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代表在政协第一期委员专题学习研讨班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5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委员代表在政协第一期委员专题学习研讨班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5篇)(范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委员代表在政协第一期委员专题学习研讨班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5篇)(范文)目录1 .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者推动者维护者162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厚植XX青年人家国情怀193 .深入领会“两个结合”履职尽责不负使命214 .以“两个结合”指导文艺创作235 .守护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26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者推动者维护者20xx年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XX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
2、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正日益彰显出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生机活力。通过本次研讨班的深入学习和自身工作的思考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导下,立足中国实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和精髓形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把“两个结合”的实践经验成功转化为制度成果的生动写照。首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有关多党合作的思想,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发展脉络,又体现了鲜明的中国智慧;其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基于中国的实际,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实际而形成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中,逐渐认
3、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有光明前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民主党派先辈们的自觉选择;第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形成的,它源自中国土壤,植根中国文化。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既强调国家本位、集体本位,主张大一统、天人合一、天下大同,同时又以中庸和谐为价值取向,尚和合而不尚纷争,尚协商而不尚对立,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将这些文化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具有西式民主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不仅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保障,还将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崭新的思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
4、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些都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了难得契机和广阔舞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我们要切实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者、推动者、维护者,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贡献智慧力量。一要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做忠诚尽责的“好帮手”。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拥护核心、维护核心,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把工作重点聚焦到中共中央
5、决策部署上来。二要把握行之要者,坚定不移做同心同德的“好同事”。继承发扬“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保持与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好、发展好,推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行稳致远。三要践行责之重者,坚定不移做担当有为的“好参谋”。自20xx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我持续聚焦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议政建言,特别是每年就养老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从医养结合到养老配餐、从社区居家养老到养老产业智慧发展,从老年人权益保护到社区精细化管理,我在履职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老年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也亲身见证
6、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今后,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永远跟党走,秉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永葆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赤子情怀,持续聚焦民生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议政建言,让履职更接“地气”、让建言更有“底气”,展现新时代新征程政协委员的风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厚植XX青年人家国情怀习近平主席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XX与内地
7、相互依存、相互亲近,“狮子山下东江水流”就是最好写照。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XX从来就是中国的XX,永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为波澜壮阔的中华XXXX多年文明史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深刻地明白只有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只有融入祖国发展大局,XX才能更好发挥独特优势,才能实现更好发展。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中华文化正是每个中国人的“根”之所在。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理应尽自己最大努力,让XX青年一代加深对国家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认识,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培养爱国爱港青年一代。通过国家认同教育培养XX青年的国家认同感,这是国民教
8、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国情的认识和理解,是形成国家认同感、归属感的基础。学习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能够让XX人尤其是XX青年人,清楚地认识中华民族XXXX多年的生生不息与薪火相传,让每个XX人都能拥有历史责任感。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XX回归祖国以后,绝大部分XX市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更加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部分人尤其是小部分青年人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还很薄弱。从我这代人的亲身经历来看,今日XX的一部分青年人的国家认同出现危机,固然与XX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有关系,但
9、历史文化教育和国民教育做得不够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J所以,XX社会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增强家国情怀,我们应该在XX大力推动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教育,让XX人了解中国历史、认同中华文化,真正理解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习近平主席在庆祝XX回归祖国XX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兴,则XX兴;青年发展,则XX发展;青年有未来,则XX有未来。青年不仅是XX发展的希望,也是民族复兴大业的接班人。无论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还是XX社会的进步,在青年人中加强国史教育都必不可少。我很喜欢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序言中写的一句话,“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
10、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中国历史是一门有逻辑、有内容、有温度的学科,把这门学科认真学好,更能处理好“国家观念”“XX情怀”“世界视野”三者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国史教育中心等各类教育平台,向年轻一代、老师以及公众人士传播正确理念,展示中华文化精粹,让XX青少年正确认识国家、认清XX和国家的关系,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可以对别有用心的误导和裹挟更有抵抗力,不断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向心力。纵观中华民族XXXX多年历史和XX发展史,XX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XX人民始终保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集
11、中体现。站在XX发展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用好“两个结合”这个党的创新理论,努力加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教育,培育和增强XX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家国情怀。深入领会两个结合”履职尽责不负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令世界惊艳的治国理政成绩单。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通过学习,我深感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来源不同但高度契合,同中华儿女世代传承的价值观念深度融通。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特性中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
