等活动中,通过此方法可以使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也会得到相应的遏制【6】。十九大会议指出,学前教育为每个幼儿提供认知、情感、能力与行为发展方面的良好支持,而实现所有幼儿的平衡发展。

16、作为一名幼师,应有一颗求知心,课余时间通过业务培训、讲座、看书学习等来提升自我观察能力、记录和反思的能力。通过持续的观察、有效的记录和系统的反思,发现生活活动存在的问题,捕捉教育契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教育新驱势的展开,教师更应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组织能力。饭后散步是幼儿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活动那样组织严谨,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因此更具备特有的自主性、开放性。教师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的同时去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开展随机教育的好时机!参考文献:1赵东群王春燕:提升幼儿园生活活动质量的审思J.2017.2张静:同伴交往鹰架策略: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EJ.2018-09-08.3胡志开:一步四式,餐后散步也精彩一一优化大班幼儿餐后户外散步组织策略的实践研究J.2019.4章军波:浅谈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D.2013.5古东昕: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现状及策略的研究J.2011-12-16.6潘云霞:论幼儿饭后散步的创新方法J.教师博览.2013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