12、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我所从事的中国航天事业就是对这一重要论断的生动诠释,是“两个结合”在科技自立自强领域的生动缩影。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下,中国航天人箪路蓝缕、艰苦奋斗,实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改革开放后,中国航天把力量集中到急用实用的应用卫星上,克服西方国家封锁,排除万难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历史使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等技术和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推动我国成功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进入新时代,中国航天人履行强军首责、增进人民福祉,创造了“嫦娥”飞天揽月、“北斗”全球组网、“天问”造访火星、中国空
13、间站全面建成等民族复兴标志性成果,向航天强国大踏步迈进。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敢于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就没有突破不了的封锁,没有完成不了的伟业。新征程上,中国航天人正以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向着探月四期、小行星探测等新的使命任务不断前行。“两个结合”是中国航天事业无惧风雨、劈波斩浪向前进的方法所在、底气所在和力量所在。我们将努力发展航天事业以增进人民福祉,以航天精神激发人民斗志,以航天科技成果全面服务国计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我们将秉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我们将坚持“技术为本、质量为魂”
14、,加快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实现航天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在守正创新中赢得未来。我们将勇于直面各类风险挑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锚定目标,破解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在解决矛盾问题中再创新辉煌。我们将坚持运用和发扬好系统工程理论这一“传家宝”,将系统观念深度应用于航天前沿探索与工程实践,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航天篇章。我们将坚持世界眼光,依托空间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深空探测等推动国际宇航领域合作与交流,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方案、智慧与力量。今后,作为航天人中的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将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旗帜鲜明讲政治,守士尽责有担当,将习近
15、平总书记关于航天强国建设重要指示批示不折不扣推动落实好,面向航天事业未来发展深入思考、倾力建言,宣讲好航天成就、航天精神、航天故事,以实际行动展现政协委员新作为。以“两个结合”指导文艺创作“两个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针和方向。一、文艺创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两个结合”的基本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所以,做到“两个结合”要做到立场不变、方向不偏。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文艺创作也是这样,讲政治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政治方向偏航,文艺作品便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两个结合”对文艺工作
16、的启示,首先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树牢政治立场、贯彻政治路线、执行政治主张、注重政治效果,以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保障政治目标的实现、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二、文艺创作必须始终遵循普遍规律“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并赋予了新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普遍适用的,是必须始终坚持的。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无论文艺创作的形式和内容怎样创新,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守正是创新的基础。一方面,文艺工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表达,个人挥洒的空间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在个人创作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考虑基本事实和逻辑
17、,考虑观众的需求要求和欣赏特点。好的文艺作品往往都有共通的地方,这些共通之处,反映的就是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只有在遵循创作规律的基础上求新求变,才能做到质量过硬、群众欢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三、文艺创作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问题。只有做到“两个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基本原理。科学正确的理论只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避免水土不服,真正落地见效。文艺创作也是这样,科学的文艺理论
18、,先进的文艺理念,也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匹配中国观众的欣赏能力和习惯,才能结出硕果、造成影响,不至于曲高和寡、顾影自怜。文艺创作要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广泛学习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同时,在结合中国实际、扎根中国大地、深入群众生活、打造中国烟火气上下功夫。只有从中国的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作品,才能和群众产生共鸣,才能真正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成为扎实过硬的作品。四、文艺创作必须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不但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源泉,也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宝藏。“两个结合”启示我们,文艺创作只有和继
19、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和“魂”,脱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文艺创作就失去了依托和灵魂;而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就有了不竭动力和无穷灵感。这种优秀传统文化,既体现在古籍文本里,也体现在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中。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挖掘传统文本中的文化资源,也要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同时,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打开视野、放眼全球、面向未来,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点,努力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文艺工作者来说,融合中国和世界、传统和现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0、,但又是必须的努力方向。只有在“两个结合”的指导下做好这“两个融合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变成生动的现实。守护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一是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历史内涵,指导工作实践。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震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既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又讲述了现代中国尤其是新时代中国奋斗发展的辉煌成就,正是对“两个结合”的生动阐释。作为国家博物馆的一
21、名文博工作者,一方面倍感自豪,同时也更有责任以实际行动深刻阐释“两个结合”的历史内涵。对于本职工作而言,就是要大力征藏见证新时代的代表性物证。我们将此作为中心工作,及时收集反映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代表性物证。近年来,我们广泛征集有关大国重器、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抗击疫情、功勋模范等方面的代表性物证。下一步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努力当好新时代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可靠见证者、忠实记录者和科学保存者,为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坚定文化自信。今年X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
22、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统阐释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这里收藏的XXX万余件藏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XXXX多年中华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身居其间,深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为将反映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物证及时入藏国博,充分阐释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我们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征藏最新重大考古发现成果、海外流散文物和民间遗珍,近年来成功实现一系列珍贵文物入藏国博。我们致力于廖续红色血脉,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收藏反映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
23、以来,党领导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代表性文物遗存和实物见证,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也充分发挥国家收藏的平台优势,以人民为中心,力争全方位、体系化、立体化地展示更丰富多彩的民族奋斗史,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更多藏品。三是牢记职责使命,守护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2022年X月X日,在国家博物馆创建XXX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博老专家回信,希望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理应在守护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方面发挥关键独特作用,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聚力打造彰显民族发展历程、记录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长廊。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国家标准,不仅要收藏历史文物,还要在民族民间艺术、非遗保护传承等方面发挥国家殿堂作用,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丰富资源。作为文化艺术界的一名新任委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履职尽责,为留存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贡献力量。